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50  评论-20  文章-55  trackbacks-0
 

  我一个好友的父亲在老家开了一家工厂,做的是大理石的开采工作,本身属于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工种,前几天她给我留言,说工地上一个工人出了事故,工伤的保险又过期了,于是父亲因为赔偿的事情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好友告诉我说,本来做了三年的生意已经开始慢慢回本了,这一次出事,感觉一切倒退回三年,家里还得要下一个三年才,能慢慢把生意周转过来。

  我本来想着安慰她一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结果她先回复我说,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至少我们还活着。

  我的这个好友,以前是一个极度负能量的悲观主义者,因为从小跟父母的关系不好,于是对待周围人的关心总是过于敏感,以前跟她一起上学的时候班上所有的同学都不敢的惹她,因为只要稍有不对劲她就会对身边的人发起攻击。

  可是这些年下来,她居然也被生活磨成了一个圆润的姑娘,而且开始知道换一个角度去对待一件事情,要知道如果是以前遇上这样的事情的话,她早就跟我哭诉人生的艰难以及为什么她命运这么坎坷的话题了。

  我不禁感叹,时间真是个伟大的东西。

  我闺蜜的母亲前段时间生病了,因为老家的医疗设施不好,医治很久也没有见效,于是闺蜜就把母亲接到广州来医治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早上6点起来陪母亲去医院挂号问诊,排队拿药,安排好母亲打点滴的事宜,她就飞奔去赶公交到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她就回到出租屋里陪母亲聊天,缓解母亲的忧郁心情。

  有一天她给我电话,说她这两年攒的钱全部都花掉了,还不够给她母亲治病,于是她又向自己的亲戚借了一万块钱,她告诉我她现在全身上下加起来就600块钱了,而且这个月的房租还没有交。

  我很是担心她,可是她却慢慢的给我梳理着:一是等到交房租的日子,我的工资刚好发下来,这样就不会出现资金断层了;二是跟我关系很好的同事和客户之前都说约我吃饭,我一直说没有时间,现在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蹭饭了,这样想着这个月的饭钱又省了不少。

  闺蜜告诉我,也就是说,我这个月还熬的过去,能尽量不跟你借钱就不跟你借,还有我现在就要开始帮我的两个弟弟攒学费了,九月份就要开学了,幸好这几年高中的学费一直没涨,我也算是感激的啦!

  跟这个闺蜜快有十年的情谊了,这些年里尤其是这两年的时间,我们探讨过很多关于自己梦想清单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都属于那种做着很多白日梦的人。

  她告诉我很多她的愿望清单,每一个开心的日子都会跟我描绘她所向往的那些个美好的期待,即使这一刻我们还蜗居在自己租来的小房子里,即使我们每天还挤公交地铁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即使我们总是周而复始的被家里的各种家长里短搞得鸡犬不宁。

  可是也是因为这样,这些年下来我们都磨出了一个状态,就是上一秒刚刚哭诉完最近的不好经历,下一秒就会开始激励自己依然要热爱生活,于是依旧该玩乐该高兴,该好好工作都去一一经历。

posted @ 2015-07-20 15:02 jay 阅读(11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前段时间我在一档综艺节目做心理老师,对一位女嘉宾印象深刻,她看上去不能不说非常“年轻”,可是,你总觉得这种“年轻”哪儿有点不对劲:

  她46岁,BOBO头发型,身材瘦削得如同少女,热裤和高跟鞋几乎是不变的装备,时髦的外表下她羞涩得像头小鹿,公开场合很难大声而完整地说完一段话,和她沟通其实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

  我观察了她半个多小时,终于明白那种违和感,来源于她并不是真正的“年轻”,而是“扮嫩”,装扮举止与实际年龄太不匹配。

  实际上,年轻是状态,扮嫩是强求,前者很得体,后者很夸张。

  我很想知道背后的原因,私下长时间交流之后,得知她结婚很早,20多岁婚姻失败独自带着女儿生活,而这几年,刚刚交往了一位小自己9岁的男朋友,她非常希望借助外表的年轻与男友看起来更“般配”,于是选择了目前少女式的打扮,她小声而犹疑地对我说:“女人难道真的越老越不值钱吗?”

  我握握她的手,明白了所有惶恐、游离、不得体的根源:她太怕老,拼命地留住青春。

  一部分男人和女人特别喜欢“女人过了三四十岁就不值钱”的论调,并且爱用这种观点催促身边原本并不焦虑的姑娘火速嫁给一个不那么爱的人,从事一份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在灰扑扑的日子里憋屈自己。

  可是,“贬值”或者“升值”真的能够形容一个具象的人吗,这两个词都带有太强烈的物化属性,而一个鲜活的人,不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固体,ta的精彩和年龄并没有绝对关系——你不能指望20岁拖沓懒散一事无成的女人,到了40岁绝地反击成为励志偶像,她们最大的可能性是沿着20岁就设定好的方向,滑向更加平庸无奇的40岁;你也很少看到20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姑娘,变成40岁臃肿肥胖目光凝滞的中年妇女,她们40岁依旧有自己的精气神,依旧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优秀和拙劣都是一种习惯,20岁时有个好状态,惯性支持下的40岁也不会太离谱。

  而那些40岁就贬值的女人,往往20岁的时候,价值也不太大。

posted @ 2015-07-18 15:02 jay 阅读(8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和M小姐约在江南的梅雨季节,躲雨的人比外出的人多,连昔日熙熙攘攘的咖啡店,也没有那么多人。她说,想和我聊聊。

  M小姐是我十多年的朋友了,略白,小富,很美。过了30岁,却比我们这些朝九晚五的年轻人都有干劲。她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目标明显,和自己干死劲,高考的前一星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叫嚣着到考试结束后撕碎书本,要游遍全世界;结果是搬了一堆的书本去读大学,因为要入学考试;没有去旅行,因为打工能赚钱。

  她这次找我,是帮她看一个文案——据说是个几十万的单子,她已经废寝忘食好多天,她需要许多个人的创意,最好能帮她把把关。其实,这就是她的工作状态,半夜两点,常常给我打电话,早上开手机问候她,又说没什么事,只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想说说话。干了五年就干到副总,副总干了五年,年薪已经让我们望尘莫及,接下来她自然是觊觎要自立门户的,所以,她需要许多事——钱、人脉、经验。

  于我们平凡人,对她是有敬意的,比如,我周围的一些朋友知道M,都说,这姑娘可真是能干,十年就赚了别人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钱;可我念念不忘的是她的食言——来自于一个朋友的爱,绝不带一点酸涩。食言,她很少对别人,但对自己总是以一种格外苛刻的标准捆绑着自己,唯恐一旦松绑,自己就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不知去向。她每隔一段时间的目标,让她变得鸡血异常。

  2006年,我还在读大学,她大学毕业,她说,如果我赚到20万,就辞职,去开一家咖啡店,养猫、养花、养草,睡觉,晒太阳。我很笃定地觉得,嗜咖啡如命的我们,会过一种理想中的生活。

  工作的第一年,她顺利完成了一个新人到职场老手的转变。那一年,我几乎没有机会见到她,见了三次面,一回是她的生日,一回是我的生日,还有一回是她应酬喝到挂点滴,她的同事给我打电话,我在医院里看到了昏睡中的她。她后来说,没有钱只能与工作妥协,如果有钱了,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2008年,她的第一个梦想基本破产,不是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是她发现目标太小。她说,20万真的不够,赚够100万,她打算环球旅行,然后嫁人。她认真地和我说,那会,我是真信了,于一个女孩子,有了事业,完成了心愿,再结婚生子,从打拼到隐遁,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后来,我就明白,这不过是她假想的泡沫,在2011年,她进入公司的管理层,老板说,年薪+业绩提成,翻一番。她在公司放了个舒服的躺椅,有时实在忙,就干脆睡在公司,最高的记录是在单位睡了一星期。那一年,她没有出去旅游,没有参加她高中时代的同学会,没有去外地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都是因为——太忙。太忙,这就是她的状态吧!有一天,她手机关机了,她的母亲着急地给我打电话问我她的去向,蓦地,她自言自语:这孩子,成天工作,工作,工作,忘了我们无妨,估计是把自己都快忘了吧!我后来才知道,她为了赶一个设计,通宵了三天。

  2012年,一次吃饭,我戏言:100万还没到吗?她显然没有料到,她随口说的话我还记得,她有点尴尬,然后想了想说,想买个房子,存个100万,再考虑休息去玩,毕竟没有房子,是一件多么难堪的事。我没有说话,看到她吃饭间隙,还不断地接到客户的修改意见,她笑语盈盈又满足的样子,就知这话也不过是云烟而已。

  这次是我今年第二次与她见面,我和她面对面坐着,桌子上的咖啡,不过是她的摆设而已。她的本子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近一个月约见的人的意见,而我的意见,她正一顿一顿地记着,唯恐落下。她说:今年的目标还没完成,所以没有时间休息,如果完成了,打算出门旅行一个月。她没有抬头看我,她好像是在与自己说,瘦削的脸上和紧锁的眉头,还一直显示着“紧张地工作”中。我说,才过了半年,如何能完成一年的业绩呢!她笑了笑,没有说话。

  几乎在放下文案后的五分钟后,她把咖啡喝完,走了,匆匆忙忙。她和我说“不好意思”,留下她的抱歉,我习以为常。

posted @ 2015-07-18 15:01 jay 阅读(14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有个叫雷蒙德连卡佛的美国作家,因为曰过一句话,而让我倍感喜欢(如果不是这句话,我也压根不造他是谁他曰:我还是相信工作的价值:越辛苦越好。不工作的人有太多的时间来沉溺于自己和自己的烦恼之中。

  我觉得,这个“工作”完全是个泛指。既可以是让你血脉喷张上蹿下跳的工作,也可以是让你硬着头皮懒懒洋洋的工作。前提只有一个,你得做事。

  人类这种猴子,一定需要通过做事来打发时间,因为人是情绪的动物和胡思乱想的动物嘛,如果没有做事来占据你的时间,就只好被情绪占据你的时间。网上说的那种“无聊到喝完水蹲在马桶上等的状态”,毕竟无法成为愉快的常态。

  女孩子更需要工作。谁叫我们生来就纤细、敏感、触角密密麻麻、并且颇为享受着自己“自搏术”一般的思维对擂。

  其实根据我对自己多年以来的观察,除去正儿八经的工作和学习,我一天中想七想八的内容和情绪里,7成-8成都是废物。不仅无用,而且还会影响我的工作和学习。

  比如突然开始担心一件压根没有发生,也不一定会发生的事,竟然还下很多功夫去琢磨解决办法啦过度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脸上,为多长了一颗痘痘愤怒大半天啦上椭圆机之前被各种杂念纠缠,最后放弃健身自暴自弃啦甚至在打开一本书之后,陷入某种人际关系的忖度中,最后在11点钟遗憾地关上书去睡觉啦……这些症状在我开始忙碌工作,陷入一大堆事务性问题,每天卷在头脑风暴中之后,就都消失了。

  而我也越来越尝到工作的甜头,它让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停留在原地,多多少少,方方面面,都有点收获和进步,以此来打消很多负能量和坏情绪。

  所以有时候,“没时间”是种特别好的自我保护措施。

posted @ 2015-07-18 15:00 jay 阅读(10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过的好,希望在有生之年,去做点离开世界时不后悔的事情。也许是走遍很多风景,也许是尝试读研出国,也许只是想学着给爱的人做点美食。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既然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既然内心的梦想总是摇动着你,那么,不如去行动起来,做一个明媚的人儿。

  第一次知道她,她坐在直升飞机里面,晴空万里,脚底下是万千河山,眉目间是英气也是青春。我当时疑惑,也许她是富家千金吧,有足够的资本去做想做的事情,后来看到她在世界各地旅行,穿着明媚的衣裳,自信的笑容,偶尔内心有思绪时就支起画板,用鲜艳的颜色涂抹内心的喜乐忧愁。她还跳舞,身材保养的曼妙多姿,她研究股票,与财经达人能坐下来聊很久,她渴望知识,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她一切都是令人羡慕的,如果生活在古代,她就是名门闺秀,琴棋书画,人面桃花。也许我们只是笑笑,心想着肯定又是拼爹的主,要么是亲爹,要么是干爹。

  人总是会自我安慰,假象着他人的光鲜是与生俱来,躲在网络背后,牢骚慵懒。偶然间从她的一篇长微博里才知道,原来她读大学时就开始创业,刚开始总是熬夜,各种杂事琐事都自己独立解决,各种一定吃了不少苦头,也操碎了心,但上天是眷顾努力的人,她独自从很小的一间店铺,做到千人的公司。

  现在她拥有了很多,但是她知道,当金钱能买来许多以前买不到的东西时,当对物质已经不再有过多的欲望时,人开始回归本性,开始寻找内心曾经渴望的东西。于是,她开始学习,用知识开拓自己的世界,开始去旅行,到全世界看看另外的生活,她积极做慈善,到偏远的山区给贫苦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她说,她明白自己内心的诉求,所以她努力去尝试。人生仅有一次,浪费未免可惜。忘了说了,她是九零后。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任何一份改变和努力,都有我们外人想不到的辛苦,但对于那些为了梦想努力的日子,辛苦只是额外的附加值,若干年后,依然会记得那些起早贪黑熬夜奋战的日子,那些闪着晶莹汗珠的日子,所有那些苦难忧愁都是一生值得回忆的。

posted @ 2015-07-18 14:59 jay 阅读(8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决定来北京的最初,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那时我想了很多种答案来面对不同人的提问,也选择了对某些人以沉默来回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熟悉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步伐之后,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北京?

  昨天,当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整个城市时,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为自己准备晚餐,一个人的晚餐,标准的三菜一汤。合租的室友在旁边洗衣服。各自忙着手里活儿的同时,我们间或的交谈几句。不痛不痒的聊谈,有一搭没一搭的你来我往。

  她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来北京?”

  我把很久以前准备的那套说词翻出来:“北京机会多。选择也多。”

  回答之后没有得到回应,我转身一看,室友早已离开。我微微一笑,专注手下的活儿。脑子里想着今天的红辣椒炒肉拍成图片发到朋友圈,应该不会再被认为是番茄炒鸡蛋吧!

  很多时候,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期待你的回应来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更多时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自我追问自我思虑的过程。比如那位室友。

  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带着希望和憧憬兴奋而来,也有人满怀无奈和伤感黯然离去,更多的人依然在这个城市里奋斗与坚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按部就班,亦或是打了鸡血一般的激情满怀。无论在行为选择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总归他们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演绎着自己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posted @ 2015-07-17 14:53 jay 阅读(7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嘿:小子。

  很抱歉在这个时候与你在街头相遇。

  此刻你正走在人群中,哭得像个傻瓜。

  对不起,我只能看着你,我不能安慰你,没有人能安慰你。

  我知道你刚刚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端,你可爱的女朋友跟你说,我们到此结束。就好像你们的恋情是一辆在马路上疾驰的汽车,你刚刚进入状态,还在畅想着未来,她就直接拉了手刹,把你的豪情壮志直接憋死在发动机里,让你有一种逆精回血的疼痛感。

  我也知道,你告别校园,孤身一人来到魔都,周围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同学,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你只有你自己。

  作为新人,你专业不对口,你什么都不会,你只能从头学起。你战战兢兢地在公司打杂,恨不得记下老板说的每一句话。你越是害怕出差错,就越是容易出差错。你每天早上第一个打卡,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你害怕被人瞧不起,你想尽快上手,你只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工作第一个月,你瘦了10斤,一整个月都没有梦遗。

  你月薪只有3500块,税后3000块,其中房租1000块。你早饭只敢花2块钱买手抓饼,午饭和晚饭只吃不超过15块的兰州拉面。

  即便这样,去掉交通费、网费、电话费……你的工资所剩无几,每个月20号你钱包已经告急,等着盼着发工资,好犒劳自己一顿,吃一份多加牛肉的拉面。

  周末,你拒绝了姑娘去咖啡馆坐坐的邀约,不是你不想泡她,而是你心疼那杯25块的咖啡。

  你尽可能地逃避所有的聚餐,不是你不合群,而是舍不得人均50块、就像抢钱似的一顿晚餐。

  加班到深夜,你打车回去,一路上忐忑地盯着计价器,又要躲避司机轻蔑的眼神,计价器每跳动一下,你的心就跟着抽搐一下。

  你忍不住问自己,连车都打不起的人,有什么资格谈论理想?

  你在这个城市物质层面上活得没有尊严,你出了校门,第一次意识到钱的重要性。直到女朋友和你说了分手,你觉得在精神层面上,你也变成了弱势群体。

  晚上,你蜷缩在10平米、没有窗户的出租屋里,绝望得像一条发情期找不到伴侣的狗。

  我懂你。

  你在为你的未来而担忧,你在为你睾丸里储量丰富的精子失去了挚爱的归宿而担忧。

  生活似乎对你露出了獠牙,让你懂得那些看起来像是乳房的道路实际上是吞噬梦想和尊严的沟壑。

  你每年工资的涨幅是10%,而这个城市房价的涨幅让你目瞪口呆。终你一生,你的工资只是和房价进行龟兔赛跑。

  你想跟女朋友在大城市买一栋房子,安一个家,在这里有一张可以安睡的床。

  对不起,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你永远跑不赢通货膨胀。

  毕业之后,你本可以在老家过得安安稳稳,你可以有车有房,在老爸老妈给你打好的基础上,轻轻松松地活着。

  可是你偏偏年少气盛,被一种叫作“理想”的东西迷住了心窍,你眼里看不到生活里真实的困难,你把一切想象得都过于美好。你唱着“管他山高水又深,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你踌躇满志,觉得自有理想的少年天下无敌。

  直到这个时刻。

  你终于开始怀疑。你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来这里的目的。

  从相信一切,变成怀疑一切。

  你陷入孤独,深邃得就像是黑洞般的孤独。

  你不能告诉父母你过得不好,每次打电话你都强颜欢笑。

  你害怕周五,因为周五之后就是周末,周末就意味着你要一个人过两天。

  你不敢出门,你害怕花钱,你害怕被人瞧不起。

  这段日子,你尤其害怕一个人。你唱“为何要有周末,强迫我没事作,时间一旦变多,就会有空想起寂寞”。

  你以前觉得一个大男人说寂寞、说孤独真是矫情。

  现在你比谁都矫情,你听到情歌都落泪,好像所有的情歌都是在嘲笑你。

posted @ 2015-07-17 14:53 jay 阅读(8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和M小姐约在江南的梅雨季节,躲雨的人比外出的人多,连昔日熙熙攘攘的咖啡店,也没有那么多人。她说,想和我聊聊。

  M小姐是我十多年的朋友了,略白,小富,很美。过了30岁,却比我们这些朝九晚五的年轻人都有干劲。她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目标明显,和自己干死劲,高考的前一星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叫嚣着到考试结束后撕碎书本,要游遍全世界;结果是搬了一堆的书本去读大学,因为要入学考试;没有去旅行,因为打工能赚钱。

  她这次找我,是帮她看一个文案——据说是个几十万的单子,她已经废寝忘食好多天,她需要许多个人的创意,最好能帮她把把关。其实,这就是她的工作状态,半夜两点,常常给我打电话,早上开手机问候她,又说没什么事,只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想说说话。干了五年就干到副总,副总干了五年,年薪已经让我们望尘莫及,接下来她自然是觊觎要自立门户的,所以,她需要许多事——钱、人脉、经验。

  于我们平凡人,对她是有敬意的,比如,我周围的一些朋友知道M,都说,这姑娘可真是能干,十年就赚了别人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钱;可我念念不忘的是她的食言——来自于一个朋友的爱,绝不带一点酸涩。食言,她很少对别人,但对自己总是以一种格外苛刻的标准捆绑着自己,唯恐一旦松绑,自己就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不知去向。她每隔一段时间的目标,让她变得鸡血异常。

posted @ 2015-07-17 14:51 jay 阅读(8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25岁定律
  
  硕士毕业是25岁,自己还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时候,很容易就蹉跎两年,然后可能想到应该结婚,然后会发现为什么就显得有点晚了呢?
  
  2、三年定律
  
  如果男朋友处了三年,觉得应该结婚了,但是又觉得他总有不合适不满意的地方。重新认识、重新熟悉、重新了解一个人多难啊。有的最终就结了婚,有的就淡了散了。再就很难说了。
  
  3、最重的谷穗在前面定律
  
  总相信还有更好的,总觉得自己不会这么惨落在一个普通男人手里,就这么一路走下去了。那些扔掉的谷穗也被人捡走了。
  
  4、子非鱼定律
  
  子非鱼,安知鱼之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单身女人的生活究竟如何,如果你问她,她可能一会儿说好,一会儿说不好。至于快不快乐,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5、男人恐惧定律
  
  不是恐惧男人,谁怕男人啊。而是对男人进入自己生活的恐惧。
  
  6、后援团越多越耽误事定律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要倾诉或者赚同情可以,不过别把他们的话当做恋爱指南。
  
  7、矛盾定律
  
  随便找个人结婚算了,一想到应该结婚的时候就会这么想;我怎么可能和这么一个人过一辈子啊,一想到某个具体的男人就会索然无味。
  
  8、半边天定律
  
  女人在经济上独立早已经不成问题,但不足以让女人完全去撑半边天;只有在女人可以独立地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时,女人才会觉得结婚不重要。
  
  9、博士定律
  
  如果不知不觉走上了读博之路,那么在博士毕业之前完成恋爱结婚也许比较明智。
  
  10、茫然第一定律
  
  她们好像有坚持的主张和生活态度,有足够独特的个性,还常会被人贴上各种标签,但内心
  
  里她们还是不确定自己究竟在忙什么,在为什么生活,似乎可以很具体,但又经不起推敲。她们究竟要什么?
  
  11、茫然第二定律
  
  年纪越大,单身女人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12、窝边草定律
  
  吃窝边草的风险是其中一方的职业面临危机,但除了窝边草,还能到哪里去找吃的呢?
posted @ 2015-07-17 14:50 jay 阅读(6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如果你在一生里遇见了你心爱的人,可以说你是幸运的,无论结局怎样,都可以说是幸福的吧?白头到老,固然很好,如果分手了,或者为爱情而伤心,也都是很幸福,毕竟你爱过,你为了爱情在落泪,为了爱情在心碎,曾经很浪漫过,两个人可以在冬天的风下疯狂,在夏天的雨下漫步,即使当初的恋人已经远去但恋爱时的浪漫情节依然在你的心里埋藏,这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记得一本书中说过,一个人无论她陪你走了多远的路,最终她还是会和你分开的,毕竟很少有那些同一时刻出生的人,而一起走到老的人,不但有感情中的离别还有生与死的离别,如果这样想了,你即使分手了,你也不会那么伤心,反而会祝福对方幸福。如果老了哪天相遇,将会有另一番滋味在心头。

  许多在恋爱中的人会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包括我在内,我为他付出很多,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有的人聪明地把自己藏在爱情背后,可是却是收获满怀的温馨与幸福。有的人为了爱人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她可以不要全世界,还是有他陪伴着的日子天天永恒?如果说杰克死后,露丝也跟着沉到海底,那么就没有了那感人至深、赚了我无数的泪水的泰坦尼克号。爱情的意义不是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牺牲,而是两个人共同付出,彼此幸福。

posted @ 2015-07-16 14:30 jay 阅读(5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25页: First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