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rwang

this is temp storage for hacrwang

 

Logiscope测试机理

1前言

本文介绍了静态测试工具 Logiscope的测试机理。通过对Logiscope测试机理的 了解,能 帮助我们更好的 使用 这个工具。

通过阅读文,你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

 Logiscope是如何分析 软件产品质量的;

 Logiscope是如何检测代码的编码规范的;

 Logiscope是如何统计测试覆盖率 的;

2 Logiscope总览

Logiscope有三项主要功能,以三个独立工具的形式出现,分别是:

软件质量分析工具——Audit;

代码规范性检测工具—— Rulechecker

测试覆盖率统计工具—— TestChecker

Audit和 Rulechecker 提供了对软件进行 静态分析的功能, TestChecker提供了测试覆盖率统计的功能。
    
    Logiscope可以对多种语言实现的代码进行分析,比如C、C++、Java、Ada,等等。下面的内容与具体的语言基本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某些地方确实要涉及具体的语言,则我都是以C++为例。

    下面,我对 Audit Rulechecker TestChecker 的测试机理,分别进行介绍。

3 Audit测试机理

3.1软件质量模型

前面已经说过, Audit 是审查程序代码质量的。要讨论代码的质量,就需要先说明一下软件质量模型的概念,因为理解下面的内容需要软件质量模型的相关知识。

如果你原来学习过软件质量保证的相关知识,那么应该会对软件质量模型这个概念有印象。为了说明 Audit 的测试机理,在这里只对软件质量模型做个简单的介绍。如果你对软件质量模型的概念比较陌生,建议找一本讲述软件工程方面的书,阅读一下软件质量保证部分的内容。

软件质量模型是一个分层结构,它的一般形式如下图所示:

logiscope1.gif
3-1 软件质量模型的一般形式

由图可以看出,质量因素处于质量模型中最高一级。软件的质量因素包括 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这六 个方面( ISO/IEC 9126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质量因素之下,又细分成多个质量标准。

每个质量标准又由多个质量度量元组成。这些质量度量元处于 质量模型 分层结构中的最底层

    质量因素、质量标准一般是固定的,就是这几类,
但质量度量元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软件质量模型就是一个将程序信息由底层到高层、由细节到概括的一个过程模型,它由简单、可测量的数据入手,最后分析概括出软件的特征。

3.2 Audit对软件质量模型的实现

上面我们了解了 软件质量模型的大体结构, Audit 也是按照这种分层、量化的方式来审查代码质量的。

Audit 通过一个文本文件来定义质量模型。在为被测代码建立 Audit 检测项目的过程中,有一步是要求我们“ choose a quality ”,这就是在要求我们设定一个质量模型,默认的, Audit会 提供一个质量模型文件,它的位置在“ LogiscopeHOME \Logiscope\Ref\Logiscope.ref ”。用记事本打开这个文件,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文件中首先定义了若干个度量元,并为这些度量元设定了数值范围,接着通过组合若干个度量元形成质量标准,最后又通过组合质量标准,形成最后的质量因素。这个过程与软件质量模型中由底层到高层、由细节到概括的结构恰好对应。

除了使用 Audit 提供的这个质量模型文件外,我们当然可以定义自己的质量模型文件(99%的情况下都需要我们制定符合我们需要的质量模型文件),只要符合 Logiscope.ref 这个文件的格式即可。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下面就以 Audit 提供的这个质量模型文件展开讨论,讲解 Audit对软件质量模型的实现。

对应于 质量模型中 质量因素这一级,Logiscope提供的默认的 质量模型文件对软件的可维护性这个质量因素进行了实现,使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 Audit 评价软件的可维护性水平

    在 质量标准级,在质量模型文件中定义了 四个质量标准,分别是: 易于分析性( ANALYZABILITY )、易于测试性( TESTABILITY )、稳定性( STABILITY )和适应变化性 CHANGEABILITY )。

对于软件质量模型中最底层的质量度量元级,质量模型文件 Audit提供的度量元中选择了几十个 度量元构成了基本度量元 ,比如函数语句数 度量元 lc_stat)、类公共数据成员数 度量元( cl_data_publ ), 等等。

那么各层具体的分析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我们按照质量度量元、质量标准、 质量因素的顺序由底到高,依次解释。

Audit 的内部定义了大量的质量度量元,度量元是检验一个软件质量好坏的最基本元素。在Logiscope提供的这个默认质量模型文件中,选取的度量元都是为最后评价可维护性提供服务的。通过观察 Logiscope . ref 质量模型文件,你会发现,度量元都可以量化为数字,允许我们在质量模型文件中为每个度量元设定上限值和下限值。当某一度量元超出我们设定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范围时, Audit就 认为被检测的代码在该项度量元上不符和要求。

    下面举一个度量元的例子:
lc_stat 度量。 该度量元表示函数中可执行语句的数量。 lc_stat 度量元对于衡量函数的复杂性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可以设定它的上限值为 30 ,下限值为 0 ,即我们规定了:一个函数中可执行的语句数不能超过 30 条。这就是 Audit 对质量模型中度量元级的处理方法。

通过这一个个单独的度量元,我们还不能判断程序的可维护性如何,因为过于片面,只有将这些度量元按某种规则组织起来,才能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作出评价。通过观察 Logiscope . ref 这个质量模型文件我们会发现,每个质量标准都是由若干个度量元按权相加组成的,质量标准最后也用数字来表示它自己的值。通过质量标准值的大小, Audit 给出程序代码遵守该项质量标准的级别。级别共有四个,由高到底依次是 EXCELLENT (优秀)、 GOOD (良好)、 FAIR (合格)、 POOR (不合格)。下面从 Logiscope . ref 文件中摘录一段,作为如何计算质量标准的例子:

logiscope2.gif

这个质量标准是评价函数的稳定性的。最上面一行是这个质量标准的计算公式:

function_STABILITY = ic_varpe + ct_exit + dc_calls + ic_param

该公式表明,该质量标准由四个度量元所决定,即 ic_varpe ct_exit dc_calls ic_param ,每个度量元的权重均为1。该质量标准的最高得分为 4 分,即当构成该质量标准的四个度量元的值均在我们设定的范围内时,该项质量标准得分为 4 分,当有三个度量元的值均在我们设定的范围内时,该项质量标准得分为 3 分,以此类推。最后根据具体的得分,可以判定程序代码在该项质量标准上所处的等级。这就是 Audit 对质量模型中质量准则级的处理方法,可以看出,质量准则是建立在质量度量元的基础之上的,是比质量度量元更加综合的一级。

最后,综合多个质量标准,得出代码的可维护性质量因素。可维护性因素的计算方法如下:

function_MAINTAINABILITY: component  =  function_ANALYZABILITY

+  function_CHANGEABILITY

+  function_STABILITY

+  function_TESTABILITY

logiscope3.gif

这是在计算函数的可维护性。最上面是计算公式,函数的可维护性由四个质量标准的得分相加得出(质量标准得分的计算方法上面已经说过了)。对于这个例子来说,它的最高得分为 12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最后根据具体的得分,可以判定程序代码在可维护性上所处的等级( EXCELLENT GOOD FAIR POOR )。通过层层综合,最后终于得到了可维护性质量因素的结果。

OK,以上通过 Audit 为我们提供的默认质量模型,讲述了在 Audit 中由质量度量元、到质量准则、最后到质量因素的逐级评价方法。如果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质量模型,其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怎么样,这个过程清楚了吗?如果还是有些迷惑,建议你看一看“ Logiscope HOME \Logiscope\Ref\Logiscope.ref ”这个文件的内容,那会对你理解这些内容有所帮助。

3.3 作用域的划分

我们在人工分析一个应用程序的代码时,通常先会查看应用程序的总体情况,然后分析应用程序中的各个类(对于使用面向对象这类语言实现的代码来说),进而再分析类中的成员函数。

Audit 在分析、显示对代码的审查结果时,也按这种形式进行划分,我们称它为作用域,比如对于C++、Java语言实现的代码, Audit 划分的作用域有:应用程序作用域、类作用域、函数作用域。通过它们的名字,你应该可以猜出各个作用域所包含的内容。应用程序作用域针对整个应用程序,类作用域针对系统中的各个类,函数作用域针对系统中的各个函数。

不同作用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但它们都是遵照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质量模型对代码进行分析。

3.4 Audit对代码的处理过程

对于使用Audit的用户来说,输入的是源程序代码,输出的是Audit的分析结果。Audit对代码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jili1.jpg
3-2 Audit对代码的处理过程

3.5 结束

好了,Audit 的测试机理到此就介绍完了。



4 Rulechecker检测机理

现在来介绍一下 Logiscope为我们提供的另外一个工具—— Rulechecker Rulechecker 也是一个静态测试工具。

先回想一下我们组织内部的编码规范。编码规范中会对程序代码的 注释、变量命名、 书写格式等各个方面做出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开发人员书写的代码更健壮,可读性更好。 Rulechecker 这个工具也是为了协助我们实现使 代码更健壮,可读性更好 这个目的的。

Rulechecker 实现了一个编码规范集。在这个规范集中 的内容,与我们组织内部定义的编码规范的内容类似,但覆盖的范围要更广,规定的也更细(关于 Rulechecker 编码规范集中各条编码规范的详细内容,可以阅读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RuleChecker 编码规范》,在这里就不做描述了)。

在这个规范集中 ,有将近一半 左右的编码规范,我们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定制,这就大大增加了灵活性,使 Rulechecker 能更好的适应我们实际情况的需要。

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 Rulechecker 的编码规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在我们为被测代码建立 Rulechecker 项目的过程中,有一步是让我们“ Choose a configuration file ”,这就是让我们选择一个编码规范描述文件, Rulechecker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叫做‘ RuleChecker.cfg’ 的编码规范描述文件,我们当然可以修改或重新编写一个 .cfg 文件, 来适应我们的要求。

下面举 Rulechecker 编码规范集中一个编码规范的例子: Headercom 编码规范

    
Headercom编码规范 对代码文件的 文件注释做出了规定,具体内容为:“每个代码 文件的头部必须有文件注释,且注释要遵照一定的格式”。这个格式可由我们来设定。

				我现在将
				Headercom规范要求的
				注释
				格式,
				设置成与我所在公司的编码规范中规定的文件注释相同的格式。




打开
RuleChecker.cfg文件,用下面的内容代替文件Headercom原来的内容。

STANDARD Headercom ON

LIST "HEADER"                " 【文件名】 "

                                          " 【功能模块和目的】 "

                                          " 【主要函数及其功能】 "

                                        " 【主要算法】 "

                                         " 【接口说明】 "

                                        " 【开发者及日期】 "

                                        " 【版本】 "

                                        " 【更改记录】 " END LIST

LIST "CODE"                    " 【文件名】 "

                                          " 【功能模块和目的】 "

                                          " 【主要函数及其功能】 "

                                         " 【主要算法】 "

                                          " 【接口说明】 "

                                         " 【开发者及日期】 "

                                        " 【版本】 "

                                        " 【更改记录】 " END LIST

END STANDARD

做完这个操作后,保存成另一个文件,以 .cfg 为后缀名。在建立被测代码的 RuleChecker 项目时,选中这个文件,则 RuleChecker 会以该格式检查代码文件的文件注释格式,如果哪个文件不符合要求,就会被检测出来。

OK,RuleChecker 的测试机理介绍完了,应该是很好理解的。

5 TestChecker检测机理

现在来介绍一下 Logiscope为我们提供的最后一个工具——TestChecker TestChecker是用来统计 被测试程序的测试覆盖率的。它提供的覆盖率数据是边覆盖率,或者叫判定到判定的覆盖 (DDP 覆盖 )

所谓边覆盖率,也就是我们执行的测试用例对程序流程图中的边的覆盖情况。有一些单元测试工具,比如 Numega中的TrueCoverage ,Rational的Purecoverage等,它们也可以 统计 被测试程序的测试覆盖率,但它们所提供的覆盖率数据是点覆盖率( IB 覆盖率),或者叫做语句覆盖率,这个覆盖率的覆盖强度要低于边覆盖的覆盖强度。

TestChecker 的测试机理是这样:建立起TestChecker项目后,通过TestChecker编译连接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在这个过程中,TestChecker会向程序源代码中涉及到控制流转移的语句处,插入一些标志语句(这个过程叫做“插装”)。在TestChecker中运行起被这个可执行文件,执行测试用例的时候,TestChecker会在后台运行。由于在程序代码中“插装”了标志语句,所以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TestChecker能记录下程序中哪些分支走到了,哪些分支没有走到,进而统计出每个测试用例的覆盖率,以及多个测试用例覆盖率的总和。

TestChecker的测试机理基本就是这样。

6 总结

        Logiscope 的测试机理到此就介绍完了,象其它的计算机技术一样,理解、掌握 Logiscope 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际的使用 Logiscope 去测试一些项目,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posted on 2006-05-06 20:49 hacrwang 阅读(29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Code Checker

导航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