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peng0712

C++博客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3 Posts :: 0 Stories :: 0 Comments :: 0 Trackbacks

2006年12月17日 #

 用Visual C++4.2中MFC在Windows 95环境下开发的程序实例。

    1 Sockets与Winsock 95

    Winsock 95是在Unix Sockets及Windows Sockets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Sockets原是BSD为了Unix支持互联网通信而设计的4.3BSD Uni

x版本中的API,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通信机制,使网络客户方和

服务器方通过Sockets实现网络之间的联接和数据交换;Win dows Soc

kets描述定义了一个Microsoft Windows的网络编程界面,它为Window

s TCP/IP 提供了一个BSD型套接字,除与4.3BSD Unix Sockets完全兼

容外,还包括一个扩充文件,通过一组附加的API实现Windows式(即事

件驱动)的编程风格;而Winsock 95则是在Microso ft Windows 95中

进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接口。Windows 95在Internet支配域中的TC

P /IP协议定义了Winsock 95网络编程规范,溶入了许多新特点。MFC

中提供了相应的CSock et类来实现网络通信。

    2 Sockets编程原理

    Sockets同时支持数据流Sockets和数据报Sockets。

    下面是利用Socket进行通信连接的过程框图。其中图1是面向连

接的时序图,图2是无连接的时序图。

图1

图2

    由图可以看出,客户与服务器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对于TCP C/S,

服务器首先启动,然后在某一时刻启动客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

器与客户开始都必须调用socket()建立一个套接字socket,然后服务

器调用bind()将套接字与一个本地网络地址捆扎在一起,再调用liste

n()使套接字处于一种被动的准备接收状态,同时规定它的请求队列长

度,之后服务器就可以调用accept()来接收客户连接。客户打开套接

字之后,便可通过调用conne ct()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建立之后,

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过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最后,待数据传

送结束,双方调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对于UDP C/S,客户并不

与服务器建立一个连接,而仅仅给服务器发送一张包含服务器地址的

数据报。相似地,服务器也不从客户端接收一个连接,只是调用函数re

cvfrom,等待从客户端来的数据。依照recvfrom返回的协议地址以及

数据报,服务器就可以给客户送一个应答。

    3 Winsock 95编程方法

    用Visual C++4.2以MFC在Windows 95中实现网络编程,主要就是

利用CSocket类及其如下相关成员函数:

    (1)BOOL Create (UINT nSocketPort=0,int nSocketType=SOCK_

STREAM,long lEve nt=FD_READ|FD_WRITE|FD_OOD|FD_ACCEPT|FD_CON

NECT|FD_CLOSE|,LPCTSTR|lpszSocket Address=NULL

    该函数用来建立Socket。

    (2)BOOL Bind(UINT nSocketPort,LPCTSTR lpszSocketAddess=N

ULL)

    该函数的作用是将Socket端口与网络地址连接起来。

    (3)BOOL Listen(int nConnectionBacklog=5)

    该函数的作用是等待Socket请求。

    (4)Virtual BOOL Accept(CAsyncSocket & rConnected Socket,

Socket,SOCKADDR*  lpSock Addr=NULL,int * lpSock AddrLen=NULL

)

    该函数的作用是取得队列上第一个连接请求并建立一个具有与So

cket相同特性的套接字。

    (5)BOOL Connect (LPCTSTR lpszHostAddress,UINT nHostPort)

    该函数的作用是提出请求。其中,lpszHostAddress和nHostPort

为接受请求进程的网络地址和Socket端口号。

    (6)virtual void Close()该函数的作用是关闭Socket。

    使用以上类及成员函数,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设计出合适的通信

程序:

    Server:Construct→Creat→Bind→Listen→Accept→Send→Clo

se;

    Client:Constuct→Creat→Connect→Receive→Close。

    4 程序实例

    我们用Visual C++4.2中MFC在Windows 95环境下设计了一个dayt

ime cliont程序,清单如下:

    头文件HEAD.H内容:

    #define IDM_STRAT 200

    #define IDM_EDIT 200

    class Mainwnd:public CFrame Wnd

    {public:Mainwnd();

    afx_msg int OnCreat(LPCREATESTRUCT);

    afx_msg void OnStart(void);

    DECLARE_MESSAGE_MAP();

    private:Cstatic CSStatic;

    CEdit LineEdit;

    CButten StartButton;};

    class PengApp:public CWinApp

    {public:BOOL InitInstance();}

    源程序Client.CPP清单:

    #include<afxwin.h>

    #include<winsock.h>

    #include "head.h"

    const int nPort=13;

    PengApp theApp;

    Main Wnd:Main Wnd()

    {if(!Create (NULL,"Communication Program",WS_OVERLAPPEDW

INDOW,rectDefaul t)) AfxAbort();}

    int Mainwnd:OnCreate(LPCREATESTRUCT)

    {Rect rect;SetRect(& rect,80,50,160,70);

    Create("Host Name:",WS_CHILD|WS_VISIBLE|SS_LEFT,rect,thi

s);

    SetRect(& rect,60,80,180,100);

    LineEdit.Create(WS_CHILD|WS_VISIBLE|WS_DLGFRAME|ES_LEFT,

rect,this,IDM_ED IT);

    SetRect(&rect,100,120,140,140);

    StartButton,Create("start",WS_CHILD|VS_VISIBLE|BS_PUSHBU

TTON,rect,this,I DM_START);

    return 0;}

    BEGIN_MESSAGE_MAP(Main Wnd,CFrameWnd)

    ON_WM_CREATE()

    ON_BN_CLICKED(IDM_START,OnStart)

    END_MESSAGE_MAP()

    BOOL ControlApp:InitInstance()

    {m_pMainWnd=new Main Wnd();

    m_pMainWnd→ShowWindow (m_nCmdShow);

    m_pMainWnd→UpdateWindow();

    return;}

    Void Main Wnd:Onstart(void)

    {CSocket TimeClient;

    if(! AfxSocketInit()) MessageBox("WindowsSocket initial 

failed!","Receiv e",MB_ICONSTOP);

    if(! TimeClient.Create()) MessageBox("ReceiveSocket crea

te failed","Rece ive",MB_I(ON)STOP);

    else TimeClient.connect(strAddr,nPort);

    TimeClient.ReceiveFrom(csReceiveText,csCounts,LineEdit.G

etWinText,nPort)

    MessageBox(TimeClient.csReceiveText);

    TimeClient.Close();}

  
posted @ 2006-12-17 23:58 行云流水(VC) 阅读(46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Windows平台下串行通信的实现机制,讨论了根据不同的条件用

Visual C++ 设计串行通信程序的三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实现对温度数据的接收监控。



---- 在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由于串行通信方便易行,所以应用广泛。依据不同的条件实现对串口的灵活编程控制是我们

所需要的。



---- 在光学镜片镀膜工艺中,用单片机进行多路温度数据采集控制,采集结果以串行方式进

入主机,每隔10S向主机发送一次采样数据,主机向单片机发送相关的控制命令,实现串行数

据接收,处理,记录,显示,实时绘制曲线。串行通信程序开发环境为 VC++ 6.0。



---- Windows下串行通信



---- 与以往DOS下串行通信程序不同的是,Windows不提倡应用程序直接控制硬件,而是通过

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来进行数据传递。串行口在Win 32中是作为文件来进行

处理的,而不是直接对端口进行操作,对于串行通信,Win 32 提供了相应的文件I/O函数与

通信函数,通过了解这些函数的使用,可以编制出符合不同需要的通信程序。与通信设备相

关的结构有COMMCONFIG ,COMMPROP,COMMTIMEOUTS,COMSTAT,DCB,MODEMDEVCAPS,

MODEMSETTINGS共7个,与通信有关的Windows API函数共有26个,详细说明可参考MSDN帮助文

件。以下将结合实例,给出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



---- 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



---- 方法一:使用VC++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 首先,在对话框中创建通信控件,若

Control工具栏中缺少该控件,可通过菜单Project --> Add to Project --> Components

and Control插入即可,再将该控件从工具箱中拉到对话框中。此时,你只需要关心控件提

供的对 Windows 通讯驱动程序的 API 函数的接口。换句话说,只需要设置和监视MSComm控

件的属性和事件。



---- 在ClassWizard中为新创建的通信控件定义成员对象(CMSComm m_Serial),通过该对

象便可以对串口属性进行设置,MSComm 控件共有27个属性,这里只介绍其中几个常用属性:



---- CommPort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号,缺省为COM1。



---- 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



---- PortOpen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



---- 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



---- Output 向发送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串。



---- InputLen 设置每次Input读入的字符个数,缺省值为0,表明读取接收缓冲 区中的全部内容。



---- InBufferCount 返回接收缓冲区中已接收到的字符数,将其置0可以清除接收缓 冲区。



---- InputMode 定义Input属性获取数据的方式(为0:文本方式;为1:二进制方式)。



---- RThreshold 和 SThreshold 属性,表示在 OnComm 事件发生之前,接收缓冲区或发送缓冲

区中可以接收的字符数。



---- 以下是通过设置控件属性对串口进行初始化的实例:



BOOL    CSampleDlg:: PortOpen()

{

BOOL   m_Opened;

......

m_Serial.SetCommPort(2);          //  指定串口号

m_Serial.SetSettings("4800,N,8,1");   //  通信参数设置

m_Serial.SetInBufferSize(1024);      //  指定接收缓冲区大小

m_Serial.SetInBufferCount(0);        //  清空接收缓冲区

m_Serial.InputMode(1);             //  设置数据获取方式

m_Serial.SetInputLen(0);            //  设置读取方式

m_Opened=m_Serail.SetPortOpen(1);           //   打开指定的串口

       return  m_Opened;

   }



---- 打开所需串口后,需要考虑串口通信的时机。在接收或发送数据过程中,可能需要监视并

响应一些事件和错误,所以事件驱动是处理串行端口交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使用

OnComm 事件和 CommEvent 属性捕捉并检查通讯事件和错误的值。发生通讯事件或错误时,将

触发 OnComm 事件,CommEvent 属性的值将被改变,应用程序检查 CommEvent 属性值并作出相

应的反应。在程序中用ClassWizard为CMSComm控件添加OnComm消息处理函数:



void  CSampleDlg::OnComm()

{

  ......

  switch(m_Serial.GetCommEvent())

  {

     case  2:

       //  串行口数据接收,处理;

   }

}



---- 方法二:在单线程中实现自定义的串口通信类



---- 控件简单易用,但由于必须拿到对话框中使用,在一些需要在线程中实现通信的应用场合,

控件的使用显得捉襟见肘。此时,若能够按不同需要定制灵活的串口通信类将弥补控件的不足,

以下将介绍如何在单线程中建立自定义的通信类。



---- 该通信类CSimpleComm需手动加入头文件与源文件,其基类为CObject,大致建立步骤如下:



---- (1) 打开串口,获取串口资源句柄



---- 通信程序从CreateFile处指定串口设备及相关的操作属性。再返回一个句柄,该句柄将被用

于后续的通信操作,并贯穿整个通信过程。CreateFile()函数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参数设置:串口

共享方式应设为0,串口为不可共享设备;创建方式必须为OPEN_EXISTING,即打开已有的串口。对

于dwFlagAndAttribute参数,对串口有意义的值是FILE_FLAG_OVERLAPPED,该标志表明串口采用异

步通信模式,可进行重叠操作;若值为NULL,则为同步通信方式,在同步方式下,应用程序将始终

控制程序流,直到程序结束,若遭遇通信故障等因素,将导致应用程序的永久等待,所以一般多采

用异步通信。



---- (2)串口设置



---- 串口打开后,其属性被设置为默认值,根据具体需要,通过调用GetCommState(hComm,&dcb)

读取当前串口设备控制块DCB(Device Control Block)设置,修改后通过SetCommState(hComm,&dcb)

将其写入。再需注意异步读写的超时控制设置, 通过COMMTIMEOUTS结构设置超时,调用

SetCommTimeouts(hComm,&timeouts)将结果写入。以下是温度监控程序中串口初始化成员函数:



BOOL  CSimpleComm::Open( )

     {

  DCB dcb;



m_hIDComDev=CreateFile( "COM2",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NULL,OPEN_EXISTING,FILE_ATTRIBUTE_

NORMAL|FILE_FLAG_OVE    RLAPPED, NULL );       

//  打开串口,异步操作

if( m_hIDComDev == NULL ) return( FALSE );



dcb.DCBlength = sizeof( DCB );

GetCommState( m_hIDComDev, &dcb );  //  获得端口默认设置

dcb.BaudRate=CBR_4800;

dcb.ByteSize=8;

dcb.Parity= NOPARITY;

dcb.StopBits=(BYTE) ONESTOPBIT;

       ...... }



---- (3)串口读写操作



---- 主要运用ReadFile()与WriteFile()API函数,若为异步通信方式,两函数中最后一个参数

为指向OVERLAPPED结构的非空指针,在读写函数返回值为FALSE的情况下,调用GetLastError()函

数,返回值为ERROR_IO_PENDING,表明I/O操作悬挂,即操作转入后台继续执行。此时,可以用

WaitForSingleObject()来等待结束信号并设置最长等待时间,举例如下:



BOOL   bReadStatus;

    bReadStatus = ReadFile( m_hIDComDev, buffer,

dwBytesRead, &dwBytesRead,    &m_OverlappedRead );

    if(!bReadStatus)

{

    if(GetLastError()==ERROR_IO_PENDING)

{

       WaitForSingleObject(m_OverlappedRead.hEvent,1000);

return ((int)dwBytesRead);

}

return(0);

}

return ((int)dwBytesRead);



---- 定义全局变量m_Serial作为新建通信类CSimpleComm的对象,通过调用类的成员函数即可实

现所需串行通信功能。与方法一相比,方法二赋予串行通信程序设计较大的灵活性,端口的读写

可选择较简单的查询式,或通过设置与外设数据发送时间间隔TimeCycle相同的定时器:

SetTimer(1,TimeCycle,NULL),进行定时读取或发送。



CSampleView:: OnTimer(UINT nIDEvent)

     {

       char  InputData[30];

       m_Serial.ReadData(InputData,30);

       // 数据处理

     }

---- 若对端口数据的响应时间要求较严格,可采用事件驱动I/O读写,Windows定义了9种串口通

信事件,较常用的有:



---- EV_RXCHAR: 接收到一个字节,并放入输入缓冲区。



---- EV_TXEMPTY: 输出缓冲区中的最后一个字符发送出去。



---- EV_RXFLAG: 接收到事件字符(DCB结构中EvtChar成员),放入输入缓冲区。



---- 在用SetCommMask()指定了有用的事件后,应用程序可调用WaitCommEvent()来等待事件的发生

。SetCommMask(hComm,0)可使WaitCommEvent()中止。



---- 方法三 多线程下实现串行通信



---- 方法一,二适用于单线程通信。在很多工业控制系统中,常通过扩展串口连接多个外设,各外

设发送数据的重复频率不同,要求后台实时无差错捕捉,采集,处理,记录各端口数据,这就需要

在自定义的串行通信类中创建端口监视线程,以便在指定的事件发生时向相关的窗口发送通知消息。



---- 线程的基本概念可详见VC++参考书目,Windows内部的抢先调度程序在活动的线程之间分配CPU

时间,Win 32 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线程,一种是用户界面线程UI(User Interface Thread),它包

含消息循环或消息泵,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消息;另一种是工作线程(Work Thread),它没有消息循

环,用于执行后台任务。用于监视串口事件的线程即为工作线程。



---- 多线程通信类的编写在端口的配置,连接部分与单线程通信类相同,在端口配置完毕后,最重

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线程之间的同步对象,如信号灯,临界区,事件等,相关细节可参考

VC++ 中的同步类。



---- 一切就绪后即可启动工作线程:



CWinThrea *CommThread = AfxBegin

Thread(CommWatchThread,  // 线程函数名

(LPVOID) m_pTTYInfo,                       // 传递的参数

THREAD_PRIORITY_ABOVE_NORMAL,       // 设置线程优先级

  (UINT) 0,                                  //  最大堆栈大小

  (DWORD) CREATE_SUSPENDED ,           //  创建标志

(LPSECURITY_ATTRIBUTES) NULL);         //  安全性标志



---- 同时,在串口事件监视线程中:



if(WaitCommEvent(pTTYInfo->idComDev,&dwEvtMask,NULL))

{

if((dwEvtMask  & pTTYInfo->dwEvtMask )== pTTYInfo->dwEvtMask)

{

WaitForSingleObject(pTTYInfo->hPostEvent,0xFFFFFFFF);

      ResetEvent(pTTYInfo->hPostEvent);    // 置同步事件对象为非信号态

   ::PostMessage(CSampleView,ID_COM1_DATA,0,0);  // 发送通知消息

}

}

---- 用PostMessage()向指定窗口的消息队列发送通知消息,相应地,需要在该窗口建立消息与成

员函数间的映射,用ON_MESSAGE将消息与成员函数名关联。



BEGIN_MESSAGE_MAP(CSampleView, CView)

//{{AFX_MSG_MAP(CSampleView)

ON_MESSAGE(ID_COM1_DATA, OnProcessCom1Data) 

ON_MESSAGE(ID_COM2_DATA, OnProcessCom2Data) 

.....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 然后在各成员函数中完成对各串口数据的接收处理,但必须保证在下一次监测到有数据到来之

前,能够完成所有的中间处理工作。否则将造成数据的捕捉错误。



---- 多线程的实现可以使得各端口独立,准确地实现串行通信,使串口通信具有更广泛的灵活性与

严格性,且充分利用了CPU时间。但在具体的实时监控系统中如何协调多个线程,线程之间以何种方

式实现同步也是在多线程串行通信程序实现的难点。



---- 以VC++ 6.0 为工具,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各有利弊,







---- 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温度监控系统中,笔者采用了方

法二,在Window 98 ,Windows 95 上运行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osted @ 2006-12-17 23:56 行云流水(VC) 阅读(4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以凌阳单片机为例详细介绍 μC/OS-II 的移植方法;重点讲解在系统移植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并首次实现了 μC/OS-II 在凌阳 SPCE061A 单片机上的移植。

关键词:

言:
  编写高效简洁的 C 语言代码,是许多软件工程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做相关的阐述,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教。

1 招:以空间换时间

  计算机程序中最大的矛盾是空间和时间的矛盾,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逆向思维来考虑程序的效率问题,我们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第 1 —— 以空间换时间。
例如:字符串的赋值。
方法 A ,通常的办法:
#define LEN 32
char string1 [LEN];
memset (string1,0,LEN);
strcpy (string1,“This is a example!!”
;
方法 B
const char string2[LEN] =“This is a example!”;
char * cp;
cp = string2 ;
(
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指针来操作。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A B 的效率是不能比的。在同样的存储空间下, B 直接使用指针就可以操作了,而 A 需要调用两个字符函数才能完成。 B 的缺点在于灵活性没有 A 好。在需要频繁更改一个字符串内容的时候, A 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如果采用方法 B ,则需要预存许多字符串,虽然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但是获得了程序执行的高效率。

  如果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内存还有一些,那我推荐你使用该招数。

  该招数的变招 —— 使用宏函数而不是函数。举例如下:
方法 C
#define bwMCDR2_ADDRESS 4
#define bsMCDR2_ADDRESS 17
int BIT_MASK(int __bf)
{
return ((1U << (bw ## __bf)) - 1) << (bs ## __bf);
}
void SET_BITS(int __dst, int __bf, int __val)
{
__dst = ((__dst) & ~(BIT_MASK(__bf))) | \
(((__val) << (bs ## __bf)) & (BIT_MASK(__bf))))
}

SET_BITS(MCDR2, MCDR2_ADDRESS, RegisterNumber);
方法 D
#define bwMCDR2_ADDRESS 4
#define bsMCDR2_ADDRESS 17
#define bmMCDR2_ADDRESS BIT_MASK(MCDR2_ADDRESS)
#define BIT_MASK(__bf) (((1U << (bw ## __bf)) - 1) << (bs ## __bf))
#define SET_BITS(__dst, __bf, __val) \
((__dst) = ((__dst) & ~(BIT_MASK(__bf))) | \
(((__val) << (bs ## __bf)) & (BIT_MASK(__bf))))

SET_BITS(MCDR2, MCDR2_ADDRESS, RegisterNumber);

  函数和宏函数的区别就在于,宏函数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函数占用了时间。大家要知道的是,函数调用是要使用系统的栈来保存数据的,如果编译器里有栈检查选项,一般在函数的头会嵌入一些汇编语句对当前栈进行检查;同时, CPU 也要在函数调用时保存和恢复当前的现场,进行压栈和弹栈操作,所以,函数调用需要一些 CPU 时间。而宏函数不存在这个问题。宏函数仅仅作为预先写好的代码嵌入到当前程序,不会产生函数调用,所以仅仅是占用了空间,在频繁调用同一个宏函数的时候,该现象尤其突出。

   D 方法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置位操作函数,是 ARM 公司源码的一部分,在短短的三行内实现了很多功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位操作功能。 C 方法是其变体,其中滋味还需大家仔细体会。

2 招: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演绎高效 C 语言编写的第二招 —— 采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学是计算机之母,没有数学的依据和基础,就没有计算机的发展,所以在编写程序的时候,采用一些数学方法会对程序的执行效率有数量级的提高。
举例如下,求 1~100 的和。
方法 E
int I , j;
for (I = 1 ;I<=100; I ++
{
j += I;
}
方法 F
int I;
I = (100 * (1+100)) / 2

  这个例子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数学用例,是我的计算机启蒙老师考我的。当时我只有小学三年级,可惜我当时不知道用公式 N+1 / 2 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E 循环了 100 次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最少用了 100 个赋值, 100 个判断, 200 个加法( I j );而方法 F 仅仅用了 1 个加法, 1 次乘法, 1 次除法。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现在我在编程序的时候,更多的是动脑筋找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的威力来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

3 招:使用位操作

  实现高效的 C 语言编写的第三招 —— 使用位操作,减少除法和取模的运算。

  在计算机程序中,数据的位是可以操作的最小数据单位,理论上可以用 位运算 来完成所有的运算和操作。一般的位操作是用来控制硬件的,或者做数据变换使用,但是,灵活的位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举例如下:
方法 G
int I,J;
I = 257 /8;
J = 456 % 32;
方法 H
int I,J;
I = 257 >>3;
J = 456 - (456 >> 4 << 4);

  在字面上好像 H G 麻烦了好多,但是,仔细查看产生的汇编代码就会明白,方法 G 调用了基本的取模函数和除法函数,既有函数调用,还有很多汇编代码和寄存器参与运算;而方法 H 则仅仅是几句相关的汇编,代码更简洁,效率更高。当然,由于编译器的不同,可能效率的差距不大,但是,以我目前遇到的 MS C ,ARM C 来看,效率的差距还是不小。相关汇编代码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运用这招需要注意的是,因为 CPU 的不同而产生的问题。比如说,在 PC 上用这招编写的程序,并在 PC 上调试通过,在移植到一个 16 位机平台上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代码隐患。所以只有在一定技术进阶的基础下才可以使用这招。

4 招:汇编嵌入

  高效 C 语言编程的必杀技,第四招 —— 嵌入汇编。

   在熟悉汇编语言的人眼里, C 语言编写的程序都是垃圾 。这种说法虽然偏激了一些,但是却有它的道理。汇编语言是效率最高的计算机语言,但是,不可能靠着它来写一个操作系统吧 ? 所以,为了获得程序的高效率,我们只好采用变通的方法 —— 嵌入汇编,混合编程。

  举例如下,将数组一赋值给数组二 , 要求每一字节都相符。
char string1[1024],string2[1024];
方法 I
int I;
for (I =0 ;I<1024;I++)
*(string2 + I) = *(string1 + I)
方法 J
#ifdef _PC_
int I;
for (I =0 ;I<1024;I++)
*(string2 + I) = *(string1 + I);
#else
#ifdef _ARM_
__asm
{
MOV R0,string1
MOV R1,string2
MOV R2,#0
loop:
LDMIA R0!, [R3-R11]
STMIA R1!, [R3-R11]
ADD R2,R2,#8
CMP R2, #400
BNE loop
}
#endif

  方法 I 是最常见的方法,使用了 1024 次循环;方法 J 则根据平台不同做了区分,在 ARM 平台下,用嵌入汇编仅用 128 次循环就完成了同样的操作。这里有朋友会说,为什么不用标准的内存拷贝函数呢 ? 这是因为在源数据里可能含有数据为 0 的字节,这样的话,标准库函数会提前结束而不会完成我们要求的操作。这个例程典型应用于 LCD 数据的拷贝过程。根据不同的 CPU ,熟练使用相应的嵌入汇编,可以大大提高程序执行的效率。

  虽然是必杀技,但是如果轻易使用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因为,使用了嵌入汇编,便限制了程序的可移植性,使程序在不同平台移植的过程中,卧虎藏龙,险象环生!同时该招数也与现代软件工程的思想相违背,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切记,切记。

  使用 C 语言进行高效率编程,我的体会仅此而已。在此以本文抛砖引玉,还请各位高手共同切磋。希望各位能给出更好的方法,大家一起提高我们的编程技巧。

posted @ 2006-12-17 23:53 行云流水(VC) 阅读(21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