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胀,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终于缚住这条躁动不安的苍龙,在1996年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被涨价风吓怕了的百姓们忽然发现,商店里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了,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贴上了打折的标签,商家们的促俏活动五花八门,街头上“大放血”、“大甩卖”的叫喊声也不绝于耳。人们始而窃喜,继而迷惘,不知是商家疯了,还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事实上,我们的经济生活的确出了问题:通货膨胀走了,一个新的敌人——通货紧缩却悄悄逼近。世界经济发展史的教训和我国经济生活中目前已出现的种种迹象使我们有理由认为,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危险的敌人。现在需要掉转枪口,调整布署,向通货紧缩开战了。
一、中国已出现通货紧缩的危险征兆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自1997年10月出现绝对下降,到1998年底已持续下降15个月,该年度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增长率为——2.6%。居民消费价格自1998年3月份以来也开始出现绝对下降,到年底降为-0.8%。我省的物价总水平下降幅度更大,1998年的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为-2.9%,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为-1.6%,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3和0.8个百分点。通货紧缩不只是某个经济部门或个别商品价格的下降,而是各种价格的普遍性下降。我国农产品的收购价格1997年的增长率为-4.5%,1998年又进一步下降为8%,两年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农民生产等量的农产品,现金收入却下降了12%。工业品出厂价格1997年的增长率为-0.3%,1998年为-4.1%,两年累计下降4.4个百分点。我省统计显示,计算零售物价指数的14个大类有11个大类的零售商品价格呈现下跌之势,降面高达78.6%。
令人担忧的是,进入1999年后,我国的物价总水平不仅没有回升的迹象,而且继续呈下跌之势。元月份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为-2.8%,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上海,为-4.3%,其次是湖北,为-4.1%。36个大中城市的价格指数为-3.1%,其中武汉最低,为-6.7%。2、3月份的物价总水平仍呈负增长态势。
上述统计数字明白无误地警示:中国已出现通货紧缩的征兆。
二、不仅是中国,全球通货紧缩的现象也在加剧
中国的通货紧缩不是孤立的。放眼世界,全球通货紧缩的局面也在加剧。据世界银行按主要商品美元名义价格统计,世界非能源产品价格指数增长率由1997年的2.2%下降为1998年的-15.7%,其中农产品价格增长率由2.6%下降为-16.5%,金属和矿产品由1.2%下降为—15.4%,制成品出口产品1997年为-5.1%,1998年为-3.8%,能源产品由-6.9%进一步下降为-28.5%,国际市场原油价格1997年为每桶20美元左右,现已降至每桶10美元。据英国(经济学家)(1999年2月27日一3月5日)统计,所有商品价格指数比上一年下降了17%。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2.5%,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了4.8%,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了14%。而且,通货紧缩现象也不是只在少数国家存在,而是在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传染。在欧元地区,消费品价格自去年夏天开始持续下降,尽管年终的统计数字显示仍比上年上涨了0.8%(德国和法国分别为0.3%和0.5%),但据经济学家们研究,一般各国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通常都被高估了一个百分点,因此,如果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在1%以内,那么这个国家已经出现通货紧缩。在亚洲,日本已陷入通货紧缩之中难以自拔,东南亚地区由于遭受金融危机,通货紧缩更加严重。在拉美,即使是在过去一向以恶性通货膨胀著称的巴西,消费品价格水平去年也下降了1.8%。
基于以上事实,权威的(经济学家)郑重告诫人类:整个世界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首次进入了又一个全球通货紧缩时期。
三、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通货紧缩有两种类型:一是“温和型通货紧缩”,这是由于技术进步、运输和通讯设施改善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开放市场、引进竞争造成的。这种温和型的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另一种是“危害型通货紧缩”,这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低迷所致,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同时存在这两种类型的通货紧缩。发达的欧美国家主要是以第一种通货紧缩为主,而日本和大多数新兴经济国家则主要是以第二种类型的通货紧缩为主。
中国的通货紧缩显然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危害型通货紧缩。中国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生产能力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昔查和专家们对1998年产出缺口的分析,我国约有30%--40%的生产能力闲置,是世界上生产能力过剩大国。生产能力过剩,主要是屡禁不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期间,很多地方盲目扩大投资,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跟着建什么厂,造成我国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全球性的通货紧缩也主要是“产出缺口”扩大所致,包括东亚、中国、拉美、非洲如南非等地区和国家在过去20年高速增长中出现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实际上,我们已经面对一个30年代以来首次全球性的生产能力过剩格局。
其次;是消费低迷。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一般占社会总需求的60%左右,占社会最终需求的80%左右。1998年以来,一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总体放缓,且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低收人群体扩大;二是由于随着各项改革政策出台,居民用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保险等预期消费不断增加,迫使他们大量储蓄;三是由于持续回落的物价走势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预期发生变化,持币观望者增多,即期消费减少;四是由于城市市场仍缺乏比较集中的消费热点;农村市场消费由于受电、水、通信、交通等客观因素制约,潜在市场难以转化为现实市场,因此,使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愈加明显。
再次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是由于金融危机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使我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价格相应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下调的压力;二是由于金融危机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明显减弱,从而向我国传导了一部分通货紧缩的因素。
最后,当前的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通货膨胀政策付出的代价。
四、通货紧缩是更危险的敌人
由于现代人大都经历过通货膨胀,对通胀的危害性是记忆犹新的。但通货紧缩却旷违日久,许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对它的危害性所知甚少。实际上,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危险的敌人,“通货紧缩对经济所造成的损害要比通货膨胀大得多”((经济学家)1999年2月20日至26日封面文章)。
1929年一1933年,美国物价总水平连续4年下降,结果导致经济大萧条,实际GNP分别下降9.9%、7.6%、14.9%和1.9%,失业率由1929年的3.2%,急剧攀升到1933年的25.2%,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因此,通货紧缩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先兆。
通货紧缩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紧缩阻滞经济增长。受通货紧缩的影响,去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为数不少的国家已出现负增长。去年有预计说今年11个欧元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为3%左右,但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他们经济的增长最多不会超过2%。据估计,巴西今年的经济将下降4%左右,阿根廷的经济也可能出现负增长。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通货紧缩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加剧,并最终影响到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造成失业率攀升。据统计,1998年元至11月份,我省国有工业经济亏损面为47.9%,亏损额为3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3.05亿元。全省国有盈利企业1659家,实现盈利3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1亿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总额由上年同期的盈利4.8亿元变为亏损1.56亿元。与此相对应,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3、通货紧缩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1998年,我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8.4%,按供销系统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匡算,农民减收共3.38亿元。通货紧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增产减收,吃掉了农民的现金收入,价贱伤农,又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下降。据统计,1998年全省农民人平生产性支出为563.03元,比上年减少8.6%。
4、通货紧缩对债务人和银行也十分不利。对债务人来说,不单单是实际债务负担增加,而且资产价格下跌也减少了抵押资产的价值。而银行则因为呆帐增加,风险加大。
五、遏制通货紧缩是当务之急
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先兆,但只要治理及时,并不是说必然导致经济衰退。30年代引起经济衰退的通货紧缩持续了四、五年之久,现在的通货紧缩才持续一年多,从时间上看也还来得及。现在的主要危险是麻痹大意,对通货紧缩的危害缺少警惕,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由于大家都习惯对付高水平的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缺少与通货紧缩斗争的经历和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可借鉴,因此,决策者和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应紧急动员,积极探讨,共谋良策。目前,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扩大货币供应,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束缚是造成30年代持续很久的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期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会直接刺激消费品和投资晶产出量的扩大。尽管我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下调银行准备金率和存贷利息率等,但货币乘数效应并没有真正发挥。除政策时滞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资金的循环不畅,银行惜贷,企业惜借,资金的供给结构和资金的需求结构之间存在严重偏差,同时,金融机构之间、金融市场之间普遍存在资金流动的阻隔,使货币政策很难顺畅地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和各个环节中。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还要疏通梗阻。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视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
2、启动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并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通货紧缩的成因之一是消费低迷,因此,启动市场是应对良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很多,这里不赘述o
3、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进行经济重组。通货紧缩虽然负面影响甚大,但却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行资产重组的有利时机。因为通货膨胀期那些技术落后、产品过时的企业也有利可图,很难被淘汰出局,而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它们则很难生存。应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提高企业扩大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支持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