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11-03 18:13
Kevin_Zhang 阅读(411)
评论(2)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万花筒
如果不到30岁,看到40岁标题这几个字就跳过去,那么你的人生很有可能失去提早准备的机会。要回答『程序员40岁以后还可以做点什么』的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看那些已经超过40岁的程序员现在都在干什么,然后相互比较,从中得到启发,思考如何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模仿的路。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有很多,有些人把财富或权力视为成功,还有些人则把内心的安宁和身体健康视为成功,甚至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下也有其特色。当然,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重点,就是这些前辈在他们二十多岁选择的技术和方向,过了二十年后,究竟哪些投资报酬率最高?我们在时代变迁下,从这些选择中领悟到什么?这些选择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又有哪些可以作为现在选择的参考?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是快速变化和创新,所以如果你不够快或不够创新,显然这不是一个适合养老的行当。姑且不谈每年新生人口有多少,就是每年国内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就差不多相当于目前香港人口的总数,这些职场新力军可以比前辈更卖力学习,有些甚至要求更低工资,在选择机会时更没有后顾之忧,并且能放手大干一场。
所以,如果你二十几岁,但目前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积累,只是不断在淘汰与被淘汰间轮回,沉迷一些短暂的技术噱头,忽略人际关系的成长,那么很显然,时间对你是不利的。因为等到面临40岁这道关卡时,你会发现自己和和十年前差异并不大,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更别提什么不可替换性了。
聪明和智慧是有区别的,聪明是一时的反应和敏捷,而智慧则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积累。新生代固然在聪明上占有先天的优势,但年长的一代是否具有智慧并不是绝对,这需要看他们在年轻时,是否建立了一套积累智慧的完备体系,否则最终可能落得既不聪明也没有智慧的空白,甚至望着大把青春渐逝,徒呼负负。
我现在已经年过40了,只是当年正巧赶上台湾90年代信息发展的初期。在我之前很多出色的前辈,有些技术写手,后来成立了规模大大小小的出版工作室或公司;有的则是成立了软件公司,在攫取几桶金后,投资其他行业或公司;还有的回到学校重新执教,过着平淡又充实的日子;更多的则是不知其所踪(下落不明?连搜索引擎都找不到了...)。
我还在写代码吗?当然,编程和英文一样是我不会放弃的兴趣,只不过前者是和机器沟通的语言。VBA一直都是我喜爱的工具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创意设计。当然,我也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但只是作为技术管理,指导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协作和系统化思考。
我真正的收入来源是金融和传媒,但这两者都不是我在学习编程后才涉猎的领域。不论你在编程的某个领域多么出色或者靠着这项能力获取了多少收入,永远记得:『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你要具备编程与自动化的能力,但不能只靠编程过活。』,所以及早为自己做准备,这样不论过了多少岁,永远都可以当一个快乐而非忧虑的程序员。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oiio/archive/2010/11/03/59837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