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时候写过一个抽象,粒度的感想。现在觉得挺有意义,就此写下。
现实世界是无限的,既包括时无限也包括空无限,我不很了解广义相对论,所以不敢说前者与后者
是否等价,所以就都写下。
我们在做事尤其是发展理论时需要将现实抽象成一些我们熟悉的对象,这样做的理由很明显是:
以对象或对象间的行为属性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某一范围内的现象,也即用理论预测实际。
如果这样,理论的成功与否在于抽象与现实在特定情况下的符合程度,这种特定情况即是我们的研究
所关心的情况或者是我们的理论的适用范围,普适的规律不存在研究价值。
解铃还须系铃人,检验这种符合程度的途径只有实验。但结果由过程决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
抽象的粒度的选择,也是抽象的大部分工作内容。
我现在的具体工作是:计算机辅助的系统的分子水平生物过程机制研究。其实主要是一些疾病
过程机制。
工作过程中,我的感觉是,即使很短的现实过程,抽象得到的对象也可以无限长,很小的现实体,抽象
对象也可以无限大,物质无限可分在逻辑上和现实上都还没有遇到矛盾。
左右抽象结果规模的大小的因素是抽象粒度。明智的做法是:粒化程度只要能够反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程度就可以了,这是完美主义的要求,进一步粒化程度只要能够使得我们的问题模型运转就可以了,这
是实用主义的要求。
我们平常所说的机制过程是:用更细粒度的抽象模型结合逻辑体系合理演绎较高层次的粒度模型,机制
过程的演绎都发生在认知当中,不属于现实世界,所以科学研究中存在验证,也即实验。
这种意义上,我们就像赌徒,现实是大转盘,我们一次次的试图猜中色子的落点,并在猜测的过程中不
断地寻找并修正我们认为的可以依循的不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