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一号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 首页 :: 联系 ::  :: 管理
  4 Posts :: 0 Stories :: 3 Comments :: 0 Trackbacks

常用链接

留言簿(1)

我参与的团队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去年10月的一次物理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 David Gross 列举了科学领域 25 个他认为物理学可能帮助解决的问题。除了有关黑洞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传统物理领域的问题外,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了物理的范围,冒险进入了原本属于生命科学的领地。

这些问题当中有一个就是关于人类意识(human consciousness)的。

他想知道科学家是否能够测量婴儿的初始意识,并推测意识可能跟物理学中的“相变”-- 物质的一种由某些微观变化所引起的突然而急剧的大规模转变 -- 类似。当温度降至某个临界温度以下,某些金属会突然失去电阻,出现超导现象,这就是相变的一个例子。

在最近的一次电邮采访当中,Gross 说,他认为意识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是他相信语言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关键因素。

Gross 并不是唯一一个对人类意识有想法的物理学家。

 

超越神秘主义

牛津大学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 Roger Penrose 相信,如果一种“万物之理(theory of everything)”的物理理论最终被发展出来用于解释宇宙中所有已知的现象,那么它至少能够部分地解释意识问题。

Penrose 同时也相信量子力学,这个在亚原子层次主宰世界的物理规律,可能在意识中扮演重要角色。

还在不久以前,意识还被认为太抽象,太主观或者太难以致不能科学地进行研究。但是近年来,它成为生物学最热门的新领域之一,就像弦论之于物理学,或像寻找地球外生命之于天文学。

意识不再是哲学家和神秘主义学者研究的专属领地,它现在吸引着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这些领域似乎都有自己关于意识是什么和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类问题的理论。

在许多宗教学说中,意识跟古代灵魂(soul)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观念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本源,它不会死亡,甚至可能在你出生之前就已存在。人们相信灵魂使我们产生思想和感觉,使我们能够记忆和推理。

我们的人格,个性和人性都被认为起源于灵魂。

现在,这些通常都归之于大脑中的生理过程,但是究竟数以万亿计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如何转化成思想、情感和自我意识,依然是个谜。

“几乎每个人都同意大脑中的某种东西和意识之间存在强烈关联,”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意识研究中心的主管,哲学家 David Chalmers 说。“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解释。我们想知道的不仅仅是关联,我们想要解释 -- 大脑过程如何产生意识,为什么产生意识?这才是神秘之处。”

 

接受就好了

Chalmers 以区分意识研究中的“容易”问题和“困难”问题为大家所熟知。 

容易问题是指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功能和行为,它包括以下这类问题:感知(perception)是如何发生的?大脑如何将感官信息组合起来产生体验的连续性错觉?

“我称之为容易问题,并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它们能够用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s)标准方法来研究,”Chalmers 说。 

Chalmers 称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的问题为困难问题。

“人们有不同类型的体验 -- 不同性质的体验 -- 当你看到红色,看到绿色,听到中央C音,或者品尝巧克力时,”Chalmers 告诉 LiveScience。“只要你有意识,只要你有主观体验,总会感觉到一些东西。”

根据 Chalmers 的观点,意识的主观性阻止其通过更简单的要素来理解它,而这种还原论方法在其他科学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相信,不像物理世界中的大部分对象,能够分解成单个原子,也不像生物体,可以分解成细胞,意识是宇宙中一个不可还原的部分,就像空间、时间和质量等概念。

“这些对象无需发展,”Chalmers 说,“它们从来就是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部分。”

Chalmers 认为,不要试图将意识还原成其他组成要素,应该简单对待意识,就像对待物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和质量一样。根据这样一种观点,意识的理论不应该去解释意识是什么或者意识如何产生这类问题;而应该解释意识和世界中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信服这一个观点。

 

帮助不大

“这种观点对我们帮助不大。”牛津大学药理学教授 Susan Greenfield 说。 

“你做不了什么,”Greenfield 指出。“这是一种终极说辞,因为根据这一观点你还可能做些什么呢?你不能证明它也不能证伪它,而且无从检验。它不提供解释,或者启发,也回答不了为什么人们感受到他们所感受的。” 

Greendfield 关于意识的理论受她研究药物和精神疾病的经历的影响。一些科学家,比如最著名的有近期的 Francis Crick,他是 DNA 结构的共同发现者,和他的同事加州理工计算和神经系统教授 Christof Koch ,他们相信,不同的意识,比如说视觉感知,由不同的神经元产生。跟他们的观点不同,Greenfied 认为,意识由大批非特定的散布在整个大脑的神经元产生。 

Greenfield 的理论重要之处在于区分了“意识(consciousness)”和“精神(mind)”。她说她的许多同事都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但是她认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人们说到精神错乱或者精神遭受打击或者精神不正常,这些都不意味着意识丧失,”Greenfield 在电话采访中说。“同样的,当你丧失意识,当你晚上睡觉或者当你被麻醉,你并不认为自己精神错乱了。”

 

就像水的湿度

根据 Greenfield 的观点,精神由神经元之间的生理连接组成。这些连接缓慢地演化,并且受过去的体验影响,因此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Greenfield 相信,跟精神直接源于神经元之间的生理连接不同的是,意识是大脑的一种突现性质(emergent property),类似于“湿度”之于水或者“透明性”之于玻璃,这两种性质都是大量单个分子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说,是从大量单个分子行为中突然出现的。

根据 Greenfield 的观点,当某种刺激 -- 要么来自外部,比如一件耸人听闻的事件,要么来自内部,比如一种想法或者记忆 -- 在大脑中触发了一个连锁反应,意识体验就产生了。就像地震一般,每次意识体验都有一个震中,震动波纹从震中通过大脑向外传播,所经之处不断触发新的神经元。

在 Greenfield 的理论中精神和意识是有联系的,因为意识体验的强度由精神和已经存在的神经元连接强度所确定的,这些连接来自于过去的体验。

意识的神秘和诱人之处在于科学家并不知道将会从最终答案中获得什么。

“如果我告诉你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你可能猜不到答案究竟是一个公式,一个模型,一种生理感觉或者是一种药物,”Greenfield 说,“我本该给你什么答案呢?”
posted on 2009-04-28 01:01 Wizard 阅读(272) 评论(1)  编辑 收藏 引用

Feedback

# re: Human Consciousness 2009-04-28 01:02 Wizard
人类距离长生不死到底还有多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肯定能在未来实现长生不死——也许有些人不相信,毕竟在生物过去发展过程中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环节,而且在几乎所有人的脑筋里,死亡都被认为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这个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以至于当有个人提出异议时,绝大部分人不经过任何思考就认为你在异想天开。

  当我第一次和母亲说出我的想法时,她脱口而出三个字:“不可能”,但经过一个小时仔细而周密的分析后,她深深地信服了。

  我提出的观点并不是什么高深玄妙无法解释的理论,它每一步都是依据现实,或者有充分理论根据的推导。

  当今的科学并不能说明一切

  当今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并以高速发展,相信科学的人们都认为科学可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规律,所有人从小学起就开始被迫接受这种观点。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科学解释;有些虽然有解释,但并不能让我们信服。比如:

  1. 人死了以后到哪儿去了? 当今科学答案:消失了

  2. 人出生之前在哪里? 当今科学答案:不存在

  3. 为什么会从不存在变成存在? 当今科学答案:没有

  4. 我们是什么? 当今科学答案:人

  5. 人是否有自我意识? 当今科学答案:有

  6. 自我意识是什么? 当今科学答案:不确定,无法证明

  7. 人为什么会产生自我意识? 当今科学答案:过去记忆产生自我意识

  当今科学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要么是模糊不清,要么是没有根据——所有的答案都无法令人信服,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根源产生了怀疑。

  如果您同意当今科学的答案,那么看了下面的文章后,您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灵感来源第六日

  曾经看过斯瓦星格演的《第六日》,不说电影怎样,从里面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1997年人类首先实现动物克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1999年人类DNA序列破译完成——”

  在不久的将来,克隆人类将成为可能,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假设。

  假设1:

  人类实现了克隆,这些似乎将成为一个人长生不死的起点,有个野心勃勃的亿万富翁,他50岁,为了使自己长生不死,他利用已经成熟的克隆技术。

  他提取了自己的细胞,对其中的DNA链进行修复(以分子水平修复DNA末梢和损坏的结构),然后用他制造了一个年轻的身体。

  假设2:

  我们还要假设这个时候人类对脑部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记忆的移植已经实现。

  说明:

  这两中假设是非常合理的,其一:人类对DNA链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而且在DNA修复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其二:记忆移植并不是什么悬乎的理论,在人类的生物活动过程中,每天都发生着记忆移植——老人能记得小时侯的事情,但人一生中所有细胞都要更换几十次,但每次更换细胞的时候都有旧的记忆被复制到另一个脑细胞里面去了,这样才有记忆,当然没有复制的东西就被忘记了。

  当两种假设都成立后,富翁把自己的记忆复制到了那个年轻的身体上,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可以再活几十岁。

  几乎绝大多数人看到这里都认为富翁成功了,其实不然——当富翁看见年轻的自己站在面前时,终于明白了这一点。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但却是致命的——

  那个人并不是富翁自己,富翁还在自己的身体里,而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另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罢了。

  他依然会老去,会死去,对他本人,一切和复制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

  出现了什么问题呢?聪明的人也许会明白了——有一样东西不能复制——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还存在于富翁的体内,可见自我意识并不是由记忆产生的,否则记忆移植以后自我意识为什么跟着走呢。

  可以试想一下富翁的心情,就像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

  多么悲哀。

  难道人类多年的心血要被这样一个小小的逻辑问题难倒了吗?如果人的身体一定要从年轻走向衰老,就算有新的身体也无济于事,那么人真的就不能长生不死吗?

  先别急着悲观,如果要弄清人是否能够不死,就要弄清楚死亡的意义。

  我们都是复制人

  在《第六日》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

  “你才是复制人!”

  斯瓦星格为了证明别人冒充了自己,来到了复制人总部,却意外被高知自己才是复制人,他以前所拥有的是别人的记忆。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复制人,就连自己也浑然不知,我们用的是不是别人的记忆呢?答案是——YES。

  我上面说过,人类一生中细胞要复制几十次,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死亡,总共要死几十次。

  按照这种说法,人一生要死亡几十次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从出生开始,身体就不断地用新细胞代替旧的细胞——新陈代谢——而10年后,原来的那些细胞都早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则全是复制品。

  我们都是复制人——自己的复制人。

  大脑也是这样,记忆与忘记的过程前面也已经说了。

  但这种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它是慢性的,没有感觉的,甚至连自我意识都不用丧失,如果我们可以让这种死亡和更新永不间断,人类自然就能实现长生不死。只是DNA末梢在复制过程中会变短且有些结构会缺损,在最终几十次复制后,就最终停止了,人就开始走向衰老。

  传统意义上的出生与死亡都与身体无关,与生物学上的死亡是不一样的。

  死亡是什么?死亡是自我意识的消失。什么是出生?出生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怎样才能不死

  人的死亡基本过程是由于细胞分裂减缓导致器官功能下降,最终引起某些疾病,导致肌体停止运作,最终结果是自我意识消失。(某些疾病死亡除外)

  要解决死亡问题,最终归结到要解决细胞老化问题。现在在这方面涌现出很多的理论与证据。有人观察到细胞多次有丝分裂后DNA末梢会变短,有人认为长期的氧化作用破坏了DNA链,还有人在DNA链上找到了寿命基因和死亡基因——总之,无论如何,死亡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到DNA链的损坏和变化。

  DNA成了克服死亡的关键因素,由于自我意识的约束,目前只能在模仿人类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加入新的活力这个方法是最可靠的。

  长生不死的方法:

  1. 找到自我意识原型,以分子水平打造载体,形成人类最终形态。

  实现时间:千年以后

  2. 找到自我意识在脑中的存在方法,以克隆及转基因技术打造载体,实现异体意识传输。 实现时间:百年以后

  3. 寻找基因修复方法,在原载体中植入本体修复后细胞,达到与本体匹配并参与正常新陈代谢,数十年后原载体自动更新,无须涉及自我意识。 实现时间:数十年后

  以上三种方法第三种最贴合实际,其方法叫“非一次性复制”

  我们还是用那个亿万富翁举例:

  科学家从他身上提取老化的细胞,将数10个这样的细胞修复成完整的DNA,然后在把他们放入这个富翁的细胞分裂层——至于细胞分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一旦身体接纳了新的细胞,它就可以不断分裂,几年之后新细胞代替了老细胞,这个过程在内脏,大脑,淋巴,循环等各个系统自然发生,不需要控制,等富翁60岁的时候他就拥有了0岁+10岁=10岁的身体,而自我意识也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每过50年进行一次,只需要打几针,就可以长生不死。

  这种方法太简单了,甚至连“记忆移植”这种悬乎得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科技都省了。

  长生不死需具备的条件:

  现在我们就来归纳一下长生不死需要那些条件:

  (1) 资金——想要不死,就得出很多的钱,从科学和政治角度看,这都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可以具备)

  (2) 健康的身体——如果接受实验的人本身有病,提取的细胞被污染,那么实验将很可能失败。(可以具备)

  (3) DNA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要能做到完好地修复细胞,去掉不良的DNA结构。(尚未具备)

  (4) 解决自体细胞融合的不良反应——由于是自己的细胞,因该没有排斥反应,但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既然异体器官都能移值,这中技术应该是小菜一碟)

  (5) 解决新细胞分化的问题——新细胞会产生分化的方向问题,要让它们按照正常的方向分化,否则会出现可怕的事情。(尚未具备)

  (6) 大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要知道大脑代谢的具体情况,才能有效地注入脑细胞。(尚未具备)

  (7) 良好的注射技术——注射时要保证不能破坏新细胞和内脏关键部位的细胞。(已经具备)

  以上只有3个问题尚未解决,但都不是什么很难的事,相信科学在将来的数十年内将会做到。且根据科学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未来还会出现更好的长生不死的方法。

  生物学与社会学上长生不死的意义

  就算长生不死已经离我们咫尺之遥了,有些人还是会产生怀疑。有的生物学者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长生不死违反了自然的法规,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生物形成初期,生命其实是长生不息,细胞不断的分裂,它们的目的就是永远生存下去,生物到了高级阶段后,由于相互的竞争而逐渐放弃了这个功能,在物竞天择的生存竞赛中,生存的问题使得寿命放到了次要位置,但每个生物体内都有一些细胞是可以长生不死的,于是就能繁殖后代。

  生物的本能就是生存,无论什么时候,生命的宗旨都没有改变——那就是永远生存下去。

  有些人认为,如果人不死,那以后人口只增不减,世界上有一天会挤满了人,资源耗尽,生活也没什么意义了。

  这种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

  现在人口的暴增是由于过高的出生率而不是因为过低的死亡率。就是死亡率<<出生率。

  会数学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控制人口必须降低出生率。事实上,无论死亡率是多少,只要出生率比它高,人口就会增长——换句话说,未来世界人口爆满的原因并不是死的人太少,而是生的人太多。

  其实即使科学发达,要想长生不死必须具备大量的金钱和优厚的实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而最终获得长生的也是一些精英,很少的一部分人。

  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发展是需要积累的,而人类在前20年大多处于学习状态,55-60岁以后由于肌体衰老而不能继续工作,于社会的产出只能有短短30几年的时间,而且丰富的经验在死后丧失迨尽,这对于社会是极大的浪费,而幼年和老年人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这样的社会与生命结构已严重影响人类发展,新的生命形态却能改变这一现象,大家的寿命延长了,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也必然增长,出生率下降,最终达到平衡。

  这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如果实现了,人类将跨出伟大的一步。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博问   Chat2DB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