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
 
posts - 51,  comments - 28,  trackbacks - 0

1。先来介绍REPORT类型的CListCtrl:
首先使用下面的语句设置CListCtrl的style:
 DWORD SetExtendedStyle( DWORD dwNewStyle );
其中
 LVS_EX_CHECKBOXES 表示添加CheckBox
 LVS_EX_FULLROWSELECT 表示选择整行
 LVS_EX_GRIDLINES 表示添加表格线

如果设置了LVS_EX_CHECKBOXES属性,则可以用
 BOOL GetCheck( int nItem ) const;
来得到某一行是否Checked。

可以先用下面的语句来删除以前的东西:
 for(int k=2;k>=0;k--) //注意要从后往前删,否则出错
  m_ListCtrl.DeleteColumn(k);
 m_ListCtrl.DeleteAllItems();

用下面的语句新建列:
 m_ListCtrl.InsertColumn(0,_T("文件名"),LVCFMT_IMAGE|LVCFMT_LEFT);
 m_ListCtrl.InsertColumn(1,_T("仪器类别"));
 m_ListCtrl.InsertColumn(2,_T("项目类别"));
 
其中LVCFMT_IMAGE表示可以在第一列加入图标。如果不要图标可以删去。

然后设置列宽:
 for(j=0;j<3;j++)
  m_ListCtrl.SetColumnWidth(j ,100);
 
以下为列表加入图标,如果不需要图标,可以跳过这一步。注意只在第一次加入,如果多次加入会出错!
先在头文件中加入声明:
 CImageList m_ImageList;
这是必要的,如果在cpp的某个函数中加入由于生命期结束,CImageList自动释放,则效果是列表中看不到图标,只看到一个白方块。
下面生成CImageList,并将其绑定到CListCtrl中,这是CImageList中还没有图标,只是一个容器:
 static int flag=2;
 if(flag==2){//只调用一次SetImageList,否则出错
  m_ImageList.Create(128, 128, ILC_COLORDDB|ILC_MASK, 20, 1); 
  m_ListCtrl.SetImageList(&m_ImageList,LVSIL_SMALL);
 }
 flag=(flag+1)%2;
如果CListCtrl已经用过,曾经加过图标进去,这时就要删除上次放进m_ImageList中的Image
 for(int kk=0;kk<m_ImageList.GetImageCount();kk++)
  m_ImageList.Remove(k);
 
下面介绍如何向CListCtrl里面加入行,并同时为每一行动态加入图标:
假设m_listRowCount为要加入的行数。
 CBitmap* bitmap;
 bitmap=new CBitmap[m_list1rowCount];
 HBITMAP hbitmap; 
 
 for(int i = 0; i < m_listRowCount; i++)
 {
  //为每一行插入相应的缩略图
  CFile f;
  CFileException e;  
  if( !f.Open(m_FileName, CFile::modeRead, &e )){ //m_FileName为bmp文件名,由你来定
   hbitmap = (HBITMAP)LoadImage(NULL,path+"blank.bmp",IMAGE_BITMAP,0,0,
    LR_CREATEDIBSECTION|LR_DEFAULTSIZE|LR_LOADFROMFILE);
  }else{
   f.Close();
   hbitmap = (HBITMAP)LoadImage(NULL,bmpFile,IMAGE_BITMAP,0,0,
    LR_CREATEDIBSECTION|LR_DEFAULTSIZE|LR_LOADFROMFILE);
  }
  bitmap[i].Attach(hbitmap);
  m_ImageList.Add(&bitmap[i], RGB(0, 128, 128));
  
  //插入行
  m_ListCtrl.InsertItem(i,m_FileName,i);
  m_ListCtrl.SetItemText(i,1,type);
  m_ListCtrl.SetItemText(i,2,m_Path);
 }
  
 //记得删除已经没用的临时文件
 if(m_list1rowCount!=0)
  delete[] bitmap;

2。如果是ICON类型的CListCtrl,则要做一点点改动:
把绑定图标集的代码由
 SetImageList(&m_ImageList,LVSIL_SMALL);
改为
 SetImageList(&m_ImageList,LVSIL_NORMAL);

插入行时只用
 InsertItem(i,mainSet.m_FileName,i);
不用
 SetItemText(i,1,type);
之类的代码。

设置报表的样式
选中一整行:
m_list_ctrl.SetExtendedStyle(m_list_ctrl.GetExtendedStyle()|LVS_EX_FULLROWSELECT); 
绘制表格:
m_list_ctrl.SetExtendedStyle(m_list_ctrl.GetExtendedStyle()|LVS_EX_GRIDLINES);
带复选框:
m_list_ctrl.SetExtendedStyle(m_list_ctrl.GetExtendedStyle()|LVS_EX_CHECKBOXES);
自动切换:
m_list_ctrl.SetExtendedStyle(m_list_ctrl.GetExtendedStyle()|LVS_EX_TRACKSELECT);
选定一行:
设置CListCtrl的Show selection always选项
SetItemState (iIndex, LVIS_SELECTED|LVIS_FOCUSED, LVIS_SELECTED|LVIS_FOCUSED)
 
选中一个或多个项目时,会发送LVN_ITEMCHANGED消息,可以使用
GetSelectedCount()方法得到被选定的项的数目。
点击列头的消息响应:
ON_NOTIFY(HDN_ITEMCLICKW, 0, ResponseFunc)
消息,需要自己添加
或者:
ON_NOTIFY(LVN_COLUMNCLICK, ID_yourCtrl,  ResponseFunc)//向导添加
前者后响应,后者先响应
响应函数:
ResponseFunc(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双击CListCtrl中的ITEM的消息是及消息函数:
ON_NOTIFY(NM_DBLCLK, ID_yourCtrl, ResponseFunc)
单击ITEM的消息响应:
ON_NOTIFY(NM_CLICK, ID_yourCtrl, ResponseFunc)
ResponseFunc(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HDN_ITEMCLICK    就是Header control Notify message for mouse left click on the Header control!
而HDN_ITEMCLICK是当List View中存在一个Header Contrl时,Header Ctrl通知父窗口List View的!
CListCtrl中的Item被选中触发LBN_SELCHANGE(通过WM_COMMAND)消息!
删除CListCtrl中选定的项:
POSITION pos;
int nIndex;
for(; pos= GetFirstSelectedItemPosition();)
{
nIndex = GetNextSelectedItem(pos);
DeleteItem(nIndex);
}
在ListCtrl中进行排序
列表控件(CListCtrl)的顶部有一排按钮,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列来对记录进行排序。但是 CListCtrl并没有自动排序的功能,我们需要自己添加一个用于排序的回调函数来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此外还需要响应排序按钮被点击的消息。下面讲述一下具体的做法。
CListCtrl提供了用于排序的函数,函数原型为:BOOL CListCtrl::SortItems( PFNLVCOMPARE pfnCompare, DWORD dwData )。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全局排序函数的地址,第二个参数为用户数据,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传递一个数据或是指针。该函数返回-1代表第一项排应在第二项前面,返回1代表第一项排应在第二项后面,返回0代表两项相等。
用于排序的函数原形为:int CALLBACK ListCompare(LPARAM lParam1, LPARAM lParam2, LPARAM lParamSort),其中第三个参数为调用者传递的数据(即调用SortItems时的第二个参数dwData)。第一和第二个参数为用于比较的两项的ItemData,你可以通过DWORD CListCtrl::GetItemData( int nItem )/BOOL CListCtrl::SetItemData( int nItem, DWORD dwData )来对每一项的ItemData进行存取。在添加项时选用特定的CListCtrl::InsertItem也可以设置该值。由于你在排序时只能通过该值来确定项的位置所以你应该比较明确的确定该值的含义。
最后一点,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排序,实现这点可以在父窗口中对LVN_COLUMNCLICK消息进行处理来实现。
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一个派生类,并支持顺序/倒序两种方式排序。为了简单我对全局数据进行排序,而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多组需要排序的数据,所以需要通过传递参数的方式来告诉派序函数需要对什么数据进行排序。
//全局数据
struct DEMO_DATA
{
 char szName[20];
 int iAge;
}strAllData[5]={{"王某",30},{"张某",40},{"武某",32},{"陈某",20},{"李某",36}};
//CListCtrl派生类定义
class CSortList : public CListCtrl
{
// Construction
public:
 CSortList();
 BOOL m_fAsc;//是否顺序排序
 int m_nSortedCol;//当前排序的列
protected:
 //{{AFX_MSG(CSortList)
 //}}AFX_MSG
...
};
//父窗口中包含该CListCtrl派生类对象
class CSort_in_list_ctrlDlg : public CDialog
{
// Construction
public:
 CSort_in_list_ctrlDlg(CWnd* pParent = NULL); // standard constructor
// Dialog Data
 //{{AFX_DATA(CSort_in_list_ctrlDlg)
 enum { IDD = IDD_SORT_IN_LIST_CTRL_DIALOG };
 CSortList m_listTest;
 //}}AFX_DATA
}
//在父窗口中定义LVN_COLUMNCLICK消息映射
BEGIN_MESSAGE_MAP(CSort_in_list_ctrlDlg, CDialog)
 //{{AFX_MSG_MAP(CSort_in_list_ctrlDlg)
 ON_NOTIFY(LVN_COLUMNCLICK, IDC_LIST1, OnColumnclickList1)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初始化数据
BOOL CSort_in_list_ctrl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初始化ListCtrl中数据列表
 m_listTest.InsertColumn(0,"姓名");
 m_listTest.InsertColumn(1,"年龄");
 m_listTest.SetColumnWidth(0,80);
 m_listTest.SetColumnWidth(1,80);
 for(int i=0;i<5;i++)
 {
  m_listTest.InsertItem(i,strAllData[i].szName);
  char szAge[10];
  sprintf(szAge,"%d",strAllData[i].iAge);
  m_listTest.SetItemText(i,1,szAge);
  //设置每项的ItemData为数组中数据的索引
  //在排序函数中通过该ItemData来确定数据
  m_listTest.SetItemData(i,i);
 }
 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
//处理消息
void CSort_in_list_ctrlDlg::OnColumnclickList1(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
 NM_LISTVIEW* pNMListView = (NM_LISTVIEW*)pNMHDR;
 //设置排序方式
 if( pNMListView->iSubItem == m_listTest.m_nSortedCol )
  m_listTest.m_fAsc = !m_listTest.m_fAsc;
 else
 {
  m_listTest.m_fAsc = TRUE;
  m_listTest.m_nSortedCol = pNMListView->iSubItem;
 }
 //调用排序函数
 m_listTest.SortItems( ListCompare, (DWORD)&m_listTest );       
 *pResult = 0;
}
//排序函数实现
int CALLBACK ListCompare(LPARAM lParam1, LPARAM lParam2, LPARAM lParamSort)
{
 //通过传递的参数来得到CSortList对象指针,从而得到排序方式
 CSortList* pV=(CSortList*)lParamSort;
 
 //通过ItemData来确定数据
 DEMO_DATA* pInfo1=strAllData+lParam1;
 DEMO_DATA* pInfo2=strAllData+lParam2;
 CString szComp1,szComp2;
 int iCompRes;
 switch(pV->m_nSortedCol)
 {
 case(0):
  //以第一列为根据排序
  szComp1=pInfo1->szName;
  szComp2=pInfo2->szName;
  iCompRes=szComp1.Compare(szComp2);
  break;
 case(1):
  //以第二列为根据排序
  if(pInfo1->iAge == pInfo2->iAge)
   iCompRes = 0;
  else
   iCompRes=(pInfo1->iAge < pInfo2->iAge)?-1:1;
  break;
 default:
  ASSERT(0);
  break;
 }
 //根据当前的排序方式进行调整
 if(pV->m_fAsc)
  return iCompRes;
 else
  return iCompRes*-1;
}
排序最快:
CListCtrl::SortItems
Example
// Sort the item in reverse alphabetical order.
static int CALLBACK
MyCompareProc(LPARAM lParam1, LPARAM lParam2, LPARAM lParamSort)
{
  // lParamSort contains a pointer to the list view control.
  // The lParam of an item is just its index.
  CListCtrl* pListCtrl = (CListCtrl*) lParamSort;
  CString    strItem1 = pListCtrl->GetItemText(lParam1, 0);
  CString    strItem2 = pListCtrl->GetItemText(lParam2, 0);
  return strcmp(strItem2, strItem1);
}
void snip_CListCtrl_SortItems()
{
  // The pointer to my list view control.
  extern CListCtrl* pmyListCtrl;
  // Sort the list view items using my callback procedure.
  pmyListCtrl->SortItems(MyCompareProc, (LPARAM) pmyListCtrl);
}
If you don’t want to allow the users to sort the list by clicking on the header, you can use the style LVS_NOSORTHEADER. However, if you do want to allow sorting, you do not specify the LVS_NOSORTHEADER. The control, though, does not sort the items. You have to handle the HDN_ITEMCLICK notification from the header control and process it appropriately. In the code below, we have used the sorting function SortTextItems() developed in a previous section. You may choose to sort the items in a different manner.
Step 1: Add two member variables
Add two member variables to the CListCtrl. The first variable to track which column has been sorted on, if any. The second variable to track if the sort is ascending or descending.
        int nSortedCol;
        BOOL bSortAscending;
 
Step 2: Initialize them in the constructor.
Initialize nSortedCol to -1 to indicate that no column has been sorted on. If the list is initially sorted, then this variable should reflect that.
 
        nSortedCol = -1;
        bSortAscending = TRUE;
 
Step 3: Add entry in message map to handle HDN_ITEMCLICK
Actually you need to add two entries. For HDN_ITEMCLICKA and HDN_ITEMCLICKW. Do not use the class wizard to add the entry. For one, you need to add two entries whereas the class wizard will allow you only one. Secondly, the class wizard uses the wrong macro in the entry. It uses ON_NOTIFY_REFLECT() instead of ON_NOTIFY(). Since the HDN_ITEMCLICK is a notification from the header control to the list view control, it is a direct notification and not a reflected one.
ON_NOTIFY(HDN_ITEMCLICKA, 0, OnHeaderClicked)
ON_NOTIFY(HDN_ITEMCLICKW, 0, OnHeaderClicked)
 Note that we specify the same function for both the notification. Actually the program will receive one or the other and not both. What notification it receives will depend on the OS. The list view control on Windows 95 will send the ANSI version and the control on NT will send the UNICODE version.
Also, note that the second argument is zero. This value filters for the id of the control and we know that header control id is zero.
Step 4: Write the OnHeaderClicked() function
Here’s where you decide what to do when the user clicks on a column header. The expected behaviour is to sort the list based on the values of the items in that column. In this function we have used the SortTextItems() function developed in a previous section. If any of the columns displays numeric or date values, then you would have to provide custom sorting for them.
 
void CMyListCtrl::OnHeaderClicked(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
        HD_NOTIFY *phdn = (HD_NOTIFY *) pNMHDR;
        if( phdn->iButton == 0 )
        {
                // User clicked on header using left mouse button
                if( phdn->iItem == nSortedCol )
                        bSortAscending = !bSortAscending;
                else
                        bSortAscending = TRUE;
                nSortedCol = phdn->iItem;
                SortTextItems( nSortedCol, bSortAscending );
        }
        *pResult = 0;
}
让CListCtrl的SubItem也具有编辑功能:
要重载一个文本框,然后在LVN_BEGINLABELEDIT时改变文本框位置。
CInEdit m_InEdit;
    if( ( GetStyle() & LVS_TYPEMASK ) == LVS_REPORT && ( m_nEditSubItem != 0 ) )
    {
        HWND    hwndEdit;
        CRect    rtBound;
        CString strText;
        hwndEdit = (HWND)SendMessage( LVM_GETEDITCONTROL );
        GetSubItemRect( pDispInfo->item.iItem, m_nEditSubItem, LVIR_LABEL, rtBound );
        m_InEdit.SubclassWindow( hwndEdit );
        m_InEdit.m_left = rtBound.left;
        strText = GetItemText( pDispInfo->item.iItem, m_nEditSubItem );
        m_InEdit.SetWindowText( strText );
    }
void CInEdit::OnWindowPosChanging(WINDOWPOS FAR* lpwndpos)
{
    CRect rtClient;
    lpwndpos->x = m_left;  // m_left在LVN_BEGINLABELEDIT中设置
    CEdit::OnWindowPosChanging(lpwndpos);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


posted @ 2008-06-14 02:48 幽幽 阅读(650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1. 用预处理指令#define 声明一个常数,用以表明1年中有多少秒(忽略闰年问题)

#define SECONDS_PER_YEAR (60 * 60 * 24 * 365)UL
我在这想看到几件事情:
1). #define 语法的基本知识(例如:不能以分号结束,括号的使用,等等)
2). 懂得预处理器将为你计算常数表达式的值,因此,直接写出你是如何计算一年中有多少秒而不是计算出实际的值,是更清晰而没有代价的。
3). 意识到这个表达式将使一个16位机的整型数溢出-因此要用到长整型符号L,告诉编译器这个常数是的长整型数。
4). 如果你在你的表达式中用到UL(表示无符号长整型),那么你有了一个好的起点。记住,第一印象很重要。


2. 写一个“标准”宏MIN,这个宏输入两个参数并返回较小的一个。


#define MIN(A,B) ((A) <= (B) (A) : (B))
这个测试是为下面的目的而设的:
1). 标识#define在宏中应用的基本知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直到嵌入(inline)操作符变为标准C的一部分,宏是方便产生嵌入代码的唯一方法,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为了能达到要求的性能,嵌入代码经常是必须的方法。
2). 三重条件操作符的知识。这个操作符存在C语言中的原因是它使得编译器能产生比if-then-else更优化的代码,了解这个用法是很重要的。
3). 懂得在宏中小心地把参数用括号括起来
4). 我也用这个问题开始讨论宏的副作用,例如:当你写下面的代码时会发生什么事?
least = MIN(*p++, b);


3. 预处理器标识#error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答案,请看参考文献1。这问题对区分一个正常的伙计和一个书呆子是很有用的。只有书呆子才会读C语言课本的附录去找出象这种
问题的答案。当然如果你不是在找一个书呆子,那么应试者最好希望自己不要知道答案。


死循环(Infinite loops)


4. 嵌入式系统中经常要用到无限循环,你怎么样用C编写死循环呢?

这个问题用几个解决方案。我首选的方案是:
while(1) { }
一些程序员更喜欢如下方案:
for(;;) { }
这个实现方式让我为难,因为这个语法没有确切表达到底怎么回事。如果一个应试者给出这个作为方案,我将用这个作为一个机会去探究他们这样做的
基本原理。如果他们的基本答案是:“我被教着这样做,但从没有想到过为什么。”这会给我留下一个坏印象。
第三个方案是用 goto
Loop:
...
goto Loop;
应试者如给出上面的方案,这说明或者他是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员(这也许是好事)或者他是一个想进入新领域的BASIC/FORTRAN程序员。

数据声明(Data declarations)

5. 用变量a给出下面的定义
a) 一个整型数(An integer)
b) 一个指向整型数的指针(A pointer to an integer)
c) 一个指向指针的的指针,它指向的指针是指向一个整型数(A pointer to a pointer to an integer)
d) 一个有10个整型数的数组(An array of 10 integers)
e) 一个有10个指针的数组,该指针是指向一个整型数的(An array of 10 pointers to integers)
f) 一个指向有10个整型数数组的指针(A pointer to an array of 10 integers)
g) 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该函数有一个整型参数并返回一个整型数(A pointer to a function that takes an integer as an argument and returns an integer)
h) 一个有10个指针的数组,该指针指向一个函数,该函数有一个整型参数并返回一个整型数( An array of ten pointers to functions that take an integer argument and return an integer )

答案是:
a) int a; // An integer
b) int *a; // A pointer to an integer
c) int **a; // A pointer to a pointer to an integer
d) int a[10]; // An array of 10 integers
e) int *a[10]; // An array of 10 pointers to integers
f) int (*a)[10]; // A pointer to an array of 10 integers
g) int (*a)(int); // A pointer to a function a that takes an integer argument and returns an integer
h) int (*a[10])(int); // An array of 10 pointers to functions that take an integer argument and return an integer


人们经常声称这里有几个问题是那种要翻一下书才能回答的问题,我同意这种说法。当我写这篇文章时,为了确定语法的正确性,我的确查了一下书。
但是当我被面试的时候,我期望被问到这个问题(或者相近的问题)。因为在被面试的这段时间里,我确定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试者如果不知道
所有的答案(或至少大部分答案),那么也就没有为这次面试做准备,如果该面试者没有为这次面试做准备,那么他又能为什么出准备呢?


Static

6. 关键字static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回答完全。在C语言中,关键字static有三个明显的作用:
1). 在函数体,一个被声明为静态的变量在这一函数被调用过程中维持其值不变。
2). 在模块内(但在函数体外),一个被声明为静态的变量可以被模块内所用函数访问,但不能被模块外其它函数访问。它是一个本地的全局变量。
3). 在模块内,一个被声明为静态的函数只可被这一模块内的其它函数调用。那就是,这个函数被限制在声明它的模块的本地范围内使用。
大多数应试者能正确回答第一部分,一部分能正确回答第二部分,同是很少的人能懂得第三部分。这是一个应试者的严重的缺点,因为他显然不懂得本地化数据和代码范围的好处和重要性。


Const

7.关键字const是什么含意?
我只要一听到被面试者说:“const意味着常数”,我就知道我正在和一个业余者打交道。去年Dan Saks已经在他的文章里完全概括了const的所有用法,因此ESP(译者:Embedded Systems Programming)的每一位读者应该非常熟悉const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你从没有读到那篇文章,只要能说出const意味着“只读”就可以了。尽管这个答案不是完全的答案,但我接受它作为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更详细的答案,仔细读一下Saks的文章吧。)如果应试者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将问他一个附加的问题:下面的声明都是什么意思?

const int a;
int const a;
const int *a;
int * const a;
int const * a const;

前两个的作用是一样,a是一个常整型数。第三个意味着a是一个指向常整型数的指针(也就是,整型数是不可修改的,但指针可以)。第四个意思a是一个指向整型数的常指针(也就是说,指针指向的整型数是可以修改的,但指针是不可修改的)。最后一个意味着a是一个指向常整型数的常指针(也就是说,指针指向的整型数是不可修改的,同时指针也是不可修改的)。如果应试者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他就给我留下了一个好印象。顺带提一句,也许你可能会问,即使不用关键字const,也还是能很容易写出功能正确的程序,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如此看重关键字const呢?我也如下的几下理由:
1). 关键字const的作用是为给读你代码的人传达非常有用的信息,实际上,声明一个参数为常量是为了告诉了用户这个参数的应用目的。如果你曾花很多时间清理其它人留下的垃圾,你就会很快学会感谢这点多余的信息。(当然,懂得用const的程序员很少会留下的垃圾让别人来清理的。)
2). 通过给优化器一些附加的信息,使用关键字const也许能产生更紧凑的代码。
3). 合理地使用关键字const可以使编译器很自然地保护那些不希望被改变的参数,防止其被无意的代码修改。简而言之,这样可以减少bug的出现。

Volatile

8. 关键字volatile有什么含意 并给出三个不同的例子。

一个定义为volatile的变量是说这变量可能会被意想不到地改变,这样,编译器就不会去假设这个变量的值了。精确地说就是,优化器在用到这个变量时必须每次都小心地重新读取这个变量的值,而不是使用保存在寄存器里的备份。下面是volatile变量的几个例子:
1). 并行设备的硬件寄存器(如:状态寄存器)
2). 一个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会访问到的非自动变量(Non-automatic variables)
3). 多线程应用中被几个任务共享的变量
回答不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不会被雇佣的。我认为这是区分C程序员和嵌入式系统程序员的最基本的问题。嵌入式系统程序员经常同硬件、中断、RTOS等等打交道,所用这些都要求volatile变量。不懂得volatile内容将会带来灾难。
假设被面试者正确地回答了这是问题(嗯,怀疑这否会是这样),我将稍微深究一下,看一下这家伙是不是直正懂得volatile完全的重要性。
1). 一个参数既可以是const还可以是volatile吗?解释为什么。
2). 一个指针可以是volatile 吗?解释为什么。
3). 下面的函数有什么错误:
int square(volatile int *ptr)
{
return *ptr * *ptr;
}
下面是答案:
1). 是的。一个例子是只读的状态寄存器。它是volatile因为它可能被意想不到地改变。它是const因为程序不应该试图去修改它。
2). 是的。尽管这并不很常见。一个例子是当一个中服务子程序修该一个指向一个buffer的指针时。
3). 这段代码的有个恶作剧。这段代码的目的是用来返指针*ptr指向值的平方,但是,由于*ptr指向一个volatile型参数,编译器将产生类似下面的代码:
int square(volatile int *ptr)
{
int a,b;
a = *ptr;
b = *ptr;
return a * b;
}
由于*ptr的值可能被意想不到地该变,因此a和b可能是不同的。结果,这段代码可能返不是你所期望的平方值!正确的代码如下:
long square(volatile int *ptr)
{
int a;
a = *ptr;
return a * a;
}

位操作(Bit manipulation)

9. 嵌入式系统总是要用户对变量或寄存器进行位操作。给定一个整型变量a,写两段代码,第一个设置a的bit 3,第二个清除a 的bit 3。在以上两个操作中,要保持其它位不变。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基本的反应
1). 不知道如何下手。该被面者从没做过任何嵌入式系统的工作。
2). 用bit fields。Bit fields是被扔到C语言死角的东西,它保证你的代码在不同编译器之间是不可移植的,同时也保证了的你的代码是不可重用的。我最近不幸看到Infineon为其较复杂的通信芯片写的驱动程序,它用到了bit fields因此完全对我无用,因为我的编译器用其它的方式来实现bit fields的。从道德讲:永远不要让一个非嵌入式的家伙粘实际硬件的边。
3). 用 #defines 和 bit masks 操作。这是一个有极高可移植性的方法,是应该被用到的方法。最佳的解决方案如下:
#define BIT3 (0x1<<3)
static int a;
void set_bit3(void)
{
a |= BIT3;
}
void clear_bit3(void)
{
a &= ~BIT3;
}
一些人喜欢为设置和清除值而定义一个掩码同时定义一些说明常数,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希望看到几个要点:说明常数、|=和&=~操作。

访问固定的内存位置(Accessing fixed memory locations)

10. 嵌入式系统经常具有要求程序员去访问某特定的内存位置的特点。在某工程中,要求设置一绝对地址为0x67a9的整型变量的值为0xaa66。编译器是一个纯粹的ANSI编译器。写代码去完成这一任务。

这一问题测试你是否知道为了访问一绝对地址把一个整型数强制转换(typecast)为一指针是合法的。这一问题的实现方式随着个人风格不同而不同。典型的类似代码如下:
int *ptr;
ptr = (int *)0x67a9;
*ptr = 0xaa55;

一个较晦涩的方法是:
*(int * const)(0x67a9) = 0xaa55;

即使你的品味更接近第二种方案,但我建议你在面试时使用第一种方案。

中断(Interrupts)

11. 中断是嵌入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导致了很多编译开发商提供一种扩展—让标准C支持中断。具代表事实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关键字__interrupt。下面的代码就使用了__interrupt关键字去定义了一个中断服务子程序(ISR),请评论一下这段代码的。

__interrupt double compute_area (double radius)
{
     double area = PI * radius * radius;
     printf(" Area = %f", area);
     return area;
}

这个函数有太多的错误了,以至让人不知从何说起了:
1). ISR 不能返回一个值。如果你不懂这个,那么你不会被雇用的。
2). ISR 不能传递参数。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一点,你被雇用的机会等同第一项。
3). 在许多的处理器/编译器中,浮点一般都是不可重入的。有些处理器/编译器需要让额处的寄存器入栈,有些处理器/编译器就是不允许在ISR中做浮点运算。此外,ISR应该是短而有效率的,在ISR中做浮点运算是不明智的。
4). 与第三点一脉相承,printf()经常有重入和性能上的问题。如果你丢掉了第三和第四点,我不会太为难你的。不用说,如果你能得到后两点,那么你的被雇用前景越来越光明了。

代码例子(Code examples)

12 . 下面的代码输出是什么,为什么?

void foo(void)
{
     unsigned int a = 6;
     int b = -20;
     (a+b > 6) puts("> 6") : puts("<= 6");
}

这个问题测试你是否懂得C语言中的整数自动转换原则,我发现有些开发者懂得极少这些东西。不管如何,这无符号整型问题的答案是输出是“>6”。原因是当表达式中存在有符号类型和无符号类型时所有的操作数都自动转换为无符号类型。 因此-20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正整数,所以该表达式计算出的结果大于6。这一点对于应当频繁用到无符号数据类型的嵌入式系统来说是丰常重要的。如果你答错了这个问题,你也就到了得不到这份工作的边缘。

13. 评价下面的代码片断:

unsigned int zero = 0;
unsigned int compzero = 0xFFFF;
/*1's complement of zero */

对于一个int型不是16位的处理器为说,上面的代码是不正确的。应编写如下:

unsigned int compzero = ~0;

这一问题真正能揭露出应试者是否懂得处理器字长的重要性。在我的经验里,好的嵌入式程序员非常准确地明白硬件的细节和它的局限,然而PC机程序往往把硬件作为一个无法避免的烦恼。
到了这个阶段,应试者或者完全垂头丧气了或者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如果显然应试者不是很好,那么这个测试就在这里结束了。但如果显然应试者做得不错,那么我就扔出下面的追加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难的,我想仅仅非常优秀的应试者能做得不错。提出这些问题,我希望更多看到应试者应付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不管如何,你就当是这个娱乐吧…

动态内存分配(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14. 尽管不像非嵌入式计算机那么常见,嵌入式系统还是有从堆(heap)中动态分配内存的过程的。那么嵌入式系统中,动态分配内存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什么?

这里,我期望应试者能提到内存碎片,碎片收集的问题,变量的持行时间等等。这个主题已经在ESP杂志中被广泛地讨论过了(主要是 P.J. Plauger, 他的解释远远超过我这里能提到的任何解释),所有回过头看一下这些杂志吧!让应试者进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觉后,我拿出这么一个小节目:下面的代码片段的输出是什么,为什么?

char *ptr;
if ((ptr = (char *)malloc(0)) == NULL)
puts("Got a null pointer");
else
puts("Got a valid pointer");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最近在我的一个同事不经意把0值传给了函数malloc,得到了一个合法的指针之后,我才想到这个问题。这就是上面的代码,该代码的输出是“Got a valid pointer”。我用这个来开始讨论这样的一问题,看看被面试者是否想到库例程这样做是正确。得到正确的答案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做决定的基本原理更重要些。

Typedef

15. Typedef 在C语言中频繁用以声明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类型的同义字。也可以用预处理器做类似的事。例如,思考一下下面的例子:
#define dPS struct s *
typedef struct s * tPS;

以上两种情况的意图都是要定义dPS 和 tPS 作为一个指向结构s指针。哪种方法更好呢?(如果有的话)为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任何人答对这个问题(正当的原因)是应当被恭喜的。答案是:typedef更好。思考下面的例子:
dPS p1,p2;
tPS p3,p4;

第一个扩展为
struct s * p1, p2;

上面的代码定义p1为一个指向结构的指,p2为一个实际的结构,这也许不是你想要的。第二个例子正确地定义了p3 和p4 两个指针。


16. C语言同意一些令人震惊的结构,下面的结构是合法的吗,如果是它做些什么?
int a = 5, b = 7, c;
c = a+++b;

这个问题将做为这个测验的一个愉快的结尾。不管你相不相信,上面的例子是完全合乎语法的。问题是编译器如何处理它?水平不高的编译作者实际上会争论这个问题,根据最处理原则,编译器应当能处理尽可能所有合法的用法。因此,上面的代码被处理成:
c = a++ + b;
因此, 这段代码持行后a = 6, b = 7, c = 12。

posted @ 2008-06-11 02:46 幽幽 阅读(52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转自: http://hi.baidu.com/jenfmo/blog/item/b000c50a7acb8e3ab1351dfd.html

 

前言

  ActiveX控件是一种实现了一系列特定接口而使其在使用和外观上更象一个控件的COM组件。ActiveX控件这种技术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COM和OLE的技术精华,如可链接对象、统一数据传输、OLE文档、属性页、永久存储以及OLE自动化等。

  ActiveX控件作为基本的界面单元,必须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以适合不同特点的程序和向包容器程序提供功能服务,其属性和方法均由自动化服务的IDispatch接口来支持。除了属性和方法外,ActiveX控件还具有区别于自动化服务的一种特性--事件。事件指的是从控件发送给其包容程序的一种通知。与窗口控件通过发送消息通知其拥有者类似,ActiveX控件是通过触发事件来通知其包容器的。事件的触发通常是通过控件包容器提供的IDispatch接口来调用自动化对象的方法来实现的。在设计ActiveX控件时就应当考虑控件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以及包容器程序将会对其中的哪些事件感兴趣并将这些事件包含进来。与自动化服务不同,ActiveX控件的方法、属性和事件均有自定义(custom)和库存(stock)两种不同的类型。自定义的方法和属性也就是是普通的自动化方法和属性,自定义事件则是自己选取名字和Dispatch ID的事件。而所谓的库存方法、属性和事件则是使用了ActiveX控件规定了名字和Dispatch ID的"标准"方法、属性和事件。

  ActiveX控件可以使COM组件从外观和使用上能与普通的窗口控件一样,而且还提供了类似于设置Windows标准控件属性的属性页,使其能够在包容器程序的设计阶段对ActiveX控件的属性进行可视化设置。ActiveX控件提供的这些功能使得对其的使用将是非常方便的。本文下面即以MFC为工具对ActiveX控件的开发进行介绍。

posted @ 2008-06-11 00:58 幽幽 阅读(60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Description: 前言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RSA算法的概念、原理、证明和实现。我在写作本文之前在网上查阅过相关资料,可这些资料不是含糊其辞就是满篇谬误。所以我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算法深入剖析,用最严谨的步骤进行论相关的各项算法,以降低文章的阅读难度。读者只要学过初中代数就可以理解全文,我衷心希望更多读者能认识到加密算法其实并不难。文中的算法均为伪代码,由于伪代码没有办法进行测试,再加上我个人数学功底比较薄弱,所以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质疑或指正请发送电子邮件到fireseed1949@hotmail.com,我会认真阅读并回复的!感谢北航数学系(毕业)李桢老师、西工大计算机系(毕业)张小宁老师在数学上对我的指点。另注:文中mod就是求余的符号,X mod Y表示X除以Y所得的余数。 ·概述 RSA算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非对称性加密算法。它易于理解和操作,所以流行甚广。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他们是:Ron Rivest,Adi Shamir 和Leonard Adleman。虽然RSA的安全性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实,但它经历了各种攻击,至今未被完全攻破。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RSA加密,先大概讲述一下信息加密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我们对于在数字媒体上进行交换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方法称为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它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在非对称加密(或称公开密钥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公钥)和私有密钥(私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加以妥善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在RSA算法中,我们先要获得两个不同的质数P和Q做为算法因子,再找出一个正整数E,使得E与 ( P - 1 ) * ( Q - 1 ) 的值互质,这个E就是私钥。找到一个整数D,使得( E * D ) mod ( ( P - 1 ) * ( Q - 1 ) ) = 1成立,D就是公钥1。设N为P和Q的乘积,N则为公钥2。加密时先将明文转换为一个或一组小于N的整数I,并计算ID mod N的值M,M就密文。解密时将密文ME mod N,也就是M的E次方再除以N所得的余数就是明文。因为私钥E与( P - 1 ) * ( Q - 1 )互质,而公钥D使( E * D ) mod ( ( P - 1 ) * ( Q - 1 ) ) = 1成立。破解者可以得到D和N,如果想要得到E,必须得出( P - 1 ) * ( Q - 1 ),因而必须先对N进行因数分解。如果N很大那么因数分解就会非常困难,所以要提高加密强度P和Q的数值大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来讲当P和Q都大于2128时,按照目前的机算机处理速度破解基本已经不大可能了。 ·证明下面将会开始讨论RSA算法的原理及其算法证明。如果您只关心RSA算法的实现,则可以略过这一步。我把每一个有用的定理都用粗标标记了,对于数学不很在行的朋友可以只了解一下相关定理的说明而不需要验证求证过程了。一、 费马小定理[1]的转化费马小定理:有N为任意正整数,P为素数,且N不能被P整除,则有: NP mod P = N 费马小定理可变形为: NP - N mod P = 0 ( N ( NP - 1 - 1 ) ) mod P = 0 因为 ( N ( NP - 1 - 1 ) ) mod N = 0 所以N和P的公倍数为: N ( NP - 1 - 1 ) (1)又因为N与P互质,而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为它们的乘积,所以一定存在正整数M使得:N ( NP - 1 - 1 ) = MNP成立。并化简为: NP - 1 - 1 = MP ( NP - 1 - 1 ) mod P = 0 可以变形为: NP - 1 mod P = 1 (2)(2)就是费马小定理的转化定理,为方便叙述,下文简称为定理一。小提示,可能很多人认为费马小定理本来就是(2),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费马小定理的转化非常容易,而转化定理又是一个无论在数学上还是计算机程序上都很常用的公式,所以人们就普遍认为(2)就是费马小定理了。二、 积模分解公式有X、Y和Z三个正整数,且X * Y大于Z,则有: ( X * Y ) mod Z = ( ( X mod Z ) * ( Y mod Z ) ) mod Z 证明如下当X和Y都比Z大时,可以将X和Y表示为: X = ZI + A (1) Y = ZJ + B (2)将(1)和(2)代入( X * Y ) mod Z得: ( ( ZI + A )( ZJ + B ) ) mod Z ( Z( ZIJ + IA + IB ) + AB ) mod Z (3)因为Z( ZIJ + IA + IB )是Z的整数倍,所以(3)式可化简为: AB mod Z 因为A和B实际上是X和Y分别除以Z的余数,所以有: ( X * Y ) mod Z = ( ( X mod Z ) * ( Y mod Z ) ) mod Z成立。当X比Z大而Y比Z小时 X = ZI + A 代入( X * Y ) mod Z得: ( ZIY + AY ) mod Z AY mod Z 因为A = X mod Z, 又因为Y mod Z = Y,所以有: ( X * Y ) mod Z = ( ( X mod Z ) * ( Y mod Z ) ) mod Z成立。同理,当X比Z小而Y比Z大时,上式也成立。当X和Y都比Z小时,X = X mod Z,Y = Y mod Z所以有: ( X * Y ) mod Z = ( ( X mod Z ) * ( Y mod Z ) ) mod Z成立。积模分解公式成立。三、 定理二有P和Q两个互质数,如果有X mod P = 0,X mod Q = 0,则有:X mod PQ = 0 证明:因为P和Q互质,所以它们的公倍数为KPQ(K为整数),最小公倍数为PQ。又因为X为P和Q的公倍数,所以X / PQ = K,所以X mod PQ = 0。四、 定理三有P和Q两个互质数,设有整数X和Y满足Y mod P = X,Y mod Q = X,则有:Y mod PQ = X 证明: X = Y mod P 可以表示为: Y = X + kP Y - X = kP 即Y - X可以被P整除,同理Y - X可以被Q整除。又因为P、Q互质,根据定理二可得: ( Y - X ) mod PQ = 0 即 Y mod PQ = X 五、 定理三的逆定理有P和Q两个互质数,设有整数X和Y满足Y mod PQ = X ,则有:Y mod P = X,Y mod Q = X 证明: Y mod PQ = X 可以表示为: ( Y – X ) mod PQ = 0 显然 ( Y – X ) mod P = 0且 ( Y – X ) mod Q = 0 所以原命题成立。六、 RSA定理若P和Q是两个相异质数,另有正整数R和M,其中M的值与( P - 1 )( Q - 1 )的值互质,并使得( RM ) mod ( P - 1 )( Q - 1 ) = 1。有正整数A,且A PQ,且A不是P的倍数也不是Q的倍数时,(2)可变形为: B = ( AAK ( P - 1 )( Q - 1 ) ) mod PQ 根据积模分解公式可变形为: B = ( ( A mod PQ )( AK ( P - 1 )( Q - 1 ) mod PQ ) ) mod PQ (3)根据定理三的逆定理: AK ( P - 1 )( Q - 1 ) mod PQ = ( AK ( P - 1 ) ) ( Q - 1 ) mod Q 根据费马小定理可得: ( AK ( P - 1 ) ) ( Q - 1 ) mod Q = 1,则 AK ( P - 1 )( Q - 1 ) mod PQ = 1 故( 3 )可转化为: B = ( A mod PQ ) mod PQ 因为A PQ,且A不是P的倍数而是Q的倍数时,A可表示为A = NQ,N为一小于A的整数。那么(2)式可变形为: B = ( NQ )K ( P - 1 )( Q - 1 ) + 1 mod PQ B = ( NK ( P - 1 )( Q - 1 ) + 1 )( QK ( P - 1 )( Q - 1 ) + 1 ) mod PQ 把Q作为公因子提出来,得: B = ( ( NNK ( P - 1 )( Q - 1 ) ) ( QK ( P - 1 )( Q - 1 ) mod P ) ) Q 用积模分解公式进行分解,得: B = ( ( NNK ( P - 1 )( Q - 1 ) mod P )( QK ( P - 1 )( Q - 1 ) mod P ) mod P ) Q 跟据定理四,NK ( P - 1 )( Q - 1 )和QK ( P - 1 )( Q - 1 )的值都为1,所以有: B = ( ( ( N mod P ) mod P ) mod P ) Q B = NQ mod PQ mod PQ mod PQ B = A mod PQ mod PQ mod PQ 因为A 1 E := E / 2,余数存入M IF M = 1 K := R * K END IF R := R * R NEXT R := R * K 再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幂模运算。事实上在(1)式中,我们需要求出的就是( N mod D )R的值,那么只要令上面伪代码中参量N的值为N mod D,并对结果R求R mod D就可以了,下面是基于上面求乘方算法的幂模运算的伪代码。算法二:计算N的E次方再取D的模,令R为计算结果。 R := N mod D R := R ^ E ;调用算法一 R := R % D 如果再利用上文过程中提到积模分解公式对算法做进一步优化,直接把取余的运算代入到乘方中,就成为了著名的蒙格马利快速幂模运算法,伪代码如下。算法三:蒙格马利法计算N的E次方再取D的模,令R为计算结果。 R := 1 A := N B := E WHILE B != 0 IF B & 1 ;判断是否为奇数 B := B - 1 R := R * A X := X % D ELSE B := B / 2 A := A * A A := A % D END IF NEXT 蒙格马利快速幂模运算,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幂模运算,很多硬件芯片在处理类似算法时都采用的这种方法。 ·寻找大素数为了有效防止破解,必要须找到两个很大的素数作为算法因子。而寻找大素数,是数学家们一个永恒的话题。素数的定义是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自然数,按照常规的理解,使用计算机对一个很大的数进行素数测试时,需要遍历所有小于它且大于1的自然数,并逐个判断是否能被该数整除。这个过程对于非常大的素数而言是非常缓慢的。但是根据费马小定理,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算法来快速测试素数。当A和Q互质时,有:AQ - 1 mod Q = 1,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判断AQ - 1 mod Q的值是否等于1对Q进行素数测试。如果取了很多个A,Q仍未测试失败,那么则认为Q是素数。当然,测试次数越多越准确,但一般来讲50次就足够了。另外,预先用常归算法构造一个包括500个素数的数组,先对Q进行整除测试,将会大大提高通过率,方法如下:算法四:费马定理测试可能素数P C := 500 ;素数表大小 S[ 0 TO C ] ;素数表 B := P - 1 T := 50 ;表示进行测试的次数 A := 0 FOR I := 0 TO C ;进行素数表初步测试 IF P mod S[I] = 0 RETURN FAILE END IF IF P 1 RETURN FAILE END IF NEXT I RETURN PASS 这个算法看起来很完美,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它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那就是对于任意与Q互质的A都有AQ - 1 mod Q = 1,这是素数的性质,是素数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让我们来看一下29341这个数,它等于13 * 37 * 61,但任何与它互质的A都有A29341 - 1 mod 29341 = 1成立。这种数字还有不少,数学上把它们称为卡尔麦克数,现在数学家们已经找到所有1016以内的卡尔麦克数,最大的一个是9585921133193329。我们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测试方法。数学家们通过对费马小定理的研究,并加以扩展,总结出了多种快速有效的素数测试方法,目前最快的算法是拉宾米勒测试算法,其过程如下:首先确定N是否为奇数,不是奇数的判断失败。选择T个随机整数A,并且有 0 50那么测试失误的机率就会小于10-30,这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硬件来说已经足够证明N就是素数了。下面是伪代码。算法五:拉宾米勒测试法测试P是否为素数。 C := 500 ;素数表大小 S[ 0 TO C ] ;素数表 B := P - 1 T := 50 ;表示进行测试的次数 A := 0 ;用来测试通过的随机整数 FOR I := 0 TO C ;进行素数表初步测试 IF P mod S[I] = 0 RETURN FAILE END IF IF P > 1 R := R + 1 ;计算R NEXT X := 0 Y := 0 FOR I := 0 TO T A := S[ RAND() mod C ] ;先进行费马测试 IF A ^ ( P - 1 ) mod P <> 1 RETURN FAILE END IF X := A Y := A ^ ( M * R * 2 ) WHILE X <= Y IF X ^ M mod P = 1 BREAK END IF X := X ^ 2 NEXT IF X > Y RETURN FAILE END IF NEXT RETURN PASS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在算法概述的章节里我们曾经讨论过公钥1的求法:找一个数D,使得( E * D ) mod ( ( P - 1 ) * ( Q - 1 ) ) = 1成立。为了求D,我们先对这个方程变形。实际上这个方程可以看做AX mod B = 1,即: AX = BY + 1,Y为一整数。 AX - BY = 1 这就是一个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已知数A、B,未知数X、Y。我们现在需要求的是X,那么就是求这个方程对于X的最小整数解。由于方程有两个未知数,所以必须化简方程,使得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0时才能得解。设B > A时有: AX - BY = 1 那么可以认为B = AN + M,则有: AX - ( AN + M )Y = 1 AX - ANY - MY = 1 A( X - NY ) - MY = 1 实际上M就是B mod A的值,设X’ = X - NY,B’ = B mod A则有AX’ - B’Y = 1,且A > M成立。接着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化简A,最终必能将一个系数化为0。此时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解,再按逆序代入上一步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解,再代入上一步的方程,一直递推的第一个方程,最终即可获得X和Y的最小整数解。因为每一步递推的方程的余数相同,所以我们称这些方程为“一次同余式”。这个算法被称为欧几里德扩展算法,而欧几里德算法其实就是求公因式的辗转相除法,大多数朋友在中学时就学过了,但是我们下面会用到,所以我这里简单的用伪代码来描述一下欧几里德算法。算法六:求A和B两相异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另R为结果。 IF A P。并且有正整数D使ND mod P = 1成立,求D。 IF N和P的最大公因数 <> 1 ;调用算法六 RETURN FAILE END IF LT := 1 ;左上 RT := N mod P ;右上 LD := 0 ;左下 RD := P ;右下 X := 0 ;中间变量 WHILE RT <> 1 X := RD / RT RD := RD % RT IF RD = 0 RD := RT LD := ( X - 1 ) * LT + LD ELSE LD := X * LT + 1 END IF X := RT / RD RT := RT % RD IF RT = 0 RT := RD LT := ( X - 1 ) * LD + LT ELSE LT := X * LD + 1 END IF NEXT D := LT ·结语到现在,RSA算法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算法我们都已经讨论过了。实际还有一个运算,就是私钥的获得办法:计算得到与( P - 1 ) * ( Q - 1 )的值互质的整数E。我情愿不把它称之为算法,因为只需要一个循环和一个判断就可以完成,所以这里也就没有必要对它多加论述了。 ·附录费马小定理的证明:引理1:设M,A的最大公约数( M,A ) = 1,且M整除AB,即M mod AB = 0,则M mod B = 0。引理2:设P是素数, 表示组合数,即从P个数中选出J个数的组合种数,且1 ≤ J ≤ P - 1,则P mod 。证明:已知组合数 = P! / ( J! * ( P - J )! )是整数,即J! * ( P - J )! mod P! = 0。由于P是素数,所以对任意1 ≤ I ≤ P-1有( P,I ) = 1。因此由引理1有( P,j! * ( P - J )! ) = 1,1 ≤ J ≤ P - 1。进而由引理1推出:当1 ≤ J ≤ P - 1时J! * ( P - J )! mod ( P - 1 )! = 0,得证。
posted @ 2008-05-30 01:47 幽幽 阅读(141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003    1004    1005    1009    1016    1019    1020    1021    1023    1040    1042    1049    1058    1070   1071    1076    1084    1097    1108    1128    1130    1134    1157    1161    1163    1164    1170    1176   1177    1178    1196    1197    1200    1201    1202    1212    1215    1219    1225    1228    1229    1231   1234    1235    1236    1239    1248    1249    1250    1257    1262    1263    1266    1276    1279    1280   1282    1283    1284    1286    1290    1297    1303    1321    1326    1328    1337    1395    1405    1406   1412    1420    1425    1491    1517    1536    1555    1562    1563    1597    1715    1720    178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2028    2029    2031    2032    2034    2039    2040    2043    2044    2047   2048    2049    2052    2053    2057    2064    2067    2071    2072    2074    2076    2079    2080    2083    2085    2086    2087    2088    2090    2091    2092    2097    2098    2100    2101    2106    2107    2109    2111    2114    2115    2117    2123    2124    2130    2131    2132    2134    2135    2139    2140    2147
HDOJ过两百,先拿这些题下手

posted @ 2008-05-26 03:56 幽幽 阅读(376) | 评论 (1)编辑 收藏

说实话,我刚开始看见Tab Control的时候,觉得很简单。哪知道用了一下,才发现自己错了。

要用好它,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经过网上搜索资料,以及我自己的摸索,把一些要点记录在这里。

Tab Control的运行效果有点像Property Sheet,但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我的理解就是Property Sheet主要用在对话框中,对数据进行进行分类管理。而Tab Control使用范围更广一些,既可以用在对话框,也可以用在视图中,除了可以管理配置数据外,还可以对软件的组织进行规划,比如可以通过它来切换不同的视图等等。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Tab Control的编程就比Property Sheet的复杂很多。

 我最初有点搞不懂,如何在Tab Control中使用不同的Page,就象Property Page一样,Tab Control并没有提供便利的机制让你轻松做到这一点。还好,VC是最棒的,撒花~通过变通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不罗嗦了,上代码。

假如我现在有个SDI程序,View是Form View,想在上面放个Tab Control,包含两个Page。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应该怎样处理。

首先当然要增加一个Tab Control资源,然后利用Class Wizard,在View中增加一个Control变量。

接着建立两个对话框资源,别忘了把Style改为Child,Border改为None。然后就可以在上面加其他控件了。

接着利用Class Wizard,分别为这两个对话框建立两个类,比如CPage1和CPage2。

然后在View类头文件中,加入这两个对话框对象。同时增加一个变量int m_CurSelTab,用了表明是哪个Page即将被切换。

为了避免用户在切换Tab时,程序对Tab Index的枚举,可以利用数组来做这个事情。

在View的初始化函数中需要把CPage1、CPage2和Tab Control关联起来,并保存页面地址,设置初始页面,等等。

void CTab_testView::OnInitialUpdate()
{
   CFormView::OnInitialUpdate();
   GetParentFrame()->RecalcLayout();
   ResizeParentToFit();
     
    //为Tab Control增加两个页面
    m_tab.InsertItem(0, _T("First"));
    m_tab.InsertItem(1, _T("Second"));
    
    //创建两个对话框
    m_page1.Create(IDD_DIALOG1, &m_tab);
    m_page2.Create(IDD_DIALOG2, &m_tab);

    //设定在Tab内显示的范围
    CRect rc;
    m_tab.GetClientRect(rc);
    rc.top += 20;
    rc.bottom -= 8;
    rc.left += 8;
    rc.right -= 8;

    m_page1.MoveWindow(&rc);
    m_page2.MoveWindow(&rc);

    //把对话框对象指针保存起来
    pDialog[0] = &m_page1;
    pDialog[1] = &m_page2;

    //显示初始页面
    pDialog[0]->ShowWindow(SW_SHOW);
    pDialog[1]->ShowWindow(SW_HIDE);

    //保存当前选择
    m_CurSelTab = 0;
}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我用了一个CDialog指针数组来进行保存,数组的大小是Tab Control页面的个数,数组下标对应着每个页面的索引(这样方便快速存取)。

用户切换时,需要响应相关的消息。

void CTab_testView::OnSelchangeTab1(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pDialog[m_CurSelTab]->ShowWindow(SW_HIDE);
    m_CurSelTab = m_tab.GetCurSel();
    pDialog[m_CurSelTab]->ShowWindow(SW_SHOW);

 *pResult = 0;
}

首先我们先把当前的页面隐藏起来,然后得到新的页面索引,最后就把相关页面显示出来即可。这比一个个去枚举简单多了。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那就是DDX/DDV机制的运用。要想获得Tab Control各个页面的数据,可以利用DDX/DDV机制,但需要注意,因为这是多个页面,所以需要显式调用多次。

void CTab_testView::OnButton1()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page1.UpdateData();
    m_page2.UpdateData();
    CString str1 = m_page1.m_str1;
    CString str2 = m_page2.m_str2;
    AfxMessageBox(str1);
    AfxMessageBox(str2);
}

经过这几步处理,基本上我们就可以利用Tab Control的强大功能了。

posted @ 2008-05-19 02:18 幽幽 阅读(16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抨击匈牙利命名法

匈牙利命名法是一种编程时的命名规范。命名规范是程序书写规范中最重要也是最富争议的地方,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命名规范有何用?四个字:名正言顺。用二分法,命名规范分为好的命名规范和坏的命名规范,也就是说名正言顺的命名规范和名不正言不顺的命名规范。好的舞鞋是让舞者感觉不到其存在的舞鞋,坏的舞鞋是让舞者带着镣铐起舞。一个坏的命名规范具有的破坏力比一个好的命名规范具有的创造力要大得多。

本文要证明的是:匈牙利命名法是一个坏的命名规范。本文的作用范围为静态强类型编程语言。本文的分析范本为C语言和C++语言。下文中的匈法为匈牙利命名法的简称。

一 匈牙利命名法的成本

匈法的表现形式为给变量名附加上类型名前缀,例如:nFoo,szFoo,pFoo,cpFoo分别表示整型变量,字符串型变量,指针型变量和常指针型变量。可以看出,匈法将变量的类型信息从单一地点(声明变量处)复制到了多个地点(使用变量处),这是冗余法。冗余法的成本之一是要维护副本的一致性。这个成本在编写和维护代码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变量的类型时付出。冗余法的成本之二是占用了额外的空间。一个优秀的书写者会自觉地遵从一个法则:代码最小组织单位的长度以30个自然行以下为宜,如果超过50行就应该重新组织。一个变量的书写空间会给这一法则添加不必要的难度。

二 匈牙利命名法的收益

这里要证明匈牙利命名法的收益是含糊的,无法预期的。

范本1:strcpy(pstrFoo,pcstrFoo2) Vs strcpy(foo,foo2)
匈法在这里有什么收益呢?我看不到。没有一个程序员会承认自己不知道strcpy函数的参数类型吧。

范本2:unknown_function(nFoo) Vs unknown_function(foo)
匈法在这里有什么收益呢?我看不到。对于一个不知道确定类型的函数,程序员应该去查看该函数的文档,这是一种成本。使用匈法的唯一好处是看代码的人知道这个函数要求一个整型参数,这又有什么用处呢?函数是一种接口,参数的类型仅仅是接口中的一小部分。诸如函数的功能、出口信息、线程安全性、异常安全性、参数合法性等重要信息还是必须查阅文档。

范本3:nFoo=nBar Vs foo=bar
匈法在这里有什么收益呢?我看不到。使用匈法的唯一好处是看代码的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一个整型变量的复制动作,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可以安心睡大觉了。如果他看到的是nFoo=szBar,可能会从美梦中惊醒。且慢,事情真的会是这样吗?我想首先被惊醒的应该是编译器。另一方面,nFoo=nBar只是在语法上合法而已,看代码的人真正关心的是语义的合法性,匈法对此毫无帮助。另一方面,一个优秀的书写者会自觉地遵从一个法则:代码最小组织单位中的临时变量以一两个为宜,如果超过三个就应该重新组织。结合前述第一个法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易于理解的代码本身就应该是易于理解的,这是代码的内建高质量。好的命名规范对内建高质量的助益相当有限,而坏的命名规范对内建高质量的损害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三 匈牙利命名法的实施

这里要证明匈牙利命名法在C语言是难以实施的,在C++语言中是无法实施的。从逻辑上讲,对匈法的收益做出否定的结论以后,再来论证匈法的可行性,是画蛇添足。不过有鉴于小马哥曾让已射杀之敌死灰复燃,我还是再踏上一支脚为妙。

前面讲过,匈法是类型系统的冗余,所以实施匈法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精确地对类型系统进行复制。这取决于类型系统的复杂性。

先来看看C语言:

1.内置类型:int,char,float,double 复制为 n,ch,f,d?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谁来告诉我void应该怎么表示?
2.组合类型:array,union,enum,struct 复制为 a,u,e,s?好象比较别扭。
这里的难点不是为主类型取名,而是为副类型取名。an表示整型数组?sfoo,sbar表示结构foo,结构bar?ausfoo表示联合结构foo数组?累不累啊。
3.特殊类型:pointer。pointer在理论上应该是组合类型,但是在C语言中可以认为是内置类型,因为C语言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区分不同的指针类型。下面开始表演:pausfoo表示联合结构foo数组指针?ppp表示指针的指针的指针?

噩梦还没有结束,再来看看类型系统更阿为丰富的C++语言:

1.class:如果说C语言中的struct还可以用stru搪塞过去的话,不要梦想用cls来搪塞C++中的class。严格地讲,class根本就并不是一个类型,而是创造类型的工具,在C++中,语言内置类型的数量和class创造的用户自定义类型的数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stdvectorFoo表示标准库向量类型变量Foo?疯狂的念头。
2.命名空间:boostfilesystemiteratorFoo,表示boost空间filesystem子空间遍历目录类型变量Foo?程序员要崩溃了。
3.模板:你记得std::map<std::string,std::string>类型的确切名字吗?我是记不得了,好像超过255个字符,还是饶了我吧。
4.模板参数:template <class T, class BinaryPredicate>const T& max(const T& a, const T& b, BinaryPredicate comp) 聪明的你,请用匈法为T命名。上帝在发笑。
5.类型修饰:static,extern,mutable,register,volatile,const,short,long,unsigned 噩梦加上修饰是什么?还是噩梦。
posted @ 2008-05-02 02:26 幽幽 阅读(2523) | 评论 (10)编辑 收藏
     摘要: 首先,制作交叉工具链的目的是为了给我的手机--MOTO ROKR E2编译程序。然后,顺便学习一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先说一下,搞这个需要很大的耐心。我用的硬件是Sempron3100+, 512MB内存, 编译环境是windowsXP + vmware5.5 + gentoo, 在CUI下,花了大概20个小时才编译完(我从晚上八点一直弄到第二天下午四点)。1. 准备源码: binuitl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02-10 16:18 幽幽 阅读(196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问题描述:在一个N * N的棋盘上放N个皇后, 并使皇后们不能互相攻击,皇后可以横着、竖着、斜着吃子,即棋盘上任意两个皇后不能同行、同列或在一条对角线上。以下是我写的代码:  1#include <iostream> 2#include <stack> 3using namespace std;&nb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02-10 15:26 幽幽 阅读(75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取得程序的名字

#include <windows.h>

int main()
{
    
void *PEB, *Ldr, *Flink, *FullImagePath;
    wchar_t 
*Name = NULL;

    __asm
    
{
        mov eax,fs:[
0x30]
        mov PEB,eax
    }

  
    Ldr   
= *( ( void ** )( ( unsigned char * )PEB + 0x0c ) );
    Flink 
= *( ( void ** )( ( unsigned char * )Ldr + 0x0c ) );

    FullImagePath 
= *( ( void ** )( ( unsigned char * )Flink + 0x28 ) );

    Name 
= wcsrchr((wchar_t*)FullImagePath, 0x5C+ 1

    MessageBoxW(NULL, Name, L
"应用程序的名字为:", MB_OK );

    
return(0);
}


 

posted @ 2008-02-07 17:38 幽幽 阅读(24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6页: 1 2 3 4 5 6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常用链接

留言簿(6)

随笔分类(35)

随笔档案(51)

文章分类(3)

文章档案(3)

相册

我的链接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