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自己身体这种大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放下民族感情,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现代医学。
这一章也许会使你大吃一惊,甚至难以置信。但,这就是科学!
不可轻信中药的疗效
有不少人,由于亲身体验过中医药的好处或出于民族感情而轻信中医药神话,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了解医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更清醒、理性地对待中医药。
历代名医在医案中津津乐道自己曾经用什么处方治好了某个病人,患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某种药物,这些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没有价
值,因为就药物、疗法的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力。某个患者吃了某种药物之后病好了,并不等于就是那种药物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许多疾病本
来不吃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许多疾病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吃了无药性的“安慰剂”之后也会痊愈。前些年很流行的发功治病、特异功能治病,其
实也是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因此,要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而且临床试
验必须采取双盲方法,即在试验过程中,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药物还是外观像药物的安慰剂,以排除心理暗示作用;主治医生也不知道哪个患者吃的是药物还
是安慰剂,以避免在判断疗效时有主观偏差。究竟谁吃了药物、谁吃了安慰剂由第三方掌握,在最后统计疗效时才公开。如果药物组的治愈(或好转)的比例明显高
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确定该药物有疗效。
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种中药已完全通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现代药物(也就是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试验才会获准上
市。如果以“个体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现代医学承认不同的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药物往往只对一部分病人、而不
是全部的病人都有效,所以才需要做统计。但是现代医学并不认为个体差异会大到每个人都只能用特定配方的药的地步。一个真正有效的药应该是对相当多的人都有
效的。
有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有良效,但是由于毒副作用过强,也无法使用或必须慎用。对那些急毒、剧毒药物,靠经验还可能发现,但是对那些毒副作用要
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慢性毒,例如药物导致的癌症、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凭经验根本不可能发现,必须靠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调查才能查出来。
中医虽然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是这只是一句废话,对某种药物究竟有什么毒副作用,服用后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现代药物
在说明书中都会详细说明毒副作用,而我抽查了几种常见中成药,都对毒副作用只字不提,最多在“注意事项”中写一句“孕妇禁用”,给人以为中药对普通人都无
毒副作用的印象。
近来靠现代医学方法才发现许多被中医认为无毒的中草药有强烈的毒副作用。龙胆泻肝丸能导致肾衰竭,只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药典记
载“无毒”的中草药被发现能导致肾衰竭、癌症、胸腺萎缩、重金属中毒、畸胎。许多中药补药都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可笑的是有人
在服了中药补药后感到“燥热”、“上火”还以为确实很补,不知那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国外研究
者发明了模拟针灸的“安慰针”,能够对针灸进行盲法测试,所以可以确定它对某些疾病有一些治疗效果,而不是完全依赖心理暗示。对针灸作用机理也有一定的了
解,例如针灸能镇痛,是因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使神经系统分泌有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这和什么“经络”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国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结果表
明,它不符合“经络”的预测。
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物试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
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真正要做到量化,成为现代药
物,则必须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例如从麻黄提取的麻黄碱、从青蒿提取的青蒿素,是极少数已被公认的成功例子。抗疟疾良药青蒿素一直被当成开发中药的范例,
其实它的研发只和中药沾了点边。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但是中医用于治疗疟疾的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对疟
疾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失去了药效。几十年的研究才得到这么一种药物,说明从中草药发现新药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大。有一段时
间世界各大药厂很热衷于从草药中开发新药,但是也由于效率太低、获益不大,目前已渐渐冷却。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新药开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