1.#pragma once
关于#pragma once ,VC++及G++都支持,大胆的用吧。
导出类型必须一致.要么是C的,要么是C++
2.__cplusplus
这个是必须的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Routines Here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c++中调用c的代码
1、对于 C++ 中非类的成员函数,可以简单的在函数声明前面加 extern "C" ,通常函数声明位于头文件中,当然也可以将声明和函数定义一起放在 cpp 中 ,在没有声明的情况下,直接在定义前添加 extern "C" 也可
2、对于 C++ 类的成员函数,则需要另外做一个 cpp 文件,将需要调用的函数进行包装 。
要实现 C++ 中调用 C 的代码,具体操作:
对于 C 中的函数代码,要么将 C 代码的头文件进行修改,在其被含入 C++ 代码时在声明中加入 extern "C" 或者在 C++ 代码中重新声明一下 C 函数,重新声明时添加上 extern "C" 头 。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明白一点,那就是加 extern "C" 头一定是加在 C++ 的代码文件中才能起作用的 。
下面分析一下这个现象的实质原因:
C 编译器编译函数时不带函数的类型信息,只包含函数符号名字,如 C 编译器把函数 int a(float x) 编译成类似 _a 这样的符号, C 连接器只要找到了调用函数的符号,就可以连接成功,它假设参数类型信息是正确的,这是 C 编译连接器的缺点。而 C++ 编译器为了实现函数重载,编译时会带上函数的类型信息,如他把上面的 a 函数可能编译成 _a_float 这样的符号为了实现重载,注意它还是没有带返回值得信息,这也是为什么 C++ 不支持采用函数返回值来区别函数重载的原因之一,当然,函数的使用者对函数返回值的处理方式(如忽略)也是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 C 调用 C++ ,首先需要用封装函数把对 C++ 的类等的调用封装成 C 函数以便 C 调用,于是 extern "C" 的作用是:让编译器知道这件事,然后以 C 语言的方式编译和连接封装函数 (通常是把封装函数用 C++ 编译器按 C++ 方式编译,用了 extern "C" 后,编译器便依 C 的方式编译封装接口,当然接口函数里面的 C++ 语法还是按 C++ 方式编译;对于 C 语言部分 -- 调用者,还是按 C 语言编译;分别对 C++ 接口部分和 C 部分编译后,再连接就可以实现 C 调用 C++ 了 )。相反 ,C++ 调用 C 函数, extern "C" 的作用是:让 C++ 连接器找调用函数的符号时采用 C 的方式 ,即使用 _a 而不是 _a_float 来找调用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