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Winsock I/O方法本章重点是如何在Wi n d o w s套接字应用程序中对I / O(输入/输出)操作进行管理。Wi n s o c k分别提供了“套接字模式”和“套接字I / O模型”,可对一个套接字上的I / O行为加以控制。其中,套接字模式用于决定在随一个套接字调用时,那些Wi n s o c k函数的行为。而另一方面,套接字模型描述了一个应用程序如何对套接字上进行的I / O进行管理及处理。要注意的是,“套接字I / O模型”与“套接字模式”是无关的。套接字模型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套接字模式存在的某些限制。
Wi n s o c k提供了两种套接字模式:锁定和非锁定。本章第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模式,并阐释一个应用程序如何通过它们管理I / O。如大家在本章的后面部分所见,Wi n s o c k提供了一些有趣的I / O模型,有助于应用程序通过一种“异步”方式,一次对一个或多个套接字上进行的通信加以管理。这些模型包括s e l e c t(选择)、W S A A s y n c S e l e c t(异步选择)、W S A E v e n t S e l e c t(事件选择)、Overlapped I/O(重叠式I / O)以及Completion port(完成端口)等等。到本章结束时,我们打算对各种套接字模式以及I / O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同时,帮助大家判断到底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应用程序的要求。所有Wi n d o w s平台都支持套接字以锁定或非锁定方式工作。然而,并非每种平台都支持每一种I / O模型。如表8 - 1所示,在当前版本的Windows CE 中,仅提供了一个I / O模型。Windows 98和Windows 95(取决于安装的是Winsock 1还是Winsock 2)则支持大多数I / O模型,唯一的例外便是I / O完成端口。而到了Windows NT和最新发布的Windows 2000中,每种I / O模型都是支持的。
8.1 套接字模式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 Wi n d o w s套接字在两种模式下执行I / O操作:锁定和非锁定。在锁定模式下,在I / O操作完成前,执行操作的Wi n s o c k函数(比如s e n d和r e c v)会一直等候下去,不会立即返回程序(将控制权交还给程序)。而在非锁定模式下, Wi n s o c k函数无论如何都会立即返回。在Windows CE和Windows 95(安装Winsock 1)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仅支持极少的I / O模型,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适当的步骤,让锁定和非锁定套接字能够满足各种场合的要求
8.1.1 锁定模式对于处在锁定模式的套接字,我们必须多加留意,因为在一个锁定套接字上调用任何一个Winsock API函数,都会产生相同的后果—耗费或长或短的时间“等待”。大多数Wi n s o c k应用都是遵照一种“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来编制的。在这种模型中,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或写入)指定数量的字节,然后以它为基础执行一些计算。程序清单8 - 1展示的代码片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段代码的问题在于,假如没有数据处于“待决”状态,那么r e c v函数可能永远都无法返回。这是由于从语句可以看出:只有从系统的输入缓冲区中读回点什么东西,才允许返回!有些程序员可能会在r e c v中使用M S G _ P E E K标志,或者调用i o c t l s o c k e( t 设置F I O N R E A D选项),在系统的缓冲区中,事先“偷看”是否存在足够的字节数量。然而,在不实际读入数据的前提下,仅仅“偷看”数据(如实际读入数据,便会将其从系统缓冲区中将其删除),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编程习惯,应尽全力避免。在“偷看”的时候,对系统造成的开销是极大的,因为仅仅为了检查有多少个字节可用,便发出一个或者更多的系统调用。以后,理所当然地,还需要牵涉到进行实际r e c v调用,将数据从系统缓冲区内删除的开销。那么,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呢?在此,我们的目标是防止由于数据的缺乏(这可能是网络出了故障,也可能是客户机出了问题),造成应用程序完全陷于“凝固”状态,同时不必连续性地检视系统网络缓冲!为达此目的,一个办法是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一个读线程,以及一个计算线程。两个线程都共享同一个数据缓冲区。对这个缓冲区的访问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用一个同步对象来实现的,比如一个事件或者M u t e x(互斥体)。“读线程”的职责是从网络连续地读入数据,并将其置入共享缓冲区内。读线程将计算线程开始工作至少需要的数据量拿到手后,便会触发一个事件,通知计算线程:你老兄可以开始干活了!随后,计算线程从缓冲区取走(删除)一个数据块,然后进行要求的计算。
在程序清单8 - 2中,我们分别提供了两个函数,采取的便是上述办法。在两个函数中,一个负责读取网络数据( R e a d T h r e a d),另一个则负责对数据执行计算( P r o c e s s T h r e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