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aidongmao

文章均收录自他人博客,但不喜标题前加-[转贴],因其丑陋,见谅!~
随笔 - 1469, 文章 - 0, 评论 - 661, 引用 - 0
数据加载中……

中国报告首个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案例

北京晚报11月21日报道 我国首次证实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无形体病不仅可以通过蜱媒传播,还可以人传人形式传播。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由中国疾控传染病所、病毒病所、疾控办、安徽疾控等单位合作完成。

近年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

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美国和欧洲分别于1990年和1997年报告。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直到2001年才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

治疗不困难但易发生误诊

专家介绍说,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困难。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至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由于无形体病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以前人们又不认识,很多患者被误诊为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其实,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困难,使用强力霉素等进行抗菌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并可以治愈。但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发病率高流行程度不详

以往的研究发现无形体病在全球估计发病率很高。美国威斯康星州无形体病年发病率在16/10万,1997年至1999年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人群发病率为24-51/10万。我国科学家曾在多个省份的人群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这说明他们曾经感染过无形体。不过,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无形体病的分布范围、流行程度尚不清楚,仍需各级医疗卫生和疾控部门共同努力。

新闻链接

2006年11月,我国安徽一妇女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血死亡后数天至两周内,9名密切接触者(包括5名亲属、2名医生、2名护士)都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进行了30多种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排除了病毒感染;专家最终确认为无形体病,其他9人虽然感染了无形体病,但这些患者并没有机会与蜱接触,但曾与已死亡的患者有过血液或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接触。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首个病例是美国1994年报告的。我国2006年在安徽省发现病例。

本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主要传播途径为蜱叮咬,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能会导致传播。

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7~14天。起病急,主症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救治不及时,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为重。

治疗:卧床休息,予以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晓宏 刘文山) sabrina

posted on 2008-11-21 20:42 肥仔 阅读(24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生活——健康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博问   Chat2DB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