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unny的个人技术空间
获得人生中的成功需要的专注与坚持不懈多过天才与机会。 ——C.W. Wendte

做好产品

——《Facebook效应》读后

全书概括

这一阵子匆匆看完了一遍大卫的《Facebook效应》,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Facebook这个传奇产品的启动和发展历程。整本书差不多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书的架构大致可以分为:

前面十一章主要记叙了Facebook这个产品和公司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十二、十三两章主要描述Facebook最大的盈利来源广告的来历及其广告形式;

十四、十五章重点描述了Facebook的全球化和馈赠型经济理念;

十六章概述了2009年一年中Facebook的发展;

十七章重点描述了马克和Facebook贯穿始终的产品理念。

以上划分仅仅是我粗读一遍的小结,本非大卫的官方说法,为此仅供参考。

产品的三条线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这个从来没有用过Facebook的人大致了解Facebook公司和产品的三条线:产品线、运营线和融资线(价值线)。

产品线脉络

2004年2月4日第一次上线产品,功能仅包含照片、简介,添加好友和捅人;

2004年9月,增加留言墙和群组功能;

2005年夏,开放高中生注册,但独立运营,与大学部不互通;

2005年11月左右,上线图片功能;

2006年2月,高中部和大学部互联;

2006年5月,职场网络首次登场,遭遇冷场;

2006年9月5日,上线动态新闻和涂鸦墙;

2006年9月26日,面向全世界开放注册;

2007年5月24日F8大会的举办,意味着开放平台的上线(6个月后,注册的开发者达到25万,运行的应用程序达到了2万5千个);

2007年11月6日,灯塔和自助在线广告项目上线;

2008年末,facebook联谊会启动;

2009年3月,开始仿Twitter;

2009年4月,开放信息流API(stream API),意味着Facebook的发展,将逐渐走出Facebook网站(按我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产品精神阶段)。

运营线脉络

2004年2月4日在哈佛上线,其后逐步分批地在常春藤院校中铺开,在第一批用户的发展上做得相当成功(产品运营6月后,刚满20岁的马克,就有风投愿意估值1000万美元,不过也只是意向而已);

2004年,在面临众多校园同类产品时,马克采用了“包围策略”;

2004年11月30日,运营10个月后迎来百万注册用户;

2004年12月,苹果公司折扣推广广告活动,为公司初期带来了稳定的大额营收;

2005年夏,公司总裁帕克被解职,意味着Facebook的运营将走向更加职业化(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2005年10月,注册用户达到500万;

2005年,达到500万之后几个星期,团队从用户们频繁更改简介图片,引发图片功能上线(起初扎克伯格并未同意,但最终被说服,到2009年末,facebook拥有300亿张图片,成为拥有最多图片的网站);

2006年9月5日上线动态新闻和涂鸦墙(图片功能的成功,让他们挖掘成功的原因,借鉴RSS,构建了全新的动态新闻,不过后来遭遇了危机,甚至游行,扎克伯格等人看到了动态新闻的轰动效应,更加坚定了动态新闻的正确性,并且48小时内攻坚增加了隐私控制功能以让用户设定哪些动态可以发布出去);

2006年9月26日,在平息动态新闻后,开放注册,意味着对除了大学、高中和职场后,面向全社会开放;

2006年10月,每日注册数达5万,注册用户达到了1000万(12月份,活跃用户为1200万);

2007年5月24日,活跃用户达2400万,每天有15万人加入(一年后,这个数据达到了7000万);

2007年11月6日上线的灯塔灾难,没有被及时处理,直到11月29日才改进产品,但显然为时已晚了,该事件最终导致首席运营官在2008年3月由谢丽尔替代范,这一高管变动,使Facebook走上了强劲的广告和盈利之路,并一举迈入了;

2008年8月,活跃用户达1.45亿;

2009年2月份的新服务条款事件,从起初的反对到最后演变成赞许;

2009年8月,FaceBook花5000万美元收购Friendfeed(一家由google前明星级程序员员工开发的产品);同时当月的活跃用户达到2.75亿;

2010年7月,活跃用户数为5亿。

融资(价值)线脉络

起初学院派的融资,马克和萨维林各投入1万美元运作,2004年夏由于萨维林的冻结账户,马克后来借债自掏腰包近10万用于运作;

2004年秋季开学前,被泰尔等估值500万美元,泰尔等人注资60万美元;

2005年5月前后,被阿克塞尔合伙公司估值1亿美元,吉姆.布雷耶联合公司投资1370万美元;

2006年4月,被估值5亿美元,接受了2750万美元的第三轮投资,从而缓解了当时五六月份被维亚康姆8亿美元收购的可能,不过由于进军职场网络的失意,在10亿美元售出的决定中摇摆,很可惜雅虎在马克等人犹豫不决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

2007年10月24日,被估值150亿美元,微软投入2.4亿美元购得1.6%股份,李嘉诚投入6000万美元购得0.4%股权,后来,李嘉诚追加了6000万美元的投资,再加上其他的投资,这一轮融资达到3.75亿美元,为Facebook后来迎接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中积累了大量资源。

书中咸少提到盈利,一方面Facebook前期发展还是主要靠融资而非盈利,二来我觉得融资和盈利都是反应产品价值线方向的东西,所以就没做梳理。另外由于成书在2010年,所以Facebook飞速发展的最近两年都没有囊括进去,我也比较懒,不想去详细追求一些近来的数据追加到这三条线的后面,不过从书中所叙述,已经详尽地展示了Facebook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Facebook的产品发展,已经足够了。

小品

通过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产品与产品经理的一些东西:

Facebook这个产品的成功,跟其一直有马克主导有关系,相比较与其它很多大公司收购一些成功的产品,最后都走向衰退甚至销声匿迹(诸如雅虎曾经收购的很多新颖的产品,以及本书中提到的MySpace的收购)。产品的主将或者产品主将的思想或者梦想很重要,自己从事软件开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接触过很多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在网易的经历,让我更加深信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或思想,否则很容易跑题或者成为一个四不像,一个起初很不错的最小产品,最后都会迭代成一个用户压根不想用的臃肿产品。

产品的立意要明确而深远,产品的执行要循序渐进。Facebook起初的功能很少,很多同类产品可能做的比Facebook还要早还要好,但是Facebook之所以能够超越别的产品,后来者居上,与马克坚持的“做最好的、最简单的、让用户以最方便的方式分享信息的产品”的明确立意和Facebook一步一步扎实地在大学院校扩展到全世界有着必然的关系。作为一个人呢难免会动摇意志,特别是在遭遇困难和利诱时,Facebook就曾经差点被卖给雅虎,当时具有长远梦想的马克也屈服了,但是命运之神还是眷顾马克,让彼时的雅虎遭遇了下挫折,如果那个时候Facebook真的卖给了雅虎,或许现在的Facebook就没有那么成功了。另外马克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期许Facebook能够达到“教人从善”和“让FaceBook成为使世界变得更小的工具”,这个梦想远远超过了其盈利和开办一家企业的动力,成为Facebook这个产品生生不息的产品精神。

本书十二、十三两章,重点描述谢丽尔加入Facebook后在广告方面的方案,这两章提到了很多诸如条幅广告、对接式广告、交互式广告、满足需求的广告、产生需求的广告和在线自助广告等等广告概念的提出,让我这个同样厌恶广告的人,也对广告产生了兴趣,让我相信其实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也是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而并非以前看电视剧时那么反感广告了(但是很多广告方面的知识真的匮乏,希望有人能够指点一下,或者介绍些资料)。

本书虽然并非小说,但是让人看起来就像是看小说一样,很多人物,诸如马克、莫斯科维茨、肖恩、吉姆和泰尔等等人物都很丰满,对我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是肖恩,作为一个争议人士,正是由于他的杰出工作,帮助马克他们团队真正从小打小闹,迈向了企业化进程,肖恩这个角色扮演的绝对是Facebook发展历程中使得校园产品脱颖而出的基石。

目前就暂时小品到这里吧,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感谢火花网提供电子版本。

posted on 2012-05-28 02:33 frank.sunny 阅读(59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人生随想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



常用链接

留言簿(13)

随笔分类

个人其它博客

基础知识链接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