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天才

目的是为人类造福
posts - 20, comments - 41,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6
  C++博客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转自http://blog.csdn.net/fornormandy/archive/2004/08/19/79512.aspx
按照c++标准,编译器会生成五个默认成员函数:
默认构造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
operator=
operator&


class A
{
public:
A(int i) : m_i(i){}
int m_i;
};

分别说说吧:
1. A a = 0;
首先, compiler认为这样写是不符合规矩的, 因为A = A才是正常行为。
但是她并不放弃, 通过搜索, 发现A可以根据一个int构造, 同时这个A(int i)没有用explicit修饰过。
那么A a = 0; 这样的一句话随即转变成:
A tmp(0);
A a = tmp;
需要说明的是, A a = tmp是调用的copy ctor, 虽然class A中并没有, 但是通常不写copy ctor的话,
compiler都会生成一个memberwise assignment操作性质的ctor, 底层实现通常会以memcpy进行。

2. a = 10;
首先, 这样同ctor的情况一样, compiler无法直接进行操作。
类推, 等同于代码:
A tmp(10);
a = tmp;
需要注意的是, a = tmp是调用的assignment操作, 同ctor一样,我们自己不写, 编译器同样进行
memberwise assignment操作。

3. fn(A a)
同样, fn(10)也是不对的, 但是"按照惯例", 呵呵, 会有:
A tmp(10);
fn(tmp);

另外, 为你解惑:
copy ctor的写法只能是T::T(const T &);
而assignment的写法可以多变, 即任意. 以T为例,
可以有
T &operator = (int n);
也可有
T &operator = (const char *);
当然, 你要确认如此的定义是对T而言有意义.

然后, 上述a = tmp, 即调用的默认的、标准的、自动生成的T &operator = (const T &).
开销是会有一个临时的A tmp生成, 然后memcpy.
但如果你自已写了T &operator = (int n), 那么a = 10即意味着a.m_i = 10.
当然, 以开销而言要视你的T &operator = (int n)是否为inline了.

对于explicit, 当修饰explicit A(int i) : m_i(i){}, 那么即告诉compiler不要在私底下做那么多的转换动作.
而且自动生成如A tmp(0)这样的东西是我们不想要的, 因为某些情况下自动转换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最后, 相关此类问题, 还有一个话题, 即class A可以有operator int(), 会在
fn(int n){}
A a(3);
fn(a)
起到魔术般的作用. 关于这个, 留给你自己看看书吧:)

最后,祝学习C++的路上一帆风顺。Good luck~

posted @ 2007-03-04 11:32 平凡的天才 阅读(477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原文链接:What static_cast<> is actually doing

本文讨论static_cast<> 和 reinterpret_cast<>。

介绍
大多程序员在学C++前都学过C,并且习惯于C风格(类型)转换。当写C++(程序)时,有时候我们在使用static_cast<>和reinterpret_cast<>时可能会有点模糊。在本文中,我将说明static_cast<>实际上做了什么,并且指出一些将会导致错误的情况。

泛型(Generic Types)

        float f = 12.3;
float* pf = &f;

// static cast
// 成功编译, n = 12
int n = static_cast(f);
// 错误,指向的类型是无关的(译注:即指针变量pf是float类型,现在要被转换为int类型) //int* pn = static_cast(pf);
//成功编译
void* pv = static_cast(pf);
//成功编译, 但是 *pn2是无意义的内存(rubbish)
int* pn2 = static_cast(pv);

// reinterpret_cast
//错误,编译器知道你应该调用static_cast
//int i = reinterpret_cast(f);
//成功编译, 但是 *pn 实际上是无意义的内存,和 *pn2一样
int* pi = reinterpret_cast(pf);

简而言之,static_cast<> 将尝试转换,举例来说,如float-到-integer,而reinterpret_cast<>简单改变编译器的意图重新考虑那个对象作为另一类型。

指针类型(Pointer Types)

指针转换有点复杂,我们将在本文的剩余部分使用下面的类:
class CBaseX
{
public:
int x;
CBaseX() { x = 10; }
void foo() { printf("CBaseX::foo() x=%d\n", x); }
};

class CBaseY
{
public:
int y;
int* py;
CBaseY() { y = 20; py = &y; }
void bar() { printf("CBaseY::bar() y=%d, *py=%d\n", y, *py); }
};

class CDerived : public CBaseX, public CBaseY
{
public:
int z;
};

情况1:两个无关的类之间的转换



      // Convert between CBaseX* and CBaseY*
// CBaseX* 和 CBaseY*之间的转换
CBaseX* pX = new CBaseX();
// Error, types pointed to are unrelated
// 错误, 类型指向是无关的
// CBaseY* pY1 = static_cast(pX);
// Compile OK, but pY2 is not CBaseX
// 成功编译, 但是 pY2 不是CBaseX
CBaseY* pY2 = reinterpret_cast(pX);
// System crash!!
// 系统崩溃!!
// pY2->bar();
正如我们在泛型例子中所认识到的,如果你尝试转换一个对象到另一个无关的类static_cast<>将失败,而reinterpret_cast<>就总是成功“欺骗”编译器:那个对象就是那个无关类。

情况2:转换到相关的类
      1. CDerived* pD = new CDerived();
2. printf("CDerived* pD = %x\n", (int)pD);
3.
4. // static_cast CDerived* -> CBaseY* -> CDerived*
//成功编译,隐式static_cast 转换
5. CBaseY* pY1 = pD;
6. printf("CBaseY* pY1 = %x\n", (int)pY1);
// 成功编译, 现在 pD1 = pD
7. CDerived* pD1 = static_cast(pY1);
8. printf("CDerived* pD1 = %x\n", (int)pD1);
9.
10. // reinterpret_cast
// 成功编译, 但是 pY2 不是 CBaseY*
11. CBaseY* pY2 = reinterpret_cast(pD);
12. printf("CBaseY* pY2 = %x\n", (int)pY2);
13.
14. // 无关的 static_cast
15. CBaseY* pY3 = new CBaseY();
16. printf("CBaseY* pY3 = %x\n", (int)pY3);
// 成功编译,尽管 pY3 只是一个 "新 CBaseY()"
17. CDerived* pD3 = static_cast(pY3);
18. printf("CDerived* pD3 = %x\n", (int)pD3);
      ---------------------- 输出 ---------------------------
CDerived* pD = 392fb8
CBaseY* pY1 = 392fbc
CDerived* pD1 = 392fb8
CBaseY* pY2 = 392fb8
CBaseY* pY3 = 390ff0
CDerived* pD3 = 390fec

注意:在将CDerived*用隐式 static_cast<>转换到CBaseY*(第5行)时,结果是(指向)CDerived*(的指针向后) 偏移了4(个字节)(译注:4为int类型在内存中所占字节数)。为了知道static_cast<> 实际如何,我们不得不要来看一下CDerived的内存布局。

CDerived的内存布局(Memory Layout)



如图所示,CDerived的内存布局包括两个对象,CBaseX 和 CBaseY,编译器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当你将CDerived* 转换到 CBaseY*时,它给指针添加4个字节,同时当你将CBaseY*转换到CDerived*时,它给指针减去4。然而,甚至它即便不是一个CDerived你也可以这样做。
当然,这个问题只在如果你做了多继承时发生。在你将CDerived转换 到 CBaseX时static_cast<> 和 reinterpret_cast<>是没有区别的。

情况3:void*之间的向前和向后转换

因为任何指针可以被转换到void*,而void*可以被向后转换到任何指针(对于static_cast<> 和 reinterpret_cast<>转换都可以这样做),如果没有小心处理的话错误可能发生。

    CDerived* pD = new CDerived();
printf("CDerived* pD = %x\n", (int)pD);

CBaseY* pY = pD; // 成功编译, pY = pD + 4
printf("CBaseY* pY = %x\n", (int)pY);

void* pV1 = pY; //成功编译, pV1 = pY
printf("void* pV1 = %x\n", (int)pV1);

// pD2 = pY, 但是我们预期 pD2 = pY - 4
CDerived* pD2 = static_cast(pV1);
printf("CDerived* pD2 = %x\n", (int)pD2);
// 系统崩溃
// pD2->bar();

        ---------------------- 输出 ---------------------------
CDerived* pD = 392fb8
CBaseY* pY = 392fbc
void* pV1 = 392fbc
CDerived* pD2 = 392fbc

一旦我们已经转换指针为void*,我们就不能轻易将其转换回原类。在上面的例子中,从一个void* 返回CDerived*的唯一方法是将其转换为CBaseY*然后再转换为CDerived*。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它是CBaseY* 还是 CDerived*,这时我们不得不用dynamic_cast<> 或typeid[2]。

注释:
1. dynamic_cast<>,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防止一个泛型CBaseY* 被转换到CDerived*。
2. dynamic_cast<>需要类成为多态,即包括“虚”函数,并因此而不能成为void*。
参考:
1. [MSDN] C++ Language Reference -- Casting
2. Nishant Sivakumar, Casting Basics - Use C++ casts in your VC++.NET programs
3. Juan Soulie, C++ Language Tutorial: Type Casting

posted @ 2006-12-14 23:20 平凡的天才 阅读(1324) | 评论 (2)编辑 收藏

自己一直以为输出重载非常简单,所以从来没有亲手写过,今天看到一本上上面应该这方面的介绍,就忍不住试了一下,果然问题百出,
在6.0中要重载<<时,不能使用如下的头文件: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而应该使用程序代码中所用的形式,具体原因我没有深入研究,望高人指点

#include<iostream.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ational
{
public:
 Rational(int numerator=0,int denominator=1)
 {
  n=numerator;
  d=denominator;
 }

private:
 int n,d;

friend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s,const Rational& r);
};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s,const Rational& r)
{
 s<<r.n<<'/'<<r.d;
 return s;
}


int main()
{
 Rational rTemp;
 cout<<rTemp<<endl;

 return 1;
}

posted @ 2006-12-14 22:58 平凡的天才 阅读(780)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利用MFC的Csocket类实现网络通信

Mail

  近年来,利用Internet进行网际间通讯,在WWW浏 览、FTP、Gopher这些常规服务,以及在网络电话、多媒体会议等这些对实时性要求严格 的应用中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已经是必需的了。Windows环境下进行通讯程序设计的最基本方法是应用Windows Sockets实现进程间的通讯,为此微软提供了大量基于Windows Sockets的通讯API,如WinSockAPI、WinInetAPI和ISAPI,并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快、 更容易的通讯API,将其和MFC集成在一起以使通讯编程越来越容易。本实例重点介绍使用MFC的CSocket类编写网络通讯程序的方法,并通过使用CSocket类实现了网络聊天程序。程序编译运行后的界面效果如图一所示:

  一、实现方法

  微软的MFC把复杂的WinSock API函数封装到类里,这使得编写网络应用程序更容易。CAsyncSocket类逐个封装了WinSock API,为高级网络程序员 提供了更加有力而灵活的方法。这个类基于程序员了解网络通讯的假设,目的是为了在MFC中使用WinSock,程序员有责任处理诸如阻塞、字节顺序和在Unicode与MBCS 间转换字符的任务。为了给程序员提供更方便的接口以自动处理这些任务,MFC给出 了CSocket类,这个类是由CAsyncSocket类继承下来的,它提供了比CAsyncSocket更高层的WinSock API接口。Csocket类和CsocketFile类可以与Carchive类一起合作来管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这使管理数据收发更加便利。CSocket对象提供阻塞模式,这对于Carchive的同步操作是至关重要的。阻塞函数(如Receive()、Send()、ReceiveFrom()、SendTo() 和Accept())直到操作完成后才返回控制权,因此如果需要低层控制和高效率,就使用CasyncSock类;如果需要方便,则可使用Csocket类。

  一些网络应用程序(如网络电话、多媒体会议工具)对实时性要求非常强,要求能够直接应用WinSock发送和接收数据。为了充分利用MFC 的优势,首选方案应当是MFC中的CAsyncSocket类或CSocket类,这两个类完全封装了WinSock API,并提供更多的便利。本实例介绍应用这两个类的编程模型,并引出相关的成员函数与一些概念的解释。

  CSocket类是由CAsyncSocket继承而来的,事实上,在MFC中CAsyncSocket 逐个封装了WinSock API,每个CAsyncSocket对象代表一个Windows Socket对象,使用CAsyncSocket 类要求程序员对网络编程较为熟悉。相比起来,CSocket类是CAsyncSocket的派生类, 继承了它封装的WinSock API。

  一个CSocket对象代表了一个比CAsyncSocket对象更高层次的Windows Socket的抽象,CSocket类与CSocketFile类和CArchive类一起工作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因此使用它更加容易使用。CSocket对象提供阻塞模式,因为阻塞功 能对于CArchive的同步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有必要对阻塞的概念作一解释: 一个socket可以处于"阻塞模式"或"非阻塞模式",当一个套接字处于阻塞模式(即同步操作)时,它的阻塞函数直到操作完成才会返回控制权,之所以称为阻塞是因为此套接字的阻塞函数在完成操作返回之前什么也不能做。如果一个socket处于非阻塞模式(即异步操作),则会被调用函数立即返回。在CAsyncSocket类中可以用GetLastError 成员函数查询最后的错误,如果错误是WSAEWOULDBLOCK则说明有阻塞,而CSocket绝不会返回WSAEWOULDBLOCK,因为它自己管理阻塞。微软建议尽量使用非阻塞模式,通过网络事件的发生而通知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在CSocket类中,为了利用CArchive 处理通讯中的许多问题和简化编程,它的一些成员函数总是具有阻塞性质的,这是因为CArchive类需要同步的操作。

  在Win32环境下,如果要使用具有阻塞性质的套接字,应该放在独立的工作线程中处理,利用多线程的方法使阻塞不至于干扰其他线程,也不会把CPU时间浪费在阻塞上。多线程的方法既可以使程序员享受CSocket带 来的简化编程的便利,也不会影响用户界面对用户的反应。

  CAsyncSocket类编程模型

  在一个MFC应用程序中,要想轻松处理多个网 络协议,而又不牺牲灵活性时,可以考虑使用CAsyncSocket类,它的效率比CSocket 类要高。CAsyncSocket类针对字节流型套接字的编程模型简述如下:

  1、构造一个CAsyncSocket对象,并用这个 对象的Create成员函数产生一个Socket句柄。可以按如下两种方法构造:


CAsyncSocket sock; //使用默认参数产生一个字节流套接字
Sock.Create();

  或在指定端口号产生一个数据报套接字


CAsyncSocket*pSocket=newCAsyncSocket;
intnPort=27;
pSocket->Create(nPort,SOCK-DGRAM);

  第一种方法在栈上产生一个CAsyncSocket对象, 而第二种方法在堆上产生CAsyncSocket对象;第一种方法中Create()成员函数用缺省参数产生一个字节流套接字,第二种方法中用Create()成员函数在指定的端口产生一个数字报套接字。Create()函数的原型为:


BOOL Create( UINT nSocketPort = 0, int nSocketType = SOCK_STREAM,
LPCTSTR lpszSocketAddress = NULL );

  该函数的参数有:

  1)端口,UINT类型。注意:如果是服务方,则使 用一个众所周知的端口供服务方连接;如果是客户方,典型做法是接受默认参数,使 套接字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可用端口;

  2)socket 类型,可以是SOCK-STREAM(默认值,字节流)或SOCK-DGRAM(数据报);

  3)socket的地址,例如"ftp.gliet.edu.cn"或"202.193.64.33"。

  2、如是客户方程序,用CAsyncSocket∷Connect()成员函数连接到服务方;如是服务方程序,用CAsyncSocket∷Listen()成员函数开始 监听,一旦收到连接请求,则调用CAsyncSocket∷Accept()成员函数开始接收。注意:CAsyncSocket ∷Accept()成员函数要用一个新的并且是空的CAsyncSocket对象作为它的参数,这里所说 的"空的"指的是这个新对象还没有调用Create()成员函数。

  3、调用其他的CAsyncSocket类的Receive()、ReceiveFrom()、Send()和SendTo()等成员函数进行数据通信。

  4、通讯结束后,销毁CAsyncSocket对象。如果是在栈上产生的CAsyncSocket对象,则对象超出定义的范围时自动被析构;如果是在堆上产生,也就是用了new这个操作符,则必须使用delete操作符销毁CAsyncSocket 对象。

  CSocket类编程模型

  使用CSocket对象涉及CArchive和CSocketFile 类对象。以下介绍的针对字节流型套接字的操作步骤中,只有第3步对于客户方和服务方操作是不同的,其他步骤都相同。

  1、构造一个CSocket对象。

  2、使用这个对象的Create()成员函数产生一个socket对象。在客户方程序中,除非需要数据报套接字,Create()函数一般情况下应该使用默认参数。而对于服务方程序,必须在调用Create时指定一个端口。需要注意的是,Carchive类对象不能与数据报(UDP)套接字一起工作,因此对于数据报套接字,CAsyncSocket和CSocket 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3、如果是客户方套接字,则调用CAsyncSocket ∷Connect()函数与服务方套接字连接;如果是服务方套接字,则调用CAsyncSocket∷Listen()开始监听来自客户方的连接请求,收到连接请求后,调用CAsyncSocket∷Accept()函数接受请求,建立连接。请注意Accept()成员函数需要一个新的并且为空的CSocket对象作为它的参数,解释同上。

  4、产生一个CSocketFile对象,并把它与CSocket 对象关联起来。

  5、为接收和发送数据各产生一个CArchive 对象,把它们与CSocketFile对象关联起来。切记CArchive是不能和数据报套接字一起工作的。

  6、使用CArchive对象的Read()、Write()等函数在客户与服务方传送数据。

  7、通讯完毕后,销毁CArchive、CSocketFile和CSocket对象。

  二、编程步骤

  1、 启动Visual C++6.0,生成一个基于对话框架的应用程序,将该程序命名为"Test";

  2、 按照图一所示的效果图设置对话框的界面;

  3、 使用Class Wizard为应用程序的按钮添加鼠标单击消息响应函数;

  4、 使用Class Wizard在应用程序中定义新类CNewSocket,其基类选择为CSocket;

  5、 添加代码,编译运行程序。

三、程序代码

////////////////////////////////////////////////// NewSocket.h : header file
#if !defined(AFX_NEWSOCKET_H__8CE2ED73_1D56_11D3_9928_00A0C98F3E85__INCLUDED_)
#define AFX_NEWSOCKET_H__8CE2ED73_1D56_11D3_9928_00A0C98F3E85__INCLUDED_
#if _MSC_VER >= 1000
#pragma once
#endif // _MSC_VER >= 1000
class CTestDlg;
#include <afxsock.h>

class CNewSocket : public CSocket
{
// Attributes
public:

// Operations
public:
CNewSocket();
virtual ~CNewSocket();

// Overrides
public:
int m_Status;
void GetDlg(CTestDlg *dlg);
CTestDlg *m_dlg;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NewSocket)
public:
virtual void OnAccept(int nErrorCode);
virtual void OnReceive(int nErrorCode);
virtual void OnClose(int nErrorCode);
//}}AFX_VIRTUAL
// Generated message map functions
//{{AFX_MSG(CNewSocket)
// NOTE - the ClassWizard will add and remove member functions here.
//}}AFX_MSG
// Implementation
protected:
};
#endif

//////////////////////////////////////////////////////// NewSocket.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Test.h"
#include "NewSocket.h"
#include "Test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CNewSocket::CNewSocket()
{}

CNewSocket::~CNewSocket()
{}

#if 0
BEGIN_MESSAGE_MAP(CNewSocket, CSocket)
//{{AFX_MSG_MAP(CNewSocket)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endif // 0

void CNewSocket::OnAccept(int nErrorCode)
{
 if (m_dlg->m_ClientSocket==NULL) m_dlg->OnAccept();
 CSocket::OnAccept(nErrorCode);
}

void CNewSocket::OnReceive(int nErrorCode)
{
 m_dlg->OnReceive();
 CSocket::OnReceive(nErrorCode);
}

void CNewSocket::GetDlg(CTestDlg *dlg)
{
 m_dlg=dlg;
}

void CNewSocket::OnClose(int nErrorCode)
{
 m_dlg->OnClose();
 CSocket::OnClose(nErrorCode);
}

///////////////////////////////////////////////////////////////// TestDlg.h : header file
#if !defined(AFX_TESTDLG_H__EDDDE196_1BF1_11D3_BE77_0000B454AEE4__INCLUDED_)
#define AFX_TESTDLG_H__EDDDE196_1BF1_11D3_BE77_0000B454AEE4__INCLUDED_
#if _MSC_VER >= 1000
#pragma once
#endif // _MSC_VER >= 1000
#include "NewSocket.h"

class CTestDlg : public CDialog
{
 // Construction
 public:
  void SocketReset();
  void OnClose();
  void OnReceive();
  void OnAccept();
  CSocketFile *m_file;
  CArchive *m_arOut;
  CArchive *m_arIn;
  CNewSocket* m_ServerSocket;
  CNewSocket* m_ClientSocket;
  CTestDlg(CWnd* pParent = NULL); // standard constructor
  // Dialog Data
  //{{AFX_DATA(CTestDlg)
  enum { IDD = IDD_TEST_DIALOG };
  CString m_Info;
  CString m_Output;
  CString m_Input;
  CString m_Connect;
  CString m_IPAddress;
  UINT m_Port;
  int m_Status;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Tes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 Implementation
 protected:
  HICON m_hIcon;
  // Generated message map functions
  //{{AFX_MSG(CTestDlg)
  virtual BOOL OnInitDialog();
  afx_msg void 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
  afx_msg void OnPaint();
  afx_msg HCURSOR OnQueryDragIcon();
  afx_msg void OnConnect();
  afx_msg void OnDisconnect();
  afx_msg void OnSend();
  afx_msg void OnServerradio();
  afx_msg void OnClientradio();
  afx_msg void OnSendclear();
  afx_msg void OnReceiveclear();
  //}}AFX_MSG
  DECLARE_MESSAGE_MAP()
 };
#endif

//////////////////////////////////////////////////////////////// Test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Test.h"
#include "TestDlg.h"
#include <afxsock.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 Implementation
 protected:
  //{{AFX_MSG(CAboutDlg)
  //}}AFX_MSG
 DECLARE_MESSAGE_MAP()
};

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
{
 //{{AFX_DATA_INIT(CAboutDlg)
 //}}AFX_DATA_INIT
}

void 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AboutDlg)
 //}}AFX_DATA_MAP
}

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
 //{{AFX_MSG_MAP(CAboutDlg)
 // No message handlers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CTestDlg::CTest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TestDlg::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TestDlg)
  m_Info = _T("");
  m_Output = _T("");
  m_Input = _T("");
  m_Connect = _T("");
  m_IPAddress = _T("");
  m_Port = 0;
  m_Status = -1;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

void CTes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TestDlg)
  DDX_Text(pDX, IDC_OUTPUTEDIT, m_Output);
  DDX_Text(pDX, IDC_INPUTEDIT, m_Input);
  DDX_Text(pDX, IDC_CONNECTEDIT, m_Connect);
  DDX_Text(pDX, IDC_IPADDRESS, m_IPAddress);
  DDV_MaxChars(pDX, m_IPAddress, 15);
  DDX_Text(pDX, IDC_PORT, m_Port);
  DDX_Radio(pDX, IDC_SERVERRADIO, m_Status);
 //}}AFX_DATA_MAP
}

BEGIN_MESSAGE_MAP(CTestDlg, CDialog)
//{{AFX_MSG_MAP(CTestDlg)
 ON_WM_SYSCOMMAND()
 ON_WM_PAINT()
 ON_WM_QUERYDRAGICON()
 ON_BN_CLICKED(IDC_CONNECTBUTTON, OnConnect)
 ON_BN_CLICKED(IDC_DISCONNECTBUTTON, OnDisconnect)
 ON_BN_CLICKED(IDC_SENDBUTTON, OnSend)
 ON_BN_CLICKED(IDC_SERVERRADIO, OnServerradio)
 ON_BN_CLICKED(IDC_CLIENTRADIO, OnClientradio)
 ON_BN_CLICKED(IDC_SENDCLEARBUTTON, OnSendclear)
 ON_BN_CLICKED(IDC_RECEIVECLEARBUTTON, OnReceiveclear)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BOOL CTest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ange.
 ASSERT((IDM_ABOUTBOX & 0xFFF0) == IDM_ABOUTBOX);
 ASSERT(IDM_ABOUTBOX < 0xF000);
 CMenu* pSysMenu = GetSystemMenu(FALSE);
 if (pSysMenu != NULL)
 {
  CString strAboutMenu;
  strAboutMenu.LoadString(IDS_ABOUTBOX);
  if (!strAboutMenu.IsEmpty())
  {
   pSysMenu->AppendMenu(MF_SEPARATOR);
   pSysMenu->AppendMenu(MF_STRING, IDM_ABOUTBOX, strAboutMenu);
  }
 }
 //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
 SetIcon(m_hIcon, TRUE); // Set big icon
 SetIcon(m_hIcon, FALSE); // Set small icon
 m_Status=-1;
 m_ServerSocket=NULL;
 m_ClientSocket=NULL;
 m_arIn=NULL;
 m_arOut=NULL;
 m_file=NULL;
 m_Connect="";
 m_IPAddress="202.207.243.29";
 m_Port=5000;
 GetDlgItem(IDC_IPADDRESS)->EnableWindow(FALSE);
 GetDlgItem(IDC_PORT)->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

void CTestDlg::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
{
 if ((nID & 0xFFF0) == IDM_ABOUTBOX)
 {
  CAboutDlg dlgAbout;
  dlgAbout.DoModal();
 }
 else
 {
  CDialog::OnSysCommand(nID, lParam);
 }
}

// If you add a minimize button to your dialog, you will need the code below
// to draw the icon. For MFC applications using the document/view model,
// this is automatically done for you by the framework.
void CTestDlg::OnPaint()
{
 if (IsIconic())
 {
  CPaintDC dc(this); //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
  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WPARAM) dc.GetSafeHdc(), 0);
  // Center icon in client rectangle
  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
  int cy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YICON);
  CRect rect;
  GetClientRect(&rect);
  int x = (rect.Width() - cxIcon + 1) / 2;
  int y = (rect.Height() - cyIcon + 1) / 2;
  // Draw the icon
  dc.DrawIcon(x, y, m_hIcon);
 }
 else
 {
  CDialog::OnPaint();
 }
}

// The system calls this to obtain the cursor to display while the user drags
// the minimized window.
HCURSOR CTestDlg::OnQueryDragIcon()
{
 return (HCURSOR) m_hIcon;
}

void CTestDlg::OnConnect()
{
 CString msg;
 UpdateData(TRUE);
 if (m_Status==0 ) //server
 {
  if ( m_ServerSocket!=NULL)
  {
   m_Connect="Please disconnect!";
   UpdateData(FALSE);
  }
  else
  {
   m_Connect="Waiting for Client...";
   UpdateData(FALSE);
   if(!AfxSocketInit())
   {
    MessageBox("WindowsSocket initial failed!","Send",MB_ICONSTOP);
    return;
   }
   m_ServerSocket=new CNewSocket;
   m_ServerSocket->m_Status=m_Status;
   m_ServerSocket->GetDlg(this);
   if(!m_ServerSocket->Create(m_Port))
     MessageBox("SendSocket create failed!", "Send",MB_ICONSTOP);
   else
   {
    m_ServerSocket->Listen();
   }
  }
 }
 else
 {
  if (m_Status==1)
  {
   if (m_ClientSocket!=NULL)
   {
    m_Connect="Please disconnect!";
    UpdateData(FALSE);
   }
   else
   {
    m_Connect="Connect to the Server...";
    UpdateData(FALSE);
    if(!AfxSocketInit())
    {
     MessageBox("WindowsSocket initial failed!","Receive",MB_ICONSTOP);
     return;
    }  
    m_ClientSocket=new CNewSocket;
    m_ClientSocket->GetDlg(this);
    m_ClientSocket->m_Status=m_Status;
    if(!m_ClientSocket->Create())
    {
     MessageBox("ReceiveSocket create failed!","Receive",MB_ICONSTOP);
     return;
    }
    else
    {
     if (!m_ClientSocket->Connect(m_IPAddress,m_Port))
     {
      CString str=m_Connect;
      SocketReset();
      m_Connect=str;
      m_Connect+="Error!";
      UpdateData(FALSE);
     }
     else
     {
      m_Connect+="OK!";
      m_file=new CSocketFile(m_ClientSocket);
      m_arIn=new CArchive(m_file, CArchive::load);
      m_arOut=new CArchive(m_file, CArchive::store);
     }
     UpdateData(FALSE);
    }
   }
  }
 }
 if (m_Status==-1)
 {
  msg="Please choose the status!";
  AfxMessageBox(msg);
 }
}

void CTestDlg::OnSend()
{
 if (m_arOut)
 {
  if (m_Status==0)
  {
   UpdateData(TRUE);
   *m_arOut<<m_Output;
   m_arOut->Flush();
  }
  else
  {
   UpdateData(TRUE);
   *m_arOut<<m_Output;
   m_arOut->Flush();
  }
 }
 else AfxMessageBox("Not connected!");
}

void CTestDlg::OnAccept()
{
 m_Connect+="OK!";
 UpdateData(FALSE);
 m_ClientSocket=new CNewSocket;
 m_ClientSocket->GetDlg(this);
 m_ServerSocket->Accept(*m_ClientSocket);
 m_ClientSocket->m_Status=m_ServerSocket->m_Status;
 m_file=new CSocketFile(m_ClientSocket);
 m_arIn=new CArchive(m_file, CArchive::load);
 m_arOut=new CArchive(m_file, CArchive::store);
}

void CTestDlg::OnReceive()
{
 *m_arIn>>m_Input;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OnDisconnect()
{
 if (m_arOut!=NULL)
 {
  SocketReset();
  m_Connect="Disconnected!";
  UpdateData(FALSE);
 }
}

void CTestDlg::OnClose()
{
 if (m_ClientSocket->m_Status==0) m_Connect="Client ";
 else m_Connect="Server ";
 m_Connect+="has disconnected!";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SocketReset()
{
 if (m_arIn!=NULL)
 {
  delete m_arIn;
  m_arIn=NULL;
 }
 if (m_arOut!=NULL)
 {
  delete m_arOut;
  m_arOut=NULL;
 }
 if (m_file!=NULL)
 {
  delete m_file;
  m_file=NULL;
 }
 if (m_ClientSocket!=NULL)
 {
  delete m_ClientSocket;
  m_ClientSocket=NULL;
 }
 if (m_ServerSocket!=NULL)
 {
  delete m_ServerSocket;
  m_ServerSocket=NULL;
 }
 m_Connect="";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OnServerradio()
{
 UpdateData(TRUE);
 GetDlgItem(IDC_IPADDRESS)->EnableWindow(FALSE);
 GetDlgItem(IDC_PORT)->EnableWindow(TRUE);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OnClientradio()
{
 UpdateData(TRUE);
 GetDlgItem(IDC_IPADDRESS)->EnableWindow(TRUE);
 GetDlgItem(IDC_PORT)->EnableWindow(TRUE);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OnSendclear()
{
 m_Output="";
 UpdateData(FALSE);
}

void CTestDlg::OnReceiveclear()
{
 m_Input="";
 UpdateData(FALSE);
}

  四、小结

  本实例介绍了CAsyncSocket、CSocket类,并通过使用CSocket类实现了网络聊天程序。读者朋友还可以通过MFC CArchive 对象进行信息的接发操作,使得网络传输如同使用MFC的文档连载协议(Serialization protocol),简捷易用。

posted @ 2006-12-10 14:51 平凡的天才 阅读(202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C语言编程中,static的一个作用是信息屏蔽!

比方说,你自己定义了一个文件 -- 该文件中有一系列的函数以及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你希望该文件中的一些函数和变量只能被该文件中的函数使用,那么,你可以在该函数、变量的前面加上static,代表他们只能被当前文件中的函数使用!


而在C++中,用static来作为信息屏蔽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C++有了信息屏蔽的利器 -- class机制!

类中的private属性的变量和函数就对外禁止访问!


然后是C/C++通用的函数作用域的static型的变量!其目的,也是为了信息的屏蔽!


int fun() {
   static int a = 1;
   a++;
}

在第一次进入这个函数的时候,变量a被初始化为1!并接着自增1!

以后每次进入该函数,a就不会被再次初始化了,仅进行自增1的操作!

在static发明前,要达到同样的功能,则只能使用全局变量:

int a = 1;

int fun() {
   a++;
}

那么,a的值就有可能被其他函数所改变!



最后,说说类中的static变量和函数。


这种存储属性的变量和函数是同一种类的不同实例之间通信的桥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static int num;    //    统计创建了多少个实例
    A () {num++};    //    每创建一个实例,就让num自增1

    //    返回通过构造函数所创建过的A类实例的数目
    static int how_many_instance() {
        return num;
    }
}

static A::num = 0;    //    需要在类申明的外部单独初始化!


int main() {
    cout << A::how_many_instance() << endl;
    A a, b, c, d;
    cout << A::how_many_instance() << endl;
    system("pause");
}


一般,在类内部,是通过static属性的函数,访问static属性的变量!

补充一点,在类中,static型的成员函数,由于是类所拥有的,而不是具体对象所有的,这一点对于windows的回调机制非常有用。
因为对于回调函数而言,windows不会借助任何对象去调用它,也就不会传递this指针,那么对于一般成员函数作为回调函数的后果,就是堆栈中有一个随机的变量会成为this指针,这当然会引发程序的崩溃。
而static函数,由于是整个类的,屏蔽了this指针。因此,如果成员函数作为回调函数,就应该用static去修饰它。

posted @ 2006-12-09 16:02 平凡的天才 阅读(11665) | 评论 (4)编辑 收藏

关于Debug和Release之本质区别                                      

经常在 CSDN 上看见有人问 Debug 运行正常但 Release 失败的问题。以往的讨论往往是
经验性的,并没有指出会这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要想找出真正的原因通常要凭运气。最
近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又参考了 CSDN 上的一些帖子,然后深入研究了一下关于二者
的不同。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大家共享。
--------------------------------------
本文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1. Debug 和 Release 编译方式的本质区别
2. 哪些情况下 Release 版会出错
2. 怎样“调试” Release 版的程序
--------------------------------------

            关于Debug和Release之本质区别的讨论

一、Debug 和 Release 编译方式的本质区别

    Debug 通常称为调试版本,它包含调试信息,并且不作任何优化,便于程序员调试程
序。Release 称为发布版本,它往往是进行了各种优化,使得程序在代码大小和运行速度
上都是最优的,以便用户很好地使用。
    Debug 和 Release 的真正秘密,在于一组编译选项。下面列出了分别针对二者的选项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如/Fd /Fo,但区别并不重要,通常他们也不会引起 Rele
ase 版错误,在此不讨论)

Debug 版本:
 /MDd /MLd 或 /MTd   使用 Debug runtime library(调试版本的运行时刻函数库)
 /Od                 关闭优化开关
 /D "_DEBUG"         相当于 #define _DEBUG,打开编译调试代码开关(主要针对
                     assert函数)
 /ZI                 创建 Edit and continue(编辑继续)数据库,这样在调试过
                     程中如果修改了源代码不需重新编译
 /GZ                 可以帮助捕获内存错误
 /Gm                 打开最小化重链接开关,减少链接时间

Release 版本:
 /MD /ML 或 /MT      使用发布版本的运行时刻函数库
 /O1 或 /O2          优化开关,使程序最小或最快
 /D "NDEBUG"         关闭条件编译调试代码开关(即不编译assert函数)
 /GF                 合并重复的字符串,并将字符串常量放到只读内存,防止
                     被修改

    实际上,Debug 和 Release 并没有本质的界限,他们只是一组编译选项的集合,编译
器只是按照预定的选项行动。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修改这些选项,从而得到优化过的调
试版本或是带跟踪语句的发布版本。

二、哪些情况下 Release 版会出错

    有了上面的介绍,我们再来逐个对照这些选项看看 Release 版错误是怎样产生的

 1. Runtime Library:链接哪种运行时刻函数库通常只对程序的性能产生影响。调试版本
的 Runtime Library 包含了调试信息,并采用了一些保护机制以帮助发现错误,因此性能
不如发布版本。编译器提供的 Runtime Library 通常很稳定,不会造成 Release 版错误
;倒是由于 Debug 的 Runtime Library 加强了对错误的检测,如堆内存分配,有时会出
现 Debug 有错但 Release 正常的现象。应当指出的是,如果Debug有错,即使 Release
正常,程序肯定是有 Bug 的,只不过可能是 Release版的某次运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2. 优化:这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因为关闭优化时源程序基本上是直接翻译的,而打
开优化后编译器会作出一系列假设。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帧指针(Frame Pointer)省略(简称 FPO ):在函数调用过程中,所有调用信息
(返回地址、参数)以及自动变量都是放在栈中的。若函数的声明与实现不同(参数、返
回值、调用方式),就会产生错误————但 Debug 方式下,栈的访问通过 EBP 寄存器
保存的地址实现,如果没有发生数组越界之类的错误(或是越界“不多”),函数通常能
正常执行;Release 方式下,优化会省略 EBP 栈基址指针,这样通过一个全局指针访问栈
就会造成返回地址错误是程序崩溃。C++ 的强类型特性能检查出大多数这样的错误,但如
果用了强制类型转换,就不行了。你可以在 Release 版本中强制加入 /Oy- 编译选项来关
掉帧指针省略,以确定是否此类错误。此类错误通常有:

     ● MFC 消息响应函数书写错误。正确的应为
      afx_msg LRESULT OnMessageOwn(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ON_MESSAGE 宏包含强制类型转换。防止这种错误的方法之一是重定义 ON_MESSAGE
 宏,把下列代码加到 stdafx.h 中(在#include "afxwin.h"之后),函数原形错误时编译
会报错
      #undef ON_MESSAGE
      #define ON_MESSAGE(message, memberFxn) \
      { message, 0, 0, 0, AfxSig_lwl, \
      (AFX_PMSG)(AFX_PMSGW)(static_cast< LRESULT (AFX_MSG_CALL \
      CWnd::*)(WPARAM, LPARAM) > (&memberFxn) },

    (2) volatile 型变量:volatile 告诉编译器该变量可能被程序之外的未知方式修改
(如系统、其他进程和线程)。优化程序为了使程序性能提高,常把一些变量放在寄存器
中(类似于 register 关键字),而其他进程只能对该变量所在的内存进行修改,而寄存
器中的值没变。如果你的程序是多线程的,或者你发现某个变量的值与预期的不符而你确
信已正确的设置了,则很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错误有时会表现为程序在最快优化出
错而最小优化正常。把你认为可疑的变量加上 volatile 试试。

    (3) 变量优化:优化程序会根据变量的使用情况优化变量。例如,函数中有一个未被
使用的变量,在 Debug 版中它有可能掩盖一个数组越界,而在 Release 版中,这个变量
很可能被优化调,此时数组越界会破坏栈中有用的数据。当然,实际的情况会比这复杂得
多。与此有关的错误有:
     ● 非法访问,包括数组越界、指针错误等。例如
         void fn(void)
         {
           int i;
           i = 1;
           int a[4];
           {
             int j;
             j = 1;
           }
           a[-1] = 1;//当然错误不会这么明显,例如下标是变量
           a[4] = 1;
         }
       j 虽然在数组越界时已出了作用域,但其空间并未收回,因而 i 和 j 就会掩盖越
界。而 Release 版由于 i、j 并未其很大作用可能会被优化掉,从而使栈被破坏。

3. _DEBUG 与 NDEBUG :当定义了 _DEBUG 时,assert() 函数会被编译,而 NDEBUG 时不
被编译。除此之外,VC++中还有一系列断言宏。这包括:

    ANSI C 断言         void assert(int expression );
    C Runtime Lib 断言  _ASSERT( booleanExpression );
                        _ASSERTE( booleanExpression );
    MFC 断言            ASSERT( booleanExpression );
                        VERIFY( booleanExpression );
                        ASSERT_VALID( pObject );
                        ASSERT_KINDOF( classname, pobject );
    ATL 断言            ATLASSERT( booleanExpression );
    此外,TRACE() 宏的编译也受 _DEBUG 控制。

    所有这些断言都只在 Debug版中才被编译,而在 Release 版中被忽略。唯一的例外是
 VERIFY() 。事实上,这些宏都是调用了 assert() 函数,只不过附加了一些与库有关的
调试代码。如果你在这些宏中加入了任何程序代码,而不只是布尔表达式(例如赋值、能
改变变量值的函数调用 等),那么 Release 版都不会执行这些操作,从而造成错误。初
学者很容易犯这类错误,查找的方法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宏都已在上面列出,只要利用 V
C++ 的 Find in Files 功能在工程所有文件中找到用这些宏的地方再一一检查即可。另外
,有些高手可能还会加入 #ifdef _DEBUG 之类的条件编译,也要注意一下。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 VERIFY() 宏,这个宏允许你将程序代码放在布尔表达式里。这个
宏通常用来检查 Windows API 的返回值。有些人可能为这个原因而滥用 VERIFY() ,事实
上这是危险的,因为 VERIFY() 违反了断言的思想,不能使程序代码和调试代码完全分离
,最终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专家们建议尽量少用这个宏。

4. /GZ 选项:这个选项会做以下这些事

    (1) 初始化内存和变量。包括用 0xCC 初始化所有自动变量,0xCD ( Cleared Data
) 初始化堆中分配的内存(即动态分配的内存,例如 new ),0xDD ( Dead Data ) 填充
已被释放的堆内存(例如 delete ),0xFD( deFencde Data ) 初始化受保护的内存(de
bug 版在动态分配内存的前后加入保护内存以防止越界访问),其中括号中的词是微软建
议的助记词。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值都很大,作为指针是不可能的(而且 32 位系统中指
针很少是奇数值,在有些系统中奇数的指针会产生运行时错误),作为数值也很少遇到,
而且这些值也很容易辨认,因此这很有利于在 Debug 版中发现 Release 版才会遇到的错
误。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编译器会用 0 来初始化变量,这是错误的(而且这样很
不利于查找错误)。
    (2) 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时,会通过检查栈指针验证函数调用的匹配性。(防止原
形不匹配)
    (3) 函数返回前检查栈指针,确认未被修改。(防止越界访问和原形不匹配,与第二
项合在一起可大致模拟帧指针省略 FPO )

    通常 /GZ 选项会造成 Debug 版出错而 Release 版正常的现象,因为 Release 版中
未初始化的变量是随机的,这有可能使指针指向一个有效地址而掩盖了非法访问。

除此之外,/Gm /GF 等选项造成错误的情况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效果显而易见,比较容易
发现。

三、怎样“调试” Release 版的程序

    遇到 Debug 成功但 Release 失败,显然是一件很沮丧的事,而且往往无从下手。如
果你看了以上的分析,结合错误的具体表现,很快找出了错误,固然很好。但如果一时找
不出,以下给出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的策略。

    1. 前面已经提过,Debug 和 Release 只是一组编译选项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什么
定义能区分二者。我们可以修改 Release 版的编译选项来缩小错误范围。如上所述,可以
把 Release 的选项逐个改为与之相对的 Debug 选项,如 /MD 改为 /MDd、/O1 改为 /Od
,或运行时间优化改为程序大小优化。注意,一次只改一个选项,看改哪个选项时错误消
失,再对应该选项相关的错误,针对性地查找。这些选项在 Project\Settings... 中都可
以直接通过列表选取,通常不要手动修改。由于以上的分析已相当全面,这个方法是最有
效的。

    2. 在编程过程中就要时常注意测试 Release 版本,以免最后代码太多,时间又很紧

    3. 在 Debug 版中使用 /W4 警告级别,这样可以从编译器获得最大限度的错误信息,
比如 if( i =0 )就会引起 /W4 警告。不要忽略这些警告,通常这是你程序中的 Bug 引起
的。但有时 /W4 会带来很多冗余信息,如 未使用的函数参数 警告,而很多消息处理函数
都会忽略某些参数。我们可以用
      #progma warning(disable: 4702) //禁止
      //...
      #progma warning(default: 4702) //重新允许
来暂时禁止某个警告,或使用
      #progma warning(push, 3) //设置警告级别为 /W3
      //...
      #progma warning(pop) //重设为 /W4
来暂时改变警告级别,有时你可以只在认为可疑的那一部分代码使用 /W4。

    4.你也可以像 Debug 一样调试你的 Release 版,只要加入调试符号。在 Project/S
ettings... 中,选中 Settings for "Win32 Release",选中 C/C++ 标签,Category 选
 General,Debug Info 选 Program Database。再在 Link 标签 Project options  最后
加上 "/OPT:REF" (引号不要输)。这样调试器就能使用 pdb 文件中的调试符号。但调试时
你会发现断点很难设置,变量也很难找到——这些都被优化过了。不过令人庆幸的是,Ca
ll Stack 窗口仍然工作正常,即使帧指针被优化,栈信息(特别是返回地址)仍然能找到
。这对定位错误很有帮助。

posted @ 2006-12-09 14:28 平凡的天才 阅读(2312)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在C/C++语言中,将一个组合数据类型如结构各个字段的值复制到另一个相同类型的结构中,可以将其对应字段赋值。这种方法对于各种复杂的结构如多字段结构、嵌套结构,就要写很多行赋值语句,而且如果原来的结构定义更改,程序代码就要随着更改,使用很不方便。本文给出了一个通用的结构复制函数。
        假定结构的类型为STRUCT_TYPE。为了提高效率,用指针引入两个结构到函数中;为了通用,这两个指针用任意指针。函数设计的出发点是,每个结构在内存中各字段连续存放,而且,每个字段可以分解中一个一个的字节。这样,复制结构时,可以让两个结构的对应的每个字节表示的值相等。于是,函数设计如下:


  void struct_copy(
    void *p_struct1,   /*结构指针1*/
    void *p_struct2,   /*结构指针2*/
    unsigned int struct_size   /*结构类型长度,可以用sizeof(STRUCT_TYPE)代入*/
     )
    {
 int count=0;
 char *p_char1,*p_char2;
 
 p_char1=(char *)p_struct1;
 p_char2=(char *)p_struct2;
 
 while(count!=struct_size)
 {
  *p_char1=*p_char2;
  p_char1++;
  p_char2++;
  count++;
 }
    }
这个函数在PC机和康柏ALPHA小型机上使用效果不错。
        有了这个函数,如有类型同为STRUCT_TYPE的两个结构struct1和struct2,要使struct1各字段的值与struct2各字段的值相等,也就是要把struct2各字段的值赋给struct1,就可以这样调用以上函数: struct_copy(&struct1, &struct2, sizeof(STRUCT_TYPE));      
        以上函数简单、通用、有效,对任意结构类型有效,也适合于其它复杂数据类型,如联合(union)等。有趣的是,它也适合与整形、浮点型等简单数据类型的变量之间复制。
        此函数的设计思想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如进程之间、计算机之间通信时,可以在通信的一方将某些数据类型拆分成字节,到达通信的另一方再将收到的字节拼成相应的数据类型,这比按位传递要简单、高效得多。

posted @ 2006-11-29 19:31 平凡的天才 阅读(1515) | 评论 (9)编辑 收藏

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函数:
hwnd是透明窗体的句柄,
crKey为颜色值,
bAlpha是透明度,取值范围是[0,255],
dwFlags是透明方式,可以取两个值:         当取值为LWA_ALPHA时,crKey参数无效,bAlpha参数有效;         当取值为LWA_COLORKEY时,bAlpha参数有效而窗体中的所有颜色为crKey的地方将变为透明。        LWA_ALPHA = 0x2        LWA_COLORKEY=0x1 要使使窗体拥有透明效果,首先要有WS_EX_LAYERED扩展属性 (旧的sdk没有定义这个属性,所以可以直接指定为0x80000). WS_EX_LAYERED = 0x80000

posted @ 2006-11-28 21:48 平凡的天才 阅读(12021) | 评论 (2)编辑 收藏

/*相信这个算法是天才做出来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10]={125,26,35,24,548,256,25,298,7852,11},i,max[2];
 max[0]=max[1]=-32767;
 for(i=0;i<10;i++)
 {
  if(max[0]<a[i])
  {
   max[1]=max[0];
   max[0]=a[i];
  }
  else
  {
   if(max[1]<a[i])
   {
    max[1]=a[i];
   }
  }
 }
 for(i=0;i<10;i++)
 {
  printf("%d ",a[i]);
 }
 printf("\n");
 printf("max[0]=%d\n",max[0]);
 printf("max[1]=%d\n",max[1]);
 getch(); 
 return 0;
}

posted @ 2006-11-24 20:15 平凡的天才 阅读(1880) | 评论 (9)编辑 收藏

经过千辛万苦,我终于开博客了
刚来给个规范吧


VC编程规范
1. 基本要求
1.1 程序结构清析,简单易懂,单个函数的程序行数不得超过100行。
1.2 打算干什么,要简单,直接了当,代码精简,避免垃圾程序。
1.3 尽量使用标准库函数和公共函数。
1.4 不要随意定义全局变量,尽量使用局部变量。
1.5 使用括号以避免二义性。

2.可读性要求
2.1 可读性第一,效率第二。
2.2 保持注释与代码完全一致。
2.3 每个源程序文件,都有文件头说明,说明规格见规范。
2.4 每个函数,都有函数头说明,说明规格见规范。
2.5 主要变量(结构、联合、类或对象)定义或引用时,注释能反映其含义。
2.7 常量定义(DEFINE)有相应说明。
2.8 处理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关注释说明。
2.9 在典型算法前都有注释。
2.10 利用缩进来显示程序的逻辑结构,缩进量一致并以Tab键为单位,定义Tab为 6个
字节。
2.11 循环、分支层次不要超过五层。
2.12 注释可以与语句在同一行,也可以在上行。
2.13 空行和空白字符也是一种特殊注释。
2.14 一目了然的语句不加注释。
2.15 注释的作用范围可以为:定义、引用、条件分支以及一段代码。
2.16 注释行数(不包括程序头和函数头说明部份)应占总行数的 1/5 到 1/3 。

3. 结构化要求
3.1 禁止出现两条等价的支路。
3.2 禁止GOTO语句。
3.3 用 IF 语句来强调只执行两组语句中的一组。禁止 ELSE GOTO 和 ELSE RETURN。
3.4 用 CASE 实现多路分支。
3.5 避免从循环引出多个出口。
3.6 函数只有一个出口。
3.7 不使用条件赋值语句。
3.8 避免不必要的分支。
3.9 不要轻易用条件分支去替换逻辑表达式。

4. 正确性与容错性要求
4.1 程序首先是正确,其次是优美
4.2 无法证明你的程序没有错误,因此在编写完一段程序后,应先回头检查。
4.3 改一个错误时可能产生新的错误,因此在修改前首先考虑对其它程序的影响。
4.4 所有变量在调用前必须被初始化。
4.5 对所有的用户输入,必须进行合法性检查。
4.6 不要比较浮点数的相等,
如: 10.0 * 0.1 == 1.0 , 不可靠
4.7 程序与环境或状态发生关系时,必须主动去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如文件能否
逻辑锁定、打印机是否联机等。
4.8 单元测试也是编程的一部份,提交联调测试的程序必须通过单元测试。

5. 可重用性要求

5.1 重复使用的完成相对独立功能的算法或代码应抽象为公共控件或类。
5.2 公共控件或类应考虑OO思想,减少外界联系,考虑独立性或封装性。
5.3 公共控件或类应建立使用模板。

附:C++ 编程规范,delphi作相应的参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Visul C++ ,Borland C++进行软件程序开发的人员.。

.2变量命名

命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形式为xAbcFgh,x由变量类型确定,Abc、Fgh表示连续意
义字符串,如果连续意义字符串仅两个,可都大写.如OK.

具体例程:

BOOL类型 bEnable;
ch * char chText
c * 类对象 cMain(对象实例)
h * Handle(句柄) hWnd
i * int
n * 无符号整型
p * 指针
sz,str * 字符串
w WORD
x,y 坐标

Char或者TCHAR类型 与Windows API有直接联系的用szAppName[10]形式否则用
FileName[10]形式,单个字符也可用小写字母表示;

Int类型 nCmdShow;
LONG类型 lParam;
UINT类型 uNotify; 
DWORD类型 dwStart;
PSTR类型 pszTip;
LPSTR类型 lpCmdLine
LPTSTR类型 lpszClassName;
LPVOID类型 lpReserved
WPARAM类型 wParam,
LPARAM类型 lParam
HWND类型 hDlg;
HDC类型 hDC;
HINSTANCE类型 hInstance
HANDLE类型 hInstance,
HICON类型 hIcon;
int iTmp
float fTmp
DWORD dw*
String , AnsiString str *
m_ 类成员变量 m_nVal, m_bFlag
g_ 全局变量 g_nMsg, g_bFlag

局部变量中可采用如下几个通用变量:nTemp,nResult,I,J(一般用于循环变量)。
其他资源句柄同上

.3常量命名和宏定义
常量和宏定义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常量和宏定义在#include和函数定义之间;
常量和宏定义必须全部以大写字母来撰写,中间可根据意义的连续性用下划线连接,每一
条定义的右侧必须有一简单的注释,说明其作用;
资源名字定义格式:
菜单:IDM_XX或者CM_XX
位图:IDB_XX
对话框:IDD_XX
字符串:IDS_XX
DLGINIT:DIALOG_XX
ICON:IDR_XX

.4函数命名
函数原型说明包括引用外来函数及内部函数,外部引用必须在右侧注明函数来源: 模
块名及文件名, 如是内部函数,只要注释其定义文件名;
第一个字母必须使用大写字母,要求用大小写字母组合规范函数命名,必要时可用下划线
间隔,示例如下:
void UpdateDB_Tfgd (TRACK_NAME); //Module Name :r01/sdw.c
void PrintTrackData (TRACK_NAME); //Module Name :r04/tern.c
void ImportantPoint (void); //Module Name :r01/sdw.c
void ShowChar (int , int , chtype); //Local Module
void ScrollUp_V (int , int); //Local Module
.5结构体命名
结构体类型命名必须全部用大写字母,原则上前面以下划线开始;结构体变量命名必须用
大小写字母组合,第一个字母必须使用大写字母,必要时可用下划线间隔。对于私有数
据区,必须注明其所属的进程。全局数据定义只需注意其用途。

示例如下:
typedef struct
{
char szProductName[20];
char szAuthor[20];
char szReleaseDate[16];
char szVersion[10]; 
unsigned long MaxTables;
unsigned long UsedTables;
}DBS_DATABASE;
DBS_DATABASE GdataBase;

6 控件的命名:
用小写前缀表示类别
用小写前缀表示类别:
fm 窗口
cmd 按钮
cob combo,下拉式列表框
txt 文本输入框
lab labal,标签
img image,图象
pic picture
grd Grid,网格
scr 滚动条
lst 列表框
frm fram

7注释
原则上注释要求使用中文;
文件开始注释内容包括:公司名称、版权、作者名称、时间、模块用途、背景介绍等,复
杂的算法需要加上流程说明;
函数注释包括:输入、输出、函数描述、流程处理、全局变量、调用样例等,复杂的函数
需要加上变量用途说明;
程序中注释包括:修改时间和作者、方便理解的注释等;
引用一: 文件开头的注释模板
/******************************************************************

** 文件名:
** Copyright (c) 1998-1999 *********公司技术开发部
** 创建人:
** 日 期:
** 修改人:
** 日 期:
** 描 述:
**
** 版 本:
**--------------------------------------------------------------------------
---
******************************************************************/
引用二: 函数开头的注释模板
/*****************************************************************

** 函数名:
** 输 入: a,b,c
** a---
** b---
** c---
** 输 出: x---
** x 为 1, 表示...
** x 为 0, 表示...
** 功能描述:
** 全局变量:
** 调用模块:
** 作 者:
** 日 期:
** 修 改:
** 日 期:
** 版本
****************************************************************/
引用三: 程序中的注释模板
/*----------------------------------------------------------*/
/* 注释内容 */
/*----------------------------------------------------------*/
8 程序
a. 程序编码力求简洁,结构清晰,避免太多的分支结构及太过于技巧性的程序,
尽量不采用递归模式。
b. 编写程序时,亦必须想好测试的方法,换句话说,”单元测试” 的测试方案应
在程序编写时一并拟好。
c. 注释一定要与程序一致。
d. 版本封存以后的修改一定要将老语句用/* */ 封闭,不能自行删除或修改,并要
在文件及函数的修改记录中加以记录。
e. 程序中每个block 的开头 ”{" 及 "}” 必须对齐,嵌套的block 每进一套,
缩进一个tab,TAB 为4个空格,block类型包括if、for、while、do等关键字引出的。
f. 对于比较大的函数,每个block 和特殊的函数调用,都必须注明其功能,举例如下

count.divisor = 1193280 / freq; // compute the proper count
OutByte((unsigned short)67, (unsigned char)182); // tell 8253 that a
count is coming
OutByte((unsigned short)66, count. c[0]); // send low-order byte
OutByte((unsigned short)66, count. c[1]); // send high-order byte
×××××××××××××××××××××××××××××××××××××××

bcb,delphi中的变量命名:
遵循匈牙利命名法,命
名必须有意义,制定如下规定
窗体: 以大写的W开始,如About版权窗体, 命名为WAbout
文件:以大写的F开始,如About版权窗体,文件命名为FAbout.cpp
按钮(Button):如退出按钮,命名为btnExit

基类: 加base标记,如报表基类,窗体命名为:WBaseRep, 文件命名为FBaseRep.cpp 

posted @ 2006-11-24 17:52 平凡的天才 阅读(2224) | 评论 (2)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