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在武汉四天的校招行程。第一天判笔试题到晚上十二点,接着连续技术面试两天半。校招不仅仅是脑力上考验,也是体力上的考验。但相比去年在成都的招聘行程,今年感觉轻松许多,从而也有精力写写这几天的感想。
从笔试说起
技术笔试很少有选择题,一般都是各种各样的算法题。在网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要准备笔试,基本就靠翻翻算法导论之类的书籍,多参加各种公司的笔试来或得一些经验。而如今据同学们相传,有专门的网站收集各种各种的笔试题供参考。从而,在学校里就有一大批的“刷题党”,找工作这半年就拼命的刷题。曾有多个应聘者自豪的跟我说,你们出的笔试题我之前就做过好几道。我只能说我们出题的人太偷懒,没找些具有新鲜感的题目让同学们做。
笔试的目的是什么?对我看来很简单,也很残酷。应届生太多了,必须先刷掉一部分人。很多企业通过变态的笔试题刷人,很多同学就通过在茫茫题海中”刷题” - 刷题是去年在成都接触的一个名词,今年在武汉又遇到很多次。有幸碰上曾经刷过的题目,就可以轻松的写上去,再有幸就可以获取面试机会。是的,他们只是为了获取下一次的面试机会!应试教育造就了题海战术,笔试刷人也早就了刷题战术。唉!哀!
如果要找一种替代的方案来替代笔试的话,我感觉由企业提供实习机会结合靠谱的老师推荐更合适。
刷题虽“好”,不要多刷!
再说面试
两天半的时间与近三十位同学面对面地交流。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多小时的技术面试过程中,评判一个应聘者是否优秀、是否有潜力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同的面试官的经历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一个同学没有进入面试环节,并不完全代表技术不行;一个同学没有通过面试,也不见得他不优秀。比如某个面试官很喜欢打篮球,他很有可能就很欣赏哪些打篮球不错的同学,技术差点也无所谓(这样的公司是真实存在的)。
我很喜欢编程,就会很欣赏哪些热爱编程的同学。
今年还真遇到两个热爱编程的同学:一位是比较内向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大一的时候接触编程,通读C++ Primer (5th)至少3遍,算法导论除了XXX树(我也不懂)没怎么看,其他的都掌握,我问“图那部分看的怎么样?”,他答“图用的比较多,在做北大xxx在线试题通过的590道题目中有很多这样的题目。” 另外一位是研究生,应聘的是Java方向,平时喜欢看别人写的BLOG,我问他“你有写吗?” 他说实习的地方不让上网写,他就把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上,对于其他的看的编程书籍,都用脑图的形式整理了知识点,已经整理了三本。 而有的同学平时只看“剑指offer”,就靠这个能拿到offer吗?
有的人十分聪明,考试面试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有的人很用心,一样能够表现的很不错。但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编程,就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找一份编程的工作。
最后
找到靠谱的员工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找到一个靠谱的boss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但,最终,每个人都会找到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