ネコナゾ娘 (・∀・)

C++点滴

C++博客 联系 聚合 管理
  6 Posts :: 0 Stories :: 0 Comments :: 0 Trackbacks

2012年5月1日 #

 

在网上看见了这篇文章,作者以轻松的语言比喻了java的32种模式,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正在装载数据……


创建型模式

1、FACTORY—追MM少不了请吃饭了,麦当劳的鸡翅和肯德基的鸡翅都是MM爱吃的东西,虽然口味有所不同,但不管你带MM去麦当劳或肯德基,只管向服务员说“来四个鸡翅”就行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生产鸡翅的Factory

工厂模式:客户类和工厂类分开。消费者任何时候需要某种产品,只需向工厂请求即可。消费者无须修改就可以接纳新产品。缺点是当产品修改时,工厂类也要做相应的修改。如:如何创建及如何向客户端提供。

2、BUILDER—MM最爱听的就是“我爱你”这句话了,见到不同地方的MM,要能够用她们的方言跟她说这句话哦,我有一个多种语言翻译机,上面每种语言都有一个按键,见到MM我只要按对应的键,它就能够用相应的语言说出“我爱你”这句话了,国外的MM也可以轻松搞掂,这就是我的“我爱你”builder。(这一定比美军在伊拉克用的翻译机好卖)

建造模式:将产品的内部表象和产品的生成过程分割开来,从而使一个建造过程生成具有不同的内部表象的产品对象。建造模式使得产品内部表象可以独立的变化,客户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

3、FACTORY METHOD—请MM去麦当劳吃汉堡,不同的MM有不同的口味,要每个都记住是一件烦人的事情,我一般采用Factory Method模式,带着MM到服务员那儿,说“要一个汉堡”,具体要什么样的汉堡呢,让MM直接跟服务员说就行了。

工厂方法模式:核心工厂类不再负责所有产品的创建,而是将具体创建的工作交给子类去做,成为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给出具体工厂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接触哪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种细节。

4、PROTOTYPE—跟MM用QQ聊天,一定要说些深情的话语了,我搜集了好多肉麻的情话,需要时只要copy出来放到QQ里面就行了,这就是我的情话prototype了。(100块钱一份,你要不要)

原始模型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要创建的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方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原始模型模式允许动态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类,产品类不需要非得有任何事先确定的等级结构,原始模型模式适用于任何的等级结构。缺点是每一个类都必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

5、SINGLETON—俺有6个漂亮的老婆,她们的老公都是我,我就是我们家里的老公Sigleton,她们只要说道“老公”,都是指的同一个人,那就是我(刚才做了个梦啦,哪有这么好的事)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单例模式。单例模式只应在有真正的“单一实例”的需求时才可使用。

结构型模式

6、ADAPTER—在朋友聚会上碰到了一个美女Sarah,从香港来的,可我不会说粤语,她不会说普通话,只好求助于我的朋友kent了,他作为我和Sarah之间的Adapter,让我和Sarah可以相互交谈了(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耍我)

适配器(变压器)模式: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原因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一起工作。适配类可以根据参数返还一个合适的实例给客户端。

7、BRIDGE—早上碰到MM,要说早上好,晚上碰到MM,要说晚上好;碰到MM穿了件新衣服,要说你的衣服好漂亮哦,碰到MM新做的发型,要说你的头发好漂亮哦。不要问我“早上碰到MM新做了个发型怎么说”这种问题,自己用BRIDGE组合一下不就行了

桥梁模式:将抽象化与实现化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的变化,也就是说将他们之间的强关联变成弱关联,也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组合/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可以独立的变化。

8、COMPOSITE—Mary今天过生日。“我过生日,你要送我一件礼物。”“嗯,好吧,去商店,你自己挑。”“这件T恤挺漂亮,买,这条裙子好看,买,这个包也不错,买。”“喂,买了三件了呀,我只答应送一件礼物的哦。”“什么呀,T恤加裙子加包包,正好配成一套呀,小姐,麻烦你包起来。”“……”,MM都会用Composite模式了,你会了没有?

合成模式:合成模式将对象组织到树结构中,可以用来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合成模式就是一个处理对象的树结构的模式。合成模式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树结构表示出来。合成模式使得客户端把一个个单独的成分对象和由他们复合而成的合成对象同等看待。

9、DECORATOR—Mary过完轮到Sarly过生日,还是不要叫她自己挑了,不然这个月伙食费肯定玩完,拿出我去年在华山顶上照的照片,在背面写上“最好的的礼物,就是爱你的Fita”,再到街上礼品店买了个像框(卖礼品的MM也很漂亮哦),再找隔壁搞美术设计的Mike设计了一个漂亮的盒子装起来……,我们都是Decorator,最终都在修饰我这个人呀,怎么样,看懂了吗?

装饰模式:装饰模式以对客户端透明的方式扩展对象的功能,是继承关系的一个替代方案,提供比继承更多的灵活性。动态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的撤消。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

10、FACADE—我有一个专业的Nikon相机,我就喜欢自己手动调光圈、快门,这样照出来的照片才专业,但MM可不懂这些,教了半天也不会。幸好相机有Facade设计模式,把相机调整到自动档,只要对准目标按快门就行了,一切由相机自动调整,这样MM也可以用这个相机给我拍张照片了。

门面模式:外部与一个子系统的通信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门面对象进行。门面模式提供一个高层次的接口,使得子系统更易于使用。每一个子系统只有一个门面类,而且此门面类只有一个实例,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单例模式。但整个系统可以有多个门面类。

11、FLYWEIGHT—每天跟MM发短信,手指都累死了,最近买了个新手机,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句子存在手机里,要用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在前面加上MM的名字就可以发送了,再不用一个字一个字敲了。共享的句子就是Flyweight,MM的名字就是提取出来的外部特征,根据上下文情况使用。

享元模式:FLYWEIGHT在拳击比赛中指最轻量级。享元模式以共享的方式高效的支持大量的细粒度对象。享元模式能做到共享的关键是区分内蕴状态和外蕴状态。内蕴状态存储在享元内部,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外蕴状态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外蕴状态不能影响内蕴状态,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将可以共享的状态和不可以共享的状态从常规类中区分开来,将不可以共享的状态从类里剔除出去。客户端不可以直接创建被共享的对象,而应当使用一个工厂对象负责创建被共享的对象。享元模式大幅度的降低内存中对象的数量。

12、PROXY—跟MM在网上聊天,一开头总是“hi,你好”,“你从哪儿来呀?”“你多大了?”“身高多少呀?”这些话,真烦人,写个程序做为我的Proxy吧,凡是接收到这些话都设置好了自动的回答,接收到其他的话时再通知我回答,怎么样,酷吧。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源对象的引用。代理就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代表另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采取行动。某些情况下,客户不想或者不能够直接引用一个对象,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和目标对象直接起到中介的作用。客户端分辨不出代理主题对象与真实主题对象。代理模式可以并不知道真正的被代理对象,而仅仅持有一个被代理对象的接口,这时候代理对象不能够创建被代理对象,被代理对象必须有系统的其他角色代为创建并传入。

行为模式

13、CHAIN OF RESPONSIBLEITY—晚上去上英语课,为了好开溜坐到了最后一排,哇,前面坐了好几个漂亮的MM哎,找张纸条,写上“Hi,可以做我的女朋友吗?如果不愿意请向前传”,纸条就一个接一个的传上去了,糟糕,传到第一排的MM把纸条传给老师了,听说是个老处女呀,快跑!

责任链模式:在责任链模式中,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接

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客户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的重新组织链和分配责任。处理者有两个选择:承担责任或者把责任推给下家。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受。

14、COMMAND—俺有一个MM家里管得特别严,没法见面,只好借助于她弟弟在我们俩之间传送信息,她对我有什么指示,就写一张纸条让她弟弟带给我。这不,她弟弟又传送过来一个COMMAND,为了感谢他,我请他吃了碗杂酱面,哪知道他说:“我同时给我姐姐三个男朋友送COMMAND,就数你最小气,才请我吃面。”,:-(

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把一个请求或者操作封装到一个对象中。命令模式把发出命令的责任和执行命令的责任分割开,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命令模式允许请求的一方和发送的一方独立开来,使得请求的一方不必知道接收请求的一方的接口,更不必知道请求是怎么被接收,以及操作是否执行,何时被执行以及是怎么被执行的。系统支持命令的撤消。

15、INTERdivTER—俺有一个《泡MM真经》,上面有各种泡MM的攻略,比如说去吃西餐的步骤、去看电影的方法等等,跟MM约会时,只要做一个Interdivter,照着上面的脚本执行就可以了。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后,解释器模式可以定义出其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同时提供一个解释器。客户端可以使用这个解释器来解释这个语言中的句子。解释器模式将描述怎样在有了一个简单的文法后,使用模式设计解释这些语句。在解释器模式里面提到的语言是指任何解释器对象能够解释的任何组合。在解释器模式中需要定义一个代表文法的命令类的等级结构,也就是一系列的组合规则。每一个命令对象都有一个解释方法,代表对命令对象的解释。命令对象的等级结构中的对象的任何排列组合都是一个语言。



16、ITERATOR—我爱上了Mary,不顾一切的向她求婚。

Mary:“想要我跟你结婚,得答应我的条件”

我:“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说吧”

Mary:“我看上了那个一克拉的钻石”

我:“我买,我买,还有吗?”

Mary:“我看上了湖边的那栋别墅”

我:“我买,我买,还有吗?”

Mary:“你的小弟弟必须要有50cm长”

我脑袋嗡的一声,坐在椅子上,一咬牙:“我剪,我剪,还有吗?”

……

迭代子模式:迭代子模式可以顺序访问一个聚集中的元素而不必暴露聚集的内部表象。多个对象聚在一起形成的总体称之为聚集,聚集对象是能够包容一组对象的容器对象。迭代子模式将迭代逻辑封装到一个独立的子对象中,从而与聚集本身隔开。迭代子模式简化了聚集的界面。每一个聚集对象都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迭代子对象,每一个迭代子的迭代状态可以是彼此独立的。迭代算法可以独立于聚集角色变化。

17、MEDIATOR—四个MM打麻将,相互之间谁应该给谁多少钱算不清楚了,幸亏当时我在旁边,按照各自的筹码数算钱,赚了钱的从我这里拿,赔了钱的也付给我,一切就OK啦,俺得到了四个MM的电话。

调停者模式:调停者模式包装了一系列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得这些对象不必相互明显作用。从而使他们可以松散偶合。当某些对象之间的作用发生改变时,不会立即影响其他的一些对象之间的作用。保证这些作用可以彼此独立的变化。调停者模式将多对多的相互作用转化为一对多的相互作用。调停者模式将对象的行为和协作抽象化,把对象在小尺度的行为上与其他对象的相互作用分开处理。

18、MEMENTO—同时跟几个MM聊天时,一定要记清楚刚才跟MM说了些什么话,不然MM发现了会不高兴的哦,幸亏我有个备忘录,刚才与哪个MM说了什么话我都拷贝一份放到备忘录里面保存,这样可以随时察看以前的记录啦。

备忘录模式:备忘录对象是一个用来存储另外一个对象内部状态的快照的对象。备忘录模式的用意是在不破坏封装的条件下,将一个对象的状态捉住,并外部化,存储起来,从而可以在将来合适的时候把这个对象还原到存储起来的状态。

19、OBSERVER—想知道咱们公司最新MM情报吗?加入公司的MM情报邮件组就行了,tom负责搜集情报,他发现的新情报不用一个一个通知我们,直接发布给邮件组,我们作为订阅者(观察者)就可以及时收到情报啦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队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20、STATE—跟MM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她的状态哦,在不同的状态时她的行为会有不同,比如你约她今天晚上去看电影,对你没兴趣的MM就会说“有事情啦”,对你不讨厌但还没喜欢上的MM就会说“好啊,不过可以带上我同事么?”,已经喜欢上你的MM就会说“几点钟?看完电影再去泡吧怎么样?”,当然你看电影过程中表现良好的话,也可以把MM的状态从不讨厌不喜欢变成喜欢哦。

状态模式: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的时候改变行为。这个对象看上去象是改变了它的类一样。状态模式把所研究的对象的行为包装在不同的状态对象里,每一个状态对象都属于一个抽象状态类的一个子类。状态模式的意图是让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的时候,其行为也随之改变。状态模式需要对每一个系统可能取得的状态创立一个状态类的子类。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系统便改变所选的子类。

21、STRATEGY—跟不同类型的MM约会,要用不同的策略,有的请电影比较好,有的则去吃小吃效果不错,有的去海边浪漫最合适,单目的都是为了得到MM的芳心,我的追MM锦囊中有好多Strategy哦。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策略模式把行为和环境分开。环境类负责维持和查询行为类,各种算法在具体的策略类中提供。由于算法和环境独立开来,算法的增减,修改都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客户端。

22、TEMPLATE METHOD——看过《如何说服女生上床》这部经典文章吗?女生从认识到上床的不变的步骤分为巧遇、打破僵局、展开追求、接吻、前戏、动手、爱抚、进去八大步骤(Template method),但每个步骤针对不同的情况,都有不一样的做法,这就要看你随机应变啦(具体实现);

模板方法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准备一个抽象类,将部分逻辑以具体方法以及具体构造子的形式实现,然后声明一些抽象方法来迫使子类实现剩余的逻辑。不同的子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抽象方法,从而对剩余的逻辑有不同的实现。先制定一个顶级逻辑框架,而将逻辑的细节留给具体的子类去实现。

23、VISITOR—情人节到了,要给每个MM送一束鲜花和一张卡片,可是每个MM送的花都要针对她个人的特点,每张卡片也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来挑,我一个人哪搞得清楚,还是找花店老板和礼品店老板做一下Visitor,让花店老板根据MM的特点选一束花,让礼品店老板也根据每个人特点选一张卡,这样就轻松多了;

访问者模式:访问者模式的目的是封装一些施加于某种数据结构元素之上的操作。一旦这些操作需要修改的话,接受这个操作的数据结构可以保持不变。访问者模式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未定的系统,它把数据结构和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之间的耦合解脱开,使得操作集合可以相对自由的演化。访问者模式使得增加新的操作变的很容易,就是增加一个新的访问者类。访问者模式将有关的行为集中到一个访问者对象中,而不是分散到一个个的节点类中。当使用访问者模式时,要将尽可能多的对象浏览逻辑放在访问者类中,而不是放到它的子类中。访问者模式可以跨过几个类的等级结构访问属于不同的等级结构的成员类。
posted @ 2012-05-01 02:49 neko::nazo 阅读(20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2年4月17日 #

 1#include <stdio.h>
 2// 定义遍历函数
 3typedef int(*_cmd_f)();
 4// 定义遍历器
 5#define BROWSER(PARAM_TYPE , PARAM_FUNC)\
 6void* PARAM_FUNC(_cmd_f fn , PARAM_TYPE* address , int count , void* pout)\
 7{\
 8    int i;for(i = 0 ; i < count ; i++)\
 9         fn(address + i , pout , i );\
10    return pout;\
11}

12// ~~~~~~~
13int squre(int* p) return *= ** *p ; }
14int print(int* p) return printf("%d\t",*p);}
15int __sum(int* p, void* s) return *(int*)s+= *p; }
16
17BROWSER(int,browser);
18int main()
19{
20    int a[] = {1,2,3,4,5,6,7};
21    int s = 0;
22    browser(print , a , 7 , &s); printf("\n");
23    browser(squre , a , 7 , &s);
24    browser(print , a , 7 , &s); printf("\n");
25  browser(__sum , a , 7 , &s);
26    printf("数组之和: %d\n", s);
27    return 0;
28}

29

今天发工资啦,哈哈,顺便贴一段自己写的丑陋代码
posted @ 2012-04-17 11:46 neko::nazo 阅读(17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2年4月8日 #

     关于strcpy,我在看 一个讨论的时候,说是 strcpy 为什么要返回 char* ,理由有 一个是提供相同的函数调用风格(string.h 大部分都是返回 char*),一个是为了 链式传递的编写(比如  printf( strcat( strcpy(str,"hello,") , "world\n") ); )。就像里面的观点一样,我认为返回一个char* ,不如返回一个 int(字符串长度),虽然反对者说 长度只是字符串的一个特性,不能代表字符串本。我同意的理由也就是3点:
    1,在实际中,strcpy 的返回值,很少用到,链式的编写并不比 分开编写来的轻松,而且反而不利于调试,也大大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
    2,如果strcpy 返回 char* , 那么 要的到实际复制的字节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变得相当困难,比如  char s1[] =           "hello,world!"; char s2[] = "yes,my boss!"; strcpy((char*)s2 + 6 , s1);  此时, s1 和 s2 都已不是 原来的内容了,这个时候只能通过 strlen(s2 + 6) 来的到实际复制的字节数。
    3,而且在大量使用 strcpy 的地方,返回 字符串长度也是能提高一些效率的(此时可以使用 strncpy了)。
    说到 strncpy ,上次有个孩子,说你写个 strcpy 出来看看,于是我就写了,结果那个孩子说我写的不行,效率太差,我就奇怪了,大家都这样写,为啥我写的就不行呢,于是,那个孩子就给我贴了一段代码,说是 GCC 的源码,我一看,那个坑爹的,赫然就是 strncpy 的,而且有一个非常醒目的 RtlStringCchCopyNEx(OTL,这个是什么就不说了) 。那孩子说看看别人写的,一次就复制4字节。我于是兴趣缺缺的问了一下是什么编译器的源码,答曰 MinGW。
    最后测试了一下这样的 strcpy
    #define _strcpy(t,s) memcpy((t),(s),strlen(s)
    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_strcpy(t,s) memcpy((t),(s),strlen(s))
int main()
{
char str[20= "hello,world!\n";
_strcpy(str
+6 , str);
printf(
"%s\n",str);
return 0;
}

    倒是没有出现 strcpy(str + 6 , str) 崩溃的情况~~~~~而且目的也达到了,但是在测试的时候发现,gcc 和 vc6 在处理 memcpy 有覆盖的时候,居然动作不一样, gcc 就是那么从前往后复制,覆盖了就覆盖了(类似于strcpy),而 vc6 在存在覆盖时从后往前复制,保证数据按原样复制(另一个版本的memmove?)。 个人是比较喜欢 vc6 的方式,而gcc 也是对的,但是类似于 memcpy 这样的函数,主流编译器的结果居然不一样,还是让我觉得特别坑爹。另,附上云风blog 上关于vc6 的memcpy 的测试http://blog.codingnow.com/2005/10/vc_memcpy.html
另外,看雪上有一个专门的帖子讲过,地址忘了,不过说的也是 MS 的处理方式(覆盖时,倒序Copy);

posted @ 2012-04-08 18:13 neko::nazo 阅读(37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2年3月27日 #

      今天在写代码的时候,要用到动态数组,我就很自然的选择了 MFC 的 CArray ,就这样写,中间有一个地方不熟悉,于是就向另一个同事询问了一下,他说 你用 CArray 的什么函数怎么干就好了啊。于是我试了一下, CArray 没有那样的成员函数,= =,于是,我就翻出 VC 开发宝典,查了一下。没想到恰好被那个同事给看到了,就随口问了一句,你在查什么呢,我说 CArray 的函数呗。没想到他居然惊奇了,VC里面有 CArray 么 .....
      原来我们公司的代码库里面已经有一个动态数组了,CAry ,他一直用的是那个,然后越用越 happy ,自然就不知道MFC里面也有一个了。我于是很好奇了,去看了下 CAry 的头文件,果然是很好用,成员函数比 CArray 封装的多,我就很好奇了。尤其是知道 CArray索引元素的访问时间是不变的,与数组大小无关 的特性之后,更想知道公司代码库的CAry 性能怎么样。
     于是我对 CArray 和 CAry 分别作了下面的测试
= {}  len = 1000000
for i = 1,len do
  t[i] 
= i
end

for i = 1,len * 10 do
  k 
= math.random(1,len)
  t[k] 
= i
end
     然后记录下结果
     名字             插入用时   插入时CPU            访问用时          内存占用
     CArray         60s            ~50%              0.906ms            > 4M
     CAry            78s            ~50%              1.375s              < 60M
 从中可以看出 双方在插入时 都占了 50% 的 CPU( E4500 双核中的一个被完全占用),而且插入时要比访问时更费时,CArray 应该是 O(1) , CAry至少也是 O(logN),也有可能是 O(1),不过我对O(1)表示怀疑(因为CAry的源码似乎使用了树,只是撇了一下)。而且说内存,CArray 存储 1M 个 int (至少占有 1M * 4) 居然只占用了 4M多一点 ,利用效率意外的高。而且从插入时的内存变化来看(内存成块增长,有时伴随着内存的释放)可以猜测,CArray 使用了类似 realloc 的方法合并了小内存块(指分配一块更大的内存,并释放先前分配的小内存块,所以,它是 O(1) 访问的)。 
    最后又用 lua 做了同样的测试,代码如下  
= {}  len = 1000000
for i = 1,len do
   t[i] 
= i
end

for i = 110* len do
   k 
= math.random(1, len)
   t[k] 
= i
end
     结果是相当惊人的,插入元素居然没有花什么时间!!!! Very Surprise!! 至于访问时,则花了 4.36s,考虑到脚本的效率,也是令人很满意的了,lua使用的 hash table 查找效率显然是 O(1) 的。然后我从新跑了一下,这下发现了,看见内存直接涨了 16M多一点(注,lua内部数字使用 double类型,而且hash table 内存利用率为 50% , 1M * 8 * 2),我就怀疑也许lua在编译的时候,把它给简化了,然后就直接分配了那么多内存,也就是说只分配了一次内存就完事了。












posted @ 2012-03-27 18:09 neko::nazo 阅读(18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2年3月22日 #

           首先说明我下面用的编译器是VC6.0 。const 是 C/C++ 的一个关键字,尤其重要的一个区别是C只是使变量常量化,而C++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当作常量。考虑下面的代码
      
const int i = 2;
  *(int*)&= 0;
printf("
%d\n", i );
  
          当文件后缀是 .c 和 .cpp 时,结果分别是 0,2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看下 .cpp 时的汇编代码

00410998   mov         dword ptr [ebp-4],2                  8:        const int a = 2;
0041099F   mov         dword ptr [ebp
-4],0                  9:        *(int*)&= 0;
004109A6   push        2                                           10:       printf("%d\n",a );
004109A8   push        offset 
string "%d\t%d\n" (00427004)
004109AD   call        printf (
00410900)
         
         从上面可以看到内存中的 a 由 2 变成了 0, 下面调用 printf 的时候, 本应该把 a 的值压入堆栈,但是编译器直接把 2 压入了堆栈,太可怕了,明明内存中 a = 0了,编译器却不闻不问,这也是C++的一个特点吧,至少你修改 a 的举动失败了。当然聪明的你可以通过给 a 赋一个运行时确定的值的办法绕过编译器的自以为是,但是这肯定违背了C++的意愿。

int i ; 
scanf(
"%d"& i);
const a = i;
*(int*)&= 0;
printf(
"%d\n" , a);

       好了,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函数的参数是结构体,函数就会傻乎乎的把整个结构体慢慢的压栈,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作为一个C程序员,我总是把指针传递给函数,至于const 心情好了就添加一下,引用那是什么,从来没想过。然而,C++在这些时候总是鼓励我们使用引用,于是,我想当然得就把引用看成是一个指针(Of Course , 除了指针,还能是什么,当然你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对C++引用的解释  "声明一个引用,不是新定义了一个变量,它只表示该引用名是目标变量名的一个别名,它本身不是一种数据类型,因此引用本身不占存储单元,系统也不给引用分配存储单元。故:对引用求地址,就是对目标变量求地址。&ra与a相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下面会告诉你 )。
      然而,今天在看《一个月挑战C++》的时候,里面对引用的解释和实例却让我有了些疑问,他肯定了引用时一个特别的指针,主要是用在函数的形式参数上 ," 例如:(int &test;),这里我们就定义了一个int类型的名为test 的引用,但是int &test; 这样的方式是不能够被编译成功的,因为引用的定义必须同时给应用进行赋值操作,这里的赋值并不是说把变量的值传递给引用,而是把引用指向变量,写成这样就对了:(int &test=变量名;)" 。 下面给出的例子是
      int a=10;  int &test=a;  test=test+2; 
你会发现&a和&test的地址显示是相同的,a和test的值显示也是一样的!这里,我并没有特别的疑惑,但是下面的例子,就有点迷茫了
       int a=10; 
       //double &test = a + 1.2f; //这句就是错误的!  
      const double &test = a + 1.2f; 
 
当然这个例子主要放在 const修饰如果用在引用上会有一个特别之处,它的奥妙就在于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对象的初始化。语法上为什么这样,就没必要深究了,但是他下面给出的解释是
  道理是这样的,const修饰过后的引用在编译器内部是这样进行变化的。

           int a=10; 
           const double &test = a + 1.2f;

  这样的一段代码在编译器认为却是下面的方式进行的

           int a=10;  
           int temp = a; 
           const double &test = temp + 1.2f;
这个怎么看都跟没解释一样,然后我就自己看了下汇编,我认为等价的C++代码应该更像是
           register double temp = (double)a +1.2f;
           const double &test = temp;       
然后我又试了下下面的代码   double  a = 2; double &b = a; double c = 0; 输出了下 &a , &c 的值,发现他们相差了12个字节,其中8字节被一个double类型占用,也就是说   double &b 占用了4个字节,刚刚好是一个指针的大小,而查看汇编也说明了那个地方存的就是 a 的地址(这也说明了引用是会在栈上分配内存的,大小是一个指针占用的空间)。

8:        int a = 2;
00410998   mov         dword ptr [ebp-4],2      ; [ebp - 4] 就是 a
9:        int &= a;
0041099F   lea         eax,[ebp
-4]                  ; 直接取 a 的地址                             
004109A2   mov         dword ptr [ebp
-8],eax   ; 把 a 的地址就这么赋给b了, 所以 b 是一个指向 a 的指针
10:       b = 0;
004109A5   mov         ecx,dword ptr [ebp
-8]   ;如果 b 是int 型变量,这里就应该是 mov dword ptr[ebp - 8],0 了
004109A8   mov         dword ptr [ecx],
0


为什么存的是指针,使用时却是当double呢!很简单,因为编译器遇到引用,就自动把 指针指向的数据转换成需要的类型。所以在参数传递中使用 引用 和 指针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无法传递 NULL 指针,从而减少了对参数合理性的检查!
          




        
        

  
     
posted @ 2012-03-22 17:34 neko::nazo 阅读(20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2年3月21日 #

      由于一年多没有写过代码了,所以最近才开始工作总是感觉有点难,而且很累的感觉。比如上周就遇到了一个小问题,问题是这样的,我负责编写一个简单的界面,使用的是MFC。当时随便阅读了一些公司的代码,然后匆匆忙忙的开公了。等出了Demo之后,被负责人验收的时候各种吐槽,最后修改以后就入库了,算是一周的工作完成了。
      可是,当我下周再编译的时候,就不行了,有编译错误(就是编译错误!!!)。我看到编译器给出的提示是 error C2512: 'CDialogEx' : no appropriate default constructor available(翻译过来就是没有默认的构造函数)。出现问题的地方是
     
Util_IPFilter(BOOL &bBlack , CArray<CString , CString> aList)
{
   CUI_IPFilter dlg(bBlack , aList);
   
return dlg.ShowModel();
}
     
       我一看CDialogEx 不是 CUI_IPFilter 的父类么  class CUI_IPFilter : public CDialogEx { ... }
然后我去看了下CDialogEx的声明:

class CDialo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DataStructBase
{
public:
    CDialog(UINT uIDTemplete , CWnd
* pParent = NULL);
    
~CDialog();
private:
    .
    .
    .
}

       不是好好的么,只好去百度了下,这下明白了,原来子类构造的时候,要先构造父类,而父类有自己的构造函数,所以编译器就不会默认给他一个无参数的构造函数了,于是便产生了上面的这样的错误。明白了,就容易了,随便添加了一个资源,加了对话框模板 IDD_IPF,再在 CUI_IPFilter 的构造函数改成

CUI_IPFilter::CUI_IPFilter(BOOL &bBlack , CArray<CString , CString> &aList): CDialogEx(IDD_IPF)
{
    
}

       于是,一切就都正常了,然后我又浏览了一下,发现了一篇好文章 多重继承和void*的糗事 ,它解释了为什么构造子类时必须先构造父类,以及为什么子类可以转换成父类,而父类不能转换成子类,一切都是C++对象的内存模型决定的,可惜我以前看《C++对象模型》的时候那样不耐烦。

        
posted @ 2012-03-21 14:33 neko::nazo 阅读(26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