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的博客

常用链接

统计

最新评论

谈谈Windows程序中的字符编码 ----- 转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在使用和安装Windows程序时,有时会看到以“2052”、“1033”这些数字为名的文件夹,这些数字似乎和字符集有关,但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研究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会遇到其它问题。我们会谈到Windows的内部架构、Win32 API的A/W函数、Locale、ANSI代码页、与字符编码有关的编译参数、MBCS和Unicode程序、资源和乱码等,一起经历这段琐碎细节为主,间或乐趣点缀的旅程。

0 Where is Win32 API


    Windows程序有用户态和核心态的说法。在32位地址空间中,0x80000000以下属于用户态,0x80000000以上属于核心态。所有硬件管理都在核心态。用户态程序的不能直接使用核心态的任何代码。所谓核心态其实只是CPU的一种保护模式。在x86 CPU上,用户态处于ring 3,核心态处于ring 0。

    从用户态进入核心态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寄存器eax填一个功能码,然后执行int 2e。这有点像DOS时代的DOS和BIOS系统调用。在NT架构中这种机制被称作system service。

    在核心态提供system service的有两个家伙:ntoskrnl.exe和win32k.sys。ntoskrnl.exe是Windows的大脑,它的上层被称为Executive,下层被称作Kernel。Win32k.sys提供与显示有关的system service。

    在用户态一侧,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叫作ntdll.dll,大多数system service都是它调用的。它封装这些system service,然后提供一个API接口。这个接口被称作native API。 native API的用户是各个子系统(subsystem),包括Win32子系统、OS/2子系统、POSIX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为Win32、OS2、POSIX程序提供了运行平台。

    ntdll.dll由于提供了平台无关的API接口,所以被看作是NT系统的原生接口,由之得到了“native API”的匪号。其实它的主要工作是将调用传递到核心态。

    Win32、OS/2、POSIX,听起来很庞大。其实真正做好的只有Win32子系统。OS2、POSIX都是Console UI,即只有字符界面。提供OS/2子系统,只因为在1988年,NT的主要设计目标就是与OS/2兼容,后来由于Windows 3.0卖得很好,所以设计目标被变更为与Windows兼容。提供POSIX子系统,是为了应付美国政府的一个编号为FIPS 151-2的标准。

    Win32子系统的管理员是一个叫作csrss.exe的弟兄,它的全名是:Client/Server Run-Time Subsystem。它刚上任时,本来要分管所有的子系统,但后来POSIX和OS/2都被分别处理了,所以只管了一个Win32。即使这样也很了不起,所有的Win32程序的进程、线程们都要向它登记。

    不过Win32程序用得最多的还是Win32子系统的DLL们,最核心的DLL包括:kernel32.dll、User32.dll、Gdi32.dll、Advapi32.dll。这些DLL包装了ntdll.dll的native API。其中Gdi32.dll比较特殊,它与核心态的win32k.sys直接保持联系,以提高NT系统的图形处理能力。Win32子系统的DLL们提供的接口函数在MSDN文档中被详细介绍,它们就是Win32 API。

附录0 Windows的启动


    计算机上电后,从BIOS的ROM开始运行。BIOS在做一些初始化后会将硬盘的第一个扇区的数据读入内存,然后将控制权交给它,这段数据被称作Master Boot Record(MBR)。

    MBR包含一段启动代码和硬盘的主分区表。这段启动代码扫描主分区表,找到第一个可以启动的分区,然后将这个分区的第一个扇区读入内存并运行。这个扇区被称作引导扇区(boot sector)。

    引导扇区的代码具备读文件系统根目录的能力,显然不同的文件系统需要不同的代码。引导扇区会从根目录中读出一个叫作ntldr的文件。顾名思义,这个文件是load NT的主要角色。它的业绩主要包括将CPU从实模式转入保护模式,启动分页机制,处理boot.ini等。

    如果boot.ini中有一句:

C:\bootsect.rh="Red Hat Linux"

    bootsect.rh的内容是Linux引导扇区,用户又选择了“Red Hat Linux”,ntldr就会将执行Linux的引导扇区,开始Linux的引导。如果用户选择继续使用Windows,ntldr会装载并运行我们前面提到的ntoskrnl.exe。

    ntoskrnl.exe会启动会话管理器smss.exe。smss.exe启动csrss.exe和winlogon.exe。smss.exe会永远等待csrss.exe和winlogon.exe返回。如果两者之一异常中止,就会导致系统崩溃。所以病毒们经常以打击csrss.exe为乐。

    winlogon.exe负责用户登录,在完成登录后,它会启动注册表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 Version\Winlogon项下Userinit值指定的程序。该值的缺省数据是userinit.exe。userinit.exe会装载个人设置,让硬盘响个不停,并考验我们的耐性,最后启动注册表同一项下Shell值指定的程序。该值的缺省数据是Explorer.exe。Explorer.exe运行后,我们就会看到熟悉的开始菜单和桌面。

 

 

    要了解Win32子系统的DLL们提供了哪些API,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Win32dsm直接查看DLL们的导出表。这时我们会发现Win32 API中带字符串的API一般都有两个版本,例如CreateFileA和CreateFileW。当然也有例外,例如GetProcAddress函数。

 

    A代表ANSI代码页,W是宽字符,即Unicode字符。Windows中的Unicode字符一般指UCS2的UTF16-LE编码。让我们通过几个实例观察A/W版本间的关系。

    例1:用WIn32dsm查看gdi32.dll的汇编代码,可以看到TextOutA调用GdiGetCodePage获取当前代码页,再调用MultiByteToWideChar转换输入的字符串,然后调用一个内部函数。而TextOutW直接调用这个内部函数。

    例2:用调试器跟踪一个使用了CreateFileA的程序,可以看到:CreateFileA在将输入字符串转换为Unicode后,会调用CreateFileW。假设输入文件名是“测试.txt”,对应的数据就是:“B2 E2 CA D4 2E 74 78 74 00”。在调试器中可以看到传给CreateFileW的文件名数据是:“4B 6D D5 8B 2E 00 74 00 78 00 74 00 00 00”。 这是"测试.txt"对应的Unicdoe字符串。CreateFileW会接着调用ntdll.dll中的NtCreateFile。顺便看看NtCreateFile的代码:
mov eax, 00000020
lea edx, dword ptr [esp+04]
int 2E
ret 002C
可见这个native API只是简单地调用了核心态提供的0x20号system service。

    例3:gdi32.dll中的GetGlyphOutline函数可以获取指定字符的字模。GetGlyphOutlineA和GetGlyphOutlineW函数都会调用同一个内部函数(记作F)。函数F在返回前将通过int 2E调用0x10B1号system service。
GetGlyphOutlineW直接调用函数F。GetGlyphOutlineA在调用函数F前,要依次调用GdiGetCodePage、IsDBCSLeadByteEx和MultiByteToWideChar,将当前代码页的字符编码转换成Unicode编码。
如果我们调用GetGlyphOutlineA时传入“baba”,这是“汉”字的GBK编码,用调试器可以看到传给函数F的字符编码是“6c49”,这是“汉”字的Unicode编码。

    从以上例子可见,A版本总会在某处将输入的字符串转换为Unicode字符串,然后和W版本执行相同的代码。在由A/W版本API引出MBCS程序和Unicode程序前,让我们先解释一下Locale和ANSI代码页。

2 Locale和ANSI代码页
    2.1 Locale和LCID
    Locale是指特定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组设定,包括字符集,数字、货币、时间和日期的格式等。在Windows中,每个Locale可以用一个32位数字表示,记作LCID。在winnt.h中可以看到LCID的组成。它的高16位表示字符的排序方法,一般为0。在它的低16位中,低10位是primary language的ID,高4位指定sublanguage。sublanguage被用来区分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编码。下面是部分primary language和sublanguage的常数定义:

#define LANG_CHINESE 0x04
#define LANG_ENGLISH 0x09
#define LANG_FRENCH 0x0c
#define LANG_GERMAN 0x07

#define SUBLANG_CHINESE_TRADITIONAL 0x01 // Chinese (Taiwan Region)
#define SUBLANG_CHINESE_SIMPLIFIED 0x02 // Chinese (PR China)
#define SUBLANG_ENGLISH_US 0x01 // English (USA)
#define SUBLANG_ENGLISH_UK 0x02 // English (UK)

    好,现在我们可以计算简体中文的LCID了,将sublanguage的常数左移10位,即乘上1024,再加上primary language的常数:2*1024+4=2052,16进制是0804。美国英语是:1*1024+9=1033,16进制是0409。。繁体中文是1*1024+4=1028,16进制是0404。

    2.2 代码页
    每个Locale都联系着很多信息,可以通过GetLocalInfo函数读取。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字符集了,即Locale对应的语言文字的编码。Windows将字符集称作代码页。

    每个Locale可以对应一个ANSI代码页和一个OEM代码页。Win32 API使用ANSI代码页,底层设备使用OEM代码页,两者可以相互映射。

    例如English (US)的ANSI和OEM代码页分别为“1252 (ANSI - Latin I)”和“437 (OEM - United States)”。 Chinese (PRC)的ANSI和OEM代码页都是“950 (ANSI/OEM - Traditional Chinese Big5)”。 Chinese (TW)的ANSI和OEM代码页都是“936 (ANSI/OEM - Simplified Chinese GBK)”。

    附录1中有一张很长的表。列出了我正在使用的Windows所支持的135个Locale的部分信息,包括 LCID、国家/地区名称、语言名称、语言缩写和对应的ANSI代码页。

    2.3 系统Locale、用户Locale,再谈ANSI代码页
    在Windows中,通过控制面板可以为系统和用户分别设置Locale。系统Locale决定代码页,用户Locale决定数字、货币、时间和日期的格式。这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后面会谈到它带来的问题。

    使用GetSystemDefaultLCID函数和GetUserDefaultLCID函数分别得到系统和用户的LCID。有很多材料将这两个函数和另外两个函数混淆:GetSystemDefaultUILanguage和GetUserDefaultUILanguage。

    GetSystemDefaultUILanguage和GetUserDefaultUILanguage得到的是您当前使用的Windows版本所带的UI资源的语言。

    用户程序缺省使用的代码页是当前系统Locale的ANSI代码页,可以称作ANSI编码,也就是A版本的Win32 API默认的字符编码。对于一个未指定编码方式的文本文件,Windows会按照ANSI编码解释。

    2.4 AppLocale
    如果一个文本文件采用BIG5编码,系统当前的ANSI代码页是GBK。打开这个文件,就会显示乱码。例如“中文”在BIG5中的编码是A4A4、A4E5,这两个编码在GBK中对应的字符是“いゅ”。这是日文的两个平假名。

    在Windows XP平台有一个AppLocale程序,可以以指定的语言运行非Unicode程序。用Win32dsm打开看一看,其实它只是在运行程序前设置了两个环境变量。我们可以用个批处理文件模仿一下:

@ECHO OFF
SET __COMPAT_LAYER=#ApplicationLocale
SET ApplocaleID=0404
start notepad.exe

    在简体中文平台,用这个批处理文件启动的记事本可以正确显示BIG5编码的文本文件。用它打开GBK编码的文本文件会怎么样?“中文”会被显示为“笢恅”。设置这两个环境变量会作用于当前进程和其子进程。Windows 2000平台不支持这个方法。

 

 

 

3 MBCS程序和Unicode程序
    3.1 与字符编码有关的编译参数

    让我们回到Win32 API。我们在程序中使用的Win32 API没有A/W后缀,Windows的头文件会根据编译参数UNICODE将没有后缀的函数名替换为A版本或W版本,例如:

 

#ifdef UNICODE
#define CreateFile CreateFileW
#else
#define CreateFile CreateFileA
#endif

    C RunTime库(CRT)使用_UNICODE和_MBCS来区分三套字符串处理函数,分别用于SBCS、MBCS和Unicdoe字符串。SBCS和MBCS分别指单字节字符串和多字节字符串。例如_tcsclen的3个版本分别为strlen、_mbslen和wcslen ,猜猜以下函数返回几?

strlen("VOIP网关");
_mbslen((unsigned char *)"VOIP网关");
wcslen(L"VOIP网关");

    答案是8、6、6。L"ANSI字符串"通知编译器将ANSI字符串转换为Unicode字符串,这是VC++编译器提供的一个小甜点。不过我们应该用宏:_T("ANSI字符串")。_T宏只在我们定义了_UNICODE时才转换。这样同一套代码既可以编译MBCS版本,也可以编译Unicode版本。

MFC用_UNICODE参数区分Unicode版本特有的代码,决定使用什么版本的导入库或静态库。

    3.2 Unicode程序、MBCS程序和多语言支持
    Unicode程序直接使用Unicode版本的CRT和Win32 API。Unicode程序的运行与当前的ANSI代码页没有关系。MBCS程序的运行依赖于ANSI代码页。如果设计者和使用者使用不同的代码页,就可能出现乱码。微软开发的程序大都是Unicode程序,不管我们怎样变换系统Locale,它们总能正常运行。

    使用VCL类库的Delphi程序都是MBCS程序。VCL框架在程序启动会调用GetThreadLocale获取当前用户的LCID,然后在当前目录查找对应的资源文件,命名规则是:程序名+'.'+语言缩写,语言缩写可以参见附录1。在找不到时才会使用EXE文件中的资源。不过如果系统LCID是English(United States),用户LCID是Chinese(PRC),由VCL产生的程序就会出现乱码。读者可以自己分析原因。

    为VCL程序做多语言版本。只要用Delphi自带的Resource DLL Wizard再做一个特定语言的资源DLL,原来的程序都不用改。不过很多程序员用其它组件做多语言版本,例如TsiLang 。

    MBCS程序虽然也可以做成多语言版本,但它无法在同时显示不同代码页特有的字符,这时就必须使用Unicode程序了。

    VS.NET文档中有个多语言资源的例子:SatDLL。它只用Win32 API的例子,却用了VC7项目。我在学习时将它改成了VC6项目,并纠正了它的两个问题:
1、用GetUserDefaultUILanguage读到的是Windows资源版本,不是当前用户设置的代码页。
2、启动时没有使用资源DLL里的菜单。

    在我的个人主页(http://fmddlmyy.home4u.china.com)上可以下载修改过的SatDLL。这个程序说明了支持多语言资源的基本思路:将不同语言资源放到不同的DLL中,在程序启动时根据当前Locale装载对应的资源DLL。必要时动态切换资源。为了标记不同语言的资源,可以将它们放到不同的目录中,以LCID作为目录名,例如“2052”、“1033”。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联系LCID和资源DLL。

    MFC程序可以在App类的InitInstance函数中用AfxSetResourceHandle函数设置资源DLL。在Delphi中动态切换资源可以参考Delphi Demo目录RichEdit项目的ReInit.pas。在读取当前设定时,建议用GetSystemDefaultLCID函数,因为系统Locale决定ANSI代码页。

    3.4 资源和乱码
    通过检查可执行文件,我们可以确定VC和Delphi的资源编译器都以Unicode保存字符资源。在VC环境编辑资源时,我们会指定资源的代码页。编译器根据资源的代码页,将其转换到Unicode。

    Unicode程序直接使用以Unicode编码保存的资源。MBCS程序需要将Unicode资源先转换回当前ANSI代码页,然后再使用。如果资源中的Unicode字符串不能映射到当前代码页中的字符,就会出现??。

    例如Windows的标准对话框也会出现乱码。假设我们使用简体中文Windows,当前Locale是Chinese (TW),我们的程序是MBCS的,使用标准的打开文件对话框。因为在BIG5中没有“开”这个字,所以“打开”会被显示成“打?”。将程序编译成Unicode版本,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如果字符不是保存在资源中,而是硬编码在程序中。然后开发者和用户使用不同的代码页,就会导致乱码。假设开发者的Locale是Chinese (PRC),用户的Locale是English (US),程序中硬编码了字符串“文件”。 Chinese (PRC)的ANSI代码页是GBK,“文件”的编码“CE C4 BC FE”。English (US)的ANSI代码页是Latin I,用户按照Latin I编码去解释“CE C4 BC FE”,就会看到“???t”。

    回答我前面提过的一个问题:Delphi程序根据用户LCID转换资源中的字符串。如果用户LCID是Chinese (PRC),系统LCID是English (US)。那么资源中的Unicode字符串会被转换为GBK编码,然后按照Latin I显示,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类似“???t”的东东,不是??。

    既然资源是以Unicode保存的,MBCS程序如果不将其转换到ANSI代码页,而用W版本的函数直接显示,就不会产生乱码。例如MFC程序菜单里的中文,在English (US)的Locale也可以正常显示。不过这取决于各部分代码的具体实现,menu bar控件里的中文在English (US)的Locale会全部显示成??。

进一步的参考资料


    本文的第0节和附录0主要参考了《Inside Windows 2000 Third Edition》,国内出过该书的影印版。DDK文档中有大量Windows内核的信息。用Win32dsm和各种调试器查看Windows系统文件可以获得更直接的信息。

    关于Window程序的字符编码,最好的参考资料是winnt.h等SDK的包含文件、VCL、MFC、CRT的源文件。我们不需要阅读它们,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就可以了,用Source Insight可能方便一些。

    本文所谈的不是什么万古不迁的道理,只是别的程序员的一些设定,我们因为需要使用他们的程序,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细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兴趣永远比问题本身重要,如一句拉丁俗语所说:res, non verba,实质胜于文字。

posted on 2008-06-30 12:27 大龙 阅读(41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