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5  文章 - 2  trackbacks - 0
<2011年6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There can be no Triumph without Loss,No Victory without Suffering,No Freedom without Sacrifice. All you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to you.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常用链接

留言簿

随笔分类(4)

随笔档案(5)

文章分类(88)

文章档案(10)

Andriod

Language

OpenCV&OpenSSLink

OpenSource

Others

Python&Ruby

WP7

WTL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如果机房马上要关门了,或者你急着要和MM约会,请直接跳到第六个自然段。
我们这里说的KMP不是拿来放 电影的(虽然我很喜欢这个软件),而是一种算法。KMP算法是拿来处理字符串匹配的。换句话说,给你两个字符串,你需要回答,B串是否是A串的子串(A串 是否包含B串)。比如,字符串A="I'm matrix67",字符串B="matrix",我们就说B是A的子串。你可以委婉地问你的MM:“假如你要向你喜欢的人表白的话,我的名字是你的告白 语中的子串吗?”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我们的方法是枚举从A串的什么位置起开始与B匹配,然后验证是否匹配。假如A串长度为n,B串长度为 m,那么这种方法的复杂度是O (mn)的。虽然很多时候复杂度达不到mn(验证时只看头一两个字母就发现不匹配了),但我们有许多“最坏情况”,比如,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b",B="aaaaaaaab"。我们将介绍的是一种最坏情况下O(n)的算法(这里假设 m<=n),即传说中的KMP算法。
    之所以叫做KMP,是因为这个算法是由Knuth、Morris、Pratt三个提出来的,取 了这三个人的名字的头一个字母。这时,或许你突然明白了AVL 树为什么叫AVL,或者Bellman-Ford为什么中间是一杠不是一个点。有时一个东西有七八个人研究过,那怎么命名呢?通常这个东西干脆就不用人名 字命名了,免得发生争议,比如“3x+1问题”。扯远了。
    个人认为KMP是最没有必要讲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料。但网上 的讲法基本上都涉及到“移动(shift)”、“Next函数”等概念,这非常容易产生误解(至少一年半前我看这些资料学习KMP时就没搞清楚)。在这 里,我换一种方法来解释KMP算法。

    假如,A="abababaababacb",B="ababacb",我们来看看KMP 是怎么工作的。我们用两个指针i和j分别表示,A[i-j+ 1..i]与B[1..j]完全相等。也就是说,i是不断增加的,随着i的增加j相应地变化,且j满足以A[i]结尾的长度为j的字符串正好匹配B串的前 j个字符(j当然越大越好),现在需要检验A[i+1]和B[j+1]的关系。当A[i+1]=B[j+1]时,i和j各加一;什么时候j=m了,我们就 说B是A的子串(B串已经整完了),并且可以根据这时的i值算出匹配的位置。当A[i+1]<>B[j+1],KMP的策略是调整j的位置 (减小j值)使得A[i-j+1..i]与B[1..j]保持匹配且新的B[j+1]恰好与A[i+1]匹配(从而使得i和j能继续增加)。我们看一看当 i=j=5时的情况。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此 时,A[6]<>B[6]。这表明,此时j不能等于5了,我们要把j改成比它小的值j'。j'可能是多少呢?仔细想一下,我们发现,j'必须 要使得B[1..j]中的头j'个字母和末j'个字母完全相等(这样j变成了j'后才能继续保持i和j的性质)。这个j'当然要越大越好。在这里,B [1..5]="ababa",头3个字母和末3个字母都是"aba"。而当新的j为3时,A[6]恰好和B[4]相等。于是,i变成了6,而j则变成了 4: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从 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的j可以取多少与i无关,只与B串有关。我们完全可以预处理出这样一个数组P[j],表示当匹配到B数组的第j个字母而 第j+1个字母不能匹配了时,新的j最大是多少。P[j]应该是所有满足B[1..P[j]]=B[j-P[j]+1..j]的最大值。
    再后来,A[7]=B[5],i和j又各增加1。这时,又出现了A[i+1]<>B[j+1]的情况: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由于P[5]=3,因此新的j=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这时,新的j=3仍然不能满足A[i+1]=B[j+1],此时我们再次减小j值,将j再次更新为P[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现在,i还是7,j已经变成1了。而此时A[8]居然仍然不等于B[j+1]。这样,j必须减小到P[1],即0: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0 1 2 3 4 5 6 7


    终于,A[8]=B[1],i变为8,j为1。事实上,有可能j到了0仍然不能满足A[i+1]=B[j+1](比如A[8]="d"时)。因此,准确的说法是,当j=0了时,我们增加i值但忽略j直到出现A[i]=B[1]为止。
    这个过程的代码很短(真的很短),我们在这里给出:

j:=0;
for i:=1 to n do
begin
   while (j>0) and (B[j+1]<>A[i]) do j:=P[j];
   if B[j+1]=A[i] then j:=j+1;
   if j=m then
   begin
      writeln('Pattern occurs with shift ',i-m);
      j:=P[j];
   end;
end;


    最后的j:=P[j]是为了让程序继续做下去,因为我们有可能找到多处匹配。
    这个程序或许比想像中的要简单,因为对于i值的不断增加,代码用的是for循环。因此,这个代码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扫描字符串A,并更新可以匹配到B的什么位置。

    现在,我们还遗留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这个程序是线性的;二,如何快速预处理P数组。
    为 什么这个程序是O(n)的?其实,主要的争议在于,while循环使得执行次数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我们将用到时间复杂度的摊还分析中的主要策略,简单地说 就是通过观察某一个变量或函数值的变化来对零散的、杂乱的、不规则的执行次数进行累计。KMP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可谓摊还分析的典型。我们从上述程序的j 值入手。每一次执行while循环都会使j减小(但不能减成负的),而另外的改变j值的地方只有第五行。每次执行了这一行,j都只能加1;因此,整个过程 中j最多加了n个1。于是,j最多只有n次减小的机会(j值减小的次数当然不能超过n,因为j永远是非负整数)。这告诉我们,while循环总共最多执行 了n次。按照摊还分析的说法,平摊到每次for循环中后,一次for循环的复杂度为O(1)。整个过程显然是O(n)的。这样的分析对于后面P数组预处理 的过程同样有效,同样可以得到预处理过程的复杂度为O(m)。
    预处理不需要按照P的定义写成O(m^2)甚至O(m^3)的。我们可以通 过P[1],P[2],...,P[j-1]的值来获得P[j]的值。对于刚才的B="ababacb",假如我们已经求出了 P[1],P[2],P[3]和P[4],看看我们应该怎么求出P[5]和P[6]。P[4]=2,那么P [5]显然等于P[4]+1,因为由P[4]可以知道,B[1,2]已经和B[3,4]相等了,现在又有B[3]=B[5],所以P[5]可以由P[4] 后面加一个字符得到。P[6]也等于P[5]+1吗?显然不是,因为B[ P[5]+1 ]<>B[6]。那么,我们要考虑“退一步”了。我们考虑P[6]是否有可能由P[5]的情况所包含的子串得到,即是否P[6]=P[ P[5] ]+1。这里想不通的话可以仔细看一下:

        1 2 3 4 5 6 7
    B = a b a b a c b
    P = 0 0 1 2 3 ?


    P[5]=3 是因为B[1..3]和B[3..5]都是"aba";而P[3]=1则告诉我们,B[1]、B[3]和B[5]都是"a"。既然P[6]不能由P[5] 得到,或许可以由P[3]得到(如果B[2]恰好和B[6]相等的话,P[6]就等于P[3]+1了)。显然,P[6]也不能通过P[3]得到,因为 B[2]<>B[6]。事实上,这样一直推到P[1]也不行,最后,我们得到,P[6]=0。
    怎么这个预处理过程跟前面的KMP主程序这么像呢?其实,KMP的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B串“自我匹配”的过程。它的代码和上面的代码神似:

P[1]:=0;
j:=0;
for i:=2 to m do
begin
   while (j>0) and (B[j+1]<>B[i]) do j:=P[j];
   if B[j+1]=B[i] then j:=j+1;
   P[i]:=j;
end;


    最后补充一点:由于KMP算法只预处理B串,因此这种算法很适合这样的问题:给定一个B串和一群不同的A串,问B是哪些A串的子串。

    串匹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还有后缀树,自动机等很多方法,这些算法都巧妙地运用了预处理,从而可以在线性的时间里解决字符串的匹配。我们以后来说。

    昨天发现一个特别晕的事,知道怎么去掉BitComet的广告吗?把界面语言设成英文就行了。
    还有,金山词霸和Dr.eye都可以去自杀了,Babylon素王道。
posted on 2010-11-19 19:31 jemmyLiu 阅读(23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C++BASE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