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aidongmao

文章均收录自他人博客,但不喜标题前加-[转贴],因其丑陋,见谅!~
随笔 - 1469, 文章 - 0, 评论 - 661, 引用 - 0
数据加载中……

“足底筋膜炎”一个问的多,答的少的常见病(1)

在百度使用“足底筋膜炎”进行查询,大约有24000个网页出现了这个词语,对于这种疾病,相当多的医生不太了解,普通人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出现了“问的多,答的少”局面。在有些所谓的“专家解答”中,仅仅是把网上的资料进行转载,没有研究、没有对比、没有临床实践的“解答”,让人难以信服。

在信息爆炸和泛滥时代,真实和有用的东西往往被淹没其中,去伪存真,让患者能得到真实和有用的信息,是每一个有良知医生的责任。

孙医生足科提供的足跟痛防治资料,基本来自于国内外医学期刊的内容,并且经过孙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验证,虽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在真实性和有用性方面,可信度相对较高,应该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现在综合介绍一下足跟痛。

一 足跟痛的解剖学机制

clip_image001

跟骨结节前侧有内、外两个侧突。外侧突较小为小趾展肌的起点。内侧突较大,上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跖腱膜附着。跖腱膜由中央带、内侧带和外侧带三部分组成,跖腱膜中央带(central bandplantar fascia,CBPF)最厚、最强韧,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突的跖面,向前分为五支与足趾的屈肌纤维鞘及跖趾关节的侧面相融合。内侧带覆盖拇展肌,但甚薄弱。外侧带也很薄弱,覆盖小趾展肌,在它的外侧另有坚强的纤维带加强,它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或外侧突,止于第5跖骨粗隆。跖腱膜中央带和内、外侧带之间分别形成足底内、外侧沟,足底内、外侧动静脉及神经的皮支由此穿出,内侧沟较深,外侧沟较浅,两者均为脂肪组织充填。胫神经于内踝上2横指处发出1-2支跟内侧神经,后者穿过足跟底部的纤维脂肪垫,并分布于整个足跟部及跟骨内侧骨膜。于分裂韧带深面胫神经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并和足底内、外侧血管一起共同经过拇展肌的深面进入足底。足底外侧神经尚发出一支支配小趾展肌。Schepsis等认为跖腱膜、胫神经跟内侧支及小趾展肌支在足跟跖侧痛的形成中均起作用Berkowitz等用MRI测量了8例PF/HSS患者的跖腱膜,发现最厚处平均为矢状面7.40mm,冠状面7.56mm。而5例按年龄、性别配对的对照组中平均为矢状面3.22mm,冠状面3.44mm。五组年青男性对照组中平均为矢状面3.00mm,冠状面3.00mm可见PF/HSS时跖腱膜明显增厚。但目前尚无大量病例(包括正常值)的测量报道。

clip_image002

胫后神经下行至内踝后方发支于内踝后下方的内侧屈肌支持带上,而屈肌支持带是起于内踝止于跟骨内侧部的;在内踝平面上行达内踝部并形成皮下支向下支配跟跖脂肪垫和皮肤。主支继续下行发1-2支为跟骨支神经,分于跟骨内侧面,而后,相继发支为跖内侧神经、跖外侧神经,分别分布于跖内、外侧局部组织。 

跖外侧神经发第一支,根据Rondhuis和Huson(1986)研究认为该神经系混合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进入跖腱膜深部和下部。因此,跖外侧神经的第1支是跟骨刺刺激跖腱膜引起跟跖痛的主要原因。同时,跖外侧神经还发支支配小趾外展肌,部分神经纤维进入趾短屈肌、跖方肌、跖韧带和跟骨骨膜。跖内侧神经和跖外侧神经还各自通过收肌孔并继续前行向跖趾方向分布。因此,当跟骨刺刺激引起跟跖部疼痛往往并不局限在跟跖侧局部,同时可以在跟跖内侧部和足腰部也有疼痛和压痛就不难理解了。

二 足跟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 病史 发病时间,有无外伤史,了解患者的穿鞋习惯和工作情况,治疗历史等。有无内科相关疾病等。

2 症状 什么时段疼痛;负重时疼痛还是静止时疼痛;疼痛性质,如钝痛、刺痛、火烧痛、持续痛、按压痛等;

3 体检 疼痛部位;步态分析;足部是否存在变形;足部皮肤外观有无变化;鞋底磨损检查等。

4 检查 X光照片; 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查;骨扫描检查;断层扫描检查;磁共振检查;超声波检查;足底压力检查等。

也就是说,详细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仔细分析,认真判断,尽可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足跟痛的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

小趾展肌神经阻滞 足跟底部烧灼感

腰椎异常所致 疼痛由腿部放射至跟部,无力感,腱反射异常

后胫骨神经 近中跟骨支异常 足跟的近中和底部疼痛

神经性异常 用酒精及糖尿病患者多见,表现炎弥散性足部疼痛,夜间痛

跗骨窦综合症 疼痛、烧灼感、足跖部针刺样感觉

足底筋膜炎 晨起第一步疼痛,走几后缓解,走多后疼痛又加重

跟腱炎 跟腱疼痛

脂肪垫萎缩 跟萎缩的脂肪垫处疼痛

足跟扭挫伤 外伤史

足底筋膜断裂 足底强烈的撕裂感

后胫骨腱膜炎 足部和踝部内侧疼痛

跟腱囊炎 跟腱疼痛

跟骨骺炎 青少年足跟痛

跟骨应力性骨折 跟骨肿胀、温暖感、敏感

跟骨感染 主要是骨髓炎,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多表现为夜间痛

炎性关节病 常见双侧足底筋膜炎,多关节受累

距下关节炎 疼痛位于跟骨上方

骨软化 弥漫性骨骼疼痛、肌肉无力

变形性骨炎 弓形胫骨、脊柱后凸、头痛

镰形细胞病 长骨、骨盆、胸骨、肋骨疼痛的急性发作,小儿有指(趾)炎

肿瘤 深部骨痛、夜间痛、全身症状

供血不足 用力时肌肉群疼痛、血管检查发现异常

等等

三 跟骨骨刺

clip_image003

跟骨骨刺的有无,通常使用X光照片可以明确。

对于跟骨刺的形成,过去认为是由于长期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的退行性病变,但这一理论对很多因骨质增生而产生的临床表现无法做出确切的解释。最近的理论是“足部力学的动态平衡失调",造成跖长韧带,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与筋膜的纤维就会不断地被撕裂,与此同时人体自身就会通过代偿机制的保护作用,把大量钙与磷输送到被撕裂的韧带与筋膜的附着点处,以加强韧带和筋膜的附着点处不被拉伤或拉脱,久而久之这些大量聚集的钙质与磷会使韧带与筋膜附着点钙化骨化,从而产生足跟骨骨刺这一病理现象。

足跟出现疼痛与跟骨骨刺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完全由跟骨骨刺引起。赵幼林医师观察了229例病人,经照片证明有跟骨刺的顽固性跟痛症患者中,110例单足痛,但两侧均有骨刺;14例双足痛,仅单侧有骨刺;10例骨刺发生于无痛侧。

早在1915年,就有人认为跟跖侧痛与跟骨骨刺有关,但它们间的确切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在跟跖侧痛患者中,约50%的患者有跟骨骨刺存在,但许多有跟骨骨刺的人并无跟跖痛。Shmokler观察发现在有跟骨骨刺的人群中,仅5.2%发生过跟跖侧痛。Tanz观察100例无跟痛的患者,发现有16%的患者有跟骨骨刺跟骨骨刺仅是一个X线片表现,可能源于跖筋膜等劳损引起的慢性炎症。跟跖侧疼痛的程度与骨刺大小不成正比,绝大多数骨刺并无疼痛。

另外说明一下,在最新的《足踝外科学》中,没有单独把跟骨骨刺作为病种来看待,只是一个病理现象。

posted on 2008-05-29 00:06 肥仔 阅读(4344) 评论(1)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生活——健康

评论

# re: “足底筋膜炎”一个问的多,答的少的常见病(1)  回复  更多评论   

如何治疗?
2009-03-20 22:02 | wrwr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博问   Chat2DB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