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性学说

 以下内容转载自网易fhqddddddd的日志
中性学说 (neutral theory)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的简称。一种解释分子进化现象的学说。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M.Kimura,1924~)提出。他根据分子生物学所揭示的事实 说明,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突变多半是中性的,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既非有利,亦非有害,不涉及被保留或被淘汰的问题,所以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这类 中性突变在群体中的保存、扩散或消失,完全决定于随机的遗传漂变。据此,美国学者金(J.L.King)和朱克斯(T.H.Jukes)认为它否定了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特称之为“非达尔文进化”(non-Dar-winian evolution)。但木村本人并没有这样讲过。相反,他一再暗示,在个体(表型)水平上,自然选择还是起主要作用的。看来,木村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出 一些前所不知的进化规律,它并没有否定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

中性学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是分子生物学与群体遗传学交 融的产物。它不象传统的综合理论 (或新达尔文派的观点),它明确主张:进化中大多数突变型的置换,不是由于正达尔文选择,而是由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型的随机固定所致。它还断言, 分子水平上大多数种内遗传多态性,象以蛋白质多态性形式展现出来的那样,是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并靠着突变输入和等位基因的随机清除或固定这两者之间 的平衡而在物种中维持。应该说,这一理论对于人们所认识的分子进化众多现象与规律的阐释比新达尔文更为科学,且提出的多项预测被随后的实验研究所证实。问 题是,它作为一种更基本层次-分子水平的进化理论未能给更高层次的进化提供理性阐释与描写。中性论者过多地注目于与功能无关的分子进化,而忽视了与功能相 关的分子进化现象与规律的探索,这恐怕是中性理论之所以能问世,但同时又先天性地带上无视宏观进化,对宏观进化束手无策这一天然缺陷的症结所在。

posted on 2011-11-29 15:32 ewre 阅读(24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Biology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


导航

<2012年1月>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留言簿(2)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