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50/sh/3de79ff0-5778-417c-9bcb-6c0111a26694/29958003bb71992667ce3f42fd4ca875

熊辉
教授简介: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大自动化系,1995年至1998年任职于EBM(深圳),1999年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并于2000年获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Vipin Kumar(ACM, IEEE, AAAS Fellow)和Shashi Shekhar(IEEE Fellow)教授,于2005年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和统计专业辅修博士学位。
  熊辉教授现为美国(Rutgers)罗格斯-新泽西 州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并终身教授,担任KDD、ICDE、ICDM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或主席,KAIS等国际顶级期刊编委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特约评委,承担德国政府和SAP等企业研究课题,主编Encyclopedia of GIS等书籍。是IEEE资深会员。近年来,在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近五年来在JOC、TKDE、VLDBJ、 JDMKD、KDD、CCS、ICDM等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50余篇有影响的论文。2007年获得罗格斯商学院优秀青年教学奖, 并获得罗格斯大学唯一候选人资格参选2008微软青年教授奖。 2008年唯一优秀青年研究奖,IBM 2008 ESA创新奖。2009年,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破格提前两年晋升熊辉博士为副教授并终身教授,并获得2009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最高学术奖。

-----------------------------------------------------------------------------------------------------------

前言:本文是中科大校友,熊辉教授所写的自传,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以及对人生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原文是熊辉教授在“中科大校友神州网”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的,现在编者把他陆续发表的自传片段加以整理,合集,展现给各位。另一方面,编者以一个中科大在校本科生的视角,并结合中科大的现状,对文中某些地方发表了自己的拙见(不喜还请轻拍),试图展现新老两代科大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文中黑字部分为熊辉教授的自传的原文,加粗的部分为编者强烈同意的地方(当然,不加粗的地方也都是同意的),红字部分为编者后来加上的拙见。

---------------------------------------------------------------------------------------------------------------------

总算有时间, 也写点回忆, 发在学术版, 是因为在这有一群2010保送生. 这个论坛, 象JACK, 点兄, 茶总, E姐, 黄师姐, 白马, 严总, 欧元, 成总还有无数我列举不过来的科大前辈都在心里保留这一盏希望的灯, 无论境遇是多么艰难, 科大人都不曾放弃希望, 放弃努力, 科大人的精神是需要传下去, 2010保送生就是2010所有科大人的先锋了

当年怀着做一个雅皮士的想法, 95年去了深圳. 想着风月, 赚钱两不误, 当时心里挺美. 一年下来除了把在科大没钱玩, 没时间玩的事遍历了一把, 留下的只有无边的空虚和对前途的迷惘. 每天写同样的CODE, 没有进步, 没有成就感. 创业又没本钱和人脉, 人生第一次感到很无助. 突然失去了对所有风月的兴趣, 就开始宅在家里进行古文遍历, 鬼谷子, 武经七书, 史记...

科大的很多同学都偏向于具体的理工知识,但是对一些人文历史国学方面的知识却涉及甚少。人还是要全面一点,文理兼修,博览百家对一个人其实非常重要。GPA重不重要?当然重要。GPA就像人的一条腿一样,我们当然希望这条腿健壮有力,但人绝不是仅有一条腿。然而编者感觉很多人(不仅是科大同学)还是走入了一个怪圈,对于见效快、看得见的事太重视(GPA,GT等等),而对于看不见(或者说看起来不明显),却能影响人的一生的事情,比如人文素养(科大理工男总的来说比较缺这个),品性,三观等等,不够重视。这些更多的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少见到科大学生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的这些方面。当然这也跟社会的整体浮躁有关。


有一天, 看到一本科技刊物关于数据分析研究的未来与发展.刹那间,觉得和自己有些关系.我其实高中一直是文科比理科强,当年分文理科,决定去理科,我的班主任(历 史老师)很伤心,她劝了我很久,说我数,理,化是很好,但不拔尖,但我对历史的感觉是很拔尖的.呵呵,我这个人当时逆反心理重,分明看不起我理科,我偏要 读理科.其实我还有个想法,文科可自学成才,理科很难.回到数据挖掘,看了那文章觉得我就该干这行,不就是从历史预测未 来,这个是我强项.想了想,当研究做,那得去国外学.说干就干,给科大读研的同学打电话要帮买TOEFL,GRE材料.估计接到我电话的哥们眼镜都惊掉 了,我在科大是不出国派,而且GPA中等(呵呵,我最大的特长就是BALANCE,各方面能力很均衡).我开始从各种风月场所消失了,天天下了班就去深大 背牛津字典,当时室友和我开玩笑,你不是去深大泡MM吧.当时听到各种怀疑的声音,因为我要申CS,很多在校同学,在深同学都觉得我只是头脑发热,CS的 OFFER很难拿,在很多人看来,我当时的状况是MISSION IMPOSSIBLE.我是很有阿Q精神的,我向来把怀疑当作前进的动力的.

风风火火,字典背完,GRE/TOEFL考完.联系出国.打击比想象的大,联系了十几所,拿了一些AD,和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半奖.在当年,没全奖是非常非常难拿签证的.硬着头皮,拿着半奖去签,到广洲花了不少签证费,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有移民倾向.还 好拿了NUS的OFFER,去了新加坡,总结了下失败的教训,在新国大CS,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我很积极找导师写PAPER,我的NUS导师人很好,非 常不PUSHY,是我PUSH他.在这一年,认真把数据挖掘经典文章遍历了一下,又把全美国数 据挖掘GROUP搞了个门清.然后把这些GROUP最好的毕业生的RESEARCH STATEMENT都收集起来,反复读,精心重新准备自己的申请材 料.这时又听到怀疑声,CS申请很难很难,能拿前50 OFFER的都算大牛,怎么看我都离大牛有距离.我只有再次抗起阿Q精神,不怕就只申前50的.不 过没敢申请前5的,阿Q的不够.这次是先套瓷,只联系DATA MINING老师, 我想了个好的EMAIL TITLE: Mining a PhD Student. 每个老师都被我EMAIL TITLE吸引, 花时间看了我的RESEARCH STATEMENT. 反馈好的惊人, 本来打算海投, 看来没必要了, 选了10所大学. 很快申请的9个大学都给了全奖, 只有DUKE商学院一直PENDING. 那有一个做DATA MINING的老师非常想要我, 不过DUKE商学院的OFFER很少, 他一直在努力玩POLITICS.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尤其是自己的事,只有亲自试过了才知道,别人的想法看看就行,切勿被“其他人觉得”绊住了手脚。决定人做不做某件事的因素不应该是“难不难”,而应该是“值不值”。如果是真正值得做的事,就算只有1%的成功率,也应该尽全力而为。

当然,如果掂量一下(要掂量准了),觉得成功率为0,那还是需要先等等再说。

当时年青没忍住, 拿到UMN OFFER时, 在BBS上发了消息, 说我拿了UMN CS的OFFER, 知道我的一个校友问是不是 UMN Duluth, 我当时就FT了. 说科大成绩一般的同学也不该是这么被看低的. 不过我知道人对人的认识容易刻舟求剑. 后来, 又拿到一前10的OFFER, 就不想贴了. 当时选择OFFER, 很犯难. 我最想去DUKE 商学院, 不过要等. 前10的OFFER不是做DATA MINING.想了一阵子,还是要做DATA MINING,TAKE了UMN OFFER,因为两个导师在UMN都 是大牛:ACM,IEEE,AAAS一堆FELLOW头衔.不过现在又来到商学院做老师, 缘分.

2000年三月初签的OFFER,UMN导师希望我五月就去,我就毕业回国签证,这回签证官和我捞家常,说MINNESOTA很冷,我从广东过去不习惯. 签证顺利拿到.我的飞机去明洲是星期五, 是我故意按排的. 想着周末安顿下来. 星期一开始干活. 不过我星期五下午到学校后, 还是去和导师打了声招呼(我是这么想的). 我导师人很COOL, 先微笑着欢迎我的到来, 随手就丢给我一堆PAPER, 说你晚上读一下, 明天下午我们讨论一下. 我很淡然地接过了PAPER, 说明天准时到. 幸好有科大校友帮我找了临时住处, 把床单铺地上就可以读文章了. 第二天去了LAB, 老板随便和我讨论了一下, 就把我打发了. 我明白他只是想考验下我, 这是养志法灵龟提到的"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我毕业前, 老板和我谈到这件事, 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当时从我的眼神里看不到不满, 怀疑, 困惑.

不抱怨,不放弃。遇到任何事都应该考虑怎么解决,而非抱怨——抱怨给谁看呢?隐忍克己,坚定内心,对人的一生极为有用。

在LAB里待着没感觉,九月一开学.发现课上不少同学比我年青很多,清华,北大,南开的,中国人很多,他们有的本科直接出来,有的读了研究生出来.我在深 圳4年,新国大一年,比有的同学大五岁了, 汗一个.在新国大一年拿了个硕士,也没修啥课.在UMN, 第一学期就选了三门重课,算法,数据挖掘,操作系 统.数据挖掘是老板教,一定要学好;算法,老师说只给总分90以上的A(40多学生,每年大概有5人可拿A);操作系统没学过,不是CS出身.不过还好我 现在比在科大时要勤奋的多.算法我把各种算法书都精读,老师水平也很高,进步很快,期中考试后就知道拿A问题不大,数据挖掘是我的专业,从开始就没觉得会 有问题拿A,虽然我老板人很PICKY.操作系统第一次学,要在BERKELEY的NACHOS平台上做项目,清华的小同学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没办法只好 狂读CODE,关键时打了几个通宵做PROJECT.很快,一学期过去. 在科大时,尽拿80多分了,在这都是90好几,GPA也就那么回事. 

记得课余和一些中国同学聊天, 有人就问, 为啥你在深圳都工作了N年了还来读书. 我很认真的说, 因为我想做研究, 也想做FACULTY. 北大的同学叹了口气, 在UMN就算了吧, 而且你还得熬多少年. 我听着明白非名校, 又年龄大. 清华的孩子很直接, 切, 在CMU的师兄,师姐很多都找不到FACULTY, 我就不想了. 然后同情的看看我. 以前, 我喜欢争辩, 读博时已习惯用行动说话了.

关于这段,我有点拙见。曾经有师弟写信问我,说他大三了,想转行申请商科会不会太迟了。我的看法是,人生永远没有太迟,当然我也不会说本科永远没有太迟。假如这个师弟以“本科毕业后就去读商科Master or PhD”为目标,那么他的时间就比较紧了,跨专业申请商科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眼光放长远一点,纵观他的整个人生的话,那么就没有太迟,只要把握好现在就可以,申请,考研,或者工作几年后再深造读MBA,读MFE等等,只要他能持之以恒地付出,总有一天能入商科的道。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内心的重要性,否则怎么能坚持到曙光来临的那天?

还有,该高调宣传的时候就不要内向,勇敢地说出来。但是该努力的时候,就要务实一些,用行动告诉其他人。

博一很快过去, 修课变得相对轻松. 压力来自研究, 拿着RA, 一方面要替老板做项目, 还得想自己的PAPER, 有一段时间常去找导师, 希望能得到一些研究想法, 直到有一天, 导师说, If you are stuck, you have to work your own way out. 突然让我明白了研究是自己的事, 就开始自己找IDEA, 折腾到第二年快暑假了, 老板很严肃的把我找到他办工室, 说他支持我快两年了, 我研究还没开窍, 如果暑假还没进展要停RA了 (我们RA压力大, 一年一签). 想想当年一个学校给我的是五年的校长FELLOWSHIP, 25万, 心里就郁闷. 还好我其实那时有想法了, 只是还没写出来. 紧赶慢赶, 暑假把文章写完了, 那时写得真慢, 一天也写不出几句话, 一个ABSTRACT要写三天. 感慨, 现在写一篇, 有实验结果的话, 一天就够了. 老板看起来还满意. 不过我这第一篇PAPER的苦难历程刚开始.

第一篇PAPER写完了投出去, 到年底被拒, 说想法不错, 工作做的不够细, 写的不够好. 郁闷归郁闷, 还得改了投KDD. 还记得交的前一天, 查相关文章, 发现一篇刚发的JOURNAL文章有一个结果和我的一个贡献是数学上等价的, 那个难受就别提了. 和导师说过后, 他很安慰我, 说这经常发生, 拿掉这个贡献就好了, 那天晚上他和我一块做重大修改, 不过文章贡献少了一大块, 又被KDD拒了. 不过三个评委, 两个给的不错的评价. 第三个拒的莫名其妙, 感觉是敌人. (这个是伏笔,后面会提到)

只好接着改, 同时也在写另外两篇文章. 到第三年暑假还是颗粒无收, 不过写了快三篇了, 导师倒不催我了, 两个导师好象都觉得我研究没问题了. 我自己觉得特没面子, 第一篇文章被拒了一圈. 最后2003下半年, 第一篇文章总算发了个长文, 有四个REVIEWER, 还有一个WEAK REJECT. 当时也没放在心上, 想着PAPER反正收了, 很高兴 (现在发KDD也没那高兴劲).

去开会了, 做完了PRESENTATION, 四下转转, 发现一POSTER做的和我这篇是一样的想法, 换了一些英文. 当时很不解, 一看是从一名校出来的. 我费牛力找到那作者, 他明显躲着我, 而且显然知道我是谁. 联想我这PAPER的悲惨经历, 我开门见山, 你是不是REVIEW过我以前的SUBMISSION. 他也是学生, 开始不承认, 后来我说, 如果你不现在说明白, 我明天就在你做PRESENTATION的时侯公开提这个问题. 他想了想承认了, 不过强调以前拒我文章是因为我工作做的不到位. 我当时狂怒, 给导师发了EMAIL. 老板让我冷静, 回来他来处理. 当时全明白了, 为什么一直有个REVIEWER反对, 包括被接受的这次. 这片文章的JOURNAL VERSION也被REVIEW了三年才被收. 也是一个REVIEWER不停提新修改意见. 这PAPER真把我的政治斗争的素养给练出来了.

关于这段,我的理解为:某个名校的学生做的方向和熊辉教授类似,他利用做reviewer的权力把熊教授的paper压下来,然后发表自己的paper(甚至“借鉴”了熊教授的idea)。这种恶劣的行为提醒大家,国外的学术界也是存在这种品行不端的人的,科大的同学在读PhD期间一定要留个心眼,假如碰到类似事件的时候,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自己的权益只有自己争取。学术圈很小,做了亏心事的人是很虚的,一旦被曝光,他在学术圈就很难混下去了。

到了博士第四年, 走得没那么艰难了, 拿了统计的PHD MINOR, 也发了KDD. 一堆GOOGLE/AMAZON的人很感兴趣我设计的算法. 同时, 我开始大量分担导师的一些SERVICE. 我想因为我做事认真, 导师把很多重要的SERVICE交给我做. 我顺便就慢慢收集了很大一个资料库. 虽然我那时只是个学生, 但把很多教授的事都干了, 比如写各种推荐信, PAPER REVIEW, PROPOSAL REVIEW, 准备各场合的SLIDES. 导师这些方面都很强, 我有机会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学到了很多关于表达, 协调, 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 我博士毕业时的政治素养可能比大多数助理教授都要高很多.

同时我也大力加强了教书能力的训练, 明大是大学校, 什么专业都有. 我专门学了PRESENTATION, 和 EFFECTIVE TEACHING. 我们的条件不错, 投影设备很全, 我经常把自己晚上关在会议室练演讲. 同时也找机会去实习, 导师要求高, 除非是有名的LAB, 要不就不能去. 第四年暑假, 总算找到了去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实习的机会, 运气挺好把自己的算法用到生物数据, 发了个PSB.

实习回来, 要上JOB MARKET了. 都知道教职难找, 心里没底. 就建数据库, 准备海投了. 在这其间, 花了很大工夫准备TEACHING STATEMENT 和 RESEARCH STATEMENT. 数据库建好了, 从十月底开始投, 是一批一批放出去的, 看FEEDBACK, 再放下一批. 等待总是让人焦虑的, 还好, 不停有学校问导师要推荐信. 等到12月连续收到INTERVIEW通知, 在一, 二月排了五个INTERVIEW. RUTGERS我是放在第一个INTERVIEW, 因为是商学院, 没觉得他们会招我一个CS的. 就当练兵了.

去RUTGERS INTERVIEW, 我比较放松, 两天的INTERVIEW通常很STRESSFUL, 但比想象的好, 连吃早饭都在INTERVIEW. 领带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几个学校INTERVIEW下来, 吃到不少好吃的西餐, 大大改观了我对西餐的印象. 我第一轮五个INTERVIEW还没结束, RUTGERS的OFFER就到了, 吓了一跳. 不过没几天的功夫, 其他OFFER也都到了. 第二轮其他学校的INTERVIEW刚安排好. 这就要逼我做决定了.

从计算机系往商学院跳是个吃螃蟹的事, 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时我也有很大顾虑, 因为商学院比工程学院教学任务重很多, 做研究的时间相应就少. 我考虑的是做数据挖掘, 必须要靠近前线, 要能和商业应用打交道, 技术知识集和领域知识集是缺一不可的. 当时系里有教授赞成,也有教授反对. 有一个老师对我说, 你要去了商学院, 我再也看不到你做SERIOUS RESEARCH了. 还有老师说你能不能教商学院的学生, 言下之意是我英文都说不地道. 我还有顾虑, 导师的人脉都在CS, 我去商学院要白手起家; 而且后面的INTERVIEW, 学校越来越好, 让我有些不舍. 后来和两个导师谈了一下. 他们很赞同我的选择, 并说根据他们对我的了解, 我能在商学院生存下去. 副导师还对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大意是, 如果以你的能力可以去A生存, 你要选择去B+的地方. life will be much easier and you have more room to grow.

说到我的副导师, 人极聪明. 印度贵族出身, 父母是在美国拿的PHD回了印度, 他是全印度高考第二名. 一路名校, 四年从BERKELEY CS毕业,顺手还拿了个MBA.

干脆插播一下两位导师,两人风格很不同.大老板大局观很好,非常有VISION 和LEADSHIP. 副导师很擅长局部,能把事做细做好,也很能享受生 活.象下围棋,大老板很能布局,副导师很擅长局部死活和收官.读他们的博士很辛苦,因为要求南辕北辙.但收获很大,很感激他们

我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内功”和“外功”。“内功”又由大智和小智组成,小智即为做具体的事情的能力(即局部智慧),如这位副导师。顺便,科大的同学在小智方面普遍都没啥问题,是很能办实事的。大智则更多的偏向于视野,战略眼光,大局观,以及管理能力。“外功”则是表达能力,交流技巧,推销宣传能力等,也就是把你的内功展现出来的能力。Ps,科大同学在大智和外功方面做的还不够(统计层面上是这样,当然也会有做得好的),估计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学校的气氛也不太利于培养这些能力。

综合几天收集的建议,又思考了几天.下决心接受了RUTGERS的OFFER,把所有后面的INTERVIEW都取消了.其实,我这几天思考的不是接不接 受这OFFER,而是接受了以后该做些什么.二月底接受了OFFER,从MARKET上退出了.马上着手做了俩件事.第一件事是找了暑假在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做实习的机会.因为知道商学院对JOURNAL看的重,第二件事是把所有发过的会议文章做深做广,送JOURNAL.我第一年就要教四门课, 如果现在不深挖洞,广积粮,研究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我的LABMATE很奇怪,你怎么拿了OFFER更勤奋了. 

赶着去IBM RESEARCH做INTERN前把一堆JOURNAL SUBMIT了. 来到IBM TJ WATSON, 环境很好, 空气清新, 里面的研究人员大都名校毕业. 我的MENTOR介绍我给其他组员认识, 说我要去RUTGERS做FACULTY了, 另一个INTERN学生, CMU的, 小姑娘从罗马尼亚来, 好象是数学拿过牌的, 很AGGRESSIVE. 整个暑假很开心, 交了很多朋友. 还有一科大哥们, PRINCETON毕业去了DE SHAW CO, 很牛的公司.

从IBM回到学校, 答辩完了后和大老板长谈了一次. 向他请较JUNIOR FACULTY生存之道. 他说了很多, 最后一句是, You have to be strong all around (样样都要强).

来到RUTGERS头两星期忙备课, 第一次教课, 我倒不紧张. 教IT的课没必要紧张. 只是想着把知识点组织好, 有逻辑. 中间加些CASE,小故事,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些.一学期下来,感觉以前在明大的功夫没白费,效果还不错.学生EVALUATION都是>4.5 out of 5.0. 我知道这是很高的,对TEACHING就放了心,开始有时间做些新课题,第一年没博士生,我只好和中国的合作.那年因为教课只写了一篇KDD  SUBMISSION.差点还被人故意做掉.刚开始艰难啊.

记得2006年下半年, 我刚工作一年多. 学院内分FUNDING, 按规定优先给青年教师. 最后,所有青年教师都拿到了些钱, 除了我. 我也知道为什么, 我是计算机系毕业的,在商学院没人脉,没人照,又是中国人,不欺负你,欺负谁去. 我都有心理准备.平素吃些小亏也就不计较了. 我现在遇事总是先冷静5分钟,通常在学校走圈圈思考.想好了,这次我决定PASSIVELY AGGRESSIVE一次,把事情搞大. 我精心把过去一年的成就准备好,带着打印好的材料直奔院长办工室. 我进去就说, 报歉,我知道见你要预约,但我有些紧急的事就占用五分钟. 我们院长人很好, 就让我说了. 我先递上我的CV并说我过去一年发了四篇TOP JOURNAL(共九篇JOURNAL),院长说很出色.而后,我又递上过去一年我的 TEACHINGEVALUATION,院长看了觉得很意外,说没想到你教课这么好.我就立即问
你觉得我哪些方面要改进,院长说很优秀,要保持良好的势头.我就跟着说,这个內部FUNDING是不是用来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的, 院长说是啊. 我说,您觉得学院应不应该支持我,院长说应该.我说,那好吧,The Award Committee今年就没给我.院长很快打电话证实了一下,说报歉,今年钱分完了.我会保证以后特别关注你的CASE. 院长没有食言.

这里我引申一下,熊辉教授的这个案例背后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假如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抱怨怎么不给我funding啊,凭啥欺负新人啊,那最后多半没啥用。但假如我们站在这个院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熊辉教授先证明了自己做出的成绩,问院长觉得如何。院长当然识货,说熊教授你做的很好啊(这是认可),继续保持啊(这是套话)。Funding是不是要鼓励优秀年轻教师?显然啊,必须啊。那院长您觉得我该不该拿funding?顺着这个思维链下来,就只有一个答案:应该。可是不好意思,事实上,我没拿到啊。院长您看怎么办吧。

这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不说“我觉得”,而只是说“您觉得怎么样”,让对方顺着这个思维链考虑下来,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要让对方说出来)。

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是有理,但更需要重视与人交流的技巧,“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正是一种极重要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

联系到科大同学身上,比如套磁。一些同学套磁时写个CV就把自己的所有成绩,经历罗列出来,balabala写一大堆。话说对方教授一般都很忙的,他在茫茫多的文字当中如果没找到感兴趣的地方,或者时间有限,仓促之间看漏了重要之处,那么这次套磁就没啥用。但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方式,“站在对方教授的角度思考”。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教授要招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好的?重GPA的?还是重科研经历的(具体什么样的经历)?还是重视内推的(这个时候你就更多地要考虑推荐信了)?诸如此类。用你一切的手段去打听这个教授想要什么样的学生。然后衡量自己是不是那样的学生,或者说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能不能往那些方向进行“包装”,然后证明出来。然后对方教授一看,这学生的能力、研究经历怎么全是我想要的啊,那我肯定对他感兴趣啊。这才是应有的套磁思维链,不求“多”,而求“准”,投其所好。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的道理:很多时候,没有道理,只有实力。如果按道理来说,新人应该多关照,别对没背景的新人搞歧视,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道理啊,但是你觉得这些道理能起到多少实质性作用?没有相应的实力,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熊教授的那个思维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他的实力。他是先证明了自己的publication和teaching都很出色,得到院长认可了,那个思维链才能继续下去。换言之,没有那种实力(这是内功),什么思维链,交流技巧(这是外功)皆为浮云。

普京也说过,“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只有战争”。哇,好霸气外露啊,迷倒一片小妹妹了。其实“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个道理放到哪个国家都是成立的,但是没有实力,这道理说了有什么用?假如普京只是一个小国、弱国的领导人,他敢那么说?所以这些事都告诫我们,人生在世,不要纠结于认死理,太迂腐了(我感觉科大某些同学还是有点这个迹象的,理工男在这些方面表现的更明显),关键时刻要拿实力说话。

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件事后不久评全院的junior faculty teaching award, 奖给我了.我知道这个奖一年就一人,拿了它,评TENURE,不会有人刁难TEACHING了.在这个奖公开之前,还出了个小插曲.

一位老教授,给我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EMAIL,还CC给了系主任,和其他几个老教授,大意是虽然你RESEARCH还不错,但teaching is horrible, "a dis-service to our students". 我当时看了EMAIL,气得把椅子踢破了.还好没冲动,又出去溜圈,突然我就大笑,天助我也.路边行人还以为我疯了.我知道他为什么写这EMAIL,因为 我不是很听他的话...(JUNIOR FACULTY被剥削不是盖的), 一直有担心他会在评TENURE时会为难我.这下我不用担心了,我马上回去准备材料,把学生的TEACHING EVALUATION,学生给我的感谢 信,还有一些我自认好的SLIDES,打了个大包,回EMAIL给他并CC给学院领导和系里同事.EMAIL写得很诚恳客气,感谢前辈的指点,希望有机会 当面请教. 

这又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思维: 您看,这是学生的反馈,您看反馈意见如何啊。哦,还要感谢您的指点。

假如你是那个老教授或系领导,面对一封诚恳客气(交流表达的外功),又包含正面的学生反馈意见(熊教授的teaching内功)的回信,你会怎么办?

还有就是,在逆境中也要有意识和眼光发现机会,这验证了那句话:遇到事抱怨是没有用的,要想怎么解决。

这次机会真是上天所赐, 系主任把我找去说不用担心, 那老教授向来PUSH年青老师, 说我做的各方面都很出色. 院长也找我说了类似的话, 并说没有CREDENTIAL的COMMENTS, 学院是不会TAKE的 (一切尽在我意料中). 那老教授没回我的电邮, 我等了一段时间, 找了个机会主动和他聊这事, 我想给他个台阶下. 他只是说以为中国老师在商学院教书都不好, 想当然了. 后来我拿了TEACHING AWARD, 他再也不轻易找岔了. 我的生存空间在FACULTY第二年一下子宽松了很多.

自己的权益只有自己才能争取,任何人都没法依赖。而且,要讲究政治素养和斗争技巧。

毕业时拟了个计划, 第一年专注TEACHING, 因为有毕业前六个月打下的基础, 第一年的RESEARCH看起来进展很快. 不过我知道老本会吃完的. 我是个WORRY-TYPE, 如果没有十篇PAPER在REVIEW QUEUE里, 我是不会放心的. 2006年只投了一篇KDD, 就差点被人做掉. 因为第二年的重点是回到RESEARCH, 所以2006年暑假就开始整合资源, 准备课题冲击2007年KDD. 这次同时有七个课题, 写了快九个月. 我相信集团性冲锋, 敌人是挡不住的. 07年的KDD确实大丰收, 中了四篇. 当时很高兴, 后来在FUNDING上吃了几次大亏, 明白不能太显眼 (后来两年就少投了些).

到了2007年暑假, 因为和国内的合作, 来美国七年第一次回国. 总算TAKE A BREAK. 回国还有个目的, 想面试些学生. 我挑学生标准和很多老师不一样. 我喜欢处于困境中的学生, 我看六个字: 精神, 意志, 习惯. 没有向上的精神, 人就没动力; 没有坚强的意志, 人就不能在困难中坚持; 没有良好的习惯, 就不会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的潜力. 处于人生困境中的学生加上这六个字就是我FAVOR的学生.

这就是熊教授喜欢招的学生,以后有同学要套他磁的时候就要注意策略了(还记得前面说的套磁思维链吧)。

对于这点,我也是深有感触。勇气,自信这两样东西绝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与困难挫折的不懈抗争过程中渐渐磨练出来的。一帆风顺的人生过程对于人的成长往往不是好事,这个观点应该已经深入人心了。遇到困难挫折,一部分人立刻就退缩了,一部分人坚持了会,但毅力不够,中途放弃了,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坚持到最后。倘若一个人能一次次地面对困难,成功克服,或者失败了后继续站起来,那这个人一定是足够坚强坚定的,往往能有所作为。隐忍克己,坚定内心,正是不断克服困难的学生的长处,尤为宝贵。在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与勇气,自信相遇在路上,而这些正是一个PhD的宝贵品质。

上面那段话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否则就满世界都是牛人了),我在后文中也会提到“知行合一”的理念。

说一说, 我为什么喜欢人生困境中的学生. 因为我曾经也是从人生困境中爬出来, 知道困境中的不易. 我想给困境中的学生一个机会, 因为我知道他们会特别珍惜我给的机会, 和我当年一样. 饿虎虽然瘦, 下山了迸发出的能量比猛虎还大. 当然那六个字不能缺, 其实还一条, 数学不能差.

数学不能差。

数学不能差。

数学不能差。

数学不能差。

可能我上面强调精神, 意志多了. 实际上WORK SMART很重要. 前面提到过, 我帮导师做SERVICE, 是要花很多时间的. 我只和老板提了个要求, 希望他能提供他以前的样本. 事实上就写推荐信一件事上, 我就建了各种推荐信的资料库, TENURE LETTER, PHD JOB LETTER, MASTER JOB LETTER, IEEE FELLOW RECOMMENDATION LETTER, GREEN CARD LETTER. 将来我可能需要的各种推荐信的场合我都准备好了.同样对与PAPER REVIEW, 我也有一套资料库.每年我要担任十几个会的PROGRAM  COMMITTEE,和十几篇JOURNAL REVIEW. 如果没有SMART的方法,不可能SURVIVE,基本上我把REVIEW程序化,很多 PAPER一看就知道不行, 不行的原因有很多共性.我一般快速翻一下PAPER,5-10分钟.就决定了3个CATEGORY, 收, 不收, 待定.  收, 不收的可以半自动处理. 待定的花些时间细读.

大概到第二年暑假快结束,申请了IEEE SENIOR MEMBER,毕业才两年加上以前的工作经验勉强凑够了十年PROFESSIONAL EXPERIENCE.找了三个IEEE FELLOW写推荐信, 很快就批了. 下一步就该评IEEE FELLOW了,不过别迷信IEEE FELLOW

很快第三年开始,就要准备三年中期REVIEW的材料,过程和评TENURE一样,就是不需要外面的推荐信.翻过年到2008了,很快拿到中期 REVIEW结果,评价非常好.学院的评价是,我的成就已可拿TENURE.期间还拿了全学院唯一的年度研究奖.很快到暑假,我又要重新送材料评 TENURE.不费事,因为刚做过,唯一的麻烦需要十封校外推荐信.这个很重要,如果有一人说不好都有麻烦.十月把材料交上去,很快系里,学院都全票过 了.报送学校.这段时间有点紧张,在我之前我们系的三个TENURE CASE都被毙了.他们都是正常时间申请的.我提前了太多,要不然,也不用紧张.到 了2009年APRIL 2,我在开车, 突然收到一个电话是院长打的,我知道是好消息,是在学校COMMITTEE全票通过,还拿了RUTGERS  BOARD TRUSTEE AWARD.这个奖是从刚PROMOTION的教授中选的,算是给商学院争光了.这几件事破了不少商学院和RUTGERS的 纪录,就不吹牛了.

从2005年8月,到2009年4月,一切回想起来就象一瞬间,一切是按我当年的计划走的,不过没想到走得这么快.我大概是CS跳到商学院的唯一的中国人.我应该写些从我的角度看到的一些区别.

在读博其间, 花了很多的时间观察学术界的牛人, 包括我的两个导师. 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长处, 就是各方面能力均衡, 并都很强. 事实上, 世界上多种竞争, 归根结底是资源的竞争. 牛人获取资源的能力都很强. 总结一下, 学术界获取资源需要五种能力: 研究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能力, 管理能力, 和市场推广能力. 大牛五种能力都很强. 首先, 研究能力(内功中的小智)是基础, 没有对研究方向的敏锐性和对研究的超强把握能力, 是很难有开创性工作, 也很难服众. 牛人是有传承的, 总有几个弟子也会成为牛人. 其次, 光研究好, 表达能力不强也是不行, 因为牛人的产生, 往往是有人推的. 特别是当今, 强人太多; 所以人要牛, 还要有表达能力让人知道你的牛, 同时能够把复杂的东西以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本身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和牛人气质.(此为外功) 第三点的组织能力是关于领导力, 组织大项目, 大型活动的能力(内功中的大智). 这一条是区别大牛和小牛的关键. 组织大型活动(会议, 期刊)往往就是建立获取资源的平台. 西方不流行赤裸裸的贿赂, 流行资源的交换. 管理能力是贯穿牛人成长过程的必须的生存法宝, 万事开头难. 刚做助理教授, 要学生没学生, 要资金缺资金, 要时间没时间, 要支持有剥削. 唯一的办法是高效的时间管理, 有效的借鸡生蛋, 量入为出的财物管理, 借力打力的纵横捭阖.

打个岔:

在美国很多的中国人专业能力都很强, 但做经理的和老板的往往不是中国人. 很多的时侯, 事做的很多, 没有得到多少承认. 究其根源, 是表达能力不行. 关键是意识, 中国的教育偏科, 急功近利的厉害, 一个综合素质很强的学生很容易被高考体制淘汰. 中国古文里有的是管理的案例, 可惜很多人都没时间读.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 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 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鬼谷子这段话很有意思, 善于表达的一定也是善听. 我大老板就有这技巧, 常常听人说他在会审项目报告时做的总结报告很棒. 我知道他去开PANEL前都没读过PROPOSAL, 他善听, 一般他先仔细听每个人对一个PROPOSAL的意见, 然后他能把握住PROPOSAL的优缺点, 并了解PANEL的政治态势, 并做出POLITICAL RIGHT总结. PROGRAM DIRECTOR是很喜欢用他的SUMMARY. 以最短的时间, 取得最大的CREDIT. 想想很多助理教授花几天读一个PROPOSAL, 效率高下可见.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帅才和将才的区别在哪, 当年林彪写下红旗还能打多久? 老毛就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两人境界, 视野的高下可见. 同样, 科大在中国被唱衰了多年, 为什么国外的教授还是喜欢招科大的, 为什么还有众多科大学子在学术届崭露头脚. 我有机会接触不少清,北的学生. 清华的学生基础扎实, 不过往往容易认命, 也容易陷入品牌的迷失. 常常会听到他们说, 我在CMU, MIT, STANFORD的很多师兄, 师姐都在学术上无见树, 我就不想了. (这个地方我插一句,熊教授当年写这个自传的时候,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的,写的也相对比较随意,对清华学生有他的看法。这里编者不便表态,但是为了尊重熊教授,没有删减原文。不过大家对待他人的想法应该持着“取其精华”的态度,而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换句话说, 红旗是不需要打了. 很多科大人长期有着一种精神, 不抛弃理想, 不放弃努力, 拥有战斗的决心. 如果这种精神能在科大保持下去, 科大的红旗就不会倒.

科大人一直都传承着这种精神,但仍有一个问题:科大同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下全面发展,比如大智,比如外功。在绝大部分时候,方向比速度重要(@TY),速度么大家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在把握方向上还需要多下点功夫,个人拙见。。。。

从2005年到目前, 在商学院快有五个年头了. 在这五年中, 首先完成了教学的转型. 从大学到博士一直受到正统的理工教育, 强调逻辑, 推理, 数学. 如果把理工的教学方法直接用到商学院, 必然撞墙. 商学院不喜欢太抽象的东西, 学习方法追求感性认识, 需要案例, 故事. 授课方法更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交互, 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讲授一个概念前, 一定要强调商业应用, 要回答为什么要学? 我把这叫教学三部曲, WHAT, WHY, AND HOW? 首先, 从应用中引出问题, 并解释这是什么概念/技术/模型, 然后扩展出更多的应用, 这时候往往用案例, 讲故事. 这中间顺便插进些比较SOLID的知识. 这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法.

学术届, 成功的教授很多. 但成功的路确有不同, 我观察到好几种. 首先来介绍下我的学术路上的大恩人, 也是我的祖师爷, Professor C. V. Ramamoorthy, UC- Berkeley CS 的教授. 他是我小老板的导师, 我在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 实习的时候认识的他.

如果学CS的校友不知道他, 那你们可能知道他的华人大弟子, Professor Benjamin Wah;他当过IEEE主席. 如果你们也不知道 Professor Wah, 那你们一定知道Professor Wah的学生计算所的李国杰老师. Professor Ram是 Founding Editor-in-Chief of IEEE TRANSACTIONS SOFTWARE ENGINEERING 和 IEEE TRANS.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孔子有72门生,Professor RAM有73个学生.有一半多是IEEE FELLOW.他给我写的推荐信有一句话"I strongly believe that Hui has the potential to reach the same high level of achievement."

当时我在实习时,小老板让我联系他,当时PROFESSOR RAM已退休.我买了一盆中国人的富贵长寿竹,租了一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去到他豪华的家,在一个有GOLF场的围墙里,还有门卫.在美国我还是第一次进这种社区.

Professor RAM 当时70多岁了,说话慢但很有条理.他很有兴趣的了解我的研究,他和我想法一样都认为DATA MINING很有前途.他知道我想做FACULTY,就传授了他的一些经验. 多了就不介绍了,说些不敏感的.

1)对学生,要象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要帮助他们成长.

为他人考虑,后文会提到。
2)对金钱,要看得开.记得钱散人聚,钱聚人散.
3)对科研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所以同学们要想清楚出国的动机。

4)要能把握住把科研转化成生产力的机会.

眼光,大智
5)多交朋友,广种善源.


我知道他的一生就是这么做的.

科大的学生有内涵, 不过很多学生不擅长表达, 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时会缺乏职业化的表现. 我介绍下我的职业准备, 希望对师弟, 师妹有借鉴作用.

我观察到在职场, 人们往往有很强的思维定式, 很容易把不同人群stereotype. 比如, 在美国商学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不能给出上乘的PRESENTATION, 不能教出引人入胜的课程. 同样, 很多中国其他高校的学生常认为科大人不擅长言辞, 交际. 在这种时候, 如果我们能打破他们的定式思维, 让他们有WOW的感觉, 我们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机会.

个人经验, 培养职业化的表现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 专业化的自我锻炼. 当有了职业目标后, 一定首先搞清楚职业需求, 而后积极收集并建立这个职业的知识库, 并找到这个行业的STAR供观察和模仿. 比如说, 我读博初期, 就打算做老师. 很找我就搞明白了找FACULTY的基本步骤和要准备的材料:

1) COVER LETTER
2) CV
3) TEACHING STATEMENT
4) RESEARCH STATEMENT
5) PERSONAL WEB SITE

下一步就是收集每一年的JOB MARKET STAR的所有上面的资料. 成功人准备的材料往往很PROFESSIONAL.在这个职业的知识库慢慢建立的过程中, 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相关材料, 也知道自己离最好有多远. 可以有针对性学习, 提高.

另外, 我常参加 JOB INTERVIEW TALK. 好的TALK, 一定有好的SLIDES. 我总是努力要到好的SLIDES. 每次试着讲这些好的SLIDES,可以体会到组织和逻辑上的优点,并学习之.

从这里开始,熊教授讲述了一些他的人生感悟。

"亲福神, 远衰神"

古人说, 亲君子, 远小人. 我个人体会, 在前进的路上, 要时刻注意"亲福神, 远衰神". 人们总是喜欢给他人的成功找理由"运气好", 言下之意是成功可以复制, 如果运气可以复制.

其实成功的人运气是不错的,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观察是, 成功的人很善于"亲福神, 远衰神". 福神常在, 所以运气好. 那么下面就有两个问题?

1. 怎么区分福神和衰神?
2. 怎么请来福神, 请走衰神?

首先说怎么区分福神和衰神?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 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把握福神相对容易. 因为我对学术圈的观察较多, 就用学术圈的案例. 学术圈的明星年青时, 大多有自己的福神保护. 所谓年青时跟着了一个成功的福神导师.

那, 是不是所有的有名的教授都是福神? 答案是NO. 有的教授成名, 却不知道, 或不愿意, 或不努力帮助自己的学生成功. 怎么判断? 1) (间接方式) 看成果, 学生就业, 论文署名情况; 福神导师总是会小心照顾学生的利益, 这些从论文署名, 学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 2) (直接方式) 听口碑, 其他学生的口述和周围人的看法; 有一个问题, 福神导师通常NICE, 但不是NICE的有名导师 都是福神导师(有些人NICE, 但不知道或不努力帮助自己的学生成功).

是不是所有的年青的教授都还没成长为福神? 答案是NO. 同样要观察. 有的年青导师是很会请福神, 避/送衰神, 因而非常有潜力成为福神导师. 年青导师变为福神导师的过程, 年青导师的学生可更容易学会, 请福神, 避/送衰神.

事实上, 大家都知道的公认的福神导师是很难请的. 等后面介绍怎么请福神, 避/送衰神, 会更详细.

下面说说衰神:

在成长的路上, 人不可避免遇到: 1) 凶恶的人, 2) 贪婪的人, 3) 阴险的人, 4) 负面的人, 5) 粗心不负责任的人, 6) 容易骄傲的人, 7) 自私的人, 8) 容易冲动的人, 9) 好勇斗狠的人;

1) 2) 凶恶, 贪婪的衰神容易区分, 自然知道躲避

3) 阴险的人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这种衰神很危险, 因为他们的破坏性经常在关键点. 所以, 要从小事, 多方面观察. 不光是对自己的作为, 还包括对他人的作为. 比如, 在会上我就碰到过一人, 明确告诉另外一个中国老师, 说我最近REVIEW了你的PROPOSAL, 说了很多好话, 可惜还是没通过. 其实, 我也在那个PANEL, 事实和他说得完全相反, 这种衰神知道后就应该千方百计避开.

4) 下面一种是非常NEGATIVE的人, 他们看什么都很负面, 非常善于从鸡蛋里挑骨头, 总是能看到并不停的提意见. 人是需要在一种积极, 阳光的环境中成长, 就象"孟母三迁"所描述的, 一个阳光的环境是很重要. NEGATIVE的人很可怕, 他们会KILL所有他们REVIEW的PAPER, PROPOSAL, 总是破坏发展的MOMENTUM. 这种衰神也相对容易判断出来, 要想办法送衰神.

5) "粗心不负责任的人" 是做事需要避开的. 身边的助手, 学生, 合作伙伴, 不能有粗心不负责任的人, 因为他们会在某个事业的关键点带来灾难性损失. 观察粗心的人, 要多看小事.

6) "容易骄傲的人" 的视野和抱负其实很狭窄, 这种人通常达到目标就失去一种平和奋斗的心态. 这种人可以共患难, 不可以共享福.越王勾践就是这种人. 区分这种人, 不 是很容易, 通常需要一定的了解, 知道他们的人生抱负,就可判断. 比如, 有的老师从来没把TENURE当作一回事, 他们很早就想的更远,他们是以 人的一辈子作为奋斗的时间尺度.

7) 自私的人, 也是很容易从生活中观察出来的. 这种人在危难关头肯定会抛弃你. 所以, 不可委以重任.

8) 容易冲动的人, 通常是热心肠, 属于经常好心办坏事那种. 冲动是魔鬼, 常和有魔鬼倾向的人混一块, 厄运就常在.

9) 好勇斗狠的人就更可怕, 绝对属于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的类型.

介绍完了福神, 衰神鉴定, 下面介绍怎么请来福神, 请走衰神?

编者写这段话的时候没有看原文,先写写自己对于“请来福神”的理解。对于请福神,必须要明确一点的是,你只有对别人nice,别人才可能(注意只是可能)对你nice。很难想象假如你对别人就很tough,人家怎么对你nice得起来,毕竟谁都不欠谁的。

当大家第一次遇到某人时,没法立刻衡量出来对方这个人如何,那怎么办?

那你就先nice一点,舍得舍得,先舍再得。

这也引申出来一个大巧若拙的道理,“吃亏是福”。具体解释为,心中有数的、适当的吃亏是福,人要能为他人付出,表面上看是吃了亏,但往往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一个人倘若一辈子斤斤计较,不肯吃亏,那么这个人就肯定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吃了无数亏。

说完“吃亏是福”的理念,接下去就是“请福神”的另一个能力:看人的眼光。

我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但绝对不会说“士为所有人死”,那有多少条命也不够用的。这就是说明, 有些人值得你为之付出,而有些人不值得。这就涉及到看人的眼光问题,谁值得谁不值得。这种眼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感恩的心。

曾有人说“单词量不一样的人怎么能在一起。”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是“有感恩的心的人与没有的人怎么能在一起”,这倒是对的。不是势利,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毕竟谁都不欠谁的。明知有些人没心没肺,无感恩的心,那么这种人和他保持距离就行了,你对他再好,他的能力再强,也很难成为你的福神。

这也是我强调大家要先对别人nice一点,这样可以让你更好地发现对方是否具有“感恩的心”,而且要仔细观察,对方的“感恩的心”是流于表面还是发自内心,这很重要,拨开表象看本质。

至于你付出了之后,发现那个人不值得,那就算是你吃了点亏呗,不过能让你看清楚一个人的本质,也是极大的收获,以后小心他就行了。

所以要广交善缘,遇到值得为之付出的朋友(or 知己),要拿出行动来,不过当然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力只是一方面,要拿出自己的诚意、态度。倘若这个人能力比你大,那么他就很可能成为你的福神。


请福神, 本事特强的靠实力, 公认的福神大家都知道, 因为福神也在请未来福神, 而且福神对未来福神地判断是很准的, 从大PROBABILITY角度, 本事特强的容易入福神法眼. 当然如果本事特强的有众多衰神附身,福神还是会走开的.

本事不是那么强的, 那就得靠眼力和诚心, 当然要没有衰神附身, 能够有眼力看到潜在福神, 并能用诚心去打动潜在福神.


上面可以看出, 请福神是要修内功的, 一些重要的内功:

1) 好习惯
2) 大智慧
3) 擅学习

1) 好习惯包括好的做事习惯, 诚恳的待人接物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 好的做事习惯包括做事认真, 仔细, 小心谨慎; 诚恳的待人接物习惯包括对人有礼貌, 不以貌, 财, 色, 权而有待人差异; 健康的生活习惯神州网就太多介绍了. 联系下科大教育, 科大帮助我们训练好的做事习惯. 另外两个欠缺.

2) 大智慧先不讲.

这里熊教授暂且没说,以下是我对于“大智慧”的几点拙见。我在前文中提到,“大智则更多的偏向于视野,战略眼光,大局观,以及管理能力”。这些说的是“智”的成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德”的成分。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其实,说到底德也是一种大智。正如前面提到的“感恩的心”,“吃亏是福”,都已经包含了“德”的成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普遍浮躁的社会,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即使物质文明有了极大进步,也存在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现在的整体道德水平、风气,是不如以前的,那么德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别人普遍缺乏而你有,那么这就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德也是公认的正面取向,是光明正大值得提倡的(只是很多人做不到而已)。另一方面,德是什么?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他人考虑。

人性非善非恶,却是处于善恶之间的一个不稳定态,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扰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曾经有对善的向往(这个是不确定的,随着时间推移,有人仍保留着,有人却已经失去了信仰,丧失底限),同时却也包含着七宗原罪伴随一生(这个是确定的)。人生在世两大原则:

  1. 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因为每个人都背负七宗原罪。但也正因为大家都有这些原罪,所以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在一定限度以内)。
  2. 不要把每个人都想得太坏(但不否定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那种没有底限的人),有些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他们内心深处其实仍存善念,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善念。

假如一个人品性高洁,处处都能为他人考虑并付出(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对方要值得为之付出),与人交往时吃点小亏不算什么,失小利而成全大义(即德),那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道自在人心。为人千万不可小气贪财,要有足够的胸襟器量与纵观全局的眼光。而这也是隐藏在“吃亏是福”背后的本质。

除了“德”以外,大智还剩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没有这个因素,就没有大智,也没有前面所说的一切。

这个因素叫做“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主张最早由阳明先生,王守仁提出,意在“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行合一,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但其实是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的至理,其难度之大,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四个字很容易理解,但其实他们是知道而做不到的。

知道,不等于做到。

正如前面罗列的那堆“遇事抱怨是没用的”,“感恩的心”,“大胜靠德”等等道理,可以说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做不到。知而不行,不可谓知,知亦无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时刻鞭策自己,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知行合一”的至理。

这里再多说一句,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仍有一个重要的后续理念:变通。

人要在内心深处坚持自己的信仰、原则,但在遇到具体情况时一定要能学会变通。

变通是知行合一的一个重要补充,保持原则的变通,不算违背“知”。

若能做到“知行合一”,一切的“知”才有意义。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阳明先生的最后遗言,而他也正是用一生的“行”印证了“此心光明”。


3) 擅学习, 首先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犀利的观察力,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要有百川入海的宽容的接受能力. 科大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培养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 观察力也很SHARP, 不过很多缺乏宽容的接受能力.

有能力观察到不同, 首先要想到, 为什么就有不同. 是不是存在就是合理, 我能够改变什么, 如果不能改变, 就应该总结学习并MOVE ON, 寻找其他有价值的知识智慧, 不要深陷其中. 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 我绝对不是第一个看到这个问题的, 前人有没有努力过, 教训是什么, 现在是不是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把观察到的转换成自己的智慧.

1) 凶恶的人, 2) 贪婪的人, 3) 阴险的人, 4) 负面的人, 5) 粗心不负责任的人, 6) 容易骄傲的人, 7) 自私的人, 8) 容易冲动的人, 9) 好勇斗狠的人;

下面来送/避衰神

1) 凶恶的人 

凶恶的人通常智商不高, 他们的出现通常好预测,因而容易避开或引开. 

2) 贪婪的人

贪婪的人太过追求利, 最好的方法是在贪婪的人面前尽可能不要"露财".

3) 阴险的人

阴险的人最可怕, 是属于小鬼难缠类型. 要充分利用制度或环境, 尽快消除隐患.一个好方法就是捆绑,把你要做的事和阴险的人要顾忌的人捆绑在一起.  举个例子,找出所有和阴险的人有CONFLICT OF INTEREST的人, 把其中一个人拉进来一快做这件重要的事. 最省力的方法是和阴险的人做 一次合作伙伴,可以把利益大头让给他. 从此以后, 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阴险的人放在CONFLICT OF INTEREST名单上. 

4) 负面的人

负面的人通常很自负, 这种人基本上对他人的事物多有负面的看法. 比如说, 一个负面的人审十篇文章,给的最好的SCORE就是WEAK  REJECT.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避开负面的人,具体可以用上面捆绑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有机会多夸负面的人,他们对他人的夸奖总是很受用的. 负 面的人其实也有一些正面的作用, 每当我取得一些成就,需要冷静的时候,就找负面的人聊天,他们很快会指出我的短板, 让我立即有奋斗的方向. 

5) 粗心不负责任的人

有一种人很热情, 你托付的事, 肯定是抢着答应, 事却要么不做, 要么草草做. 这种人非常耽误事, 还不如那种明确说NO的. 这样的人最好就不要麻烦了.

6) 容易骄傲的人

容易骄傲的人也分好几种, 最难送的是那种, 容易骄傲还有STRONG EGO. 这种人, 没办法可以改变, 只有走为上, 避开. 有一种容易骄傲的人是人生前面走的太顺, 没有意识到骄傲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 可以多让他们和负面的人谈心, 或让他们受些挫折, 他们通常可以明白过来.

7) 自私的人

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AGGRESSIVE SELFISH, 另外一种是PASSIVE SELFISH. 如果遇到带有侵略性的自私的人, 我通常是以后不合作了, 退避三舍. PASSIVE SELFISH的人通常很有原则, 他们在心里有条线, 他们不会为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这种人相处其实倒也简单, 充分尊重他们的利益就好了.

前面卖了个关子, 本来想再等等, 现在觉得还是该早点拿出我的"大智慧"来, 博人一笑:

2) "大智慧"

八个字:

"锐意进取, 难得糊涂"

"锐意进取"就是要努力培养好习惯, 摒弃坏习惯, 要请福神, 送衰神; 学习上要包容并蓄, 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犀利的观察力,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要有百川入海的宽容的接受能力; 最后还要有契而不舍和忍耐的精神.

"难得糊涂"

孔子夸宁武子这个人, "邦有道, 则知, 邦无道, 则愚. 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该明白的时候明白, 该糊涂的时候, 就糊涂.

后人郑板桥也有难得糊涂说,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因为是提前拿的TENURE, 第一个学生才毕业. 不过我很欣慰, 她在RESEARCH SCHOOL找到了教职, 当了教授. 回头看来, 往事历历在目.

记得我AP第二年 (第一年没学生) 和这个学生打电话, 劝她TAKE我的OFFER. 她当时非常犹豫, 我也可以理解, 我是AP, 没名气, 学校排名也不是TOP. 我只是告诉她, 我会努力培养她, 给她机会, 帮她成功. 主要是我有培养计划, 和她分享了. 最后她决定来了, 我不再是光杆司令.

想想那时好惨, 要钱没钱, 要人没人. 我们的组会就在我办公室里开, 我是倾我所力去帮助她成长. 我培养学生, 首先是从信心抓起的.

她是生物统计系毕业的, 统计背景不错, CS背景不强, 所以我给她选的题是CORRELATION COMPUTING. 知人善用是必须的. 让学生从她所长开始, 就比较容易出成果建立信心. 这在我好几个学生的身上都体现出来了, 前不久我的清华毕业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名校的同学题目都还不知道, 他已经有好PAPER了, 他觉得很得意. 我略懂兵法, 深知士气的重要.

(题外话, 其实对RUTGERS这个LEVEL的学校来说, 能够招到好学生, 但问题是学生缺乏信心. 现在科大有些学生也有这问题, 学生和当年比差在自信心上; 当年的科大, 象我这样平庸的学生是从来不缺自信的. 我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为了培养她的自信, 我花了很大的精力. 她当年总是和我说, 从RUTGERS是没希望进RESEARCH SCHOOL做FACULTY. 我就告诉他, 当年在UMN我的清, 北同学也是和我这么说的. 我不做到了吗. 一定要有信心, 知道坚持. 第一年, 我就找LAWRENCE BERKELEY LAB的以前的MENTOR给她实习机会. 要培养士气和信心, 就要先创造比较优势, 让她比她所知道的其他名校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 我坚持动用自己的一切CONNECTION把学生送到RESEARCH LAB去做实习. 我暑假不留学生在学校做研究, 只要是RESEARCH LAB, 我都鼓励, 帮助学生去. 第一个学生去过LAWRENCE, IBM RESEARCH, YAHOO LAB, PANASONIC LAB, 第二个学生也去过PANASONIC LAB, 今年要去NEC LAB.

信心培养的关键是要很快发现和使用学生的所长, 迅速形成生产力. 争取让学生在头两年就有行业顶级文章, 有了顶级文章, 就可以有高端的RESEARCH LAB实习机会, 可以有机会和其他行业顶尖人物合作. 两年后, 就可以对其他TOP UNIVERSITY的同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生有比较优势, 信心自然会加强, 学生就会象下山的猛虎, 充满活力, 人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正反馈就来了.

我始终相信博士培养是个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 好的导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平衡发展. 其实当FACULTY, 文章并不是全部, 研究方向, 研究课题其实很重要. (慢慢写)

每个科大人都有自己的不凡之处, 难在怎么挖掘出自己的不凡之处. 我最近给我学生总结学习数据挖掘要4个给力:

1) 观察力: 不能光用眼睛看, 要靠心去体会, 靠气去感应. 这包括对内了解自己, 对外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案例.
2) 思考力;
3) 决策力;
4) 执行力; (知行合一)

--------------------------------------------------------------------------------------------------------------

熊辉教授写到这里后,连载就暂告一段落了。读完他的这些经历之后,编者只有两个感觉:震撼与佩服。另一方面,他作为faculty确实非常忙,不知下回更新是何时。期待他的后续。

------------------------------------------------------------------------------------------------------------------

顺便,这里为中科大bbs的商学院飞跃版,BizFly打个广告,宣传片在此:http://share.renren.com/share/253186760/13044620091?from=0101090202。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BizFly,关注科大商科。

SkyWalker

2012.5.19

阅读记录:read tw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