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96  文章 - 255  trackbacks - 0
<2024年12月>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E-mail:zbln426@163.com QQ:85132383 长期寻找对战略游戏感兴趣的合作伙伴。

常用链接

留言簿(21)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SDL相关网站

我的个人网页

我的小游戏

资源下载

搜索

  •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489012
  • 排名 - 37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摘要: 虽然UDP是无连接的,但是也可以通过调用connect()将本地的UDP socket FD与一个远程的UDP socket FD连接起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11 11:51 lf426 阅读(217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UDP的系统缓存队列与TCP的相比,有两点显著的不同:
1、UDP没有SendQ。UDP的数据包不会被处理,通过调用sendto()(或者在connect()之后也可以调用send())将数据直接发送。
2、UDP的数据在缓存队列中是有边缘保证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11 11:18 lf426 阅读(302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TCP之所以有个服务器,是因为TCP的客户端只能和自己的服务器端通讯。而UDP的客户端可以与任何一个UDP端口通讯——只要知道对方的地址(IP地址和UDP端口)就可以发送数据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10 19:37 lf426 阅读(170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人们通常用电话连线来说明TCP协议,而UDP协议,则常常用邮递来做比喻。与TCP有连接的信息传输方式不同,UDP协议被认为是对底层IP协议简单的扩展:协议并不保证每个数据包都会到达目的地,也不保证到达的顺序,而仅仅就是“尽力”的发送每一个数据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10 12:16 lf426 阅读(289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在我们遍历查找对等值的循环中,一开始v.end()指向第10个元素(数值为9)的后面一个位置(不存在的第11个元素的位置)。当迭代器指向第10个元素(数值为9)的时候,v.erase()生效运行;下一轮循环中,迭代器本来应该指向第11个元素的位置,并且等于v.end()并结束循环。但是,因为我们擦掉了vector中的一个元素,v.end()指向的是现在的最后一个元素——第9个元素的后面,也就是第10个元素的位置。这样,迭代器到了11,而判断确是其是否到10,这将永远无法实现,形成了一个逻辑bug,所以系统抛出错误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10 11:03 lf426 阅读(1656)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摘要: echo客户端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
1、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字符串;
2、接收服务器的返回信息(如果是echo服务器就会返回发送出去的字符串本身)。
3、在标准输出中回显服务器返回的信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08 11:49 lf426 阅读(2253)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摘要: echo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1、接收客户端传来的信息;
2、将接收到的信息原封不动的返回给客户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08 10:56 lf426 阅读(3165) | 评论 (3)编辑 收藏
     摘要: TCP的连接建立需要3次握手,而正常关闭则需要4次握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07 20:58 lf426 阅读(292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在socket机制中,应用层的程序以send()函数将数据首先发送到本机系统的发送缓存中,我们称之为SendQ,意指这是一个FIFO(先进先出)的队列。这个缓存是系统决定的,并不是在我们的程序中指定的。然后socket机制负责将SendQ中的数据以字节为单位,按照顺序发送给对方的接收缓存RecvQ中。RecvQ也是一个属于系统的FIFO缓存队列。在收信息的另外一边,当RecvQ没有数据时,recv()就会阻塞(默认情况下),每当有数据可接收,recv()就会返回实际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07 20:09 lf426 阅读(4006)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摘要: TCP的三次握手过程如下:
1、第一个SYN连接请求由客户端发起,这个数据报将SYN设置为1表示是一个连接请求,并且包含着这次连接的ISN,我们假设其值为n。
2、服务器端收到第一次握手请求的数据报后开始构建反馈的数据报。反馈数据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将连接请求的序号反馈回去,因为SYN本身占了一个字节,所以反馈回去的序号就是n+1;第二部分是自己也向客户端发起SYN连接请求,也将SYN设置为1,并包含这个新连接的ISN,我们设其值为m。
3、客户端回应服务器端的SYN连接请求,将服务器端到客户端连接的序号反馈回去,因为SYN占了一个字节,所以反馈给服务器端的序号是m+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6-07 13:16 lf426 阅读(301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