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动态链接库编程之DLL典型实例

动态链接库DLL实现了库的共享,体现了代码重用的思想。我们可以把广泛的、具有共性的、能够多次被利用的函数和类定义在库中。这样,在再次使用这些函数和类的时候,就不再需要重新添加与这些函数和类相关的代码。具有共性的问题大致有哪些呢?笔者归纳如下:

  (1)通用的算法

  图像处理、视频音频解码、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通常采用某些特定的算法,这些算法较固定且在这类程序中往往经常被使用。

  (2)纯资源DLL

  我们可以从DLL中获取资源,对于一个支持多种语言的应用程序而言,我们可以判断操作系统的语言,并自动为应用程序加载与OS对应的语言。这是多语言支持应用程序的一般做法。

  (3)通信控制DLL

  串口、网口的通信控制函数如果由DLL提供则可以使应用程序轻松不少。在工业控制、modem程序甚至socket通信中,经常使用通信控制DLL。

  本节将给出DLL的三个典型应用实例。

  7.1 算法DLL

  我们直接用读者的一个提问作为例子。

  宋宝华先生,您好!

  我在dev.yesky.com上看到你连载的《VC++动态链接库编程》,觉得非常好。我以前主要是用Delphi的,C/C++学过,对Win32和VCL比较熟悉,但是没有接触过VC++,对MFC很陌生。这段时间和一个同学合作做光学成像的计算机模拟,用到傅立叶变换,手里面有例程是VC++写的。我们的界面是用Delphi开发,需要将其傅立叶变换功能提出做一个DLL供Delphi调用。苦于不懂MFC,试了很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后只得采用折衷方案,简单修改一下程序,传一个参数进去,当作exe来调用,才没有耽搁后续进程。

  ……

  谢谢!

        致

  礼!

         某某

  学习过较高级别数学(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线性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读者应该知道,傅立叶变换是一种在信号分析中常用的算法,用于时域和频域的相互转换。FFT变换算法通用而有共性,我们适宜把它集成在一个DLL中。

  随后,这位读者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函数:

/* 函数名称:FFT()
* 参数:
* complex<double> * TD - 指向时域数组的指针
* complex<double> * FD - 指向频域数组的指针
* r -2的幂数,即迭代次数
* 返回值: 无。
* 说明:该函数用来实现快速傅立叶变换
*/

void FFT(complex<double> * TD, complex<double> * FD, int r)
{
 LONG count; // 傅立叶变换点数
 int i,j,k; // 循环变量
 int bfsize,p; // 中间变量
 double angle; // 角度
 complex<double> *W,*X1,*X2,*X;
 count = 1 << r; //傅立叶变换点数

 // 分配运算所需存储器

 W = new complex<double>[count / 2];
 X1 = new complex<double>[count];
 X2 = new complex<double>[count];

 // 计算加权系数

 for(i = 0; i < count / 2; i++)
 {
  angle = -i * PI * 2 / count;
  W[i] = complex<double> (cos(angle), sin(angle));
 }

 // 将时域点写入X1

 memcpy(X1, TD, sizeof(complex<double>) * count);

 // 采用蝶形算法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

 for(k = 0; k < r; k++)
 {
  for(j = 0; j < 1 << k; j++)
  {
   bfsize = 1 << (r-k);
   for(i = 0; i < bfsize / 2; i++)
   {
    p = j * bfsize;
    X2[i + p] = X1[i + p] + X1[i + p + bfsize / 2];
    X2[i + p + bfsize / 2] = (X1[i + p] - X1[i + p + bfsize / 2]) * W[i * (1<<k)];
   }
  }
  X = X1;
  X1 = X2;
  X2 = X;
 }

 // 重新排序

 for(j = 0; j < count; j++)
 {
  p = 0;
  for(i = 0; i < r; i++)
  {
   if (j&(1<<i))
   {
    p+=1<<(r-i-1);
   }
  }
  FD[j]=X1[p];
 }

 // 释放内存

 delete W;
 delete X1;
 delete X2;
}

  既然有了FFT这个函数,我们要把它做在DLL中,作为DLL的一个接口将是十分简单的,其步骤如下:

  (1)利用MFC向导建立一个非MFC DLL;

  (2)在工程中添加fft.h和fft.cpp两个文件;

  fft.h的源代码为:

#ifndef FFT_H
#define FFT_H

#include <complex>

using namespace std;
extern "C" void __declspec(dllexport) __stdcall FFT(complex<double> * TD, complex<double> * FD, int r);

#define PI 3.1415926
#endif

fft.cpp的源代码为:

/* 文件名:fft.cpp */

#include "fft.h"
void __stdcall FFT(complex<double> * TD, complex<double> * FD, int r)
{
 …//读者提供的函数代码
}

  在任何编程语言中使用Win32 API LoadLibrary都可以加载这个DLL,而使用GetProcAddress(hDll, "FFT")则可以获得函数FFT的地址,读者所提到的Delphi当然也不例外。

  这个DLL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使用extern "C"修饰函数声明,否则,生成的DLL只能供C++调用;

  (2)使用__stdcall修饰函数声明及定义,__stdcall是Windows API的函数调用方式。
7.2纯资源DLL

  我们在应用程序中产生如图18所示的资源(对话框),单击此处下载本工程


图18 中文对话框

  在与这个应用程序相同的工作区里利用MFC向导建立两个简单的DLL,把应用工程中的资源全选后分别拷贝到ChineseDll和EngLishDll,在EnglishDll工程的资源文件中搜索下面的语句:

/////////////////////////////////////////////////////////////////////////////

// Chinese (P.R.C.) resources

#if !defined(AFX_RESOURCE_DLL) || defined(AFX_TARG_CHS)
#ifdef _WIN32
LANGUAGE LANG_CHINESE, SUBLANG_CHINESE_SIMPLIFIED
#pragma code_page(936)
#endif //_WIN32

  将其改为:

/////////////////////////////////////////////////////////////////////////////
// English (U.S.) resources

#if !defined(AFX_RESOURCE_DLL) || defined(AFX_TARG_ENU)
#ifdef _WIN32

LANGUAGE LANG_ENGLISH, SUBLANG_ENGLISH_US

#pragma code_page(1252)
#endif //_WIN32

  并将其中所有的中文翻译为英文。这个DLL为我们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对话框资源。


图19英文对话框

  修改应用工程的InitInstance()函数,在

CResourceDllCallDlg dlg;
m_pMainWnd = &dlg;
int nResponse = dlg.DoModal();

  之前(即对话框显示之前)添加如下代码:

//获取操作系统的语言

WORD wLangPID = PRIMARYLANGID( GetSystemDefaultLangID() );
if( LANG_CHINESE == wLangPID )
{
 hLanguageDll = LoadLibrary( "ChineseDll.dll" ); //加载中文资源
}
else
{
 hLanguageDll = LoadLibrary( "EnglishDll.dll" ); //加载英文资源
}

if( NULL == hLanguageDll )
{
 AfxMessageBox( "Load DLL failure" );
 return FALSE;
}
AfxSetResourceHandle( hLanguageDll ); //设置当前的资源句柄

  这样的应用程序将具有自适应性质,在中文OS中显示中文资源,在英文OS中则显示英文资源。
7.3通信控制DLL

  我们在这里举一个串口通信类的例子。

  也许您需要了解一点串口通信的背景知识,其实串口到处都看得到,譬如PC机的COM口即为串行通讯口(简称串口)。如图20,打开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我们看到了COM口。

  在Windows系统,需通过DCB(Device Control Block)对串口进行配置。利用Windows API GetCommState函数可以获取串口当前配置;利用SetCommState函数则可以设置串口通讯的参数。

  串行通信通常按以下四步进行:

  (1)打开串口;

  (2)配置串口;

  (3)数据传送;

  (4)关闭串口。


图20 PC的串口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给串口控制DLL提供如下四个接口函数:

//打开指定的串口,其参数port为端口号

BOOL ComOpen(int port); //在这个函数里使用默认的参数设置串口

//将打开的串口关闭

void ComClose(int port);

//将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放到buffer中

int GetComData(char *buf, int buf_len);

//将指定长度的数据发送到串口

int SendDataToCom(LPBYTE buf,int buf_Len);

  下面给出了DLL接口的主要源代码框架:

//com.h:com类通信接口

class AFX_EXT_CLASS com
{
 public:
  ComOpen(int port)
  {
   …
  }
  int SendDataToCom(LPBYTE buf,int buf_Len)
  {
   …
  }
  int GetComData(char *buf, int buf_len)
  {
   …
  }
  void ComClose()
  {
   …
  }
 }

  我们编写一控制台程序来演示DLL的调用: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exception>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com.h" //包含DLL中导出类的头文件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ry
 {
  char str[] = "com_class test";
  com com1;
  com1.ComOpen (1);
  for(int i=0; i<100; i++) //以同步方式写com的buffer
  {
   Sleep(500);
   com1.SendDataToCom (str,strlen(str));
  }
  com1.ComClose ();
 }
 catch(exception &e)
 {
  cout << e.what() << endl;
 }
 return 0;
}

  DLL的编写与调用方法及主要应用皆已讲完,在下一节里,我们将看到比较“高深”的主题――DLL木马。曾几何时,DLL木马成为了病毒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是DLL的什么特性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病毒?下一节我们将揭晓谜底。

posted on 2009-06-09 21:20 wrh 阅读(288)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博问   Chat2DB   管理


导航

<2009年6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19)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收藏夹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