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能考进大学的完全能说明你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考上大学的就有问题了。这只是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那么为什么有人学习成绩好呢,对于任何事情总是能花费很少的劳动而把事情办好呢,这绝对不是生物意义上的智商问题。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上的问题,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思维习惯,导致了差异性。有人说我小学多么聪明(当然仅仅从你考试能力上来比较)但是随着高中到大学,越来越笨了。小学的问题都很简单,直接按顺序思考就行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不是说这种思维习惯不好,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思考逻辑。但是从小学开始就不断单一的强化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变的像俗话说的一根筋,拐不了弯。在高中大学题目的复杂度上升,这种思维的弊端就逐渐开始暴露。比如有些题通过反证法可以轻松解决,但是由于习惯,我们顺着思考,这将带来很大的难度。从单纯的角度来说你思考的深度比那些用反证法的人强多了,你比他们一定程度上是聪明的,但很不幸,你做出题目的概率比他们小了,这导致了你学习成绩差,导致你是个差生。一旦你从心理上接受了这种角色,从此你就真正的差生了,很难翻身。

  常听某某说人生来就决定了你是聪明的还是笨的,这就成为他们每次失败的理由。这种心态非常使我反感。我向来认为大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思维习惯和方法。也和人说过我这样的想法,他们也承认是这个原因,但他认为这就是先天的啊,这种不良的思维习惯是小学教育的悲哀。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难以改变不应该成为我们偷懒的理由。

其实这个道理一直在我们身边,而有些人却要否认。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拿了问题去问你的老师,那是你思考了很多天都没解决的问题,这时老师几句话你就突然明白了,你还是靠你自己的思考把问题解决的,那么你所差的就是老师那几句话给的思考方向。这种方向是如何得来的呢,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经验,一个是思维的空间。你得学会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样就不需要老师这个角色了。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他们不会抱死在一棵树上。

  所以我认为努力思考吧,正向的逆向的,发散的,抽象的,形象的思维方式都要不断的尝试。多看看哲学家的文章,我说的不是纯粹哲学,我认为真正的哲学是理性的哲学,比如笛卡儿的哲学,他的方法都是抽象于数学,因为唯有数学真正是精确的,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