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前提
考虑到UDP的无状态特性,目前针对其的NAT实现大致可分为Full Cone、Restricted Cone、Port Restricted Cone和Symmetric NAT四种。值得指出的是,对于TCP协议而言,一般来说,目前NAT中针对TCP的实现基本上是一致的,其间并不存在太大差异,这是因为TCP协议本身便是面向连接的,因此无需考虑网络连接无状态所带来复杂性。
用语定义
1.内部Tuple:指内部主机的私有地址和端口号所构成的二元组,即内部主机所发送报文的源地址、端口所构成的二元组
2.外部Tuple:指内部Tuple经过NAT的源地址/端口转换之后,所获得的外部地址、端口所构成的二元组,即外部主机收到经NAT转换之后的报文时,它所看到的该报文的源地址(通常是NAT设备的地址)和源端口
3.目标Tuple:指外部主机的地址、端口所构成的二元组,即内部主机所发送报文的目标地址、端口所构成的二元组
详细释义
1. Full Cone NAT:所有来自同一个内部Tuple X的请求均被NAT转换至同一个外部Tuple Y,而不管这些请求是不是属于同一个应用或者是多个应用的。除此之外,当X-Y的转换关系建立之后,任意外部主机均可随时将Y中的地址和端口作为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向内部主机发送UDP报文,由于对外部请求的来源无任何限制,因此这种方式虽然足够简单,但却不那么安全
2. Restricted Cone NAT:它是Full Cone的受限版本:所有来自同一个内部Tuple X的请求均被NAT转换至同一个外部Tuple Y,这与Full Cone相同,但不同的是,只有当内部主机曾经发送过报文给外部主机(假设其IP地址为Z)后,外部主机才能以Y中的信息作为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向内部主机发送UDP请求报文,这意味着,NAT设备只向内转发(目标地址/端口转换)那些来自于当前已知的外部主机的UDP报文,从而保障了外部请求来源的安全性
3. Port Restricted Cone NAT:它是Restricted Cone NAT的进一步受限版。只有当内部主机曾经发送过报文给外部主机(假设其IP地址为Z且端口为P)之后,外部主机才能以Y中的信息作为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向内部主机发送UDP报文,同时,其请求报文的源端口必须为P,这一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外部报文请求来源的限制,从而较Restrictd Cone更具安全性
4. Symmetric NAT:这是一种比所有Cone NAT都要更为灵活的转换方式:在Cone NAT中,内部主机的内部Tuple与外部Tuple的转换映射关系是独立于内部主机所发出的UDP报文中的目标地址及端口的,即与目标Tuple无关;在Symmetric NAT中,目标Tuple则成为了NAT设备建立转换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量:只有来自于同一个内部Tuple 、且针对同一目标Tuple的请求才被NAT转换至同一个外部Tuple,否则的话,NAT将为之分配一个新的外部Tuple;打个比方,当内部主机以相同的内部Tuple对2个不同的目标Tuple发送UDP报文时,此时NAT将会为内部主机分配两个不同的外部Tuple,并且建立起两个不同的内、外部Tuple转换关系。与此同时,只有接收到了内部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包的外部主机才能向内部主机返回UDP报文,这里对外部返回报文来源的限制是与Port Restricted Cone一致的。不难看出,如果说Full Cone是要求最宽松NAT UDP转换方式,那么,Symmetric NAT则是要求最严格的NAT方式,其不仅体现在转换关系的建立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外部报文来源的限制方面。
参考:UDP"打洞"原理
posted on 2007-04-13 15:43
w2001 阅读(7914)
评论(1)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Linux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