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10-29 14:58
Prayer 阅读(598)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LINUX/UNIX/AIX
内容提要:
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
1,core文件描述
2,core文件分析
说明:
一,Core 文件描述Coredump 在
unix 平台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错误形式,直接表现形式为
core 文件,
core 文件产生于当前目录下,
通常,象内存地址错误、非法指令、总线错误等会引起
coredump ,
core 文件的内容包含进程出现异常时的错误影
像。如果错误进程为多线程并且
core 文件的大小受限于
ulimit 的系统限制,则系统只将数据区中错误线程的堆栈区
复制到
core 文件中。
应当注意,从
AIX 5L 版本
5.1 开始
core 文件的命名格式可以通过环境变量
CORE_NAMING 设置,其格式为:
core.pid.ddhhmmss ,分别代表为:
pid :进程标示符
dd :当前日期
hh :当前小时
mm :当前的分钟
ss :当前的秒
core 文件的缺省格式为老版本的格式,
coredump 文件的内容按照以下的顺序组织:
1 )
core 文件的头部信息
定义coredump 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地址偏移量
2 )
ldinfo 结构信息
3 )
mstsave 结构信息
定义核心线程的状态信息,错误线程的mstsave 结构信息直接存储在core 文件的头部区,此区域只对多线程的
程序有效,除错误线程外的其他线程的mstsave 结构信息存与此区域。
4 ) 缺省的用户堆栈数据
5 ) 缺省的数据区域
6 ) 内存映射数据
7 )
vm_info 结构信息
缺省情况下,用户数据、匿名的内存区域和
vm_info 结构信息并不包含在
core 文件中,
core 文件值包含当前的进
程堆栈、线程堆栈、线程
mstsave 结构、用户结构和错误时的寄存器信息,这些信息足够跟踪错误的产生。
Core文件的大小也可以通过
setrlimit 函数设定。
二,Core 文件分析首先分析
coredump 的结构组成,
core 文件的头信息是由结构
core_dump 结构定义的,结构成员定义如下:
成员 |
类型 |
描述 |
c_signo |
char |
引起错误的信号量 |
C_entries |
ushort |
Coredump 的模块数 |
*c_tab |
Struct ld_info |
Core 数据的地址偏移量 |
成员 |
类型 |
描述 |
c_flag |
char |
描述coredump 的类型,类型为: |
|
|
FULL_CORECore 包含数据区域 |
|
|
CORE_VERSION_1 生成 core 文件的AIX 的版本 |
|
|
MSTS_VALID 包含mstsave 的结构 |
|
|
CORE_BIGDATACore 文件包含大数据 |
|
|
UBLOCK_VALIDCore 文件包含u_block 结构 |
|
|
USTACK_VALIDCore 文件包含用户堆栈数据 |
|
|
LE_VALIDCore 文件至少包含一个模块 |
|
|
CORE_TRUNCCore 文件被截短 |
c_stack |
Caddr_t |
用户堆栈的起始地址偏移量 |
C_size |
int |
用户堆栈的大小 |
C_mst |
Struct mstsave |
错误mst 的拷贝 |
C_u |
Struct user |
用户结构的拷贝 |
C_nmsts |
int |
Mstsave 结构的数量 |
C_msts |
Struct mstsvae * |
线程的mstsave 结构的地址偏移量 |
C_datasize |
int |
数据区域的大小 |
C_data |
Caddr_t |
用户数据的地址偏移量 |
C_vmregions |
int |
匿名地址映射的数量 |
C_vmm |
Struct vm_info * |
Vm_info 数据表的起始地址偏移量 |
借助于下面提供的程序可以分析
core 文件的部分信息:
#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core.h>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FILE *corefile;struct core_dumpx c_file;char command[256];if (argc != 2) {fprintf(stderr, "Usage: %s <corefile>\n", *argv);exit(1);}if ((corefile = fopen(argv[1], "r")) == NULL) {perror(argv[1]);exit(1);}fread(&c_file, sizeof(c_file), 1, corefile);fclose(corefile);sprintf(command, "lquerypv -h %s 6E0 64 | head -1 | awk '{print $6}'", argv[1]);printf("Core created by: \n");system(command);printf("Signal number and cause of error number: %i\n", c_file.c_signo);printf("Core file type: %i\n", c_file.c_flag);printf("Number of core dump modules: %i\n", c_file.c_entries);printf("Core file format number: %i\n", c_file.c_version);printf("Thread identifier: %i\n", c_file.c_flt.th.ti_tid);printf("Process identifier: %i\n", c_file.c_flt.th.ti_pid);printf("Current effective priority: %i\n", c_file.c_flt.th.ti_pri);printf("Processor Usage: %i\n", c_file.c_flt.th.ti_cpu);printf("Processor bound to: cpu%i\n", c_file.c_flt.th.ti_cpuid);/* if (c_file.c_flt.th.ti_cpu > 1) printf("Last Processor: cpu%i\n", c_file.c_flt.th.ti_affinity);*/exit(0);}假定以上程序的可执行程序名称为
anacore ,按照以下步骤察看其运行结果:
1 ) 通过下面的程序生成
core 文件
main() {
char *testadd;
strcpy(testadd, 搣Just a testing攠);
}
程序命名为core.c
2 ) 编译程序
core.c
3 ) 运行
pcore 产生
core 文件
4 ) 运行
anacore 察看结果
5 ) 结果如下
[root@F80_1#]acore coreCore created by:|pcore...........|Signal number and cause of error number: 11Core file type: 114Number of core dump modules: 0Core file format number: 267312561Thread identifier: 40827Process identifier: 9520Current effective priority: 60Processor Usage: 0Processor bound to: cpu-1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产生
core 文件的应用、信号量及进程等信息,如果要求一
些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借助于
dbx 等调试工具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