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少有不恋家的,湖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自然热爱这块神奇的土地。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改革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推进着,先建特区,然后带动沿海的全面发展,慢慢地珠江三角洲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变得举世闻名了;再就是大上海恢复了昔日的王者之气,一跃而起成为东方的国际大都市,而长江三角洲也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不几年间便富甲天下。这几年,中央政府决策 “开发大西北”,有些偏僻的西北地区一下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可以想像,不出两个五年计划,大西北必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我们处在九省通衢的湖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响亮地提出:“湖北从中部崛起!”多年过去,湖北的确从中部崛起了,但中部崛起却成了湖北人发福的象征——因为没有进取,养尊处优,都变得大腹便便了。
1、衰败的另一端总是辉煌
其实湖北有很好的工业基础,首先看重工业,随手举来,便有二汽、武钢、武锅还有武重,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令湖北人引以为豪的大型企业,是中部企业的庞然大物、国家经济建设的倚重者。现在它们变得怎么样了,我无法从内部深入了解。只是记得,有一个朋友的朋友的酒店开张大吉,我被请去试餐,以便今后多加关照。我得知酒店在武锅厂内,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出,忍不住好奇心大发,因为我还听说前国家领导人曾是这里的技术员。我便提前去武锅转了一圈,除了进入时,那宽阔的马路和气势雄伟的大门默默地向路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外,厂内显得十分空旷,绕了一圈觉行人稀少。至右侧,一排平房处,就是朋友的朋友开的酒店。互敬酒时,得知店主原是这个大型企业的处长,现开个酒店聊以度日,不胜感慨。
多年前,我们常到武重一条街去吃牛杂碎汤,这是武重职工开的,他们把办武重的聪明才智用来开一个个小店子,开得有声有色的。我常被朋友半夜提溜去这里喝点靠杯酒。我有时也会想想这些改行的店老板,不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而我们的武钢,尽管它尚在正常运转之中,但我们这些局外人,从一些常见的新闻中,总是听到诸如鞍钢、马钢和首钢的一些新闻,看到一些同类企业的举措,我这个湖北人,脑海里会冒出一个念头:“武钢呢,武钢哪儿去了。”从同类企业向外发布的信息来看,武钢便显得默默无闻多了,不知是它故意低姿态的谦虚,还是有太多的难言之隐无法向世人言说。
然后我们把时间倒回,在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之初,湖北表现得仍是非常活跃的。我还记得,当时风传物价要上涨,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买点紧俏货。决定买一台沙松冰箱,托了许多人,找了许多关系,居然难以搞到。在十分沮丧之余,有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找来,我向他闲谈了自己的苦恼,他告诉自己夫人在沙松冰箱的分店里工作,我不由得喜出望外,大有踏破铁鞋无览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后来我迁居南京,把这台冰箱带到南京,用了好长时间,并且在南京还可以找到它的维修站。
沙松冰箱只是一个特例,算起来,湖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几大家电产品的名牌享誉全国,比如莺歌牌彩电、南波希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荷花牌洗衣机。湖北人后来编了顺口溜说:“莺歌哑了,希岛崩了,鹦鹉飞了,荷花谢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湖北的地方经济,仅以一个著名的广告词“活力28,沙市日化”为例。在湖北的沙市,有一段时间的轻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其品牌和产品大大有名,沙市也一度有“小香港”之称。但是,你看湖北人为了把这个“小香港”折腾熄火,先是把它与荆州合并一市,取名曰:“荆沙市”,不久,有人认为荆州乃一古城名,这么改名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便又改回“荆州市”了。这么捣鼓对政府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属于调整改造提高吧,可是却把“沙市日化”这四个响亮的广告词永远地送进历史的尘埃之中去了。
张之洞建立了大武汉这个理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还发挥着作用,在经济地位上,湖北一直是中部的经济中心。据上世纪1982年代统计的全国各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净产值、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与实现的利税额排名,武汉均居于第四位,仅次于沪、京、津。而现在湖北的经济状况,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湖北人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北边邻省人,把人家称之为“呔呵”,把东边的邻省看成是饥民——现在经济情况已经比较邻省来差距了不少,只能和几个僻远省份比肩。如此坐以待毙下去,不出几年,差距将会拉得更大。
湖北省是不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便完全没有什么求变的举措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马上想到,武汉柴油机厂曾请德国人来担任过洋厂长,这一举动着实吸引了媒体的注意,曾做过系列报道。改革开放之初,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家,使湖北的经济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不几年,那些卓有成效的改革家们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逃亡海外,就是因贪赃枉法而进了监狱;有个好的归属呢,就是把自己辛苦打出来的江山,禅让给了主管单位下派的干部。他尽管上调高升了,得了个有名无实的虚衔,眼睁睁地在一旁看着自己的企业,被毫无经验的人折腾得气息奄奄而黯然神伤。
为什么这些可以计数的辉煌都衰败了呢,我想这大概得归功于湖北人的做事没有长性,我在对湖北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时,首先便想到了这点,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或可总结为“鼠性”。
2、湖北人的其他几个特性
我想先做做说文解字的考证工作,谈一下“水货”。
“水货”这个当代名词,无疑是湖北人的发明。这个词的确也是湖北的产品代名词。湖北的产品搞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难以想像。湖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因为水陆交通的便利,是为小商品聚散地,有条汉正街便蜚声海内外,我曾随湖北作家刘益善先生去采访过这条街上的典型人物,对他们的商业运作稍有了解,这里的商人,思维活跃,敬业精神颇强。后来,这条街不知怎么慢慢地演变为一条水货街,更慢慢地像病毒一样向外扩散,湖北人变成了“水货”的代名词。
湖北人说起温州人来,可以把嘴巴撇过河去,几百个瞧不起,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靠菜刀(饮食业)剪刀(缝纫业)劈刀(皮革业)剃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的五把刀子起家,在小商品兴起之初,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这些负面的形象被他们一点点克服了。如今温州小商品市场,没有一个地区可以相较,甚至可以说许多小商品在国内市场基本上都带有垄断性质。汉正街和温州是两处不同的小商品聚集地,其结果则大不相同。
国人痛恨水货,湖北人制造销售已经背上“水货”的骂名,是不是湖北人素质有问题?绝对不是。远的不说,就拿晚清名臣张之洞所创的“湖北新政”产生的“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丰硕成果来说,就足以告慰湖北的先人了。那个“汉阳造”到现在还有人提起,湖北铜锣的响声名牌到如今尚留有余韵。但品牌首先都是靠耐心创造的。
说到这个耐心,湖北人最没有。为什么这么武断呢?湖北人“水性扬花”哩。湖北乃称千湖之省,我查看过明代我的家乡县志,其地名称为“湖”的,竟然有一百四十处之多。湖北如地多水,便养成了湖北人的“水性”:水亦随波逐流,水之浪漫灵动,水之静谧闲适,水之知进识退……有了“水性”的人便少了硬度,便少了坚持不懈的力度,反正水往低处流,世界上总是有低处的,湖北人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就是湖北人的第二个特点——“水性”的真正特质。
湖北人动起来像水,不动的时候便像油。湖北人比“水性”更为严重的便是第三点:“油性”。
看看我们现在的湖北人吧。如果出了一点小状况,保证几个当事者,都会推得干干净净,不知责任人是谁。如果出了一些秕漏,领导要过问,保证积极向领导检举其他当事人,认为自己不仅没有问题,还是被陷害的;如果出了大问题,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你看一次在这个相关的团队中,被吵翻了天,谁会有负责任之说,那只有傻瓜才会被顶上去。所以,我们湖北人开会,一般两种会比较多,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开得疲疲乏乏,一种是推委责任的扯皮拉筋,最后把领导吵晕了,此事便不了了之。难有解决问题,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在我们当代,湖北人已经高调来传承楚文化了,可惜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湖北人不仅是“水货”的象征物,而且成了奸诈狡猾的代名词。外省人告之,如果要和湖北人做生意,千万要睁大双眼,怎么这样说呢?因为湖北人骗术高明,可以做到你防不胜防的地步。他会先会给你看一个质量上乘的样品,一旦一手交钱交货时便会戏法般地给你一堆残缺不全的水货产品,你反追过去,连人影子都见不着了,好像被太阳蒸发了那般。这也自然而然的,水货大省,水货应是防不胜防,外省人与湖北人做生意,一定要把上当受骗计入成本。许多举国哗然的诈骗案,比如黑心棉、假酒案以及用红头文件来招摇撞骗等,做得别出心裁,基本上都能体现湖北人的智慧。湖北人确实传承了祖宗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可惜用错了地方。
一群走出湖北在外地工作的人,见了这样标新立异的骗术,不得不唉声叹气地承认,把智慧超常发挥的“歪脑筋”,只有家乡人想得出做得出。害得这些家乡的游子,向外人介绍自己时也要遮掩自己的籍贯,怕别人对湖北人的歧视与提防沾染了自己。
某县改市几周年,把一些外地出头露面的人请回去,一时间这些人大有衣锦还乡之感,待住进宾馆,进入会场,安排到了贵宾席上时,快刀子便悄悄伸了过来,让他们龙飞凤舞地签上大名。这些人拿上签名簿就要写,哪知这里成了杨白劳与黄世仁签字画押的关系,真是暗藏杀机,无法应对。提着颤抖的笔,千万别签错了地方,签名分成几个档次,签名后面拖着五千、五万、十万的捐赠数目。这些衣锦还乡的游子丝丝地冒了一身冷汗,要捐钱也应该说到明处吧,可如果说到明处,就不是湖北人的招数了。
为什么湖北的经济搞不上去,不讲诚信,一锤子买卖,又是我们伟大楚国后裔的一大特点。一位在国家总局工作的朋友向我讲述这样一件事情。沿海的一个富裕省份突遭灾害,急从湖北调运一批救灾物质,抵达后,货物一称,每袋都少了份量。湖北人为什么会这么干,因为湖北人会算计呀,你想,沿海省受灾,手忙脚乱的,各种救灾物质源源运来,他们怎么会去称一称呢?但人家外省人可不是这样想的,是要记住湖北人的恩情,适当时要偿还的,可是重量一出,湖北人形象便大跌了,沿海省的人发誓再也不会从湖北运进物资了。至于我们自己互相做生意,短斤少两更是心照不宣,成了一种既定的潜规则。
人家说温州人到哪里都会抱成一团,湖北人呢,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互相拆台。你看,湖北人是这样盘算的,都从家乡出来,他比我混得好,他能衣锦还乡,我却只能糊口度日,这是大大没有面子的事情,要富一块富,你想先富那连门儿都没有。拆台的典型案例,据说是有人在北京开了个九头鸟酒店,规模和影响做出了,湖北人自己便去学了两招,如此便开一个九头鸭九头龙之类的酒店,分流其客源。相比于团结的外省商人,湖北人是不讲究团队精神的,每个人端起来都上的了台盘,但看看却是一盘散沙,而且互相欺压,就像乌龟一样——龟是杂食类非群居动物,它吃任何比它体积小的生物,包括小龟。没有团队精神且善于内讧,这便是湖北人的第四个特点:“龟性”。
湖北人也有扩张的精神,从前楚文王之弟,在楚文王之后出任宰相,几年没有出兵,居然被国人瞧不起,只好兵伐郑国,尽管没有开仗就返回,至少要装装样子的。当代我们湖北人,也能扩张,但不是向外,你看外省外国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大企业是湖北人做的?都是些名实相符的小家当,但牛皮吹得有天大。湖北人一向内杀内行,人都有恋乡的情绪。一位老总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进京发现了本省的一个办事处,一下牵动了思乡情绪,或者说湖北口味被刺激了,便去办事处的酒店里吃了个早点,一个炸鸡蛋、一碗豆浆、一根油条、一点咸菜和两个小馒头,收费五十元人民币。这位老总很不服,指着要餐厅经理算算,怎么可以达到五十块。哪知经理把脖子一梗,告知我卖的是湖北口味,要吃不吃就是这个价。我信了你的邪哟,如此卖法生意会好起来。经理又说了,怕什么,找四只脚的蛤蟆难找,找两条腿的湖北人多的是,一人宰上一回,就发了大财了。湖北人的伟大逻辑。
楚人老祖宗那个时候只有方圆五十里地,亲自穿上破烂衣服,坐在牛车上,带领众人艰苦奋斗,没有团结的精神,怎么可能打出南方一个超级大国来。但当代的湖北人,是绝对不会合作的。如果我暂居人下,我把智慧藏起来也不会贡献给你,他不会想顶头上司有了更大的平台,他的平台就便空出来了。我开过很多很多会,发现湖北人的能侃是第一流的,表态可以做到水点灯的地步,但仔细一看,即使十人的小团体,就有九颗各怀其事的心。有两颗如果是同心,便是领导和他“情况”的。这就应证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明代咒骂张居正的老话。湖北人怎么解读这句话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人人都想当干部,哪有这些平台呢?没有平台,就互相拆台吧,互相拆得都搞不成,这就是湖北人不合作的精神特质。所以外省人说,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选择湖北人做合作伙伴。这句话未必就是没有半点根据。
沿海有个城市的一些单位搞招聘,公开拒绝湖北人。消息传回湖北,省内各界大为震怒。可是,湖北人启动一下我们的反省机制,难道我们被搞得如此狼狈,自己就没有问题吗?你看我们湖北人,到外省去打工,刚进别人的公司。熟悉了一下环境,便会聪明的露两手,给单位领导和员工看看。如果再要湖北人发挥下去,就困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湖北人露的两手,是让你领导看看的,他多么地怀有大才,你要用么?就必须待价而沽了。这还是好的,有些湖北人,到了别人公司,没有一处不计算,没有一点不计较,小算盘打得精,生怕吃了一点亏。如果感到吃了亏,湖北人感到势单力薄,便去发动群众,来与领导做对,以达到自己收获蝇头微利的目的,一个公司便因为湖北人而坏了风气。更有甚者,湖北人特别看不上顶头上司,认为他的位置本来就是自己的,他只不过有点耐力,死命撑着得来的。看准了这一点,湖北人便上窜下跳,变换各种方式把顶头上司挤垮,一时间弄得公司人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可惜湖北人又没有耐性,闹了一阵,见没有动静,便大感无趣,自行撤退了。湖北有句老话,这就叫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粥。如此外省人敢用你聪明的湖北人吗?
湖北人灵光、活泛,做事马马虎虎,在没有利益冲突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在这样氛围中,还产生了极好的自我感觉。如一件买卖摆在他面前,便盘算开了,视好处多寡而卖力气。当然,这的确可以节约体力和智力,可是,湖北人恰恰忘了,许多事情论一时一事,永远也别想把盘子做大,盘子做不大,锅里的肉就少,肉少了你又能分多少呢?换句话总结湖北人的聪明才智,其实是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本人有在外省打工的经历,较之外省人发觉湖北人的确能说善辩,我也颇具备这方面才能。带着一个团队,必须要完成公司下达的指标,显然靠自己难以做到,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于是动员大家,外省人很快发动起来,一时间大伙干劲很足。只有一个湖北人依然按部就班干着,我感到他的状况有问题,与之单独沟通。他见我如此对他作工作,用一双笑眯眯的眼睛看着我,意思很快被我这个湖北人解读而出,他告诉我说,忽悠下外省人嘛,我也不拆穿你的西洋镜,你那套就别在我面去玩啦。我噎了一下,说不出话来,知道这是一根如我一样的湖北人,让我实在难啃的骨头。
而在“油性”和“龟性”中潜伏着的,是湖北人深深的“痞性”,这种以痞子的行为逻辑为基本方法的流氓精神,是湖北人自以为赖以生存的手段,痞子总是奸猾、寡信、善妒、无赖、夸夸其谈说大话。
——说大话是湖北人的又一大特色。有个朋友告诉我,如果你到什么养老院,在群老爹爹们晒太阳的地方坐一会儿,便会被他们的气势吓得个半死。因为他们在结合国际局势,做中东的石油出口,进美国的废旧钢材。湖北人走出去,属于那种“拿得出手”的类型,外观一看,十分挺括,头打理得油光水滑,苍蝇歇上也会跌倒,额头蓄得生光,眼睛十分明亮,脚下皮革擦得贼亮。一身穿着西装笔挺,领带花哨时尚,迈步时胸挺首昂,目视高远。牛皮吹得很大,嘴上工夫很足,做起事来呢,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至今我们难以看到湖北人在和平时代的经济作为,湖北的经济不日渐萎缩才怪哩。
你看,我们这么一说,湖北人便振振有词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湖北人因为生在中部,马上可以嘿嘿一笑,自我解脱得蛮快的,中不溜就行了嘛。所以,中不溜是一种地道的湖北精神。
有人总结湖北人做了老板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大老板,他赚了三千万,你走近他一瞧,他的霸气豪气势气阵势吓人半死,浑身上下抖的都是钞票,口一张开呢,果不同凡响,听说联合国大厦正在招标,打算去玩玩。他的大老板派头一摆谱,白道红道工商税务全部一起上了,不多久,此大老板便销声匿迹了。另外一种大老板,钻了国家的政策空子,或者原始积累来得不太干净,赚了三千万,他老人家赶快皈依佛门。有位大老板,赚了如此多的钱,每夜做恶梦,只好去庙里带发修行,五年时间,为他的师傅开着奔驰到处做法事。而江浙老板,有了这笔资本,目光随即高远,很快就会瞄准国际市场,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变得更加低调和谦虚。绝不会要么一副暴发户的模样,要么变得不思进取。还有一种老板,多是小老板,守个摊子,卖个小东小西,日日有点进帐,便大大地满足了,一边念叨“社会主义好”,三人必成斗地主局,四人必备一副麻将桌。武汉有如此多的商品聚散地,外省小老板和本省小老板的区别,不难辩认就是看进牌局的次数。我常去的菜场,摊前摊后就有几桌麻将,摸得油黑发亮地置在一旁,只要有空便会摸几把。小富即安,把大好的光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所以,除了“痞”,湖北人还有个特点就是“惰”。
如水似油,仿龟像鼠,既痞且惰,几大特点互为表里,互相掺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便是湖北人的劣根性的解剖图了。我不敢说百分百正确,但如果你遇到一个湖北人,对比着这几点,你总能发现点什么。
我有时去外省,碰到老乡,不免有几分喜悦。几句话谈来,便显得不舒服了,不是老乡妨碍了我,而是我发现因为老乡的缘故,参照出了我身上的毛病,那些无法克服,带着鲜明湖北人烙印的毛病。
我在想,我们好不容易赶上一个这样的时机大好的时代,却因为我们身上这些小毛病,而无法发展,使我们渐渐落后下去。我痛觉到湖北有一种慢慢被遗弃之感。新的世纪之初,我们湖北人不在文化上作些反思,再不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本来一个富裕的省份,如此下去,定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包袱。
3、湖北人本不是这样
我之所以想要写这篇文章,并非突发的狂热之举,在本世纪之初,因写部以巫术为背景的小说《四十岁的一对指甲》(一直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要了解一下楚文化。可本人一旦走进灿烂辉煌的楚文化,再也难以自拔了,刚刚完成《楚国往事》后,实在是有点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来写这篇文章。我们的祖先,从周朝分封的一个小小的子爵国,五十里不足的丹阳小城,筚路篮褛,开启山林。这是形容楚国人的一个成语,意思是穿着破衣,坐上柴车。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楚人就这样往前慢慢扩张,经过几个世纪的拼搏,国土达到当今十一个省的大小,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王朝。我之所以要谈到楚国历史,是希望告诉大家,楚人不仅敢为天下先,你周王朝给我一个子爵而不肯晋升,我自己称王好了。楚国称王,比较秦人来,早出四百余年。
到了近代,湖北人敢为天下先还是出了名的,随便列举几例,就可以说明湖北人的精神。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搞革命,到处发动起义,都没有成功。湖北在响应起义筹备起义时,已经走漏了风声。湖北人一见起义将会胎死历史的腹中,大吼一声,老子打响第一枪再说。就是这么歪打正着的一枪,把个三百多年根深蒂固的满清王朝轰然掀翻倒地。
什么叫挽狂澜于既倒?湖北人张居正就是这种角色。明代到了万历年间,朝政已经腐朽不堪了。张居正因时而出,成了一代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后,理政十年之间,整饬吏治,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大厦,使万历岁月成为明朝最富庶的时代。
楚人还有种敢负责任的精神。屈原的始祖,楚武王的儿子屈暇,因发兵战败,自杀身亡,开启了楚国人勇负责任的先例,楚文王与巴人开战,战败而归郢都,被守城的小吏教训了一通,羞愧难当,不得已只好带着这支残兵败将,冒着生命危险兵伐黄国。楚成王与晋文公的城濮之战,战败而归,主战者宰相的子玉没有选择地自杀谢罪。陈胜的大将、楚人周文,带着义军,打到咸阳一带,后被战败,同样自杀身亡。历史几乎都在叹喟后来的楚霸王不肯过江东,其实是大家都忽视了楚人战败的传统。
现在很少有什么事情需要人去自杀谢罪,但我想“负责任”总归是楚人一个值得骄傲的传统,现在我们湖北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肯为湖北的事情负责,都肯为自己负责,都肯为自己身上的那些毛病负责。
如果我们每个湖北人都这样负起责任来,我们中间便仍能出现张居正这样的伟人,便仍能为天下先。
而只有危言,才能醒人。
posted on 2008-03-26 14:46
万连文 阅读(1088)
评论(4)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乱七八糟