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68  文章 - 57  trackbacks - 0
<2010年2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123456
78910111213

常用链接

留言簿(8)

随笔分类(74)

随笔档案(68)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给校赛提高组的题目终于出好了,2道题,有一个题当初想到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不知现场比赛的时候能有多少人做出来。
  前天的SRM可够惨的,250分的题因为少了一点判断挂了,这么简单的题都没过可见我已经没状态了,450分的题其实不难的,可惜没想出来,以后还是多参加TC好锻炼下大脑,要不锈死了。不知道TC别的项目好玩不,有机会也应该去玩玩。
  CSAPP讲了一堆硬件的东西,不太喜欢看,对硬件实在不感冒。
  今天详细看了Avatar的预告片和片段,卡梅隆不愧是神一样的人物,请了那么多相关专家为了完善一部电影,当然这个需要“烧”很多钱,不过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真得是一件很happy的事情。实在是太期待这部电影了,上映之后我一定去好好欣赏一下。
  另一部很期待的电影是Nolan的大作Inception,不过这个电影离上映还有好久。Nolan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之一,看了他的<蝙蝠侠前传2>和<致命魔术>就觉得这导演太NB了,他也算是一个作品少而精的导演,而且他的作品风格比较和我的口味;另一个喜欢的导演就是David Fincher,<The Game>拍的太牛了,还有<Fight Club>。希望以后看到他们更好的作品。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对演员和对导演的感情不太一样,一个演员很火我也就是多关注他/她一下,可能有时会很喜欢他/她;一个导演很牛我就会打心里崇拜他。这真是一个诡异的现象。
  前两天看了一个非常赞的电影:<Mary and Max>,澳大利亚的粘土动画。这个电影说是动画片,其实根本不是给小孩看的,貌似现在的动画电影都不是给小孩看的- -! 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之旅,看到结局的时候我落泪了,画面风格很诙谐很风趣,旁白很睿智很哲理,剧情很温馨很感动。
  今天和一个初中+高中的同学聊了一阵子,由于我们初中和高中频繁的分班,因此很难有同学能够同窗很长时间。和他有2年没见了,每次过节都是他先和我联系,今年过年应该聚一聚了。大学最后一个寒假应该多聚一聚,以后就没机会了。
  想放点好听的歌上来,可惜这是个技术博客。百度的那个功能又太不完善,也许以后我也应该自己申请个空间。
  圣诞了,Merry Christmas to everyone。

posted @ 2009-12-25 21:46 sdfond 阅读(206) | 评论 (1)编辑 收藏
  96年的片子,诺顿的处女作。(以下内容含剧透)
  影片的前一段实在是太舒缓了,幸好随着案情的深入,情节逐渐紧张起来。诺顿饰演的“嫌疑犯”Aaron一直是全片的线索,真相随着一卷录像带的出现看似水落石出,结果影片却急转直下,让观众发现原来Aaron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看到这块的时候我有些不爽,虽然之前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由于用双重人格说事的电影太多了(当然那个年代这应该还算新奇玩意),催眠、致命ID、搏击俱乐部等等都算是这方面比较好的作品,导致我一看到这种类型的就觉得编剧没水平。不过当时看了下进度条,才过去一半,看来导演还是有包袱没抖。接下来就是如何脱罪的问题了,影片结局Martin利用了Janet想胜诉的心理,在法庭上,Janet一通“严词逼供”,把Aaron的那个人格给弄了出来,这样大家都亲眼见识到了Aaron的病情,最后也就没有定罪。接下来似乎很完满,Martin又打赢了一个巨大的官司,那个善良的、说话都支支吾吾的男孩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谁知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Aaron的一番话让Martin大惊失色,原来所有人都被骗了,Martin更是帮为杀人犯脱了罪,最后Martin失魂落魄的矗立街头,全剧终。
  总得来说电影还是不错的,诺顿的演技更是没的说,可惜总感觉最后的转变太突然,影片好像没有为Aaron为何有如此深的城府而做出铺垫和说明,他的“演技”甚至骗过了精神科专家就更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了。

posted @ 2009-12-24 11:09 sdfond 阅读(196) | 评论 (2)编辑 收藏
  昨天看到名为“矩阵也疯狂”的帖子,老帖了,不过都是很有意思、很经典的题目。其中的第四题是说一个3*n的棋盘用1*2的棋子覆盖,求有多少种覆盖方法,结果模m,其中m、n < 2 ^ 32。
  不考虑数据范围,一个O(n^2)的dp很容易想到,设f[n]是所求答案,n是奇数结果为0,否则有:
    f[n] = f[n-2] * 3 + f[n-4] * 2 + f[n-6] * 2 + ...
  一个2 * 3的棋盘有3种摆法,一个4*3的棋盘需要相互交错的摆放,因此有2种摆法,其余依次类推。
  但是这个递推方程对于这样的数据量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将方程进行化简:
    f[n] = f[n-2] * 3 + (3 * f[n-4] + f[n-6] * 2 + ...) - f[n-4]
       = f[n-2] * 3 + f[n-2] - f[n-4]
       = 4 * f[n-2] - f[n-4]
  这样就转化成了线性递推方程,可以用矩阵来做了。
  话说这个题目我在HOJ上做的时候因为数据小就直接O(n^2)了,看来对于一个题目仔细思考、发散思维还是很重要的。
  既然3*n的可以做,那么4*n应该也可以。后来发现居然还真有这个题:POJ 3420。4*n的递推方程为:
    f[n] = f[n-1] + 4 * f[n-2] + 2 * f[n-3] + 3 * f[n-4] + 2 * f[n-5] + 3 * f[n-6] + ...
       = 5 * f[n-2] + 6 * f[n-3] + 5 * f[n-4] + 5 * f[n-5] + ...
       = 5 * f[n-2] + (5 * f[n-3] + 6 * f[n-4] + 5 * f[n-5] + ...) + f[n-3] - f[n-4]
       = 5 * f[n-2] + f[n-1] + f[n-3] - f[n-4]
  后面的做法就一样了,算法复杂度(4 ^ 3 * log n)。


posted @ 2009-12-12 20:10 sdfond 阅读(75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看CSAPP讲解移位操作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以前曾经遇到的一个诡异问题:
 1 #include <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4 int main()
 5 {
 6     int i = 10, d = 32;
 7 
 8     printf("%d\n", i >> d);
 9 
10     return 0;
11 }
12 

  这里输出仍然是10。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正常理解输出是0才对。后来到网上查阅了一下,原来在C99标准中规定如果移位操作的位数大于等于位宽那么结果是未定义的。这句话居然在K & R的著作中就有提到,实在是牛。
  这段代码实际执行的时候,据说硬件会自动对字长取模,因此可以认为值没有改变。当然,如果换一种写法: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 = 10 >> 32;

    printf(
"%d\n", i);

    
return 0;
}

  这样输出就是零了,但是有编译警告,看来编译器的想法和一般的想法是一样的,呵呵。

posted @ 2009-12-03 09:31 sdfond 阅读(316) | 评论 (2)编辑 收藏
  说来惭愧,这本书买了都一年了但是现在才开始看。看完第一章发现这的确是本不错的书。
  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主干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等,这些课程重要且不是很好懂。虽然这些课程我已学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有许多细节都忘记了。这本书把那些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抽成若干章节讲述,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回顾知识的方式。
  书中强调说,学习计算机知识最重要的是动手实践。的确,那些纷杂的知识如果没有亲自验证,很难真正理解和记忆。可惜的是我在大学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老师没有强调实验和知识的关联,更多时候我们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已,并没有把它当成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必要的步骤。这也许不是课程设计者的初衷吧,不过现在发展成这样,确实是一种悲哀。

posted @ 2009-11-30 09:40 sdfond 阅读(20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4页: First 2 3 4 5 6 7 8 9 10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