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我所治疗的中长距离跑步选手跟我抱怨,他的右脚小腿前侧在跑步时有明显的疼痛现象,而且,训练量增加时,疼痛的情形会更为严重;也有一些积极参与运动的社会大众,会有小腿前侧肌肉运动时或运动后特别酸痛的现象,严重时更会有小腿前侧肿胀且疼痛的情形出现。对于运动员与社会大众而言,努力与认真参与运动的结果,反而得到伤害的反效果,实在是令人相当的挽惜与无奈。
事实上,胫前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并非极为复杂,运动员与社会大众出现胫前疼痛的症状时,仍然可以在适当的治疗与体疗后而完全康复。不过,胫前疼痛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到将运动员交给医师即可。如果不能完全了解胫前疼痛的症状、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等,不仅相当容易恶化或复发,甚至会使得极具潜力的选手就此沉寂,也会造成患病的社会大众误以为「运动有害健康」。 胫前疼痛可以依据伤害的程度区分为四级。
第一级胫前疼痛是指,只有在跑步后才会出现暂时性疼痛或不舒适感,而且这种状况才刚发生;
第二级胫前疼痛时,跑步过程中即会有胫前疼痛情形,但不会影响运动表现;
第三级胫前疼痛,则在刚开始跑步时就会有显着的疼痛现象,而且会限制跑步的表现;
第四级胫前疼痛时,在休息不运动的状况下,就会有胫前疼痛的情形。
由病理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第一级伤害的原因,在于肌肉微小发炎(minor inflammation)与肌肉功能下降;第二级伤害的原因,主要是较不严重的肌肉与肌腱发炎而引起:第三级伤害的原因,主要是肌肉与肌腱发炎、骨膜炎、或骨胳的微小创伤所引起;第四级伤害的原因,则是因为软组织功能下降、肌腔隙症候群(特别是有肿胀出现时)、或疲劳性骨折而引起。
由此可见,胫前疼痛的形成是渐进的,伤害的程度往往会因为跑者对此类伤害的了解情况,而会有不同情况的发展,较有概念或认识的运动参与者,往往能够迅速避免胫前疼痛的形成或恶化。
如果依据胫前疼痛的部位来区分时,通常以小腿前内侧的「胫骨内侧压力症候群」或「前胫痛」、外侧肌腔隙症候群、胫前肌拉伤等较为普遍,而且最常出现在小腿上端或下端三分之一附近 (大部分为下端) 。疲劳性骨折、骨膜的撕裂性疼痛、或者小腿室间隔综合症等,皆可能是造成疼痛的主因。由于胫骨、胫骨骨膜与小腿后侧深层肌群是紧紧相连的,而且可以直接由外表简单分辨位置,因此,伤者虽然无法在伤害的初期即明显诊断出小腿前内侧的伤害状况,却也能够大略的评估伤害情形。小腿前外侧的肌群、腓骨骨膜与腓骨的伤害状况,则因为小腿前外侧肌肉的包附,比较困难由疼痛的部位来分辨。 有时候藉由患者的症状(疼痛的范围、部位、程度),能够进行简单的胫前疼痛伤害情形分辨,不过其诊断的结果,有时并不具积极意义。例如大部分的胫前疼痛,仅仅是运动引起微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导致肌腔隙间发生肿胀和压力增加,进而形成患部的缺血。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与伸展肌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的状况,伤害与疼痛会因此而愈来愈严重,甚至疼痛部位会逐渐蔓延开来。如果疼痛的部位极为固定,而且跑步与地面冲击时会有刺痛感,则可能是疲劳性骨折的伤害症状。通常,胫前疼痛的影响长达几个月以上时,几乎皆合并二种或三种形式的伤害。在伤害复原的后期,进行患部的X光摄影,才能够确实分辨出受伤的状况与形式。
形成胫前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踝关节解剖构造缺陷、踝关节的柔软度与肌力不佳、跑步时踝关节的过度旋前、脚跟腱过度紧张、胫前与胫后肌力不平衡、改变原有的运动形式 (新跑鞋、新地形、跑步地面太硬、运动量急剧增加、强度提高等) 、在运动场内一直以相同的方向跑步 (会使外侧脚过度旋前) 、跑鞋使用过久致使减震效果变差、身心疲劳形成新陈代谢机能减退、女性跑步者的骨质疏松症(可能合并无月经与疲劳性骨折)、以及钙质摄取量不足等。由此可见,诊断胫前疼痛的症状时,除了疼痛症状本身的评估之外,亦应了解运动者的病史与运动参与史,特别是受伤者在受伤时或伤病恶化过程中的运动情形、跑步动作与环境、营养状况、以及身心健康情形等,都是判断胫前疼痛的重要信息。如果没有找出病因,胫前疼痛的复发相当普遍。
治疗胫前疼痛时,休息与运动量减少是避免恶化的最基本安排。透过游泳、骑脚踏车、或其它不会增加下肢负荷的身体活动方式,不仅能够维持身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还可以达成避免伤害恶化的危险。增加两次运动参与的时间间隔,也是相当有效的基本处理方式。此外,冰敷患部、伸展小腿各肌群、减少运动时的体重传递(运动鞋、鞋垫、矫具的使用等)、非类固醇消炎药物、以及贴扎等,都是治疗胫前疼痛时必须同时考量的治疗方法。甚至不用治疗,坚持训练,一至两个月也会好。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如果你(妳)在运动(特别是跑步、快走等)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会有小腿前侧轻微疼痛或不舒适的状况出现时,即应适当考虑运动的环境是否适当?运动的强度与量是否过多?或者增加太快?踝关节的活动能力 (柔软度与肌力) 是否太差?有否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疲劳状况?鞋子是否使用过久没有更换?特别是在休息一段时间没有运动后,重新开始参与运动者,更应注意到逐渐增加运动负荷的概念,小心避免运动的潜在危险,确实享受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