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张亮
为了支持定时器,Libevent必须和系统时间打交道,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加减辅助函数、时间缓存、时间校正和定时器堆的时间值调整等。下面就结合源代码来分析一下。
1 初始化检测
Libevent在初始化时会检测系统时间的类型,通过调用函数detect_monotonic()完成,它通过调用clock_gettime()来检测系统是否支持monotonic时钟类型:
static void detect_monotonic(void)
{
#if defined(HAVE_CLOCK_GETTIME) && defined(CLOCK_MONOTONIC)
struct timespec ts;
if (clock_gettime(CLOCK_MONOTONIC, &ts) == 0)
use_monotonic = 1; // 系统支持monotonic时间
#endif
}
Monotonic时间指示的是系统从boot后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如果系统支持Monotonic时间就将全局变量use_monotonic设置为1,设置use_monotonic到底有什么用,这个在后面说到时间校正时就能看出来了。
2 时间缓存
结构体event_base中的tv_cache,用来记录时间缓存。这个还要从函数gettime()说起,先来看看该函数的代码:
static int gettime(struct event_base *base, struct timeval *tp)
{
// 如果tv_cache时间缓存已设置,就直接使用
if (base->tv_cache.tv_sec) {
*tp = base->tv_cache;
return (0);
}
// 如果支持monotonic,就用clock_gettime获取monotonic时间
#if defined(HAVE_CLOCK_GETTIME) && defined(CLOCK_MONOTONIC)
if (use_monotonic) {
struct timespec ts;
if (clock_gettime(CLOCK_MONOTONIC, &ts) == -1)
return (-1);
tp->tv_sec = ts.tv_sec;
tp->tv_usec = ts.tv_nsec / 1000;
return (0);
}
#endif
// 否则只能取得系统当前时间
return (evutil_gettimeofday(tp, NULL));
}
如果tv_cache已经设置,那么就直接使用缓存的时间;否则需要再次执行系统调用获取系统时间。
函数evutil_gettimeofday()用来获取当前系统时间,在Linux下其实就是系统调用gettimeofday();Windows没有提供函数gettimeofday,而是通过调用_ftime()来完成的。
在每次系统事件循环中,时间缓存tv_cache将会被相应的清空和设置,再次来看看下面event_base_loop的主要代码逻辑:
int event_base_loop(struct event_base *base, int flags)
{
// 清空时间缓存
base->tv_cache.tv_sec = 0;
while(!done){
timeout_correct(base, &tv); // 时间校正
// 更新event_tv到tv_cache指示的时间或者当前时间(第一次)
// event_tv <--- tv_cache
gettime(base, &base->event_tv);
// 清空时间缓存-- 时间点1
base->tv_cache.tv_sec = 0;
// 等待I/O事件就绪
res = evsel->dispatch(base, evbase, tv_p);
// 缓存tv_cache存储了当前时间的值-- 时间点2
// tv_cache <--- now
gettime(base, &base->tv_cache);
// .. 处理就绪事件
}
// 退出时也要清空时间缓存
base->tv_cache.tv_sec = 0;
return (0);
}
时间event_tv指示了dispatch()上次返回,也就是I/O事件就绪时的时间,第一次进入循环时,由于tv_cache被清空,因此gettime()执行系统调用获取当前系统时间;而后将会更新为tv_cache指示的时间。
时间tv_cache在dispatch()返回后被设置为当前系统时间,因此它缓存了本次I/O事件就绪时的时间(event_tv)。
从代码逻辑里可以看出event_tv取得的是tv_cache上一次的值,因此event_tv应该小于tv_cache的值。
设置时间缓存的优点是不必每次获取时间都执行系统调用,这是个相对费时的操作;在上面标注的时间点2到时间点1的这段时间(处理就绪事件时),调用gettime()取得的都是tv_cache缓存的时间。
3 时间校正
如果系统支持monotonic时间,该时间是系统从boot后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因此不需要执行校正。
根据前面的代码逻辑,如果系统不支持monotonic时间,用户可能会手动的调整时间,如果时间被向前调整了(MS前面第7部分讲成了向后调整,要改正),比如从5点调整到了3点,那么在时间点2取得的值可能会小于上次的时间,这就需要调整了,下面来看看校正的具体代码,由函数timeout_correct()完成:
static void timeout_correct(struct event_base *base, struct timeval *tv)
{
struct event **pev;
unsigned int size;
struct timeval off;
if (use_monotonic) // monotonic时间就直接返回,无需调整
return;
gettime(base, tv); // tv <---tv_cache
//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event_tv应该小于tv_cache
// 如果tv < event_tv表明用户向前调整时间了,需要校正时间
if (evutil_timercmp(tv, &base->event_tv, >=)) {
base->event_tv = *tv;
return;
}
// 计算时间差值
evutil_timersub(&base->event_tv, tv, &off);
// 调整定时事件小根堆
pev = base->timeheap.p;
size = base->timeheap.n;
for (; size-- > 0; ++pev) {
struct timeval *ev_tv = &(**pev).ev_timeout;
evutil_timersub(ev_tv, &off, ev_tv);
}
base->event_tv = *tv; // 更新event_tv为tv_cache
}
在调整小根堆时,因为所有定时事件的时间值都会被减去相同的值,因此虽然堆中元素的时间键值改变了,但是相对关系并没有改变,不会改变堆的整体结构。因此只需要遍历堆中的所有元素,将每个元素的时间键值减去相同的值即可完成调整,不需要重新调整堆的结构。
当然调整完后,要将event_tv值重新设置为tv_cache值了。
4 小节
主要分析了一下libevent对系统时间的处理,时间缓存、时间校正和定时堆的时间值调整等,逻辑还是很简单的,时间的加减、设置等辅助函数则非常简单,主要在头文件evutil.h中,就不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