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成员函数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函数,另外一种是非静态函数。例如:
class X
{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
bool getValue();
}
display()为静态函数,getValue即为非静态函数。两种函数在使用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静态函数
可以直接由类名来调用,而非静态函数则必须通过某一个对象来调用,例如:
X::display();
X x;
x.getValue();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这是由于编译器在处理这两种函数的方式不同造成的。静态函数在
运行期只有一份拷贝,所有该类生成的对象共享该函数以及该函数的内部变量。而对于非静态函数,
不同的对象拥有自己的内部变量。
静态成员函数与普通成员函数的差别就在于缺少this指针,没有这个this指针自然也就无从知道name是哪一个对象的成员了。
根据类静态成员的特性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出几点,静态成员的使用范围:
1.用来保存对象的个数。
2.作为一个标记,标记一些动作是否发生,比如:文件的打开状态,打印机的使用状态,等等。
3.存储链表的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成员的内存地址。
为了做一些必要的练习,深入的掌握静态对象的存在的意义,我们以前面的结构体的教程为基础,用类的方式描述一个线性链表,用于存储若干学生的姓名,代码如下:
对于静态成员函数的一些限制
1.静态成员函数只能引用这个类的其他静态成员(当然也可以访问全局函数和数据)。
2.静态成员函数没有this指针。
3.同一个函数不能有静态和非静态两种版本,静态成员函数不可以是虚函数。
4.它们不能被声明为const或volatile。
静态成员函数也属于整个类,所以可以通过使用类名和作用域分辨符被其本身调用(独立于对象),也可以和对象联系起来调用。
实际上,静态成员函数的应用是有限的,使用它的好处是在实际创建任何对象之前可以“预初始化”私有的静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