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68  文章 - 57  trackbacks - 0
<2024年7月>
30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常用链接

留言簿(8)

随笔分类(74)

随笔档案(68)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大整数的快速质因子分解,用到pollard-rho启发式算法。
  算法导论上介绍pollard-rho介绍得比较详细,由于小因子的循环节长度很小,通过倍增步长,pollard-rho能够很快的找到一个大整数的一个较小的素因子p,书中说复杂度在O(sqrt(p))内,用的什么概率的分析方法,不懂。实际中pollard-rho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当然可能出现死循环。
  这个题目要利用pollard-rho找到一个数的最小素因子,因此还需要Miller-Rabin测试来辅助。原来写的那个Miller-Rabin很快挂掉了,因为没有用到二次探测,判不出来Carmichael数。如果x ^ 2 = 1 (mod n),如果n是质数,那么x只能是1和n - 1;二次探测就是利用这个定理来进行检测。
  POJ的论坛里面更有牛人列出了N多Carmichael数,真不知道他怎么找到的。最初怎么也不知道二次探测加在哪里好,后来参考网上一位大牛的代码,它的方法是计算a ^ b % n的时候,先将b折半到一个奇数b'为止,计算a ^ b',然后倍增b',同时进行二次检测,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如果x ^ 2 = 1 mod n成立的话,那么(x ^ 2) ^ 2 = 1 mod n也成立。
  这个题目还有一个trick就是模能达到2 ^ 54,如果这样计算一个数平方的时候,即使long long也会溢出。后来发现可以用快速幂取模的思想弄个"快速积取模",同样将b表示成二进制的形式,倍增的同时加到结果上就行了。这样每次运算的数范围都在2 ^ 54以内,并且都是加操作,不会溢出了。
  POJ上还有一个用pollard-rho做的题是PKU 2429,这个比Prime Test还恶,因为这个题目是彻彻底底进行factorization,而且之后还要枚举一下找最优解,总之我的代码非常的长,而且这个题目数据范围2 ^ 63,必须用unsigned long long才能过。我的代码中间出现了一些减操作,都要特殊处理一下。最后还犯了个低级错误,函数返回值写错了,找了好几遍才找出来。

附PKU 1811代码:

PKU 1811
posted @ 2009-04-03 20:06 sdfond 阅读(69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题目大意是给定一个数n,问约数个数为n的最小的数k是多少。其中1 <= n <= 10000, k <= 10 ^ 15。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了,我一直以为会有经典算法,开始的时候一直往贪心上想,结果owen给出了反例。后来经过吉大牛点拨,因为k <= 10 ^ 15,可以根据这个定界,最差情况k的素因子也不会超过13,这样就可以搜索了!
实现的时候我也犯了几个小错,一个是把10 ^ 15少打了一个0,还有一个剪枝必须加:如果当前结果的约数个数为f,那么如果n % f不为0,则剪掉,因为约数个数是以乘积的关系累加的。
 1 #include <cstdio>
 2 const int M = 14;
 3 const long long max = 1000000000000000LL;
 4 
 5 int p[M] = {2357111317192329313741}, k;
 6 long long ans;
 7 void solve(long long v, int factor, int pos)
 8 {
 9     if (factor >= k)
10     {
11         if (factor == k)    ans <?= v;
12         return;
13     }
14     if (k % factor) return;
15     if (pos == M)   return;
16     for (int i = 1; i <= 50; i++)
17     {
18         v *= p[pos];
19         if (v > max)    break;
20         solve(v, factor * (i + 1), pos + 1);
21     }
22 }
23 
24 int main()
25 {
26     while (scanf("%d"&k) == 1)
27     {
28         ans = max + 1;
29         solve(110);
30         if (ans > max)   printf("-1\n");
31         else             printf("%lld\n", ans);
32     }
33 
34     return 0;
35 }
36 
posted @ 2009-03-30 21:44 sdfond 阅读(27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给定一个数N(N <= 10 ^ 1000),如何快速求得N!的最末位非零数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一直以来都被这个问题困扰,今天仔细想了下,终于给想通了,尽管可能有些笨拙,现把想法记录于此。
  在N很小的情况下,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求出1到N之间每个数的2的因子数和5的因子数,记为F(2)和F(5),显然F(2) >= F(5)。由于在末尾只有2和5相乘才能产生0,如果我们把2和5抛去,那么肯定不会有0,这样就可以一边乘一边模10,防止溢出。剩下的一堆2和5如何处理呢?因为2肯定比5多,因此最末位肯定是偶数(0的阶乘和1的阶乘除外)。而一个偶数不停地乘2,最末位的规律是:2 -> 4 -> 8 -> 6 -> 2 -> ...出现了4位1循环,这样我们先用F(2) - F(5),使得一部分2和5匹配上,2 * 5 = 10,对末尾不产生影响,剩下的2就模一下4,剩几再乘几次2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方法在N非常大的时候肯定就不行了,但是可以利用找循环这个思想继续做。如果算阶乘的时候跳过5的倍数,记G(n)为跳过5的倍数的时候,从1乘到n的最末非零位,也就是把5的倍数当1乘。可以发现:
G(1) = 1, G(2) = 2, G(3) = 6, G(4) = 4, G(5) = 4, G(6) = 4, G(7) = 8, G(8) = 4, G(9) = 6, G(10) = 6, G(11) = 6, G(12) = 2, G(13) = 6...
  又出现了循环,每10个数循环一次。如何计算G(n)就变的很简单,求出n的最末位,就知道对应的G(n)是多少了,当然需要特判n = 1的情况。由于我们把5的倍数的数都提出来了,提出来的这些数(5、10、15、20、25、30...)每个除以5后又组成了一个阶乘序列!除完5一共提出了n / 5个5,根据之前的分析,每个5都可以拿出一个2和它配对然后把它消去,这样一个5就相当于少一个2,我们就要把原来的数乘以3个2(模四循环)。这样一来5的个数其实也可以模四,模完四之后剩k的话,就可以乘以k个8,就把所有的5消去了。现在总结一下:对一个数n的阶乘,计算它的末尾非零位,先计算G(n),相当于非5的倍数的数的乘积最末非零位先算好了,然后乘以n / 5 % 4个8,处理了提出的n / 5个5,这样之后还剩下n / 5的阶乘没有算。递归的求解n / 5的阶乘的最末位非零数,再乘上去就得到结果了。
  这个做法的复杂度就很低了,达到O(log n),对于10 ^ 1000的数据,利用高精度做就行了。利用这种循环的思想,算排列数P(n, k)的最末非零数也就可以做到了。
附HOJ 1013代码:
 1#include <cstdio>
 2#include <cstring>
 3const int N = 1024;
 4
 5int hash[10= {6626444846};
 6int one_digit_hash[10= {1126422428};
 7
 8int last_digit(char str[N], int st, int to)
 9{
10    int i, tmp = 0, ret, num_of_five = 0;
11
12    if (st == to)
13        return one_digit_hash[str[st]-'0'];
14
15    ret = hash[str[to]-'0'];
16    for (i = st; i <= to; i++)
17    {
18        tmp = tmp * 10 + str[i] - '0';
19        str[i] = tmp / 5 + '0';
20        tmp %= 5;
21        num_of_five = (num_of_five * 10 + str[i] - '0'% 4;
22    }

23    if (str[st] == '0')  st++;
24    ret = last_digit(str, st, to) * ret % 10;
25    while (num_of_five--)   ret = ret * 8 % 10;     //mul one 5 equals mul one 8
26
27    return ret;
28}

29
30int main()
31{
32    char str[N];
33
34    while (scanf("%s", str) == 1)
35        printf("%d\n", last_digit(str, 0, strlen(str) - 1));
36
37    return 0;
38}

39
posted @ 2009-03-29 21:00 sdfond 阅读(647) | 评论 (2)编辑 收藏
     摘要: 一道思路很简单的计算几何题目,就是先判是不是“凸多边形”,然后计算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但是我错了很多次。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peg不在多边形内,这要单独判断一下;还有一个问题找了很久才发现,原来题目中说满足条件的多边形不是纯粹的凸多边形,题目中的多边形是“任意内部两点连线不会和多边形的边相交”,这样如果多边形的多个顶点存在共线的情况,其实也是可以的,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9-03-29 11:58 sdfond 阅读(29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最近又研究了线性筛素数方法的扩展,的确非常强大。
经典的应用是线性时间筛欧拉函数和求约数个数。我想了一下线性时间筛约数和(积性函数),也是可行的。
对于一个大于1的数n,可以写成p1 ^ a1 * p2 ^ a2 * ... * pn ^ an,那么n的约数和就是(p1 ^ 0 + p1 ^ 1 + ... p1 ^ a1) * ... * (pn ^ 0 + ... + pn ^ an),由此就可以有递推关系了:
设f[i]表示i的约数和,e[i]表示i的最小素因子个数,t[i]表示(p1 ^ 0 + .. + p1 ^ a1),p1是t的最小素因子,a1是p1的幂次,这样对于i * p[j],如果p[j]不是i的因子,那么根据积性条件,f[i*p[j]] = f[i] * (1 + p[j]),e[i] = 1,t[i] = 1 + p[j];如果p[j]是i的因子,那么相当于t[i]多了一项p1 ^ (a1 + 1),首先e[i]++,然后tmp = t[i],t[i] += p[j] ^ e[i],f[i*p[j]] = f[i] / tmp * t[i]。这样也就做到了O(1)的时间计算出了f[i*p[j]]同时也计算出了附加信息。

这种方法还可以继续推广,例如可以记录i的最小素因子,这样就可以做到O(log n)时间的素因子分解。

posted @ 2009-03-28 15:02 sdfond 阅读(18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4页: First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