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QwNDQ2Nw==&mid=2650476198&idx=1&sn=c3f22cb3d4fb116103180423ab1b2ebe&chksm=87e81f3ab09f962c43d030798b90ee0cccb8ece9b0a69610029c87e9c71d7862f0fd429a206d&mpshare=1&scene=23&srcid=1020N2rafrTGeuiq1AkLpuMT#rd


近日,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发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单,18个学科领域的183名中国学者上榜,总体人数仅占全球高引榜单的6%,显示我国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过学科与单位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富有启迪的现象:中国学者在材料科学、化学、以及工程科学领域高引作者比例非常高,而在生命科学领域则大幅度落后,尽管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们为中国贡献了大量的Nature,Science,和Cell等高显示度文章。


虽然SCI、影响因子、和引用数近来颇受非议,但不可否认,论文及其引用仍然是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学者评价的不二法门,不可替代。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论文引用也将是科研院校学术水准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一个国家在一个学科领域所拥有的高引作者数量,总体也能够大致体现其在该学科的国际水准和地位。因此,汤森路透最近所发布的各个学科领域高引作者榜单,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在近11年被ISI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基础上,汤森路透对21个学科领域的论文相应年度的“他引次数”进行排序,共产生128,887篇高引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位居各自领域的前1%。然后对不同领域各个作者名下的高引论文数进行排名,产生相应的高引作者榜单。能够进入榜单的学者,一般而言,都在其学科领域内作出了重要和持续性贡献,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影响因子不同,该榜单针对各个学科分别进行排名,因此热门学科的高影响因子和冷门学科的低影响因子相比,并无优势。这一点在生命科学尤为明显: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高影响因子论文,但入选高引榜单的学者非常稀少。


从整体而言,全球共有3083位学者入选高引作者榜单,其中135人同时入选2个学科,21人同时入选3个学科领域(包括中国的余家国和曹进德教授),更有2人同时入选4个学科领域。如果按照学科领域统计,则全球高引作者人次总数为3266。


余家国老师


曹进德老师


中国学者入选高引作者榜单共183人,其中20人入选2个学科领域,2人入选3个学科领域,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余家国老师,横跨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与化学三个领域,以及东南大学曹进德老师,横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分别有56篇和49篇高引论文。除去大陆地区136人 (153人次),香港地区21人(24人次),台湾地区10 (10人次),和澳门地区3人 (3人次)外,另有13位海外学者因为第二单位为中国院校而进入中国作者榜单。


学科领域分布


在21个学科中,共有18个领域中国学者榜上有名。其中 材料科学人数最多,有48人上榜(全球152人),比例接近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工程科学也有42人 (全球145人),比例接近30%;另有化学40人 (全球215人),数学17人 (全球105人);计算机科学14人 (全球127人);地质科学14人(全球149人次)。这些学科领域中的中国学者表现突出,贡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高引作者,上榜人数比例也体现相应学科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有人可能会质疑,中国科研院校在材料科学或者工程科学领域水准如此之高,那为什么材料工艺水准为什么上不去呢,是不是大家都在论文灌水,甚至为国外期刊贡献成果呢?经常拿出来说的一个例子是航空发动机叶片。这个说法其实似是而非,非常误导。大学与科研院所,其定位,就是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的,而不是直接面向产业。实验室的研究,是创新的源泉,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还有漫长的路程,需要各个方面的体制和政策支撑。国内在这方面远未理顺。换言之,中国在材料科学的基础创新水准非常高,但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转化没有跟上。

从上表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学者在精神/心理学、社会科学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中,无人上榜。在全球 高引作者人数最多的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377人)领域,仅有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中国学者入选。而占据国内相当话语权的经济学和商科领域,仅有香港大学周政教授一人上榜,许多家喻户晓的大牌教授都榜上无名。此外,近来国内异常活跃的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加起来上榜学者总数也仅仅是个位数,虽然这些领域为中国贡献了大量的Nature、Science和Cell等高显示度论文。



周政教授


科研院校分布


在183位中国学者中,共170人在中国地区工作,另13位学者第一单位在海外。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34人上榜,排名第一;清华大学9人,位列第二;香港大学8人,排名第三;北京大学7人,浙江大学6人,排在前五;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地区的中国医药大学各有5人,并列第六位。此外,东南大学、深圳华大基因、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各有4人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各有3人入选。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福州大学、东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各有2人入选。而常熟理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亦有学者入选。



原长洲老师


王锦荣老师


我们注意到,华大基因有四位科研人员入选,表现亮丽。一些非顶级名校的学者也表现突出,如安徽工业大学原长洲,常熟理工学院Shi Shaojun,贵州大学王锦荣,辽宁工业大学李永明,佟绍成,四川师范大学卫贵武,东北石油大学董宏丽,西南财经大学寇纲等。


在海外地区,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拥有6位上榜的中国学者,其中3位从事工程学领域研究,另3位从事数学工作,显示出近年来该大学重金挖人的功效。



中国高引作者


化学: 北大、清华、化学所三足鼎立,占据中国高引作者三分之一强。不过需要指出,万立骏院士已经转赴科大担任校长,而江雷院士也去了北航。东北师大和福州大学各有两人上榜,但厦门大学榜上无名。

施章杰  北京大学
严纯华  北京大学
高松    北京大学
郭少军  北京大学
黄春辉  北京大学
李必杰  北京大学
万立骏  中科院化学所
李永舫  中科院化学所
朱道本  中科院化学所
江雷    中科院化学所
张希    清华大学
李亚栋  清华大学
刘磊    清华大学
石高全  清华大学
唐本忠  香港科技大学
Jacky W.Y Lam  香港科技大学
苏忠民  东北师范大学
杨进    东北师范大学
汪尔康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董绍俊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赵东元  复旦大学
李富友  复旦大学
王心晨  福州大学
徐艺军  福州大学
张杰鹏  中山大学
陈小明  中山大学
谭蔚泓  湖南大学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成会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樊春海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韩克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余济美  香港中文大学
余亦华  华东师范大学
黄飞鹤  浙江大学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雷爱文  武汉大学
刘庄    苏州大学
梁永晔  南方科技大学
向全军  华中农业大学
彭孝军  大连理工大学


朱英豪老师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高引作者与化学领域有相当的重合,其中七人来自化学所。这与国际大趋势是一致的。近十几年,在教职招聘方面,有这么一个明显的趋势,化学系招生物博士,材料系招化学博士,而机械系招材料博士,自上而下都是如此。甚至诺贝尔化学奖,也往往颁给生物学家。今年好不容易化学家得奖,还被吐槽为冷门。当然,也需要看到,榜单上也有卢柯院士,朱英豪教授这样的正统材料科学家,而沈阳金属所四人上榜,显示其在传统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

江雷    中科院化学所
朱道本  中科院化学所
李永舫  中科院化学所
刘云圻  中科院化学所
万立骏  中科院化学所
郭玉国  中科院化学所
侯剑辉  中科院化学所
李景虹  清华大学
李亚栋  清华大学
魏飞    清华大学
危岩    清华大学
石高全  清华大学
成会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卢柯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卢磊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李峰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曹镛    华南理工大学
吴宏滨  华南理工大学
黄飞    华南理工大学
叶轩立  华南理工大学
赵东元  复旦大学
李富友  复旦大学
方晓生  复旦大学
林君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李春霞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李述汤  苏州大学
刘庄    苏州大学
张校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来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宇亮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智林杰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施剑林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樊春海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胡勇胜  中科院物理所
唐本忠  香港科技大学
黄维扬  香港浸会大学
朱剑豪  香港城市大学
余济美  香港中文大学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陈永胜  南开大学
陈志钢  东华大学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俞书宏  中国科技大学
原长洲  安徽工业大学
朱英豪  台湾交通大学

工程科学:哈工大四人上榜,浙大三人入围,而清华、交大传统工科强校榜上无名!
高会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立宪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立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尹珅    哈尔滨工业大学
谷长栋  浙江大学
涂江平  浙江大学
王秀丽  浙江大学
陈关荣  香港城市大学
冯刚    香港城市大学
Daniel W. C. Ho  香港城市大学
张大鹏  香港理工大学
张磊    香港理工大学
何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吴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曹殿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王贵领  哈尔滨工程大学
曹进德  东南大学
虞文武  东南大学
程代展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李家星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学龙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天寿  香港科技大学
James Lam  香港大学
董宏丽   东北石油大学
李永明   辽宁工业大学
李志武   澳门科技大学
马毅     上海科技大学
沈波     东华大学
佟绍成   辽宁工业大学
卫贵武   四川师范大学
吴宇平   南京工业大学
徐胜元   南京理工大学
徐泽水   四川大学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张化光   东北大学
陈春华   中国科技大学
Shaojun        Shi  常熟理工学院
Wei-Hsin Chen 成功大学

地质科学
肖文交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献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吴福元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吴元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国春  香港大学
孙敏    香港大学
柳小明  西北大学
程海    西安交通大学
李三忠  中国海洋大学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郑永飞  中国科技大学
钟孙霖  国立台湾大学

数学:数学恐怕也不靠引用数走天下。
姚任之   国立中山大学
徐洪坤   国立中山大学
高橋涉   国立中山大学
周定轩   香港城市大学
陈关荣   香港城市大学
李颂孝   嘉应学院
李万同   兰州大学
廖世俊   上海交通大学
秦小龙   杭州师范大学
王锦荣   贵州大学
杨大春   北京师范大学
白中治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曹进德   东南大学
姚永红   天津工业大学
曾六川   上海师范大学
Poom Kumam 中国医药大学(台湾)


戴希老师

物理学:物理所四人上榜,显示其在凝聚态物理的雄厚实力。

戴希     中科院物理所
方忠     中科院物理所
陈根富   中科院物理所
雒建林   中科院物理所
邓富国   北京师范大学
王楠林   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大三人上榜,而清华仅有一人。当然,计算机科学的评价主要基于会议论文。
祝峰    电子科技大学
彭怡    电子科技大学
梁应敞  电子科技大学
曹进德  东南大学
寇纲    西南财经大学
李英睿  华大基因
石勇    中科院大学
汪萌    合肥工业大学
卫贵武  四川师范大学
夏梅梅  清华大学
徐泽水  四川大学
黄建伟  香港中文大学
Siu-Ming Yiu 香港大学
H Nguyen-Xuan 中国医药大学(台湾)
林智仁  国立台湾大学

微生物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三人上榜,包括陈化兰教授。
管轶    香港大学
裴伟士  香港大学
潘烈文  香港大学
袁国勇  香港大学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邓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田国滨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华大基因表现出色,高校、中科院全军覆没。
杨焕明   深圳华大基因
汪建     深圳华大基因
王俊     深圳华大基因
Jeffrey R Gulcher 药明康德明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学与动物学
谢旗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张大兵   上海交通大学

免疫学
董晨     清华大学
Siamon Gordon  长庚大学

环境生态学
成少安   浙江大学
朱永官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农业科学
何勇      浙江大学
肖建波    澳门科技大学

神经科学与行为学
贺永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与生化学
王俊      华大基因

临床医学 
Chang-gong Liu 中国医药大学(台湾)

经济与商业学
周政      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